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卫视频道 > 山东卫视在线直播

曹操为什么杀吕布不杀张辽(曹操为什么杀吕布而留张辽)

发布时间:2022-07-04 17:15:48   作者:浮生如梦   来源:网友分享   我要投稿

曹操为什么杀吕布不杀张辽(曹操为什么杀吕布而留张辽)

曹操为什么杀吕布不杀张辽:

因为曹操生性多疑,害怕吕布背叛。

刘备让吕布认曹操当义父,同时还重点说了,吕布所认三个义父的下场(丁原、董卓、王允)都不得好死。

曹操这人本身就是生性多疑的,怎么可能留下一个随时都可能叛变的人在身边呢?

张辽虽然也是跟过很多人的,但是他从来都没有主动的背叛过哪个主公,为人是比较忠义的。

吕布的能力是很强,谁都想用,但是谁都不敢用。只怪吕布是败在了生性多疑的曹操手中,如果是败在其他诸侯的手里面,那吕布说不定还有一条活路。

吕布的死是很突然的,没有大智慧又充满野心的人,惨死的结局也是在意料之中了。

张辽怎么死的:

病死的。

张辽一生中,最经典的战役就是威震逍遥律了。在这场战役中,孙权旨在夺取合肥,张辽率领八百敢死队,直面数倍于己的吴军,直接就是硬碰硬,面对面的死磕,不仅是将孙权的不对给击败了,还差点将孙权本人给俘获了。这一场战成,是奠定了孙权一生中难过淮河的宿命,也确立了张辽五子良将之首的地位。

合肥大战之后,张辽就被长期任命为合肥的守将。魏国建立不久,曹丕要讨伐东吴,有病在身的张辽就再次请缨。当张辽的战舰出现在孙权面前的时候,孙权感叹道:张辽虽然病了,但是还是惹不起,咱们还是悠着点吧!

高顺,东汉末年吕布帐下中郎将,他有七百直属部队,号称千人。这支部队能快速攻陷敌方阵营,夺取胜利,就是大名鼎鼎的“陷阵营”。可是高顺却不被吕布所信任,没有得到吕布的重用。那么历史上,吕布为何没有重用高顺呢?在吕布败亡后,曹操为何杀高顺而留下张辽呢?

依据相关史料,分析如下。

吕布没有重用高顺原因

其一,高顺有700余私兵,被吕布所忌惮。

高顺虽然是吕布的手下,可是他有自己的部队,属于半独立状态。也就是说,吕布的命令,他觉得合适,就听从,如果他觉得对自己没有好处,他完全可以拒绝执行。张辽也是同样的道理,他先是听从并州刺史丁原之命,带兵入京,接受大将军何进的领导。后来何进被杀,董卓进京,张辽改投董卓。

再之后,董卓被吕布斩杀,张辽结归顺了吕布,但他此时的官职还是北地太守,属于半独立状态。吕布虽然是高顺名义上的长官,可是他对自己的属下所拥有私兵,是非常不满的。这些私兵就是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发。因此,吕布对其非常忌惮,没有重用他。

其二,高顺能力出众,被吕布所嫉妒。

在一个单位,如果一个下属能力出众,遇到啥事情都是一副自以为是,跃跃欲试的样子,表现欲望太强了。这样的下属不但不会得到领导的青睐,还可能被领导所厌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一个领导,都想要表现出他最厉害、最聪明的形象。

如果这个聪明能干的下属是自己培养出来的,他还可以沾沾自喜,向别人夸是自己教导有方。而如果这个下属不是自己的亲信,也不是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那么,这个下属就会受到领导的刁难和嫉妒。

高顺就是这样一个不被信任,还有能力的下属。建安元年(196年)六月的一个夜晚,吕布的部将、河内人郝萌发动叛乱,突然围攻吕布驻扎的下邳。吕布依靠坚固的城池防守,却不知道造反的是谁,他带领家眷逃往高顺大营,向高顺求助。高顺问吕布:“将军有所隐不?”吕布回道:“我听到是河内人的声音。”

高顺仅仅凭借这一句话,就断定造反的是郝萌。他率自己的直属私兵,到达下邳平叛,万箭齐发,射杀郝萌,天亮了,回到营寨,向吕布交差。

从这次平乱可知,高顺不但有自己的私兵,还杀伐果断,聪明机警,仅仅凭借吕布的一句话,就知道了是谁反叛。他率军讨伐叛军,以快刀斩乱麻之势,迅速平叛。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能干的大将,越能干,越受到主公吕布的嫉妒。吕布在这次平叛后,吸取教训,夺取了高顺的“陷阵营”,将其交给与自己有姻亲的魏续。这就是典型的卸磨杀驴。

曹操为何杀高顺留张辽

据《后汉书》中记载,吕布的部将侯成的宾客盗马,准备反叛。侯成紧急追赶,并将盗马贼追上,使名马物归原主。诸位将领觉得应该喝酒吃肉庆祝。然而,主公吕布刚刚颁布禁酒令,他们不敢私自喝酒,于是先给吕布奉上,表示是借助将军的威名,才使名马失而复得,我们不敢先喝酒,先让将军你来喝。

吕布听了,大怒道:“布禁酒而卿等酝酿,为欲因酒共谋布邪?”他重重处罚了侯成,侯成于是联合宋宪、魏续等将,将吕布、高顺、陈宫绑缚,向曹操进献,归顺曹操。《后汉书》中记载如下:

成忿惧,乃与诸将共执陈宫、高顺,率其众降。

由以上可知,高顺是和吕布一同被抓的,被抓了还对吕布忠心耿耿,没有向曹操卑躬屈膝地投降,因此被杀。而张辽是在曹操擒获吕布后,率众归降的。他对吕布已经仁至义尽了,是主动归顺曹操,因此没有像高顺一样,被曹操所杀。《三国志·张辽传》中记载如下:

太祖破吕布於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总结:高顺因为个人能力出众,还有自己的私兵,却不是吕布的嫡系。因此,吕布对高顺非常忌惮和嫉妒,是不会重用他的。至于曹操杀高顺,却留下张辽,令人费解,是被三国演义误导了。在正史上,高顺是和吕布、陈宫一同被擒获的,一同被斩杀,而张辽却是在吕布败亡后,主动归顺的。这一目了然。

###

能力出众、为人正直的高顺,为什么既没得到吕布信任,又没被以惜才闻名的曹操劝降?

