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云南电视台 > 美丽云南在线直播

“美丽乡村”补齐云南短板

发布时间:2014-11-25 19:51:14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整理   我要投稿

早在10年前,佰贤集团就开始在农村开发投资建设,目前虽然没有什么回报,但充满着期待。

今年昆明计划建设27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加快建设农村群众幸福生活的美丽家园。鼓励工商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参,发展乡村旅游,进行整村开发,探索能够带动村民致富的生产经营模式;鼓励村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都市农庄,盘活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

“美丽云南的‘短板’在乡村,美丽云南的‘希望’也在乡村。”昆明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市委农办”)一名负责人说,今年,昆明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幸福乡村建设、扶贫攻坚等结合起来,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入手,从农民最期盼、最容易见效的地方做起,加快建设农村群众幸福生活的美丽家园,加快昆明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计宗成对此的解读是:野百合般的乡村,也将会有春天。

作为盘龙区双龙街道办事处麦冲社区主任, 在计宗成看来,美丽乡村的建设将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力举措,也是现阶段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

短板与希望间,接受采访人士均认为:环境,产业,特色,是“美丽乡村”向“魅力乡村”转变的关键,是当下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

再现山水田园一幅画

市委农办提供的资料表明,按照“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城乡发展新格局要求,昆明强化了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

“云南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人文多样性丰富的省份。”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研究员郑晓云说, 既然已经拥有了一幅由大自然的景观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构成的美丽图景,那么云南是否还需要进行美丽云南的建设?

答案是肯定的。郑晓云认为,因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并不是永恒的,尤其是面对当前人口增长、自然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城市化建设等带来的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给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和压力、各民族人民对于更高物质生活需求增长的现实,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和谐关系维持就成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挑战面前,昆明显然已对美丽乡村建设中涉及环境地加强了规划、指导和督促。

市委农办提供的资料表明,按照“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城乡发展新格局要求,昆明强化了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

同时,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农村保持山水田园底色,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坚持示范带动,突出抓好示范村建设,逐步形成点上出经验、线上出成效、面上出成果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

更为具体的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还将开展以“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清洁行动,全面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抛乱扔、乱贴乱画“四乱”现象。清理拆除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整治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和畜禽棚舍,清理柴草堆、粪便堆、垃圾堆、土石堆等,修缮残垣断壁,刷新住宅外墙。健全完善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处置体系,配置齐全环卫设施。

事实上,除了让游客感受到环境之美外,昆明美丽乡村还将重点建设村内道路,改善村庄内部交通及出行条件,保证农村群众晴天出行不落灰、雨天出行不沾泥。

此外,还将突出治理水体环境、大力绿化村庄庭院、有序改造农房风貌等,其中在水环境治理上,将加大村庄河道、沟渠、坝塘疏浚整治力度,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村庄水环境。

鼓励企业和村民积极参与

在宁佰贤看来,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的改善,并不一定能提升当地民众的幸福感。美丽与幸福是相互依存和互为表里的,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因此,不能一味地在建设美丽城乡上下功夫,而忽视幸福工程的实施。

云南佰贤集团董事长宁佰贤认为,幸福工程就是产业工程,就是鼓励农民创业增收。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的改善,并不一定能提升当地民众的幸福感。美丽与幸福是相互依存和互为表里的,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因此,不能一味地在建设美丽城乡上下功夫,而忽视幸福工程的实施。

据市委农办介绍,在抓产业项目建设中,将挖掘资源潜力,发挥种植业优势彰显;各村因村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要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要努力实现农民工由“苦力—技术”的转型,实现劳务输出人数减、劳务经济收入不减的目标。

按建设规划,昆明美丽乡村将坚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方向,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化路径,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畜则畜、宜花则花、宜游则游。

同时,鼓励工商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在示范村建设原料基地、加工基地,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鼓励企业进行整村开发建设经营。推动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鼓励村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都市农庄。挖掘村庄历史民族文化和特色资源,发展富有特色的民俗游、农家乐等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盘活农村,发展村集体组织经济,支持有条件的村(组)将集体资产量化到个人,明确村民对资产占有、收益、退出、抵押、担保及继承的权利。转变农民就业培训方式,扩大就业途径,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推进农业创业示范村建设,放宽农民自主创业的市场准入,加大信贷、用地、职业培训和税收减免等政策扶持,培养造就一批致富能人、产业大户。

