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四川电视台 > 成都都市生活在线直播

成都有能力成为另一个“香港”

发布时间:2014-12-25 20:42:16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整理   我要投稿

昨日下午,本报邮箱收到一封来自市政协港澳委员的来信,表达了她对成都建设开放型的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良好祝愿以及意见建议,同时,她还希望通过本报,呼吁广大市民为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开放型的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智慧。记者在第一时间联系上了这位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港澳委员李蓉。

她关注:提笔写下这封信

“我想通过这封信,以一个港澳委员的身份,提出我对成都国际化进程的建议。”“香港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是吸引企业家、高端人才、旅游者前来的重要原因之一。成都,在这方面也有着类似和值得借鉴的地方。”提到为什么会写这样一封信,李蓉说:“成都是少有的拥有较多海外朋友资源的内地大城市,市委、市政府历来非常重视海外工作,海外联谊和海外交流的社团组织也比较健全,工作卓有成效,作为成都的港澳委员,我们一直关注成都的对外交流、关注成都与港、澳及国外城市的经济交流,关注成都的国际化发展。”

其实几年前,李蓉就提出过一个关于在香港设立“旅港成都同乡联谊会”和在成都修建港澳中心大厦的建议,“就是希望能进一步增进成都与海外的联系,推进成都的国际化进程。”李蓉说,“蓉港澳在经济合作、商贸展览、中小企业培训、金融对接、公益慈善等诸多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光明,但摆在我们面前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增进互相的了解和沟通,以诚相待,平等互利。如果能将15万在港的成都人和曾在成都工作过的人士,并通过他们将更多的海外侨胞凝聚起来,为成都的发展出力;同时也能让每一位港澳人士、海外华人华侨来到成都投资、兴业,都感到有归属感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再加上1400万成都市民的共同努力,大家一定能为更好地投入成都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建设、天府新区建设,推进成都国际化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她认为:成都已具备向国际化迈进的基础

“其实,成都在中西部、乃至中国都处于领先发展的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李蓉表示,成都市委提出了“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定位和长远目标,同时又提出了推进“五大兴市战略”的落实,其中,“全域开放”战略让生活在海内外的成都人闻之欣喜。

“成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化’基础,如果全市人民共同关注成都的国际化,并为把成都建设成为开放型的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而共同努力,那么成都的国际化进程的速度会有效加快。”凭借常年往返于蓉港两地而对成都的了解,李蓉说,成都是四川发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也是成渝经济区的“双核”之一,随着207家世界500强企业的落户,成都的产业发展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再次,成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旅游方面独具魅力,吸引着众多国内外人士的青睐……这一切都说明,成都已经具备向国际化迈进的良好基础。

她建议:找到成都独特的文化特色

“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成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有1400多万人口的副省级城市,加上正在建设的天府新区,成都在港澳地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这使我们倍感荣耀和自豪,同时也思考如何发挥这一优势进一步加强港澳与成都的联系,促进经济、文化等交流交往,争取更多的海外朋友到成都宜人城市发展,塑造宜业、宜商、宜居的城市优势,为成都向海外发展搭建好平台。”谈到加快成都的国际化进程有什么建议,李蓉说,成都的国际化,产业支撑、交通先行至关重要,还要找到成都独特的文化特色。

“可以通过学习香港对中西合璧文化的运作,让田园的成都真正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桃花源。”李蓉详细阐述了她的个人观点:香港以市井文化成为中西合璧城市的集大成者,东西方的雅俗都能进入生活方式,深深融入港人的生活,西方人也能在香港自如地发现最真实的东方。这与成都要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定位,与成都独具魅力的文化定位是一致的,学习借鉴的现实意义很强。“在文化方面,香港东西方文化融合,既泾渭分明,又水融。港人安守中国文化的传统,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气氛浓烈,但同时,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人爱过的节日也热闹非凡。这样充分融合的生活方式,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在香港生活的每一个人。”李蓉说,宽窄巷子,就是香港设计团队设计的,将清朝八旗子弟的文化、成都的市井文化融入现实生活中来,成为成都市餐饮、娱乐、观光等一道亮丽风景线。在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大力宣传成都的巴蜀文化,2007年金沙歌剧在香港公演,使很多香港市民通过看歌剧的形式,认识和了解了成都。