其中原因其实很简单,咱们很多朋友平时应该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在工作中,为什么一些能力出众、为人正派的同事很难得到提拔?相反那些能力平平、善于迎合领导的人却总能飞黄腾达?

这反映出了人性中根深蒂固的一个缺陷,用古语来说就是:谄谀易合,正直难亲。如果用大白话来解释,可以理解为:“高情商”的坏人容易受人欢迎,太正直的好人却往往令人敬而远之。

高顺,就是一个正直的老实人。

翻看《三国志》中有关高顺的记载,我们很容易形成一个直观的概念:在那个乱世,高顺是个出淤泥而不染的模范军人。

首先,能力出众。

无论在正史或是演义中,高顺的知名度都远远无法与关羽、张郃等各阵营的顶级大V相提并论,但从单位战斗力而言,高顺与所有名将比都不落下风。

历史不是小说,吕布势力能够以一支纯武装集团的身份横行中原,吕布个人的勇猛远远不够,整个队伍的强悍战斗力才是核心竞争力。其中,高顺率领的陷阵营,被视为三国第一精锐部队。

这个仅仅700人的队伍,铠甲鲜明、武器精良、号令严明 ,每逢恶战、所向披靡。刘备被吕布抢走徐州后,曾在曹操“给其军粮,益与兵”的大力赞助下,重整旗鼓杀向徐州,为了保险,曹操还加派夏侯惇相助。

吕布的应对很简单粗暴“遣高顺攻之”。结果让人大跌眼镜:“高顺攻刘备于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之,为顺所败”。也就是说,刘备、夏侯惇,这两位久经沙场的老油条,都被高顺打爆。

而高顺雷厉风行摆平郝萌之乱的过程,更将他头脑清晰、判断精准、做事果决、统御力强等出色军人的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人品过硬。

真正的三国,并不是只有“英雄辈出、群星灿烂”的美好一面,“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才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在这个礼崩乐坏的乱世,那些“英雄”们选择为谁服务,所谓的挽救苍生、匡扶汉室只是幌子,良禽折木而栖、笑贫不笑娼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这种职场环境下,荣华富贵、被重用的机会、“主公”的尊重、女惑,这些套路,都是各路诸侯用来挖人才、拉人心的绝技,很少有人才能抵抗住这几板斧的打击。

此外,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之前,东汉末年纯粹是个以武力、诈谋较高下的时代,仁义、规则、个人修养都被扫进了历史的犄角旮旯,屠城、抢劫财物、强掠民女、挖掘坟墓,很多正规军队的将领没少干这种事。

但名不见经传的高顺却是一股清流,他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人馈遗,更不拉帮结派,像个苦行僧一样,踏踏实实做自己带兵打仗的工作。

第三,任劳任怨。

三国时的人才都是很有脾气、很有要求的,几乎很少人受气,形势不对另投明主、一语不合翻脸走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都成了当时行业的风气。

荀彧坚决不为袁绍服务、一心投靠曹操,许攸因为家人被问罪就临阵抛弃袁绍,荆州刘表、东吴孙权一众高官眼见曹操大军压境立即鼓动投降,益州众人明知刘备是猛龙过江却与之勾结......忠诚度,是那个时代的稀缺品质。

但高顺又是个另类。他在战场上为吕布屡破强敌,在内部替吕布镇压叛乱;曹操绝对优势大军碾压般袭来时,侯成、宋宪、魏续纷纷反水,高顺却顽抗到底,他的能力与忠心不容置疑。

然而对这样的可靠手下,却一直未被吕布视为心腹。即使被高顺带出来的陷阵营,也被吕布剥夺,平日里交给亲信魏续带领,临阵打仗时才交还给高顺指挥。这种搞笑、讽刺的人事安排,显然只是把高顺当成了苦力,换作一般人,也许早就临阵倒戈了,但高顺却“终无恨意”。

但是,这种有能力、有人品、有态度的三好员工,却不能受到每个领导者的青睐。

职场中的不少朋友,也许会发现这样一个怪象:

被领导者视为亲信、有好事首先被考虑的,往往是一些能力、人品并不顶尖的“小人”;他们往往有很多毛病,比如惯于欺下瞒上,善于投上级所好,精于见风使舵,也许还有可能有贪财、贪色的道德问题;

而那些一心扑在工作上,平日里为人正派,不拉帮结派、溜须拍马的同事,往往是业务上的骨干,但却很难步入领导者的核心圈子,即很少会被视为亲信,而只是工作上的老黄牛而已:硬骨头你啃,好事没你份。

更有甚者,第二种人,往往还会成为第一类人排挤、孤立的对象。

而高顺显然就是第二种人。作为三好员工,他业务能力顶尖,善于打硬仗;为人正派,极度自律,没有喝酒抽烟的不良嗜好;不嘻嘻哈哈跟人拉帮结派、混成一团,更不贪便宜、受贿赂......

