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模式,"单向请求",即Twitter发现的Follow,这是利于成长新关系的模式,即无论对方是否同意,我都可以去Follow他,领受他发布的信息。
第三种模式,"单向指定",是Path的关系模式,它原本是基于维护老关系的模式的,即只有单向指定的强关系People,才能看到对方发布的信息。有意思的是谷歌+,它在一方面成长了Path的单向指定模式,即被我单向Circle后,才能看到我发布的信息,另外一方面,还融合了Twitter的单向请求模式,即只要我Circle了你,即便你没有Circle我,我也能看到你发布的Public信息并share它,从而实现了用户以小我为中心的对信息的公道分发与领受。也就是说,对我发的信息,我想给谁看,就给谁看,这比Twitter和Facebook的信息分发要更精准,而我收的信息,却没必要像Path那样,只有指定我的,我才能看到,我还能像Twitter一样订阅和Share我喜欢的人的Public信息。
以上是对社交网站关系阐发的三个东西。如果你仔细看过这三张图以后,你也许会发现,最好玩的是谷歌+,它似乎要做一种通吃的社交网络,它既要容纳强关系,也要容纳弱关系,它既要帮忙用户成长新关系,也要帮忙用户维护老关系,所以,谷歌+的野心,也许很年夜。
第四部分 三个信息阐发东西
"信息开放度"阐发东西:信息开放度,我在之前的博文中,曾多次提到,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图例中,Twitter是信息开放度最高的,也就是说,用户发布在Twitter中的信息,公开信息占主导地位,只有很少部分的隐私信息是通过Msgs(私信)来实现的。Facebook中的信息,可能隐私信息略多于公开信息,除Facebook中小圈子谈及的私人话题,它还提供了Groups、Message和Chat Online等多种模式支持信息的隐私性,而它的公开话题,只能通过老友的Share来实现传播。谷歌+则仍如上述的,它允许在特定的圈子发布隐私信息,也允许用户使用Public来发布公开信息。Path的信息发布,则完全是在封闭的,也就是只有用户指定的People才能看到,它没有向其他人发布公开信息的功能。从以上阐发,可以看出,社交网站内的信息,首先受这个网站关系框架的影响,其次,针对信息流,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设计,来设定平台方想要的,或是满足用户某种需求的信息开放度指针。
"信息流向"阐发东西:社交网站中,信息流的标的目的性,也值得研究。公道的信息流设计能提高传播效率,有益社交关系。Twitter显然是信息传播效率较高的一个。一个Twitter用户,它的发布和领受的信息总量,明显是高于Facebook的,因为,从图中可以看出,它互粉的部分,就根基已经相当于Facebook的全部信息量(互粉等于Facebook的双向确认关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对发布与领受部分的信息路径的收紧或放年夜,是值得研究的。Path的信息流量,是最小的(互指部分的重合度远年夜于Twitter),流向也是最单一的,它最多允许有50个People领受者,虽然Path2已经允许到150人,但150应该已是极限,因为,他们一直所遵从的"邓巴数字"(人脑对强关系的最年夜办理数),就是150人。而谷歌+,在这里仍然是在做它的加法。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斟酌,信息流向与前面提到的关系强度以及关系模式,是有密切联系的,并不是可以随意设计信息流向,并节制信息总量,必须要颠末仔细的研究,才能找到协调的关系与信息的组合体例。
"信息分类"阐发东西:对信息内容分类的阐发,可能不需要过量罗嗦。垂直自己,也许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我仍然画了这个例图,是想跟年夜家说,垂直的角度,实在是数不堪数,即便在看似相同的一个范畴,也有着完全不合的垂直体例。图例中,我之所以选了Flickr和Pinterest这两个网站来讲明,就是因为,这两个社区,都是图片分享网站,Flickr偏重原创图片的分享,它的相册的模式,也已经成名多时了。而Pinterest则找到了另外一个角度,它偏重兴趣图片的任意抓取,并通过瀑布流这种创新的页面模式来展现,自一呈现,就吸引了年夜量的用户注册,并迅速成名。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