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山东电视台 > 济南生活在线直播

与房子有关的生活理想

发布时间:2014-11-03 14:01:46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整理   我要投稿

房子是很多人心里的辛酸和希望 记者张刚 摄□本报记者 江丹 实习生 乙艺

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楼市的新政引发舆论关注。而舆论关注的大多是政策,它很少会望一眼,那些为了房子不停奔波的一个个人,和他们心里的辛酸和希望。

住上自己的房子,是很多人的生活理想。尤其是对从外地来到济南的城市新移民来说,房子更是意味着扎根生长。他们买房子,又不仅仅是为了买房子。 □本报记者 江丹 实习生 乙艺

交完新房首付那天,王义和郭红坐在小区的湖边,看着不远处的工地,想着再过两年,他们就真的在这座城市里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了。尽管为了这所房子,他们花光了手头所有的积蓄,并要承担25年的贷款,但是日子总算有了盼头。

谁谁谁又买房了

29岁的王义和郭红是一对同龄夫妇,2011年开始在济南工作。跟很多年轻人一样,在打算扎根的城市里买上房子是他们的生活理想。

从进入单位的那天起,房子就是最能引发同事共鸣的重要话题。通常的模式是,谁谁谁打算在哪里买房子,当下的房价如何,然后他们再建议其他同事也赶紧买房子。王义已经被“建议”过很多次,但更多的时候,他就安安静静地听着,然后打听一些楼盘的位置和价格。对于当时那个刚进单位的年轻人来说,买房实在是一件太遥远的事情,家里帮不上忙,他只能靠自己,而他真正工作赚钱也没多久。

2012年,王义和郭红结婚。郭红没有计较房子的事情,他们一直租住在舜耕路附近的一个老旧小区里。之所以说“老旧”,是因为几乎没有人能说得清它到底建于何时,里面的住家也是换了一茬又一茬。王义租住的那栋单元楼里,楼梯拐角处摞着高高的蜂窝煤,煤堆旁边是各种各样的杂物。因为是顶层又朝阳,房间不大但是光线充足,但在明亮的阳光里,地面和墙壁的斑驳也更加明显。老房子没有暖气,到了冬天,郭红就得准备好两床厚被子,吃过晚饭就早早地窝在被子里看电视。房间里也有空调,但是能不开就不开,实在费电。

住在这里,出行也不是太方便,要乘坐公交车得从一个路口走到另一个路口,好远一段距离。王义曾经买了一辆电动车骑着上下班,晚上到了楼底下,得把电瓶拆下来顺带着一起抬上楼。这里没有门禁,所有人都能随便进进出出。

单位里同事关于买房的话题依然在继续,晚饭的时候王义会把它说给郭红听。最近一年,郭红发现,“谁谁谁又买房了”这样的话,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他们的饭桌上。郭红跟王义商量,没事的时候也去先看看房子,什么时候攒够钱了,他们也买。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两人手头上只有四五万的积蓄。郭红说,他们当时没打算真买,手上没什么钱,“凑不起首付”。

尽管如此,从今年2月开始,这对年轻的夫妻还是一本正经地搜索楼盘信息,拿出时间去看房子。

那是唯一付得起首付的楼盘

郭红的老家就是济南王舍人一带,因此她想在东边买房子,最好在奥体附近,环境相对要好,距离老家也近,以后生活要相对方便些。但是,对他们来说,这样条件的房子实在太贵了,每平方米的房价动辄过万,即使距离经十路稍微远一些偏一些的楼盘,开盘价格每平方米也要9000多元,远远超出他们一个月的工资收入。

两人退而求次,他们第一个实地探访的楼盘在黄台电厂附近。但是刚下公交车,郭红就后悔了。或许因为是尚在建的工地,或许因为其他的原因,那里漫天灰尘。公交车站距离楼盘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销售方面专门安排了一辆车到路口接他俩。但是等到看房离开时,没有人再送他们回到路口。郭红说,大概是因为他们没有买房,所以人家不管了。

自从开始关注房子,郭红发现路边竟然有那么多的楼盘广告。它们被悬挂在高层建筑物上,或者单独立在高处,极尽所能地将楼盘赋予好像很不一般的身份地位。但是对郭红来说,她更关心楼盘的位置、价格以及配套的学校,而不是社会地位问题。坐在公交车里,郭红看着那些巨大的楼盘广告牌一一闪过来,又随着车轮的转动掠过去。