同时,他还经常毫无保留的给吕布提建议,苦口婆心的劝阻吕布跳火坑,即使屡屡被拒绝,但仍旧毫无怨言,在工作上仍旧兢兢业业。

但即使这样,吕布也从未将高顺视为推心置腹的亲信,有困难时首先想到这位部下,但论功行赏、遇到好事时却另有想法。不仅如此,其他部将也刻意孤立高顺,比如吕布妻子曾说:“宫、顺素不和”;侯成等人,也与高顺几乎没什么交集。

对于这种情况,古人有个很贴切的解释:谄谀易合、正直难亲。巧言令色,即使被看出充满虚伪,但少有人能抵抗这种糖衣炮弹的攻击,在内心会情不自禁的享受这种追捧与肯定;而忠直之言,大多不怎么好听,很多领导者明知手下说的是实际情况,但在内心大多会发自本能的予以排斥、敬而远之。

此外,古代统治者选用人员,除了办事能力外,是否容易掌控也是个关键因素。那什么样的人容易拿捏?有毛病、有贪恋、有私心的人;反之,那些为人正派,做人处事自有一套道德规范的完人,则很难受人摆布。

因此,吕布不喜欢高顺这样的手下;而曹操自问也无法收复这种难以用利益引诱的君子,但又不愿意他流落到其他诸侯手中,那就只剩下一个解决办法了:杀。

因此,解决问题时用能臣、忠臣,平日里亲近的是巧言令色、溜须拍马之辈,这种局面从古到今,都屡见不鲜。即使以善于用人闻名的曹丞相都无法免俗。也许,这就是李世民评价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的原因之一。笔者略微筛选了下,古代帝王中,能够用好高顺这种部将的,也许只有秦始皇、汉高祖、李世民等寥寥几位。

到了如今这个时代,但愿高顺这种“老实人”,能够尽量得到社会的善待。

###

高顺是吕布手下名将,军事能力很强,大家对他的评价都是十分的高,而且他对吕布一直是忠心耿耿,从无背叛之意,那为何能力这么强的高顺却得不到吕布的重用呢?曹操又为何要留下张辽,而杀掉能力比张辽还强的高顺呢?

事实上吕布不敢重用高顺,曹操不敢收降高顺,都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而这个原因,根本无法改变!

吕布不重用高顺

据史书记载,高顺为人清白且很有威严,作为武将,他也不喜欢饮酒,长期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而他的军队也是十分的精锐,铠甲兵器都非常精良,军纪非常好,这就注定高顺的军队是一支能打硬仗的精锐之师。当时的人把高顺的军队称为“陷阵营”,因为他们每次作战都能很快的攻陷敌方阵营,基本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绩,刘备和曹操在高顺手下都吃过大亏。然而,就是这么厉害的高顺为啥得不到吕布的重用呢?其实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忠言逆耳

高顺对吕布非常忠心,吕布也是知道这点的,但是人啊,人性啊都是那样,不喜欢听真正的好话,反而是喜欢听阿谀奉承的话。这一点,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一样,当然也不排除吕布。高顺常常劝谏吕布,这导致了吕布对他的不满。

《英雄记》 :顺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

高顺说的虽然都是大实话,也是为了吕布好,但正所谓忠言逆耳,吕布在听到这些话后却并不高兴,对高顺越来越有意见了。

二、能力太强

由于高顺的能力太强,大有超过吕布之势,所以尽管他对吕布忠心,吕布还是对他颇有忌惮与提防。有一件事情能很好的说明,当时吕布的手下郝萌叛乱,攻击吕布的治所,吕布快速逃往高顺的营地,由于跑的太快,他也不知道是谁反叛了,只是说大概是河内人的口音。而高顺就仅凭这一点,就判定是郝萌作乱,带领士兵前去,快速的平定了叛乱。然而自此以后,吕布却对高顺的能力更加提防了,因为他发现自己的能力也没有高顺强,害怕高顺万一哪一天反叛了怎么办?

其实这也是人性的一种悲哀,害怕队友比自己强,就不断的打压队友,全然不管整个队伍的战斗力。

其实综合看下来,高顺对吕布忠心耿耿且颇具才能,却不能得到吕布的重用,完全是人性的缺点在作怪!面对这么好的部下,吕布却担心、惧怕、打压,将一个人的人性缺点完完全全的暴露了出来。可悲的是无论你身居多高的位置,你始终是个人,是人的话,就会有人性,而人性上的缺点你就避免不了。这不,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高顺身死。

曹操杀高顺

由于吕布不听手下建议,指挥失误,最终惨败,被曹操俘获。不过曹操不是一向有爱惜人才的美名吗?为何对高顺这个大才却选择了处死?很多人分析,是因为高顺拒不投降,实际上,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人性。

高顺当时沉默不语,看起来似乎是要拒不投降,然而实际上,这也很有可能是一种作态。高顺为人聪明,虽然忠心,但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傻子,假如曹操好言相劝,用对待关羽那么好的态度对待高顺,说不定他就投降了。而当时曹操其实也是犹豫不决,他知道高顺的才能,毕竟能击败夏侯惇和刘备,高顺肯定是有过人之处,只不过他不知道如何收降高顺。正在摇摆不定的时候,郭嘉说了这么一段话。

