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站长资源综合门户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80后升级副总裁之路:插手创业公司打拼九年

80后升级副总裁之路:插手创业公司打拼九年

时间:2012-04-01 18:48:53   作者:   来源:   点击:

你总感觉80后仍是职场新人吗?这群曾经被打上“不靠谱”标签的一代人,正在逐渐成为很多中国公司中的中坚和创业魁首。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选择一家在民居创业的公司作为第一份工作,虽然车库创业现在看来是一件很帅的事。更何况,如果是9年前呢?

2003年,一家叫做千橡互动的创业公司还没有做出后来的人人网,十几小我的创业团队在北京西直门火车北站旁边的一栋红色居民楼里租了一套三居室,窝在里面办公。那时黄晶还在清华年夜学读研究生二年级,但他决定插手这个创业团队。

他曾经旁不雅过一次互联网公司的兴衰。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黄晶一边念书一边在那时的TOM网做兼职。只过了一个十一长假,再回到公司,TOM网的股价就一落千丈。没有遇上第一波互联网海潮,黄晶很是遗憾,他不想错过第二次。

在千橡互动的时候,黄晶也有很多清华的同学对这家创业公司有过兴趣,但他们来看了一眼那时的办公情况就走了,“因为那里实在不像个公司”。

可是黄晶留了下来。他说自己不在乎这些。

在中国外企和民企工作的他的同龄人,待满2年就算白叟,待满5年就算是牛人了。而毕业9年一直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从一起创业对峙到看着这个公司上市的人就更少了。黄晶算一个。

1981年出世的黄晶在千橡互动的title一直在变,从无线事业部手艺专家、手艺总监、产品手艺高级总监,一直到人人公司副总裁。现在黄晶负责的人人网PC部分已经有了600多名员工,公司也从民居搬进了写字楼,不过他仍然没有自己的办公室,他和同事一样,享有一个工位。他的特权体现在26层的角落上一间被称为“指挥部”的会议室,这间会议室平时不接管预定。他可以躲进去打个私人德律风,或是找员工谈话。

作为公司的高层办理者之一,黄晶每天的工作时间逾越12个小时,有开不完的会—他除要插手每个重要项目的每周例会,还有项目立项时的带动会、项目达到一个里程碑时的庆功会。

学会开会,是80后办理者需要掌握的手艺之一,即便他们的很多同龄人都还埋在埋怨、厌恶开会的情绪里。黄晶感觉这是办理者必须要坦然面对的事,“会议是团队沟通的一部分,不是仅仅简单地报告请示每天做了什么事,并且要听团队成员聊聊遇到了什么坚苦,用什么体例解决了这些坚苦,哪些坚苦解决不了,需要我做出决定计划。”

每天晚上七八点,他会在26层的几个办公室转一圈,如果这个时间办公室的年夜部分人还没有下班,“我会很欢畅”。黄晶会趁这个时候看看同事们都在做什么项目,体会项目进度,“当然,延后的比较多,但如果延后我就会重新调配人力资源。”

掌握流程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首先要包管重要的项目尽快做完,次要的项目可以往后压一压。互联网转变快,黄晶天天都能感应竞争公司的压力。硅谷里每天都在冒出各类新点子,紧接着,他的国内同行们就跃跃欲试准备复制。“晚了就赶不上了。这样的事我们看过太多了。”他想让他的同事们更积极主动些。

黄晶常常加班。他没有太多自己的时间,想要静下心思考也取得晚上9点以后。Email,RSS,他要迅速甄别信息,判断哪些有用,“这条我可以明天分享给团队成员!”他想。

黄晶最早是做手艺身世,刚入行的时候,他像个Geek一样,钻研最新的网络手艺,做很多的项目。后来他逐渐发现,与其把一个项目做好,不如去决定做一个什么样的项目—他也公然不是个Geek.2003年,他起头存眷一家叫“Friendster”的公司,这家公司算是社交网络的鼻祖。那时候Facebook还没有上线。这个网站的社交扩大逻辑,和后来的Facebook一致,但并没有强调实名和真实关系。

他很兴奋地给陈一舟发了一封邮件,阐述这个网站的概念,他问陈一舟:“我们要不要沿着这样的思路去做?”

所以就有了后来的人人网。从那时起头,他起头更多存眷互联网行业趋势,从迅速突起的互联网公司中学习经验,比如Facebook、MySpace,他会研究这些先行者解决了哪些在自己的探索中不容易被解决的用户需求。

发现用户需求,这真是个不错的转变。现在有一个title很风行,叫“产品司理”。他们要体会产品,能和手艺人员沟通,还要懂市场、营销。这的确是一个让人自信爆棚的title,而拥有这个title的人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发现用户需求。黄晶现在正像是一个需要看到更多前景的产品司理。这是他职业生涯的年夜转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热门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