挖掘云南乡村特色文化

在保护与发展的驱动下,昆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还启动了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道路、古树木、古水井、古家具、古农具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同时,加大了对乡村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民族文化和传统民俗艺术、村情村史、人文典故等非物质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弘扬。

宁佰贤说,早在10年前,佰贤集团就开始在农村开发投资建设,但直至目前仍然没有什么回报。因此可以说,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统计显示,目前,昆明市农村区域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80%,城镇化率约67%;农业人口近260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40%,大量的人口集中在农村。

按计划,今年昆明将计划建设27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其中呈贡区、石林县、禄劝县各3个,东川区、晋宁县、富民县、宜良县、寻甸县、阳宗海风景区、倘甸和轿子山两区各2个,五华区、盘龙区、西山区、高新区各1个。同时,启动建设昆石高速绿色廊道沿线40个村庄绿化美化暨示范线建设。到2015年,建成昆石高速、老昆石路、武昆高速、昆禄路、嵩待高速、轿子雪山旅游专线等6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到2018年全市40%以上的中心村、特色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100%的村庄环境得到整治,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在如此艰巨的任务面前,市委农办称,目前昆明已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幸福乡村建设、扶贫攻坚等结合起来,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入手,从农民最期盼、最容易见效的地方做起,以加快建设农村群众幸福生活的美丽家园,加快昆明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尤为值得注意是,美丽乡村建设,昆明既注重有面子、有里子,还重视特色建设,不同的乡村有不同特点、不同的人文风情。

在保护与发展的驱动下,昆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还启动了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道路、古树木、古水井、古家具、古农具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同时,加大了对乡村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民族文化和传统民俗艺术、村情村史、人文典故等非物质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弘扬。

因为在市委农办看来,美丽,本身就是一种传承和延续,而美丽乡村将在这样的传承和延续中,逐渐转变成一种有着丰富人文内涵魅力。

首席记者廖兴阳报道

观点

云南省金融办纪检监察室主任、龙陵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优秀总队长

王祖锐:美丽乡村是农村人的中国梦

在云南省第七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优秀总队长王祖锐看来,建设美丽乡村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是与每个领导干部,每个农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活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标准、高要求。要把美丽乡村建设变为现实,关键在于行动,关键在于实干。只有行动第一,实干第一,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提供有力保障。

户户能经营 人人有钱赚

党的对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作出了高端谋划、高位部署,其中最核心、最突出的是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明确“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一是建设美丽乡村进一步明确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定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表现为都市经济、城市经济、城镇经济,而农业现代化主要是表现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农户经济。“五位一体”、“四化”同步实质上是把都市经济、城市经济、城镇经济与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农户经济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同步发展。

王祖锐说,建设美丽乡村,联动推进农村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既有利于夯实四化同步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有利于推动农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更为明确地确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省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面貌发生根本改变,农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广大农民群众对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获得更好公共服务的要求,必然更加具体、更加广泛、更加强烈。建设美丽乡村将成为彰显云南的环境优势,体现云南的生态价值的有效载体,反映云南各族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在新的形势下谋求云南“三个发展”的现实需要。

建设美丽乡村进一步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省委九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和省“两会”,确立了“翻两番、增三倍、促跨越、奔小康”的宏伟目标,吹响了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号角。省委先后作出了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决定,建设森林云南的决定,打响了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园区经济三大战役。“云南作为边疆民族的省份,虽然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是,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依然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的重要手段和基础工程,以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之功,加快实现富民强滇夙愿、完成同步小康大业。云南人应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建设家家能生产、户户能经营、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的富裕之村;传承历史、延续文脉、特色鲜明、产业突出的魅力之村;功能完善、服务优良、保障坚实的幸福之村,创新创造、管理、体制优越的活力之村。”王祖锐满怀希望地描绘了未来的目标。