顺,布之大将,军治严谨,胸怀韬略,举一世不可得,非等闲之职可封赐。公收此人,置诸将何地?不若全齐名义。

从郭嘉的这一段话,我们能够看到,他对高顺的能力还是非常认可的,治军严谨,胸怀韬略,举一世不可得,这妥妥的是一个帅才啊。然而他话锋一转,又说高顺太强了,强到一般的职位都不足以配得上他的才能,一旦收降了他,他必定比曹营其他将领都要厉害,所以肯定需要以更高的职位赐予他!这样的话,曹营众将会怎么看呢?而且高顺多次击败曹军众将,收进来必定会有矛盾存在,还不如杀了了事。

郭嘉的这一番话下来,曹操终于下定了决心,为了稳定军心,他决定舍弃高顺这个大才不要,将其杀掉。而实际上,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人性的悲哀呢?郭嘉是曹操的重用谋士,按理说要帮曹操找寻更多的人才,助力曹操称霸天下,然而面对高顺这个大才,他却害怕了,说出会影响军队团结的这种屁话,逼曹操将高顺杀掉,哪有害怕人家太有才能而不敢收为己用的?不过惧怕强者也是人性的弱点之一,既然达不到他那么强,那干脆把他杀了,免得威胁到自己吧,可悲!

总结

高顺一生,治军严谨,胸有谋略,而吕布不敢重用,曹操不敢收降,均是由于他们的胆怯与害怕,被人性的弱点所控制。可以说,高顺就是死在了这些人性弱点之上!

###

吕布这个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他的手下无数,良将奸臣,鱼龙混杂。

很多史书上,比如《后汉书》、《英雄记》,都曾记载,高顺这个人为人正直清白,寡言少语,带军有方,颇具一种大将风范,所带队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而且有很多事例都可以看出,高顺对吕布可谓是忠心耿耿。

他曾经在吕布被偷袭,逃往他的营帐中的时候,把将军之位让给了吕布,可见高顺对吕布的敬仰之情。 但是,如此一个德才兼备、赤胆忠心的人才,为什么却不被他的主公吕布所重用呢?在吕布被杀后,他又是为何被曹操所杀呢?

要想揭开这个谜底,我想要先讲讲高顺和吕布的故事。

同年六月份,郝萌造反,袭击吕布。吓得吕布连鞋都没穿好,就带着家眷一起逃了出去,跑到了高顺的营中。 高顺接待了吕布,就在两人交谈之际,吕布正为造反的人是谁而苦恼,高顺就问了吕布,是否有什么找到造反者的线索,吕布只回答了一句话。“河内儿声。”

高顺立马断定,这个人就是郝萌。不久,高顺就带着自己的铁骑,攻破郝萌的阵地,杀了郝萌,为吕布报了仇。向吕布献上首级后,随即称吕布为将军。

吕布之所以如此,大概有这么几点原因:

首先第一点,高顺是个大老实人。高顺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惜把一个狡猾的吕布供到一个很高的地位,从此失去了一个筹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谁主动,谁掉价。从此,高顺就失去了在吕布心中的地位,因为吕布在这个时候,自我主义又膨胀了很多。

其次,第二点就是高顺太聪明了,引起了吕布的嫉妒。大家都知道,吕布只具有匹夫之勇,而且吕布这个人又十分小气。上边还有董卓压着他。所以为了长久的稳定,吕布不得不防着聪明人,可能这也就是说的,君主亡,谋臣亡。

高顺没有选对主,随着董卓,吕布被杀,高顺也就陷入了人生困境。 张辽在刘关张等人向曹操说情的情况下,向曹操投降。然而, 高顺就没有了这样的命运。面对敌人,为了自己人生理想和抱负,为了自己的忠名,在曹操的质问中也是一言不发。

曹操也是一个霸道的人,怎么能容忍这样一个优秀的人才来挑战自己的底线?所以,曹操就一不做二不休,杀了高顺。

曹操为什么留下了张辽?

张辽和陈宫、高顺可大不一样,他对吕布谈不上任何忠心,人家最初是东汉郡吏,后先跟随丁原,丁原之后又改换门庭从了董卓,吕布杀了董卓,好,再追随吕布,从他个人的成长轨迹可以看出,说好听点,他比较善于审时度势明哲保身,说句不中听的话,并非忠义之人。但是在汉末乱世,张辽这种行事方式,反倒是最为正常的方式,没理由杀掉人家。

###

虽然,关羽和张飞有“万人敌”之称,但高顺却有“万万人敌”之称,就算关羽和张飞车轮战高顺,也均被其在正面对战中刺伤。

虽然,关羽曾于襄阳之战中困曹仁、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惊得曹操欲迁都避其锐;但是,威震徐州的高顺,同样吓的曹操欲迁都避其锐。

此外,夏侯惇的“独眼将军”称号,也是拜高顺所赐(演义上为曹性所伤),当时的关羽、张飞看见皆不敢动,致使刘备妻子为高顺所俘。

或许,高顺就是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人中吕布”武功第一的形象原型吧。

有史为证,据《英雄记》记载:关羽在阵前。顺将兵就羽,言“且却兵,但身决”。羽、顺乃独共对战,顺以矛刺中羽,张飞前救羽,亦被刺,顺遂名震天下,号万万人敌……顺望见阳麾盖,策马刺阳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惇诸将莫能当者。惇负其力,阴欲前突顺,为顺举弓一发所中,伤左目,顺瞋目盼之,关羽、张飞皆不敢动。遂破之,虏备妻子。顺威震徐州,曹公议迁许都以避其锐。

另据《三国志•吕布传》记载,建安三年,布复叛为术,遣高顺攻刘备于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备,为顺所败。

还据《资治通鉴》记载,吕布复与袁术通,遣其中郎将高顺及北地太守雁门张辽攻刘备;曹操遣将军夏侯救之,为顺等所败。秋,九月,顺等破沛城,虏备妻子,备单身走。

为何高顺能有如此战绩,除了个人的武勇外,就是他所练的七百“陷阵营”,号千人,“铠甲装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

