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四川电视台 > 南充公共在线直播

南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大亮点

发布时间:2015-01-04 11:45:12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整理   我要投稿

既有文化积淀的浓厚底蕴,又有政府支持的发展决心,还有一支上下齐心、实实在在干工作、促发展的文化队伍,各项元素齐备,南充正以高昂的热情、百倍的干劲、蓬勃的朝气,投身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事业中。

据了解,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为深入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按照国家的创建标准和总体要求, 南充出台了《南充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13—2015)》,科学定位创建顶层设计和示范目标,为“文化强市”的最终目标夯实了基础,形成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十大亮点:

亮点一: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南充市政府投资7.2亿元,新建南充市博物馆、文化馆新馆、川北大木偶剧院、川剧演艺中心,扩建市图书馆,改建南充大剧院等重点公益性文化设施。同时,推进基层文化设施达标升级。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达标升级。目前,各类场馆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建成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省级示范站50个、市级示范站100个,示范文化广场13个、示范文化活动社区3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15个,5475个村(社区)都建有面积大于1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活动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7个、农家书屋5475个,乡镇(街道)、社区图书馆覆盖率和乡镇、社区(村)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全面升级。

此外,加强公共文化流动服务建设。实现市级文化馆、图书馆“一馆一车”(流动舞台演出车、图书流转车)建设,提升文化流动服务能力。对省市购置配送的舞台演出车辆纳入各单位车辆编制,运行维护费用由当地财政予以保障。

亮点二:建立财政保障分级投入机制

南充围绕创建工作的总体安排和阶段性目标,建立财政保障分级投入机制,全力保障公共文化持续发展。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纳入市、县两级财政专项预算,2014年市财政预算投入5952万元(农村文化建设1135万元、文化事业发展资金2817万元、文化活动经费2000万元),九县(市、区)财政每年共预算投入2000多万元;2014年至2015年,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分别单独安排示范区创建专项工作经费300万元、100万元,今年全市共到位创建工作经费1200万元。积极扶持公益性社会文化服务组织建设,成立了南充市文化志愿者协会;引导社会力量支持文化事业,2012年以来共获得捐赠2000多万元,兑现艺术创作补助1200万元,扶持剧目4个,有力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亮点三: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1.实施“百姓舞台·文化南充”工程,保障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媒体助推的方式,广泛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演出季、百姓剧场、文化体育大拜年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在全市形成每天有活动、每周有集会、每月有赛事、每季有晚会、全年有节庆的生动局面,不断满足城乡群众多样性的公共文化需求。

2.打造南充特色文化品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纵深发展。实施群众文化品牌“四级”拓展工程,着力打造国际性的国际木偶艺术周、升钟湖钓鱼文化节、中国(南充)嘉陵江合唱艺术节、中国(南充)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嘉陵江大讲堂等“嘉陵江文化品牌”,全市性的国家舞台精品艺术进南充、新年惠民音乐会、滨江阳光大舞台等系列文化活动,“一县一品”的西部民歌阆中会、绥山大舞台、蜀水欢歌等群众文化活动。

3.实施“文化惠民乐万家”文化下乡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建立政府实施和购买服务机制,采取面向市场招标采购等方式,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数量和质量。市、县(市、区)政府坚持每年以政府采购的方式,采购1200场歌舞、杂技、木偶、灯戏、皮影等和6万余场电影送到基层。

4.实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出台《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扶持办法》、《南充市文化遗产保护单位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等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单位免费开放,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技艺传授、展演工作,增强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共识。

5.加快公共文化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推动南充市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电子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全面建成市县两级文化馆、图书馆网站,抓好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和公共电子阅览室,推进基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建设。按照市级不少于40台,县级不少于20台,乡镇(街道)不少于5台,行政村(社区)不少于1台电脑终端的标准配置设备,以宽带形式接入互联网,建立电脑桌面一站式导航服务,实现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全覆盖。