打高原牌 走特色路

美丽乡村怎么建?重点在那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和愿望。

王祖锐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必须要立足现实,发挥特色,持续发展,营造和谐。首先要加快实施特色农业壮大工程,促进增收致富。建设美丽乡村,农民增收致富是核心。要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的要求,发展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带领农民创业就业促增收。要认真落实产业建设年要求,打高原牌、走特色路,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推进农业上下游产业、前后环节的对接,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实现大飞跃、大发展。突出打造高原粮仓、发展山地牧业、提升特色经作、壮大淡水渔业、做强高效林业、发展开放农业“六大重点内容”,抓好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强化农产品供给基础,突出发展现代庄园经济,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探索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模式,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云南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通过巩固提升云烟、云花、云茶、云药、云菌等传统品牌,着力提升蔬菜、水果、山珍、畜牧等高端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满意度,从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其次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按照“项目实施质量美”的要求,不断提升建设质量为前提,夯实农村农业发展基础。建设美丽乡村,完善基础设施是前提,必须要水、电、路上下功夫,打基础。坚持以农田水利为重点,不断提高地表水工程截留率、大中小水库的蓄水量。坚持以改善农村居民用电和农业生产经营供电设施为重点,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步伐。坚持以通乡油路和通村油路为重点,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同时,要在农业信息、农产品流通、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机械化、滴灌农业推广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增强农民自身发展的动力。

同时,要强化生态意识、更加注重保护环境。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优美的农村生态环境。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的每个环节,大力开展绿化造林活动,重点抓好交通沿线、湖泊水库、河道沟渠、墓地坟场、村庄庭院、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创造现代文明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和山水田园之美融为一体的和谐家园。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清理农村污染源头,努力实现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全利用。严格落实保护生态的政策法规,禁止挖砂、采石、取土、烧砖、毁林、开垦、放牧、填河、围湖、擅采地下水等“十个禁止”要求,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和水域保护,建设山绿水美的高原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

要加强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按照“管理形象美”的要求,完善和谐的管理体系,提高农村管理水平。要强化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的方式、服务的方式,运用平等的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办法,全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要强化农村社会公共安全保障,加强抗灾救灾、警务消防、疫病防控等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要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提高农村人居安全。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生产要素改革,全面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支持建立土地流转中心,推动地权、林权、财产权流转租赁、抵押融资。同时,要深化投入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农村金融和征地制度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抓好农村综合改革,让改革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建“333”工作机制

“方向明确了,重点突出了,谁来抓落实?如何抓落实?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王祖锐说,只有通过建立机制,明确职责任务,美丽乡村建设的才能有保障。

王祖锐认为,要建立三层联动的建设机制。就是坚持“政府主导、农体、社会参与”的共建共享机制。要明确各级政府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充分主导作用,制定相应的建设规划,特别是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县级政府要对涉农部门、住房建设部门、土地部门的项目资金进行整合,设立“美丽乡村”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乡镇政府深入一线调研,和村民一起搞规划,研究申报项目,指导村民发展产业,制定“既有个性亮点、又有区域特色”的规划原则,以“产业发展”、“交通发展”、“环境保护”规划为重点,编制具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整体规划。并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农民收入的提升,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可以通过集体山林转让、田地流转,壮大产业发展规模,也可以探索BT、BOT融资的建设模式,拓宽项目建设融资渠道,也可通过村企结对、部门联村、基金扶持、定点帮扶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最终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

其次是要建立三种方式并存的管理机制。就是要建立“乡镇指导、村组实施、村民参与”的管理机制。美丽乡村建后,作用能否得到很好发挥,管理是保持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关键,要逐步形成乡镇、村社、村民三级分级负责制,乡镇重点指导,村社日常管理、农民群众人人参与的工作局面。县级政府应对县和乡镇财政对各村社创建美丽乡村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助,探索建立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建立巾帼保洁队、志愿者服务队、劳务清洁队、老年监管队等组织形式,负责村内的进村道路、环境卫生、公共设施、文化广场、绿地水池等村内公共设施的管理维护,农民群众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参与自愿组织等形式实现村内事务的管理、自主管理。

最后是要建立三个优先的发展机制。就是要坚持“产业优先、特色优先、品牌优先”的发展思路。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广大农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群众的共同富裕。工作关键点和难点是农村产业的发展问题,因此要把农村产业发展作为 “美丽乡村” 规划和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只要是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政府都要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扶持,只要是能够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政府都要给予大力指导,只要是能够创造品牌的产品,政府都要给予表彰和奖励。云南地域多样,民族多元,资源多性,要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的原则,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打造精品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相信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带动,云岭高原上一定会涌现出一批具有高原特色的优质品牌。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标签: 乡村   美丽   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