关键,高顺的品行还非常的为人所称道,《英雄记》曰:“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而且对吕布忠心耿耿,就算颇受吕布猜忌,统兵权被剥夺,但他却从没有过怨言。同时,他还常常向吕布建言献策。可谓三国时期“忠、勇、义、智”的代表人物,若将关羽的“圣人”名望放在高顺身上,可能更加的贴切。

但是,相比之下,高顺应该更胜关羽一筹吧。就算“无谋而多猜忌”的吕布,担心无法驾驭高顺这样的大才,而不敢重用高顺也就罢了,结果曹操攻破下邳,俘虏吕布、陈宫、高顺、张辽等将后,也曾对招降吕布有所意动,还曾与陈宫多番对话,更有招降之意。同时。吕布麾下的八健将除郝萌在城破前因叛乱被高顺所杀外(正史非演义),其余的张辽、臧霸、曹性、成廉、魏续、侯成及宋宪“七健将”应该都投降了曹操,而唯独对高顺没有做出招降的举动,这又是为何呢?

据司马光《传家集》记载:或问陈登、高顺皆有过人之才,俱事吕布。而登输心魏祖,亲为反间;顺尽力於布,与之偕死。

以此来看,高顺确实被曹操所杀。不过,在《三国演义》上,曹操问过高顺一句:“汝有何言?”高顺默然不语。于是,曹操缢杀了高顺。

那么,曹操究竟怀着怎样的动机,非要杀高顺这样的大才呢?难道担心驾驭不了高顺这样的大才吗?

其实,答案只有一个字“利”。

一是杀高顺,以赢取刘备集团之心,便于集体招降。毕竟,高顺曾将刘备集团打得犹如丧家之犬,可能没有人不恨高顺的,或许对高顺的仇恨,更甚于吕布。若能杀高顺一人,而降刘备集团众人之心,岂不大赚了。只是,精明的曹操却对刘备看走眼了。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二是杀高顺,以安麾下首席大将夏侯惇的仇恨。毕竟,夏侯惇的左眼是被高顺射瞎的。如若,招降了高顺,曹操又如何对夏侯惇交待,或许不用交待,但是否影响团队的和谐团结呢?自然,不能因一人,而影响团队大局。

当然了,以高顺对吕布的忠心,就算曹操想要招降,应当也是徒劳无功。因此,并不是说曹操不敢用高顺,而是杀高顺而留张辽等将,对自己更有利。只是,如此将星刚刚璀璨闪耀,却又如流星般坠落,实在令人感到遗憾。

图片来源网络

###

与其说吕布不敢用高顺,还不如说吕布谁也不信任,吕布这个人,由于其独特的经历,注定了不会相信任何人,一个不相信其他人的吕布,是不敢放心大胆用人的。

吕布的出身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只知道他以勇武著称,得到当时并州刺史丁原的提拔,当了丁原的秘书,官职是主薄。

丁原请一个武力过人的吕布来担任文职主薄,只能说丁原是把吕布当保镖带在身边的,基本上丁原走到哪,就会把吕布带到哪,丁原被当时的大将军何进召到京城,被任命为执金吾,也就是京城卫戍司令,吕布也跟着丁原来到了洛阳。

之后发生的事,改变了吕布的一生,也改变了东汉末年历史的走向,大将军何进被杀,董卓进京,引诱吕布杀死丁原,吕布还真干了,吕布为什么这么干?

很简单,为了生存,在那样一个乱世中,不能认清形势,就会失去生命,当时董卓在京城的势力逐渐成为最大,丁原势单力薄,名义是又是董卓的下属,董卓要杀丁原,如果吕布不肯,会发生什么?当然吕布也一块被杀,从这个角度看,吕布杀丁原,就是为了生存,虽然这相当于道德背叛,为人所不耻。

之后,吕布投靠了董卓,在与董卓产生矛盾,同时又被王允为首的灭董派汉臣拉拢,吕布又以同样的手段杀了董卓,吕布不杀董卓会怎样?二个结局,不是被董卓杀死,就是被王允杀死,从这个角度来,吕布同样是为了生存,才痛下杀手,为了生存,吕布是佛挡杀佛,人挡杀人。

等到吕布成为一方势力之后,就非常猜忌他的下属,因为吕布自已是靠弑杀上级起家的,他随时担心自已的下属用同样的办法对付自已,因此对下属的防范多过信任,对下属的猜忌多过重用。

每个人总是喜欢用自已的人生观、世界观去评论和揣摩别人的想法,吕布也不例外,吕布在一连串的杀戮下活了下来,导致他没有一丁点的安全感,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不会信任他人,同时对外界的防范也相当强烈和敏感。

所以当袁绍想杀吕布时,吕布早有察觉,提前逃走,这就是吕布对外界的防范之心,同样,当吕布手下郝萌造反时,吕布立即就能逃走。

但是吕布对高顺有一种复杂的感情,吕布虽然薄情,但好歹分得出忠诚和奸诈,郝萌造反时,吕布直接就逃到高顺处,说明吕布对高顺还是有些信任的,但同时为了防范高顺,吕布将高顺手下的陷阵营兵权剥夺,只在战争发生时,才赋予高顺兵权。

吕布信任高顺,是因为高顺的为人和性格,高顺为人清正严明,心直口快,不饮酒,不贪财,就是一个标准的正人君子,这样的人,在吕布眼中,是一个可以部分信任的人,既信任又防范,这并不矛盾。

吕布并不是不敢用高顺,只是有些防范高顺,因为吕布以自已的小人之心,去度高顺的君子之腹,因为吕布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贪财,没有人不恋权,他认为高顺只是隐藏得深,事实上高顺完全没有隐藏。

而高顺的性格又表现得非常忠诚,所以吕布对高顺是既使用、又防范,有战争时,将陷阵营交给高顺指挥打仗,因为高顺确实能打,没有战争时,将高顺的陷阵营交给自已的亲戚魏续。以防止高顺长年累月带这支军队,培养亲信而成为私兵。

再来说曹操为什么杀高顺而留张辽?

