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影视频道 > 台州影视文化在线直播

文化到底是什么四句话(文化是什么四句话是谁说的)

发布时间:2022-05-21 14:45:13   作者:稳走感情路   来源:用户分享   我要投稿

文化到底是什么四句话(文化是什么四句话是谁说的)

文化到底是什么四句话:

1、植根于内心的修养;

2、无需提醒的自觉;

3、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4、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并非看他的学历有多高。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读很多书,拥有很高的文凭,和有没有文化,有时完全是两码事。

只怪肚子没文化下句:

1、只怪自己没文化,一句卧槽走天下。下一句话,你可以说,是只要提升自己的文化,那么可以Wonderful走天下。

2、看着风景美景美如画,本想吟诗赠天下。奈何自己没文化,一句卧槽走天下。

3、自古评论出人才,千古绝句随口来,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卧槽行天下。

4、只怪自己素质低,张口闭口尼玛批,只怪自己没文化,一句卧槽行天下。

文化是文而化之的简称,初始人类不文,后逐渐进化,产生思维,认知。对外界事物的感性认知而逐渐到达理性、综合认识。

关于鱼类,而将鱼外形画之于陶盘上,就是一例。能够把握鱼的形体特征,而用粗线条描述之,还给鱼这类生物以名,名以声,而能交流,利于生活,利于生存的指引。

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也许是自然进化,文明向上的结果。社会文明产生。最古,只知有母,后知有父,现在知有父母,现代家庭生。

修养,指个人体察的,掌握的广深与深度、偏向爱好。各不同。行行出状元,到处有专家。

农民种地有袁隆平,火箭升空有钱学森,诗人有李白,词人有东坡,文学有鲁迅,革命家有,不一而足。学问有先后,闻道不晚。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也。

文化范围无所不包,大道之上,无数人进步。修养在个人努力,做有文化的人,文明社会,修养安身。

现代社会文化修养方法,多读书,尽量多读,抽出时间读,枕上,厕上,公交车上等零碎时间充分利用。读书是读他人的经验,读他人的成果,有所得。要专一,消谴除外,只有专一才能深,自己才有可能有新得,有超越。读之后,要动手或试验或调查或写作,形成笔记,日积月累有成绩。要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成效不大。

###

关于什么是文化修养?下面分别讨论。

何为文化?

文化,即文字运化的总称。中华文字复杂繁多,博大精深。我们不但要学好这些文字,还要运用好这些文字。怎样才算学好文字呢?就是将这些文字进入到人的灵魂,再应用到实践中。我们常说;

腹有诗书气自华,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就是学文化的重要性。当我们日积月累,博积而发时?方显出人的容乃大,高雅的气质和才华。题主的四句话也包括其中了。

何为修养?

修养;即修心养性。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一个“舍”字。这个“舍”字就是不斤斤斤计较。比如;邻居之间为了三尺地,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被欺方,给城里做官的弟弟去信,让其回来撑腰,结果弟弟回信道,“让他三尺又何妨”。

由此可见,没有文化修养的人,遇事荒张,为人处事说死理。有文化修养的人,处事不惊,有一颗宽容的心,他会化解矛盾,不会起冲突。有文化修养的人,他会以理屈人,他会辩证的看问题,他会抓主要矛盾,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这就是有文化修养,与没有文化修养的区别。

结束语

文化的修养,在于修心养性,知行合一。文化的修养,在于将文化容入人的心灵深处,他体现出来的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一个“舍”字。有一颗宽容的心,他会以理屈人,他会辩证的看问题,他会抓主要矛盾,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的。

###

我很赞成题主所描述的内容,作为人来说,突别是现代人,在科技和人类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和进步阶段,人的文化修养,尤其重要,不可缺少,忽视

如社会,单位,集体,公司,厂矿,包括个人,家庭,要想进步发展,经济,事业长促提高,都要求人的素质,修养,能力,才华和专业水平。

修养,素质,文化,和道德,等,有了这些,才有保碍,和决定一切事物的成功。

当然!题主描述说到的

根植于内心修养

无需提醒的自觉

以约速前提的自由

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这些是总的眶眶,具体的,分细了讲,还有很多,很多细节。

比如说

1,不问何时何地说脏话

2,随时随地骂人

3,损人,饥笑别人

4,不文明,随地吐啖

5,偷,盗,违法事情

6,车站,公共场合的喊猪手

7,到处扔果皮,瓜子壳,纸肖

8,大街小巷大小便不被人

9,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10,打电话,和音响扰民

11,下雨天开车喷行人一身水

以上等等,太多太多,举不胜数,都是不文明,没修养的表现,因为缺少修养,素质才如此低略,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和危害