她相信:宜人成都将吸引更多“国际”眼光

所谓“安居乐业”,“乐业”了也更能安居。能吸引人才留下来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有一份喜欢、稳定的工作才能让人更放心地留下来安居。“偏居西南的成都,与东部沿海经济带有着天然的地理上的劣势,在很多领域我们无法竞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谈国际化是空乏无力的。”因此,李蓉建议成都应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高科技农业等。目前成都的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都有一定优势,应在这方面加大力度。产业,是一座城市的核心和支撑,成都提出的“产业倍增”战略既符合成都市情又与国际化接轨。

“我相信,只要按照‘五大兴市战略’的步伐推进下去,成都一定能够吸引更多的国际眼光,不久之后,成都也能成为一座国际化的城市。”

成都日报社的编辑、记者:

你们好!我是来自市政协的港澳委员李蓉。由于长期生活、工作在香港和成都两地,我经常爱拿成都和香港作对比,既看到了成都与香港在发展上的差距,但也看到了成都未来发展的潜力。香港是全球公认的国际化城市,而成都还有一定差距。今天,我想通过这封信,以一个港澳委员的身份,提出我对成都国际化进程的建议,也呼吁广大市民,共同为把成都建设成为开放型的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而努力。

近日,省委提出了成都要坚持走开放发展之路,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开放型的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为四川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的要求。市委也提出了加快成都发展的“五大兴市战略”,其中“全域开放”战略让生活在海内外的成都人闻之欣喜,同时也引出一个老命题、新思考的“国际化”。

到底什么是国际化?远的不说,就以我生活的香港为例谈谈国际化。

在文化方面,香港东西方文化融合,既泾渭分明,又水融。港人安守中国文化的传统,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气氛浓烈,但同时,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人爱过的节日也热闹非凡。这样充分融合的生活方式,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在香港生活的每一个人。

香港是国际知名的航空枢纽城市,飞往世界各地的航线举不胜举,而它国际化的港口货运也异常发达,这些带来的不仅仅是交通上的优势,而是“辐射”效应,它能起到更多的聚集作用。成都也同样具备这样的优势。作为中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不但对四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能“辐射”到西南三省。

香港作为一座金融信息城,吸引着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企业总部基地的纷纷落户,不仅是因为它便利的区位优势,更是因为它大量聚集的本土国际化人才。在这方面,成都提出要打造西部人才洼地,不仅吸引高端人才落户成都,更带动本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充分体现出成都在这方面的决心。

另一方面,香港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遵循国际惯例、高端的生活服务,也是吸引企业家、高端人才、旅游者前来的重要原因之一,多种族的人、多元的文化聚集,更加深了香港国际化的底蕴,从而在国际化带动服务,服务促进国际化方面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态势。成都,在这方面也有着类似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尽管有差距,但在我看来,成都具备很多国际化的因素,也有潜力成为国际化的城市。成都是四川发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也是成渝经济区的“双核”之一,在中西部、乃至中国都处于领先发展的地位。如果全市人民共同关注成都的国际化,并为把成都建设成为开放型的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而共同努力,那么成都国际化进程的速度会有效加快。

作为市政协委员,我想就成都的国际化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我认为,产业支撑至关重要。偏居西南的成都,与东部沿海地区有天然的地理劣势,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谈国际化空乏无力。产业是一座城市的核心和支撑。成都提出的“产业倍增”战略既符合成都市情又与国际化接轨,应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目前成都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有一定优势,应该继续加大力度。

其次,“交通先行”至关重要。就亚洲而言,香港、东京、首尔、新加坡等都有发达的交通体系,而成都还相对欠缺,比如航空。尽管成都被称为空港第四城,但双流机场还达不到国际化机场的标准,满足不了全域开放后的成都需求,有待改进。

另外,独特的文化也是一座城市走向国际的名片。欧洲的许多城市,小到每一个镇都有独具特色的文化和靓丽风景,而巴蜀文化作为中国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并没有真正走向国际。我们可以从这里入手,找到成都独具特色的文化,找到成都吸引“国际眼球”的闪光点。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对推进成都建设开放型的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有所帮助。

市政协港澳委员 李蓉

2012-2-15

本土专家说“国际化”

