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广东电视台 > 珠海专题在线直播

衣冠禽兽为什么是贬义词(衣冠禽兽是贬义词吗)

发布时间:2022-07-04 20:13:54   作者:气宇轩昂   来源:网友上传   我要投稿

衣冠禽兽为什么是贬义词(衣冠禽兽是贬义词吗)

衣冠禽兽为什么是贬义词:

到了明朝中晚期的时候,就出现了官场,某些官员就贪赃枉法了,还欺压百姓,为非作歹的,所以衣冠禽兽就演变成了如畜生的贬义词。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衣冠禽兽并不是贬义词,它指的是官员们穿绣着禽兽的官员,不同的官职官员,官服上绣的禽兽也是不一样的。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衣冠禽兽是指什么生肖动物:

1、老虎

虎是兽是,是穿着虎皮的,还带着王冠,所以这个生肖是虎。

2、狗

3、猴

有一个成语叫做沐猴而冠,就是耍猴的,那些猴子都是穿衣服的。

4、马

既然都叫做衣冠禽兽了,那得有衣冠,得体面。

作者:史学者、专栏作家王凯

历史上的衣冠南渡

清代官员补服,你能看出这是文官还是武官?几品官?

所以衣冠上绣上禽兽是地位很高的象征,衣冠禽兽由此也成为一个褒义词。直到近代,人们才从字面上解释这个词语,衣冠禽兽也成了穿衣戴帽的禽兽,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

###

衣冠禽兽这个词,对于现代人而言绝对是一个贬义词。它的意思是穿戴着衣帽的禽兽,也指行为卑鄙,如同禽兽的人。总之呢,就不是什么好词。

虽然说衣冠禽兽这个词,现在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在明代中期以前,它却是一个寓意美好的词。

它是地位尊贵,做官的人才能叫做“衣冠禽兽”。所以说“衣冠禽兽”在那个时候还真是个褒义词。

那有人要问了,那“衣冠禽兽”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别急,有书君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来历。

一、 衣冠禽兽的由来

衣冠禽兽一词,最早是来源于明代官员服饰的。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皇帝都自诩自己是真龙天子,所以把龙就作为了一个具有吉祥和权利代表的动物,并且还把它作为图案印在自己所穿的衣服上。

皇帝是真龙天子,他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那作为他手下的官员,当然也都是不凡之辈。所以在明代,官员的服饰上也要求印有带有权利和吉祥象征的禽和兽。

而大家在看明清的电视剧时,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明清时期的官员衣服前面的补子上都绣有不同的图案。

是的,从明代起官员分为九品,为了区分官员的级别,皇家就把官员衣服前面的补子给绘上了不同的图案。

文官呢,就在他们的官服上,根据等级绣上不同的禽,而武官则根据他们的官级,在他们的官服上绘不同的兽。

这个方法还真是不错,官员等级一眼就能分别出来。

所以衣冠禽兽说的就是这些穿着“禽类”和“兽类”官服的人,这个词也就成为明代文武官员的代名词了,也就是指当官的人。这当然是褒义词了,而且是人人都向往的词汇呢。

既然说到文武官员的衣服补子的图案不同,在这有书君就也给大家说说,这明代九品文武官前面的补子上都是绘的什么吧。

二、 明代九品文武官员官服补子上的图案

文官一到四品官员都穿绯色的袍子,他们身上分别绣为仙鹤、锦鸡、孔雀、云雁。五到七品官员都穿青色袍子,他们身上分别绣为白鹇、鹭鸶、鸂鶒。八到九品的官员穿绿袍,他们身上分别绣的是黄鹂和鹌鹑。从这看出文官身上绣的都是温文尔雅的鸟类,补子上的鸟类越珍贵,那么这个文官的级别就会越高。

而武官一品和二品都是穿绯色袍子,上面绘的都是狮子。

三品四品官员也是绯色袍子,上面非别绣老虎和豹子。五到七品的武官都穿青色袍子,五品绣㷱,六品和七品都绣彪。

八品九品官员都是穿绿袍子,上面分别绣的是犀牛和海马。从这可以看出,武官身上都是绣的凶猛的兽类。武官级别越高,补子上的兽就越厉害。

但是衣冠禽兽为什么又成了贬义词了呢?