只有人人讲文明,有文化素养了,才有了一切,才能社会的和谐,安定,和发展进步,否则,不懂法律,法规,没有素质,道德和修养,那将一团乱麻,一堆流氓,混球,渣人,败类,就豪文明,进步可言

###

什么是文化修养?看这是简

单的七个字,真正要全面的、正确的、很好的论述它,却是一个比较难的事,也是可以写一篇深度论文的大题目。但是在这里,在这个平台上也就没有那么必要的专业化去探讨和论述了。在此,我的个人所述只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吧,供大家一乐而已。

什么是文化修养?首先,我们要了解它们,必须要先搞清楚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修养?下面试着论述。

一:文化:文是指事物错综所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如文笔、文采、文辞、文风……等;化是指性质或形态改变。那么,文化:(一)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哲学、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等;(二)是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是物的综合体;(三)是运用文字的能力和一般知识。

二:修养:修,是指使完美或恢复完美。如修补、修长、修辞、修订等;养,是指抚育,供给生活品。如养病、养成、养分一养大等。

三:综合起来讲,文化修养就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并加以保护、发展、继承和完善它,并使其发扬光大,尽善尽美。

四:有文化修养的人是一个综合体。具有文化知识的人,不一定是有文化修养的人;没有文化知识的人也会成为有文化修养的人。文化修养是学历、是经历、是阅历,也是个人文化修养的综合体的表现。能运用文字的能力和掌握的一般知识,并不一定是有文化修养的人。

五:至于讲:(一)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二)无需提醒的自觉;(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四)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等,还不能完全包括文化修养的全部内函。

六:我认为,有文化修养的人,除了具备上述的内容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鉴赏能力和一定知识量储备能力,即所谓胸有诗书气自华是也;还必须具有个人性格和气质的修养水平和高尚品德;还必须具有正能量和正义感;还必须具有个人人格魅力和气质。

总之,有文化修养的人是受人尊重和崇拜的;有文化修养的人是谦虚谨慎的人;有文化修养的人是彬彬有礼的人;有文化修养的人是博学多才的人;有文化修养的人是上善若水、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有文化修养的人是平易近人的人;有文化修养的人是谦谦君子、礼贤下士、知书达理、文采飞扬、知识丰富、博学多才、智商较高、品德优良的人……等等,很难尽言。有文化修养的人真好、真行、是真君子!谢谢!

有不同观点,欢迎下方探讨和评论,不接受损人格言论,勿喷,拜托。

###

有文化修养就是可相处相邻的人,没有便麻烦。广义文化修养,非常广泛,包括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水平和作为,泛指人类积累收藏的能力和成果。一般语境提及文化修养,往往指个人素养,对待别人和处事待物的态度和能力。

通常说此人有文化修养,最直接感受是干净,干净利落、清清楚楚、温文尔雅、友善乐观。欠缺文化修养,可能脏乱不堪、乱七八糟、蛮横无理、无聊尴尬,反复无常。

有文化修养和有文化还存不同,有无文化可以用文凭职称说事。有修养则文凭和地位符号不一定管用,否则就不会有个别专家“无聊闲扯”,也不会有个别人留个学,就“急急忙忙”忘了故乡祖宗。而许多被认为没什么文化的人,却能担当生活的重压,日月辛苦,依然保持友善和乐观。

真有文化修养,和伪装着有文化修养也不同,衡量这两者的标准是“鸡贼”。真有文化修养,大方得体,松绑了自己,也松绑别人,也就是充满博爱自由精神。而假的文化修养,是在表皮上说得好听,做起来就绑自己,也蹩别人马腿,鸡贼算计得很。

没有文化修养,也就没有判断文化修养的能力。自己撒泼下绊,还不知丑,还蛮有理由。惯于去“捧丑”,认丑为美,把丑弄得到处都是,令人难以下咽。

###

文化修养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高雅的、文明的品性表现,是一个人的内涵、魅力的充分体现。有文化修养的人一般都是文化较高的人,他们知书达理,为人开朗豁达,说话文明有素,待人处事落落大方,深受众人喜爱。

###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文化。人们的学习所得,称作有文化。古人创造所有遗留至今的所有物资,称作古文化。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就有五千年的文化瑰宝。我们所要传承的中国文化。就是五千年中国文化的修养。文化包罗万象。文化是要妆扮和修饰后,才可称为文化修养。好比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和指导,它又能得到什么称谓。单一的文化修养,当然也可以指某个人的修为。文化的范畴是社会发展史的统称。文化修养,是社会发展的精髓。是瑰宝。