你无法让一个不愿意投降自已的人投降,即使是曹操,简单的说,就是高顺没有投降的主观意愿,高顺与袁绍阵营的沮授有些类似。

沮授在官渡之战后,被曹操俘虏,曹操觉得沮授有才,因此想招降沮授,可是沮授不肯投降,曹操还没有准备杀沮授的,结果沮授就自已密谋逃走回袁绍那里去,曹操无奈只得杀了沮授。

曹操不想沮授之事再度重演,既然不愿意投降,留着也没有用,况且高顺就是一个人,手下没军队的,杀了也啥影响,但是张辽就不同了。

张辽是吕布手下少有的有独立的兵权和私兵的将领,张辽原也是丁原手下,与吕布平级,同样随丁原进京,但是张辽在进京后被何进外派去招兵,等张辽在外地招兵回来 ,何进已死,丁原被杀,吕布投降董卓,而张辽也追随吕布一起投靠了董卓。

张辽外招来的军队,原本是归属何进的,现在何进一死,就等于是私兵了,后面投靠董卓,也是相对独立的,手下的士兵直接归属张辽。董卓被杀后,同为并州系的张辽跟随吕布一起逃亡。

张辽在197年的官职就是北地太守和鲁相,这是典型的地方官,虽然张辽归属吕布,但是张辽也是镇守一方的将领,相对来说独立性较强。

吕布败亡后,是张辽率领吕布军队的余党投靠了曹操,注意是张辽是率众投降的 ,《三国志》中关于张辽的投降是这样记载的:

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曹操大破吕布于下邳,张辽率领其余部众投降,于是曹操拜张辽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张辽投降是有资本的,手下有一支独立的军队,曹操能不高兴吗?对于这样的投降,曹操是绝对不会杀的,而高顺既不愿意投降,手下又没有兵,光杆司令一个,如果你是曹操,会如何选择呢?

当然会杀了不原意投降的高顺,而接受带着大批军队投降的张辽了,这就是原因。

###

高顺这个人没有可能投降,所以只能杀了。

###

大凡不能成事之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不善纳谏,不会用人,刚愎自用。三国时期高顺是吕布手下一个很优秀的大将,对吕布忠心不二,但吕布却处处限制高顺,不放手使用高顺,为什么会这样呢?

吕布嫉妒高顺。我们只知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却不知后面还有一句,那就是“将中高顺”。高顺是吕布属下最优秀的将领,他跟随吕布征战四方,手下有七百余人的特种部队,号称千人,个个盔甲齐整,兵器精良,军纪严明,作战勇猛。高顺每次率领着这支部队攻击敌方阵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很快就能攻陷敌营,所以高顺率领的部队有“陷阵营”的美誉。濮阳之战,曹操吃尽高顺陷阵营的苦头;郝萌叛乱高顺迅速平叛并救了吕布的命;出征小沛,几次打败在小沛驻军的刘备,又打败了来支援吕布的曹操大将夏侯惇,射瞎夏侯惇一只眼,弄得夏侯惇拔矢啖睛,也弄得刘备失小沛,丢妻子,只好前去投靠曹操。吕布也是以勇猛著称的,作为主将,他也是很有自尊心的,高顺精练陷阵营,作战指挥有方,战功卓著。吕布不想让每次的战斗胜利都挂在高顺身上,这样的结果不是显得他这个飞将军也太无能太没用了吗?少了高顺难道我吕布就不行吗?正是他有了这种嫉妒心,才有意疏远高顺,不敢多用高顺。吕布不信任高顺。高顺忠于吕布,吕布却不相信高顺。吕布部下郝萌在一天夜里发动叛乱,围攻下邳府衙,墙坚难以攻下。吕布半夜惊醒,来不及穿衣服,就带着妻子从厕所翻墙逃到高顺军营。高顺问他是什么人反叛,吕布说只听到叛军说话像是河内人的语音。由此高顺判定反叛的人是郝萌,就带着自己的陷阵营上去了。果然陷阵营不同凡响,万箭齐发,将叛军射得死的死,逃的逃。郝萌手下曹性反叛郝萌,郝萌刺伤曹性,曹性却砍断了郝萌右臂。高顺乘机将郝萌斩首,用床抬着曹性去见吕布。吕布问郝萌为什么反叛,曹性说是受袁术嗦使,吕布问还有谁反叛?曹性说还有陈宫。当时陈宫就在坐,弄得面红耳赤,说不出一句话。吕布深晓陈宫手下还有几千兖州军,不可轻动,就以陈宫是大将,免于追究责任,放过了陈宫。为了表彰曹性,就将原郝萌部下交由曹性带领。通过这件事,吕布对高顺也存了疑忌,陷阵营平时交由自己的妻弟魏续管理,只有在战时才交给高顺统领,高顺对此也从无怨言。曹操、刘备率大军攻打吕布,陈宫提出一计谋,对抗曹操。他让吕布带一军驻下邳城外,自己和高顺守城,这样可互为倚角之势,曹操攻城,吕布可在背后袭击曹操,反之亦然。吕布表示赞同,当从家整装准备出发时,其妻却提出了疑问,说将军你以前都不顾我们出逃,多亏有人相助才得重见,现在你出外,把我们妻儿老小交给陈宫高顺。那陈宫与曹操那么好还反叛曹操,难道就不会反叛你吕布吗?那样的话我们妻儿老小可无生理了。吕布听了妻子一翻话,大为动情,是啊,想当年他吕布就杀丁原,投董卓,又杀董卓,从王允,都是受不了别人的挑拨啊!于是吕布就放弃了陈宫之计,一心死守下邳,最终为曹操所破,陨命白门楼。吕布反感高顺。高顺从并州时就跟随吕布,对吕布忠心耿耿。高顺为人清白正直,严毅威重,而且不喝酒,不受贿,廉洁自守,沉静如水,颇有西汉名将周亚夫之风。高顺这种性格作风在当时的乱世,与其他吃喝嫖赌抽的将领是格格不入的。高顺看不惯吕布的反复无常出尔反尔,看不惯他的傲慢自大刚愎自用,看不惯他的眼光短浅随心所欲,不免就常在吕布面前进言谏阻,吕布虽知其是在为自己好,无奈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你想好色的吕布跟董卓时就私通其婢女,又时常背着自己的妻子与部下的女人私通,这样的人能有多大视野?因此面对高顺时常的喋喋不休,自然心生反感厌恶。如果多用他高顺岂不整天在自己跟前晃悠?不用他,磨磨他的心气,省得多烦人。