亮点四:加强基层阵地人才队伍培训

根据基层文化建设发展需要,南充优化了人才招聘和考评机制,及时扩充文化队伍力量,不断扩充公共文化专业人才、业务文化骨干队伍。目前,每个乡镇(街道)社会事业中心工作都有3人专司文化站工作,村(社区)1名财政补贴文化管理员。采取集中统一培训和分级分类培训相结合,依托嘉陵江大讲堂、文化专干培训班、市民文化艺术学校等平台,对全市从事文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演职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今年全市基层文化专干受训人员1800余人,精选100人参加全省基层文化站站长及工作人员专题培训。加强实施“部门联动、区域合作、统筹推进、共建共享”机制,会同组织部等推进党员远程教育、文化共享工程、农村信息服务设施同建共享,在部门联动中形成了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亮点五:拓展文化空间拾遗补缺

以南充市“百里特色文化走廊”为载体,构建“十、百、千、万”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拓展发展空间。即:建成十大主题文化区、100个特色文化之乡、1000个农家文化大院,覆盖面积1万平方公里,涵盖辖区人口700余万,辐射周边市(州)2000多万人口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步伐,推进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开通了网上图书馆和网上文化馆。目前,实现农村公益电影放映6万余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同时,成立全市非遗文化中心,规划建设全市首家非物质文化展演中心。目前,全市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40多项。

亮点六:建立文化志愿者队伍

成立南充市文化志愿者协会和县(市、区)文化志愿者协会,南充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美术馆分别成立志愿者专业服务队伍,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推进志愿服务广泛开展。通过组织、招募各级各类文化艺术表演团体、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及有志于、热衷于志愿者服务基层文化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形成有组织的文化志愿者队伍;以基层群众为服务对象,组织文艺演出、文艺培训、文化展示等一系列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深入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农民工及弱势人群集聚的学校、企业、工地,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培养广大市民群众的文艺兴趣,引导市民群众创造文化、参与文化、享受文化,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全民文化素质的明显提升。

亮点七: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产品菜单,形成“点菜式”按需供给的定制配送机制, 并与政府面向社会采购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产品的供给机制联动运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以农民工、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为重点,深入开展以文艺精品耀南充、文化艺术惠青工、文艺百家到基层、文艺演出乐市民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四进”活动,在加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同时,提供文艺演出、数字电影、艺术培训等文化服务。

亮点八:着力推进文艺院团转企改制

引导南充市歌舞剧院、大木偶剧院、杂技团和川剧团转企改制,并组建了南充演艺集团公司,一方面政府通过购买文化服务等扶持政策,确保改制后的国有文艺院团阵地不丢、队伍不散、人才不减,另一方面鼓励支持南充演艺公司走向市场、谋求发展,在云南丽江、峨眉山和北京市分别打造了《彩云飞歌》、《圣象峨眉》、《梦回明朝》等演出,深受各地观众欢迎,每年演出门票收入上亿元,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亮点九:设立市民文化艺术学校

设立10所以上市民文化艺术学校,市级市民文化艺术学校设在市文化馆,县(市、区)级市民文化艺术学校设在县(市、区)文化馆。各县(市、区)在5个以上中心场镇设立市民文化艺术辅导站。市民文化艺术学校(辅导站)每年面向群众开展免费的文化艺术培训2至4期,每期不低于7天,市级学校不少于5个培训项目,县(市、区)级学校不少于4个培训项目,辅导站不少于2个培训项目。

亮点十:实施“千年古城·万家书屋”文化旅游共建工程

“千年古城·万家书香”文旅共建项目是南充市为提升全民文化素养,营造浓厚文化氛围而着力打造的重点项目。该项目依托国家5风景区——阆中古城,在古城核心区内的宾馆、客栈、民居、古院落建设书吧、书柜、书角,实现精致化、温馨化、标准化服务,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目前,已采购各类图书9000余册分配到各书吧,还计划采购2.2万余册图书,充实书吧和书楼藏书。根据规划,还将建设3个至5个特色书店,升级现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进行改造升级,邀请著名作家、出版集团为文化大院捐赠图书或书架,悬挂捐赠牌匾,打造新的文化大院。此外,广泛开展全国读书活动、征文比赛、国学论坛,着力打造“书香阆中”,实现文化与旅游的共建共享。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标签: 文化   服务   建设   公共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