###

谢谢邀请(原创)

文化修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文化,文是指文字,化是指同化。总体来说,文化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产物;如今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一般有国家文化、企业文化、信息文化、市场文化、医院文化等等。包括生活方式、行为态度、价值观念等。

文化修养是指人的自我修养和知识水平。文化修养的源泉是读书,以及社会和家庭教育等。通过读书掌握海量的文字文化知识,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服务于社会的自觉性。

所以文化修养,是从小通过读书、家庭熏陶和社会生活实践而培养起来的。比如岳母刺字,讲的是岳飞成长时期,所处的环境,对他的性格、习惯和学习方面,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也就是我们讲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萌芽阶段。此时岳母的正义感和家庭熏陶,使岳飞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成长为有文化修养的人,所以才使岳飞成为古今闻名的民族英雄。

我们在从医院文化管理的角度分析。 分为:物质、行为、精神、制度四个方面构成。首先从医院的管理者和学科带头人的文化修养分析,他们是医院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他们的文化修养,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治病救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质量。例如:燕郊有一个中美医院,此医院文化已形成良性循环。医院职工有凝聚力,向心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有职工都能全心全意的为病人负责,态度良好,服务周到,普遍得到病人的好评。这就是多年来形成的医院文化。

但是,也有个别医院管理松懈,医院与医护人员以收益为宗旨,忽略救死扶伤的服务精神,没有形成自己的医院文化,而造成亏损局面。

由此可见,文化修养,初始的家庭熏陶和文化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未来文化修养至关重要。日积月累的文化教育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必然培养人内心深处的修养,去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也一定会有无需提醒的自觉性;知书达理明是非,产生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和一颗善良懂得感恩的心!这就是文化修养的实质内容。

###

你好我是酷酷滕滕,很高兴为你解答问题,关于什么是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应该具备知识,品质,艺术,气质。

知识与品质

知识改变命运,丰富的知识储备,会改变你的思维方向,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会让你的品质变的更加优秀。

艺术与气质

你在音乐学院或舞蹈学院门前看进出的学生,就是一道时尚靓丽的风景线,和普通院校有一个对比,并不是说普通院校学生的朴素美不好,而是艺术与气质的体现。

你总结的四句话涵盖了文化修养的概念。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无需提醒的自觉

️以约束为前题的自由

️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你对文化修养的理解已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我个人的感觉文化修养

️知识与品质

️艺术与气质

决定于它们之间的共存……

@今日头条 @酷酷滕滕Sax @善良的你们 希望我的回答你满意,祝你开心幸福安康。

###

文化修养得分开解释:“文化”,是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各学科的总和。所谓“修”,乃吸取、学习,为的是打下知识体系的基础。所谓“养”,是在“修”得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提炼、批判、反思乃至升华。

定义:

文化修养总的来说,则是对人文文化、科技文化中的部分学科有了解、研究、分析、掌握的技能,可以独立思考、剖析、总结并得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能力。只修不养,是只知道死读书的呆子。只养不修,则是热衷于主观臆想的狂人。

具有较全面的知识体系,在学习中思辩。不断完善自己的世界观,这就是我对“文化修养”的理解与追求。

提高文化修养的方法:

文化修养的提升需要实践的锤炼。文化修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在人们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文化修养的提升需要依托物质载体。只有在意识到知识储备匮乏的同时,借助参加文体活动,读书特别是经典型的书籍,多阅读浏览新闻来增加社会阅历,才能提高文化修养。多看书,多思考,气质不是一个月两个月可以改变的,是需要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很多人读完大学,很久没见的人都说他变了一个样,其实就是校园生活熏陶出来的,多读书总有好处。还有一点,想成为什么人,就和什么人做朋友,亲君子,远小人。时间长了,气质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少说话,多倾听。因为爱说话的人,本就失去了一分宁静的美。而且,言多必失。有句话是,三思而后行,我这里要说的是,三思而后言。即使是网络这个靠语言交流的平台,多言也会让人讨厌的。想说话了,就对自己说,不要对别人说,因为现在几乎没有人愿意听。 要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好的心态.才能培养出好的气质

当北方文人们掌握了南方诗歌的暗号,加上自身的贞刚气质,“声律风骨始备”,盛唐之音便已呼之欲出了——

人日思归:诗歌的暗号

作者:邓芳(日本东京大学教养学部特任副教授)