三、 衣冠禽兽怎么又变成了贬义词

那是因为到了明代中晚期的时候,朝政是非常混乱的,甚至会出现皇帝很久都不上朝的现象。

而且后来的明朝也是是宦官的朝代,像有名的宦官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他们的专权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

他们是整得朝纲是一片的乌烟瘴气,因为朝廷的混乱,也出现了一些官员贪污、四处搜刮民脂民膏,皇城之外是民不聊生。

这老百姓当然是不愿意了,他们开始对这些朝廷的官员是恨之入骨。所以这些朝廷官员从这个时候,也成了百姓的谩骂对象。

渐渐地衣冠禽兽这个成语就开始有了贬义的意味,不再是一开始人们所向往的那个美好的词汇了。到了明朝末年的时候,这个词语就完全化成了贬义词。

这个在明末小说家陈汝元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到,有一句话就写到“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

从这看来这个词是彻彻底底地沦陷了,再也拔不出来了。

到了清代以后,衣冠禽兽一词就已经泛指外表衣帽整齐,行为却如禽兽的人。

以至于到现在,我们就一直沿用着它的贬义意思。哎,一个美好向往的词,到最后却沦为了贬义词,这到底是谁的过?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

“衣冠禽兽”在现代社会是贬义词,形容道德败坏,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同禽兽。但这个成语由来的时候却是褒义。

在明朝,官员的官服代表着官员的等级。明代规定,文官官服要绣禽类,武官的官服要绣兽类。这就是成语“衣冠禽兽”的由来。

在明代,文官一品要绣仙鹤,二品要绣锦鸡,三品要绣孔雀,四品要绣云雁,五品要绣白鹇,六品要绣鹭鸶,七品要绣鸳鸯,八品要绣黄鹂,九品要绣鹌鹑。而武官一品二品要绣狮子,三品要绣虎,四品要绣豹,五品要绣熊,六品七品要绣彪,八品要绣犀牛,九品要绣海马。文武官员一品到四品是穿红袍,五品到七品是穿青袍,八品与九品是穿绿袍。所以成语“衣冠禽兽”指的是官员的不同等级的服饰图案不同,禽和兽的图案代表的是官位的大小,在这时“衣冠禽兽”就是褒义词。

而到了明代末期,政治环境恶化,官员不为民所用。官场贪婪,官员鱼肉百姓,名声一落千丈,曾广受推崇的“衣冠禽兽”,渐渐堕落为“披着人皮的狼”。“衣冠禽兽”便逐渐变成了贬义词。明代末期,陈汝元的《金莲记·构衅》里说:“妆成道学规模,飞语伤人,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窃贼)。”清朝的小说家李汝珍在作品《镜花缘》里写道:“既是不孝,所谓衣冠禽兽,要那才女又有何用。”可见在当时“衣冠禽兽”已经是形容徒有外表行为却如畜生了。自此,成语“衣冠禽兽”便是贬义词了。被人们一直沿用至今。

下面是有关明朝官服的部分图片,请参考!

###

文饰禽 武饰兽 这是对官员服饰的一种要求 衣冠禽兽的冠字在当时应做动词用 只是身份的象征 无其他意义 要说褒义词 试问哪本文献里用禽兽夸人

###

衣冠禽兽一词在辞海和成语词典等很多工具书中几乎都被解释为贬义。

比如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辞海》中,即非常直接地解释为:衣冠禽兽,比喻品德败坏的人。谓这种人虚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禽兽。

出自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常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说他们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同禽兽。

据相关的资料记载,“衣冠禽兽”它的来源是源自于明代官员的衣服,在古代的衣服上边一般会画一些飞禽走兽,文官的衣服上边一般绣的是飞禽,而武官的衣服上边一般是绘的是走兽。

由于品级不同所以所绣的动物也是不一样的,具体点的说就是文官的话,从一品到九品分别是 仙鹤,锦鸡,孔雀,云雁,白鹇,鹭鸶,鸳鸯,黄鹂,鹌鹑。

原来到了明朝的后期,由于朝廷的,贪官污吏横行,这些贪官仗着自己手中的权力大肆的鱼肉百姓,渐渐的这些老百姓就这直接把这些穿着禽兽衣服的官员等同于了那些强盗土匪。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