常言道:良鸟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为什么高顺那么忠心追随被世人称为“三姓家奴”的吕布呢?宁可被曹操杀死也要效忠吕布,真是太奇怪了。难道吕布对他有大恩?还是秉承“忠臣不仕二主,贞女不嫁二男”的古遗训?还是出于其他什么原因?我真的感到好奇怪。至于曹操为何杀高顺降张辽,那是因为高顺被缚,情愿一死,决不偷生投降,一向爱将的曹操也只好将其斩首。张辽是在下邳城破后,吕布等已死,不得已自动请降,曹操才留下了他。对比高顺与张辽,高顺的表现显然要优于张辽。张辽后来成了曹操五子良将之首,曾在合肥之战中带八百曹兵破孙权十万人马,只杀得东吴人马血流成河,人人胆寒,在东吴留下了“张辽止啼”的典故。如果曹操也能把高顺劝降,说不定曹操就能一统三国了吧。

###

高顺是东汉末年将领,吕布帐下中郎将。史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好饮酒,所统率的部队精锐非常,号称“陷阵营”。

咱们说到三国名将高顺的时候,就不能不说由他所统领的“陷阵营”,高顺曾经跟随吕布征战四方,直属部下有700余人,号称千人,他的士兵铠甲兵器都精练齐整,严守军纪,军备严整,且作战时也相当勇猛。

高顺将军每次率领着这支部队攻击敌方阵营,都能很快速的攻陷敌方阵营,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以高顺率领的部队有“陷阵营”的美誉。

高顺在军中任劳任怨,多有忠言规劝吕布,后被吕布架空,却毫无怨言。最后吕布在下邳兵败,高顺也不幸被俘,而英勇就戮。

那么,为什么吕布不敢用高顺呢?

事实上,高顺完全有资格可以成为想当当的一代名将,其风头、军功和名气绝对可以挤入三国一流战将的序列。

但是,高顺跟随了吕布,在吕布神勇的光环下,高顺的光彩便暗淡了许多;在吕布的名气和风头下,高顺的军事才能便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

高顺也是一个忠臣,忠臣往往有“逆耳之言”,比较讨人厌烦。

他死心塌地的跟随吕布,虽然他知道吕布不会成就大事。

举一个例子,建安元年六月夜半,吕布部将郝萌反,将兵攻打吕布在下邳的府第。英勇无双的飞将吕布,仓皇之下披头散发,衣冠不整的和家小一起出逃,狼狈之相无以复加。

深夜兵变,这种险恶无比的形势下,吕布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高顺不会背叛他。

高顺确实没有聚众反戈,而是一如既往地兢兢业业。

吕布很少理会高顺的劝谏,并且多次撤去他的兵权,高顺却一次次的扶助吕布走出困境,而毫无怨恨,可以说高顺确确实实是吕布的一个忠臣。

他死心塌地的跟随吕布,虽然他知道吕布不会成就大事。

高顺经常劝谏吕布说:凡是破家亡国的君主,并不是手下没有忠臣和能臣,是因为君主不能用人。将军每次的言行举动,都不肯深思熟虑,事后推诿于“失误”,将军的这种失误太多了!

其实,高顺此话,不仅适用用于三国战争,对现代企业用人也是很有帮助。

吕布也知道高顺是个忠臣,但是他出于种种自私自利的考虑,最终不能重用高顺。

吕布部将郝萌反叛后,他更加疏远高顺,因为魏绩与吕布有外内之亲,所以吕布夺高顺所将之兵,而让魏绩掌管军队作战。

等到打战的时候,吕布往往又想起高顺,而命令高顺指挥魏绩所率领的士兵,高顺也不计较,终无恨意。

高顺骁勇善战,却会给自己带来悲剧的命运,在吕布的主将中,高顺和陈宫是一武一文,应算是左膀右臂。

高顺不但骁勇善战,而且精通谋略和军队管理。所将七百余兵。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攻无不克。名为“陷阵营”,

高顺为人有修养,是个不错的将军。

不过他在吕布手下办事,在吕布的光环下,光彩自然暗淡了许多。以至于人们不怎么提起他。

高顺的悲剧就在于:虽然他知道吕布不会成就大事,但他仍然死心塌地跟随吕布。

而吕布因为将信将疑的个性,以及没有虚心纳谏的气魄,最终没有重用高顺这样的能人来帮他治军。

既然高顺是人才,为什么求贤若渴的曹操却要杀高顺留张辽呢?