《人日思归》是一首广为传诵的名作: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先说一点题外话。前段时间在日本社交媒体上有一个关于京都人说话方式的话题引发了热烈讨论。例如在商务会谈时京都人突然指着你戴的手表说:“这块表看起来真高级”,其实他不是在夸你的表,而是在提醒“时间差不多了,长话短说吧”。而如果去你家做客的京都人喝了你上的茶,特意强调“这个玉露茶很好喝”,他有可能是在暗示“待客应该用比玉露茶更高级的茶”。语言上的弦外之音,就像是对了个暗号,看对方接不接得住,以此判断对方在教养水平上是否同类。

有文化的地方的人歧视没文化的地方的人,古今中外有之。关于这首《人日思归》,也流传着一个关于地域歧视和文化认同的故事。

唐人刘餗的《隋唐嘉话》记载:

薛道衡聘陈,为《人日》诗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南人嗤之曰:“是底言,谁谓此虏解作诗?”及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乃喜曰:“名下固无虚士。”

《隋唐嘉话》是笔记,故事未必可信,态度却深可玩味。《人日思归》这首诗作于585年,是隋文帝开皇五年,也是陈后主至德三年,其时南北尚未统一。那时的北方兵强马壮,扫平天下在即;而南方自晋室渡江之后到宋齐梁陈,领土渐小,力量渐弱,陈最小最弱,眼看就要亡国。不过,这毫不影响南人在文化上,特别是诗文创作上对北人的歧视。从东晋到陈,在文学上特别是诗坛上,南朝所出人才、理论、作品远过北方。南朝梁的庾信到了北朝后,“南人问信曰:‘北方文士何如?’信曰:‘唯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薛道衡、卢思道少解把笔。自余驴鸣犬吠,聒耳而已。’”庾信自己从南入北,在北朝生活和创作了二十八年,认为北人能入眼的除了温子升《韩陵山寺碑》,也就是薛道衡、卢思道还稍微写得两笔,其余的都如同驴叫狗叫瞎吵吵。这段话说得刻薄,鄙夷态度跃然纸上。当然,此记载也来自唐人笔记(张鷟《朝野佥载》卷六),或也只是小说家言。

从南朝来的庾信已在开皇元年(581年)去世,和薛道衡一起被庾信提名的卢思道也在开皇三年(583年)死去。北朝文士的代表,数得上的就剩下了薛道衡。开皇四年(584年)旧历十一月,薛道衡出使南朝陈,在开皇五年(585年)的正月初七写下了这首《人日思归》。要知道,此时离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已经不远了。可是就是在这样悬殊的政治和军事实力下,陈的文人们一看到“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照样毫不客气地嘲笑隋的使臣、北方最负文名的薛道衡:

“是底言,谁谓此虏解作诗?”——“这是什么话呀?谁说这个北方佬懂作诗?”

这谜一般的文化自信,是从晋室渡江以来几百年积累起来的。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这两句诗,怎么就让南边的文士们如此嘲笑呢?句式上,这两句巧妙利用时间关系做成了对仗结构,不失工整;意思上,就像每天数着日子过似的,结合后两句看,也把度日如年的盼归心情表现出来了。语言直白和浅俗,或许是它被嘲笑的最大的原因吧,但《红楼梦》里王熙凤说的“一夜北风紧”,其浅俗比薛道衡的这两句更有过之,又为什么能让有“咏絮才”的才女诗翁们相视而笑大为称赞呢?

试着解释一下原因,凤姐儿的“一夜北风紧”,是“即景联句,五言排律一首”这个大题目下的第一句,它的好处在于“这句虽粗,不见底下的,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了多少地步与后人”。一个开头说出来了,后面还有十几个人要联句,以一句粗话开头,正是给后人留了很大的余地。但是,对于薛道衡的这首五言绝句来说,一半的篇幅就写了两句浅俗的大白话,占篇幅太大,而包含的意思(如果不与后两句结合起来看的话)又太少,占用了诗歌的一半却好像仅仅只是点明了时间。后面若不是有巨大的笔力和才气,若不是有极其精巧的诗思和高超的发想,这首诗就很难再扭转过来了。

当然,陈的文人们听到薛道衡念出“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这两句时,未必知道他只将此诗作成最短的绝句,但在那个时代还没有所谓排律一体,诗歌体制一般较短,五古长诗一般限于十韵之内,像这种开篇即对仗的体式的话则通常更短一些。这一开头的两句粗话,确实很难说是“会作诗的起法”。所以这样看来,“是底言,谁谓此虏解作诗?”虽说刻薄,也不是全无道理。