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

什么是国际化城市?我认为,有多少外国人在这里定居?有好多国家和地区在这里设领事馆和办事机构?有好多大公司大集团,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在这儿落户?有好多外国旅游者?进出口占GDP的比重?引进外资资金有好多?…… 这些都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国际化的标准。

国际化城市中不少是以经济功能为主的综合性国际化城市,成都也应该这样,要以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来增强成都的核心竞争力。要特别注意重视吸引大型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入驻,加强成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要有更高远的眼光,主动投身世界舞台,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竞争合作,主动、积极融入全球现代产业协作和市场体系。

正在建设的天府新区就是成都建设开放型的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重要载体,应该聚全球之智和全球之力,把天府新区建设成为内陆全方位开放的“第一窗口”。

国际上较为公认的国际化大都市的7个特征

1、区域中心

与主要的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第三产业高度发展、主要制造业中心、国际性的港口贸易、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城市人口和城区规模这些必要前提相比,国际大都市的意义更似一种能量的聚合体,在全球版图上举足轻重、舍我其谁。

2、移民之城

国际大都市需要国际化人才,外来人才的加入与常住暂住人口的增加、移民的速度是同步的,而其中外国人的多少成为衡量城市国际化的重要可量化指标,反映了城市在国际分工中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外国企业、外国留学生、外国专家和外国人才移民。

3、会展之城

国际大都市通常也是国际会展城市。有一个说法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每年至少要举办150次以上由8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会议。

4、服务之城

全球国际化程度高的城市,服务业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都在70%以上。在这方面,中国目前做得最好的城市是香港,它的服务业比重已达到了82%。

5、创业与人居之城

国际大都市的魅力“不只是吸引”,但一定要有吸引,成为创业与人居之城。

6、传媒之城

大众传媒体系可谓是城市的神经网络,国际大都市更是传媒之城,尽可能地创造国内外有影响的报纸、电视广播节目、文学作品、出版社、学术刊物、视听发行机构、书店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市场。

7、文明之城

城市文明和生活素质高,是国际大都市的应有之义。健康水平最敏感的指标是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人均寿命,北京市均已经达到国际大都市水平。

国际化大都市指标评价体系

经济发展指标。反映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是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

生活水平与社会发展指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是实现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的根本目的。

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指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衡量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是城市发挥服务功能的基础条件,同样也是未来十年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之一。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生态环境是国际城市不断创新和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国际城市区别于一般城市的特征之一。

反映国际开放交流程度的指标。国际化大都市应是国际化程度高,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强影响力、控制力和辐射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全球经济活动、经济发展态势和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国际中心城市。

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义和内涵

所谓国际化大都市,是指那些具有超群的政治、经济、科技实力,并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关系,有着全球性影响的国际第一流都市。

目前关于国际化大都市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国际、国内都存在不同解释。

国际上,英国地理学家、规划师彼得·霍尔认为世界城市应具备7项特征:主要的政治权力中心;国家的贸易中心;主要银行的所在地和国家金融中心;各类人才聚集的中心;信息汇集和传播的地方;不仅是大的人口中心,而且集中了相当比例的富裕阶层人口;随着制造业贸易向更广阔的市场扩展,娱乐业成为世界城市的另一种主要产业部门。美国学者米尔顿·弗里德曼也提出了7项衡量世界城市的标准:主要的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主要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指港口与国际航空港);城市人口达到一定标准。

国内代表性的观点有二种:一种观点认为,所谓国际化大都市,是指那些有较强经济实力,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服务功能,一定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总部,并对世界和地区经济起控制作用的城市。另一种观点将“国际化大都市”分解后认为,国际化指的是大都市的性质、功能和地位、作用,表现为三个特征:一是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位列世界经济、贸易、金融中心之一,对世界经济有相当竞争力和影响力;二是经济运行完全按国际惯例,并有很高的办事效率;三是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综合服务功能强。大都市,指的是其规模、容量和结构、形象,也有三个特点:一是除了城市本身的人口、面积外,还要有向外延伸的广泛空间即经济区域,称大城市连绵区;二是除了城市具有跨国公司总部外,还要有庞大的企业集团、中介组织和相当的资产存量、要素存量和内外贸易额;三是除了城市的一般基础设施外,还要有显示现代化的公用事业、商住楼群和生态环境。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标签: 能力   成都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