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黑龙江电视台 > 黑龙江新闻在线直播

黑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巡礼

发布时间:2015-04-06 11:34:58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整理   我要投稿

黑龙江日报4月6日讯 一年来,黑龙江省高校以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坚持以德润身、以文化人,大力推进校园文化的传承创新,打造美丽精神家园,开展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组织开展的全省高校2014年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展示活动中,30所高校的30项优秀成果脱颖而出。在众多优秀成果中,既有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的模范感召,又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熏陶;既有关爱少数民族学生传递温情的“秦桂芝工作室”,又有帮扶老弱群体服务社会的“红十字”志愿队;既有丰富校园生活陶冶情操的艺术节,又有体验生活、了解社会的“五元两日”活动。这些优秀校园文化成果以诚信友善为价值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最终目标,激励高校师生拼搏进取、奋发向上。

身边典型身边事传递向上正能量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去年,一部所有角色均由哈尔滨商业大学学生出演的校园原创励志话剧《春天的礼物》搅热了哈尔滨各大高校校园。该剧以黑龙江省大学生道德模范人物王俊生同学的事迹为蓝本,讲述了主人公信守承诺,四载寒暑不间断地照顾患有先天性脊椎弯曲同学的感人故事。该剧在哈尔滨话剧院成功首演后,陆续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省内高校进行巡演,观众达到6000余人次。同学们说,该剧来源于生活中最朴素、最感人、最真实的故事,用活生生的校园生活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和友善,带给我们感动与思考,传递着向善、向上的正能量。

为挖掘同学们身边的先进典型,传播正能量,推动文明校园建设,黑龙江大学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了首届“锋尚黑大”人物评比宣传活动。历时半年多的推荐和评选,一批道德高尚的人物和团队渐渐走入大家的视野,他们感人的事迹为广大师生所熟知和热议,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广大师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如今,“锋尚黑大”人物正以其强大正能量引领校园新风尚。

传统文化进校园以德为先筑牢基石

孝是中华民族道德之塔的基石,是中华民族心性之树的根脉,更是中华民族大爱之河的源头。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编辑出版《我的父亲母亲》文集,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孝”文化为载体,让师生再一次体会到了父母的无私大爱和良苦用心,催人泪下、荡涤心灵。《我的父亲母亲》从征集到的1300多篇文章中,精选出138篇作品编集成册,每一篇都凝聚着师生对“百善孝为先”的认识和对中华传统文化深深的认同。文集出版不仅是一次感恩父母之爱的回味与洗礼,更是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对爱的教育思想的提炼与升华。

为了使传统文化进校园,成为筑牢学生道德品质的基石,齐齐哈尔医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原则,将传统文化名著《弟子规》融入教学,进一步创新拓展了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载体。现在,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已成为齐齐哈尔医学院传统文化教育品牌之一,遵守《弟子规》成为齐齐哈尔医学院校园的新风尚。

爱心真情暖人心文化阳光撒满心灵

在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有一位可亲可敬的“秦妈妈”,她就是有着近30年教龄的预科部副主任、辅导员秦桂芝老师。从教30年来,秦桂芝将“平等、爱护、融入”这六个字融入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中,让各族学生在校园内展现自己优点、特长,让学生们一点一滴间感受着同样的温暖、同样的爱。秦妈妈几十年如一日,用爱心和真情跨越地域,开启心灵花园,将民族团结、民族和谐的“种子”植入学生的心中,学生们动情的说“是秦妈妈让我们像石榴子那样紧紧抱在一起”。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在国内率先提出“培养民族团结的种子,创造民族团结的经验”,成立“秦桂芝工作室”,建立“古丽民族团结基金”,资助包括汉族学生在内的各族贫困学生。学院用真情和爱心营造民族团结文化氛围的经验先后获得中央部委领导、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

“让文化阳光撒满每颗心灵”,这是东北农业大学开展“阳光心理进班级”主题教育的口号。近几年,东北农业大学积极营造心理健康校园文化氛围,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新途径。学校为每个班级设置了1名心理委员,将班级心理委员培训纳入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中,目前已经有1040名心理委员接受了培训。正是有了心理委员的耐心疏导,使同学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体会到了校园的温暖。除此之外,学校还设立了个体咨询与测评室、团体辅导室、沙盘游戏治疗室和音乐放松与宣泄室,极大地排解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阵地建设作载体弘扬特色大学精神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记同志来哈工大调研时的指示,“主动将自身发展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成就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融汇“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长期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锻造了具有哈工大特质的航天梦。学校投入巨资集中打造了以哈工大博物馆、航天馆、航天园为主体的“两馆一园”航天特色文化阵地,使之成为新生入学、新教职员工入职、入党的文化教育基地。

为了弘扬特色大学精神,继承“哈军工”优良传统,哈尔滨工程大学十分重视办学历程中留下来的历史遗存和精神财富,系统推进“哈军工文化园”建设,形成了在哈军工原址传扬哈军工精神的特色育人文化阵地,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熏陶了一代代莘莘学子。哈军工纪念馆建筑面积已达1000平方米,实物馆藏量和国家级文物量均为全国高校博物馆之最,并已成为广大师生接受优良传统教育的可触摸、可感知的教科书,正在逐步成为立足学校、辐射社会开放式的传承哈军工精神和优秀校风学风的育人平台。

文艺活动创品牌陶冶情操放飞青春

近年来,黑龙江省许多高校积极组织了系列校园文艺活动,寓教于文已经成为各校共同的理念和实践。诞生于大庆油田的东北石油大学,把大学生艺术展演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诠释中国梦、传递正能量。去年该校举办了第4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系列活动,累计演出节目50余场,参演人数3000余人,观看的师生万余人。此外学校还组织开展了“丹书铁券梦中国,泼墨豪情画油城”系列书画类活动和“校园心理剧大赛”系列情景剧等活动,真正达到了立足校园、服务社会、传播文明、艺术育人的目的。

“你展才艺,我来搭台”。由齐齐哈尔大学师生自主设计建造的“三致”文化广场,以“致知、致用、致远”为核心内涵,已经成为广大师生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三致”广场投入使用以来,累计进行活动200多场次,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类、学术、科技、艺术、体育和社会实践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思想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育人品牌。

实践活动助成长服务社会历练才干

实践证明,大学生越早的接触社会,毕业后就能越快速的适应社会。为了增加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哈尔滨医科大学以实施“红十字十百千”工程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医疗实践服务活动。几年来,学校建立了巩固十个社会实践基地,组织百支“爱心志愿者服务队”,招募千名红十字志愿者义诊队员,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时间到偏远地区进行地方病、流行病调查,为基层农村培训卫生人员,深入农村开展文化支教、社区医疗服务等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医学院免疫学课外小组的同学还组成了“青春的红丝带”艾滋病防治宣传小分队,在黑龙江省的东宁、勃利、集贤建立了艾滋病防治示范基地,深入偏远地区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活动。

说起社会实践活动,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的师生们总是充满自豪感。尤其是该校开展的“五元两日”城市生存体验活动,使学生们切实锻炼了心智,增长了才能,丰富了经历。近年来,学校已开展了八次生存体验活动,总计有近千名学生得到了锻炼。活动中,有的同学为找到打短工的地方,走遍了哈尔滨的大街小巷,走到脚底起泡。有的同学去卖场促销,大风里站了整整一天,双手冻僵,声音嘶哑,依然坚持。有的团队11人一顿午饭只花40块钱,一瓶水让了一圈又一圈……同学们在生存体验中增加了理解和信任,当得到他人帮助时懂得了感恩,在责任面前更学会了担当。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标签: 文化   优秀   建设   成果   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