然而,在这样两句粗话之下,薛道衡发力了:“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反转发生了,腐朽一下子化为了神奇。这个反转是如何形成的呢?大雁,春华,都是新春的眼前之景,不新奇。新奇的是这即景的立意:大雁有一到正月就迫不及待地飞回北方的习性,哪怕北方还冰天雪地,大雁却急着回到北方的家,而作者想到自己回北方是要落在大雁的后面了;南方因为气候温暖的缘故,花儿开得比北方早,新春已有不少花开,对薛道衡这个在南方过春节的北方人来说,一定会对花开得早这一自然现象更敏感,比一直在这里生活的南人有更新鲜的体会。在这种心理背景下,薛道衡说花开得早又算什么呢,我的归思在花开之前就已经生发。更显出了归心之迫切。

此诗中的大雁和春华,不仅是新春的实有之景物,而且还成了作者的归思的一种比喻,也可以说是一种参照物或者对照物。我觉得这两句诗已经超出了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的层次,而是让思归这种抽象的情在和雁与花的对照下变得有了具象:大雁奋力北飞,花儿争相绽放,都好像成了归思的一种外在的、直观的形象,同时又是归思与之“争先恐后”的比较、竞赛的对象。

这两句诗还好在它的诗法。归的是人也是雁,而发既是花发又是思发,同时如果再强为解释一下,发还有出发之意,在生发、花开的意思外又还可以翻出一层归心。“归”和“发”每个动词都作用于两个名词,而“人归”与“雁归”、“思发”与“花发”之间形成了时间上的前后关系、对比关系,形态上将无形的归思化为有具象的雁归和花开的比喻关系,再细究一层更有因果关系——因为看到雁归而想到自己不能归家,因为花开得早这一点新鲜的细节也会引起故乡之思,等等,多重的关系使得这两句诗充满了丰富的张力。诗歌本就短小,五言绝句又是诗歌最短小的形式,然而,它可以通过新奇的立意和语句的多重关系与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无限大的天地。

而这两句诗的好里,恰恰有南朝诗人们刻苦摸索过的诗歌技法。例子可以举出很多,比如刚才说过的那个南朝入北朝,瞧不起北方文人的庾信,他备受称道的名句“霜随柳白,月逐坟圆”,其实就是这样一种用特有的句式、精练的动词和词语排列顺序而造成的多重关系:霜凝结在柳上使柳变白,却似乎霜是随着柳色变白而渐显白色的;月亮渐渐变圆,照着同样圆的一座孤坟,似乎月亮是为了追逐模仿这圆形的孤坟而变圆的。霜色和月光因为本身都是难以状写具体形象之物,有了“柳”和“坟”这两种意象的相互修饰、参照,形象相互生发,就变得极为新警而鲜明了。

而我以为,从南朝到唐代的诗歌里最具特色、最杰出的一点,即唐人所谓的“兴象”,其实就是诗人重新安排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而读者能通过诗人建立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认识诗人的情感和心灵。

所以,当薛道衡写出了“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南朝的文人们就一下子认同了他,喜曰:“名下固无虚士”,就是因为这两句诗显出了立意的新巧、构思的聪明,更在短小的诗句中精心炼字造句,制造物与物之间的多层次和多元的关系,表达多层次的丰富情感,让诗歌隽永、耐寻味,这些南朝文人们以为只属于他们的诗歌的暗号,薛道衡对上了,才得以让南朝文人们承认他名不虚传。

还有一点值得说的是这首诗是通篇对仗的。在近体诗的形成中,南朝诗人,特别是齐永明时期的诗人们在声律对仗上的探索可谓功不可没。但是五言四句的形式本是出自乐府民歌,本是以古体见长的一种诗体,其实从唐代的创作来看五绝中也是古绝远比律绝多,后人总结出的“五绝调古,七绝调近”也正说明了这一倾向。但是在南朝诗歌律化的过程中,对仗的作法也影响了五绝,例如南朝梁何逊的非常著名的《相送》就是通篇对仗的:“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薛道衡这首《人日思归》的通篇对仗,应该说也正是南朝人在探索并认可的形式。

只是那时候南朝人还不知道,对上了他们诗歌的暗号的北方人薛道衡,作为诗风南北融合的唐音的先驱,实际上已经预示了诗歌中心将要回归北方并南北融合的先兆。“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诗国高潮即将到来。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25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