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四川电视台 > 自贡综合在线直播

双11预售是什么意思(淘宝预售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4-30 22:55:51   作者:倚势凌人   来源:用户分享   我要投稿

双11预售是什么意思(淘宝预售是什么意思)

双十一预售就是买家先付定金,然后在11.11当天付余款。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定金膨胀的玩法,比当天全款购买还要划算,但是预售的商品在付款之前退换,不退回订金。

有哪些规则?

1、参加活动卖家全部都需要通过海选出来的。

2、基本上都是排名前段的top级别卖家。

3、参加预售的产品不一定是新品,也可以是之前一直处于销售中的产品。

4、参加双11预售的产品,其预售价格必须在该商品2018.9.15-2018.10.20日期间于天猫或国际平台达成的最低实际成交价格的基础上,在少10%,部分类目(淘金币活动、全积分兑换、积分加钱购、品牌会员权益价)除外,这个是给大家的数值参考,今年的活动预售还未出来,静等消息。

5、除开这些之外,同一个商品不支持同时报名预售和正式活动,但是若预售活动结束后如有需求可在满足正式活动商品规则的情况下申报成为正式活动商品。但是正式活动价不得低于官方预售活动价,这是硬性条件。

6、预售的销量不计入主搜索,商品需要符合预售条件。

7、已是双十一欢乐总动员的商家不能报名双十一预售活动,不能两者都得,只能二选一。

8、预热期间不可正常销售,预售活动正式开始后才可以销售,预售价不计入历史最低价。

淘宝双11的预售活动,各位卖家们也应该可以大致的了解到了它的定义了,同时,各位也要好好去了解一下预售活动的规则,只有遵守规则去做好这次活动,才能够取得胜利。

继日前新华社发文揭秘网红服装店超长预售等乱象后,近期在社交平台中也出现了大量用户抵制“超长预售”的相关内容。事实上,如今在包括拼多多、抖音、淘宝等电商平台,都曾有过对超期发货、预售时间过长的处罚措施,但为何如今预售时间反而却又越来越长了呢?

对于“冬季最冷的时期都过了,羽绒服才到货”这件事来说,商家或许认为不穿羽绒服也能御寒,但殊不知在漫长的等待期后,同样也在消耗消费者忍耐度。对此有网友指出,“如今去网红店买衣服几乎都是预售,有的预售时间长达45天”,还有的网友补充道,“不光超长预售期,大部分到时间了也不会发货,而且直接告诉你没货了退款”。甚至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2月份买的毛衣,到现在还不发货,你是缺真羊毛,还是缺我这个傻羊毛”。

用户的呼声无疑也佐证了相关报道中,所指出的“预售期间商家取消订单”、“预售不告知”、“超出预售时间发货”等备受诟病的现象。对于在购买服装的诸多数消费者而言,自然是希望尽快穿上“当季新衣”,而不是等到换季了才到手的“过季产品”,更何况是消费者还是正价购买的商品。


不过在消费者负面声音的另一边,也有来自商家的“苦衷”。对于服装行业来说,库存积压是商家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一方面服装季节性强的特点造成了库存的先天短板,而另一方面,电商平台以及直播带货的兴起,也就意味着商家需要依靠快速上新、更多款式来吸引消费者,但显然许多商家都不会盲目备货。据相关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商家大都采取备“部分现货+预售”的形式,来规避库存积压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如今在电商行业中,许多服装品牌都走上了ZARA“小单、快反”的道路,从原有“预测市场需求,提前备货”这一重资金、高库存的模式,转变为“压缩采购批量、缩短生产周期、爆款再加量生产”的方式。毕竟诸如拉夏贝尔陷入“资不抵债”的窘境,也是因为盲目扩张所带来的严重库存积压,同时又在电商领域表现平平。

一位在电商平台经营近十年的商家表示,此前在2014年时,平台的女装退货率还不超过10%,但近年退货率则已经飙升至一半以上,往往平台方还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15天质保,甚至短视频平台的退货率更是能够达到60%。因此对于商家来说,哪怕深知预售会引发消费者的不满、会带来退货率增加、转化率降低的问题,但如果将其与真金白银的损失相比,显然几乎不算什么。

虽然无论是消费者追求购物体验,还是商家防范经营风险的角度来看,预售都无可厚非,但这样的矛盾却在如今“超长预售”、“恶意预售”下,被不断激化。


作为消费者,本没有义务来理解商家的“难处”,而比起商家不断拿样品去测试直播间的流量、借助预售来做市场调研,显然消费者只是想要更快地穿上新衣。再加上消费者选择网购的初衷,往往是品类多样、快捷便利,而不是动辄十天半个月的预售期等待,甚至在有部分消费者还会收到诸如“不允许投诉”、“不能退换货”、“不接受中差评”等商家不合理要求的情况下,也就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我为什么要花钱买罪受?”

显然,商家为了规避囤货风险损害消费者体验所带来的结果,最后也难以避免地会带来例如用户抵制、信誉下降、用户粘度降低等问题。然而,服装还仅仅只是电商平台万千品类中的一种,如今不仅服装搞预售,甚至就连文具、洗护纸品等商品都赫然出现了“预售”这一选项。


当然,预售并非完全不合理,对于成本相对较高的产品(比如3C数码、汽车)来说,预售能够帮助企业提前了解市场需求、合理进行零部件的备货,同时也避免了新品上市前巨大的资金投入。


但过长的预售期同样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例如前特斯拉Roadster从开启预订至今已有3年时间、预订订金都已达到33.2万元,被外界戏称为“真PPT造车”。此外,国内部分新能源汽车从预定到交付时间也有长则一年多、短则几个月的、订金金额往往也是数千元以上,那么消费者真的会容忍这样的预售吗?

尽管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或许没有传统汽车厂商的长久沉淀,也没有更高的资金基础,所以选择采取轻资产模式启动新品预定并不难理解,甚至还可以用这一数据来进行市场调研。但归根结底,同样也应该对消费者的付出负责。至少,消费者的被动“众筹”,并不会获得未来企业收益的“分红”。


当然,如今也有诸多新品众筹项目的“珠玉在前”,即借助“团购加预售”的形式向用户募集资金,包括小米、淘宝等平台也都推出过大量的“众筹”项目。

不过话又说回来,汽车、3C产品尚且需要在量产前进行市场调研,并且预售阶段在价格上对消费者进行一定的让利。对于需要应季、迎合当季时尚的服装商品来说,45天的预售期可能就意味着过季和过时,这样的预售风气除了损害消费者权益外,还剩下什么呢?这难道不是“店大欺客”的另一种表现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