这个还得从吕布与曹操和刘备的战争说起。

吕布和刘备之间,早已经是面和心不和。刘备到了小沛之后,四处招兵买马,积极发展个人势力,很快又聚集起一万多人。

眼看着曹操拾掇完张绣以后,再无后顾之忧地来拾掇自己?吕布当然不干,还是我先动手吧,先拿相对弱小的刘备开刀!

因为吕布听说,这家伙在小沛甚得军心,时间长了必成劲敌。

吕布知道后有些坐不住了,担心刘备有异心。陈宫也劝吕布除掉刘备,于是,吕布派部将高顺、张辽领军到小沛去攻打刘备,刘备抵挡不住,很快就战败了。

不出吕布的预料,刘备和他的亲信关羽、张飞加起来,居然还不是高顺的对手,刘备一战便被打得缩在小沛不敢露头了,他只好向曹操告急,曹操焉能坐视?

事后,刘备逃到许都,去投奔曹操,曹操表荐刘备为豫州刺史,并给刘备补充了3000人的生力军,想让刘备充当自己的马前卒。

建安三年秋,曹操起兵5万攻打徐州,夏侯惇和刘备为先锋。

事实上,那夏侯将军对高顺却不放在眼里,接军令后,有了杀鸡用上了牛刀的感觉。

当然,夏侯惇也不是蛮干的带兵将领,他决定兵分三路,左右两军分别远距离迂回,绕过前面不利于己的地势,抄了吕布的后路。谅一个小小的高顺,怎能阻挡夏侯将军的去路?

曹操的“驱虎吞狼”之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从此,吕布只能困守孤城。

吕布困守下邳一个多月后,城中的粮草渐渐不支,为了节省粮食,他下令全城戒酒。

部将侯成私自酿了些酒与诸将会饮,吕布知道后大怒,欲杀侯成,却被众将苦苦劝阻,方才作罢。

侯成遭到责罚后,心中已生怨恨,遂勾结吕布的两个部将:宋宪和魏续,决定临阵倒戈,将忠于吕布的陈宫和高顺生擒,开城出降曹操。

下邳城破后,吕布无法突围,只得硬着头皮拼命杀敌,但是已经无济于事了!

曹操很快就生擒了吕布、陈宫、高顺。

陈宫要求行刑,直出辕门,毫不回顾,曹操忍不住落泪。

据说陈登向曹操献灭吕布之策,被授广陵太守。因灭吕布有功,加伏波将军。

最后,曹操对陈宫说:老母亲和妻儿怎么办?陈宫淡定道:“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我家人的死活,你自己看着办吧。”

陈官说完,径直向刑场走去。曹操有意挽留,但见陈宫态度如此坚决,没有办法,只好成全了他。

吕布和陈官相继被处死,接下来就轮到高顺了。曹操见了高顺,问他愿不愿意投降,高顺缄口不答。

于是,连同吕布、高顺,同时绞死,然后砍下人头,送回首都许县,高顺是一员良将,只因追随错了人,遂跟吕布、陈宫之类反复无常的小人物,同一命运,确实使人扼腕叹息。

史书记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治军严谨,善战无敌。东汉末年,高顺统领着一支700人的陷阵营,跟着吕布征战,屡立战功。

曹操在白门楼上问谋士郭嘉该怎么处置高顺,郭嘉偷偷地对曹操说:主公可以问他愿不愿意投降。

看来高顺也是死于愚忠。再则曹操本来就是一代枭雄,对战败之人也很少心慈手软,于是乎,高顺就与吕布集团同时被曹操灭亡了!

###

高顺是吕布最忠心的大将,吕布对他也是极其信任,信任到可以把性命托付给他的程度。可吕布终究不能用高顺,是他不会用吗?还是不敢用?

布知其忠,然终不能用

高顺凭着所率领的七百士兵,南征北战,“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破徐州,攻刘备,败关张;平定郝萌之乱;害夏侯惇失去一目;俘获刘备家小,让他无奈投降了吕布等等都是高顺的功劳。

但吕布最终还是不能用他,因为高顺的本事太强了,万一要是也像郝萌一样反叛的话,自己也未必有能力压制住他。所以吕布不但不让高顺掌握兵权,还夺取了他的“陷陈营”,让亲家魏续管理。“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

众人不为高顺求情,高顺自己也不想苟活

刘备,关羽,张飞,夏侯惇,曹操这些当世枭雄名将,全都不过是高顺的手下败将而已。尤其是关羽和夏侯惇两人。

关羽第一次惨败就是被高顺夺去的,这对一向高傲的关羽来说能受得了吗?他自信可以打败张辽,打败吕布,打败全天下名将,却唯独这一次败在高顺的手里。所以关羽能为张辽求情,却不想救高顺。

同样,“盲夏侯”的美名众人皆知,夏侯惇是极度讨厌这个称号和自己瞎了一只眼的事实,北方集团里谁也没胆子提这事,连曹操都不敢乱说。现在害自己盲眼的仇人就在眼前了,夏侯惇还会求情吗?

曹操自己也清楚,高顺是收买不了的,对张辽能用知遇之恩,对臧霸能用金银珠宝,但对高顺却只有“忠义”二字能收买。现在他唯一效忠的吕布都死了,高顺也不能苟活下去。

原创文章来源,欢迎转发评论!!文章来源/那只胖狐狸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