郭红还是发现了一条线索,位于西部的一处楼盘,可以分期首付,她和王义决定去看看。3月的一个周末下午,两人乘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达了楼盘的位置。西部正处在开发建设阶段,有不少新的楼盘,但是对于王义和郭红来说,那块打出“首付4.3万起”促销语的楼盘是最有诱惑力的,因为那是他们唯一能付得起的首付价格。

当时,楼盘的一部分区域建设得已经相对成熟。“进去就被震撼了。”郭红说。比起之前他们看过的那些灰尘漫天的楼盘,这里绿化已经非常好,有人工湖和草地。置业顾问给他们推荐了一处89平方米的两室,里面有阳台,有落地窗,还有两个都朝阳的卧室。郭红担心不是南北通透,置业顾问对她说,南方比较湿润才流行通透,北方根本不需要。置业顾问还告诉他们,这处房子各种优惠算下来每平方米仅需要7700多元,而且还是精装修,2016年交房。周围那些楼盘,毛坯房的价格也在7000元左右。

王义非常喜欢,看完之后就想买。郭红想回去再考虑一下,王义劝她,“再来的时候,这个户型就没了”。置业顾问说过,当天是优惠活动的最后一天。

郭红非常理解丈夫想买房子的心情,他们之前看过那么多,对户型不满意,或者对地理位置不满意,但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根本就拿不出首付。两个年轻人在这座城市里独自打拼,家里出什么事了还要及时出手援助,又加上刚刚工作没几年,其实是没有什么积蓄的。尤其是结婚后,两人还一直租住在条件简陋的老房子里,当然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个时候,他们只需要付4万多一点的首付,就可以实现这个生活理想。

当场,两人就忙着打起电话来,跟买过相同开发商房子的亲戚打听建筑和装修质量,跟在银行工作的同学打听贷款事宜。最后刷卡付款的时候,郭红犹豫了一下,刷的是也可以分期还的信用卡,不是他们的储蓄卡,他们担心把积蓄全部交出去了,万一家里有什么事情需要怎么办。

郭红说,她和王义每次去售楼处处理问题的时候,都要到湖边坐一坐。不远处的工地上,属于他们的房子正在建着,再过两年,就能住进来了。(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王义、郭红为化名)□本报记者 江丹 实习生 乙艺

吴超和李一涵是一对刚刚结婚不久的“90”后夫妻,他们的婚房是一所始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老房子。吴超家里帮忙买的,因为李一涵说,没有房子就不结婚。对像吴超和李一涵这样的城市新移民来说,房子与家的关系有时候是一个辩证难题。

有自己的房子才有家

吴超和李一涵一毕业就结婚了。现在想想,李一涵觉得他们结婚太早了,那时候她刚刚工作,每月的收入只能支付她自己的生活费。在她看来,经济条件会极大地限制生活质量。李一涵说,毕业时找工作,需要穿正装,她找老家的裁缝给做了一套。李一涵的老家是农村,裁缝依然是个比较普遍的行当,他们收取便宜的做工费,为村民量体制衣。不像现在的大城市,裁缝已经是一个与精致有关的高端概念。有了正装,还要有一双能够与之搭配的鞋子。她从位于长清的学校倒公交车来到济南市里,从一个商场跑到另一个商场,就是为了找到一双质量看起来还不错,价格打折的又正合适的鞋子。李一涵说,当时她只敢去试那些堆在打折小车里的断码鞋子,柜台上的她看都不看,因为一般不打折,她也不好意思问。

毕业的时候,两个年轻人各自去了一趟对方家里。父母希望他们能够早点结婚,关系尽快稳定下来,两个人互相扶持着,在这座对他们来说庞大又陌生的省会城市里打拼。吴超和李一涵属于这座城市的新移民,从老家来这里上大学,然后留在这里工作,并打算继续在这里生活下去。

结婚前,李一涵没少因为房子的问题跟吴超争吵。按照吴超的想法,两人可以暂时租房子住,正是年轻的时候,吃点苦不算什么。等真正落下脚,事业有了方向,攒下一定积蓄后再正儿八经地买处好房子。李一涵不同意,坚持先买房子再结婚。李一涵说,两人既然结婚了应该有个自己的家,不能总是租房子住,那是别人的家。她觉得,如果不是住在属于自己的房子里,就不会觉得已经安定下来。

吴超试图跟李一涵理清房子和家的关系,“房子”只是一个暂时的住处,即使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说不定过了几年又会换到别的住处。“家”才是两个人真正的亲情关系。显然,李一涵听不进去,撂了一句狠话,“没有房子就不结婚”。

吴超父母非常支持李一涵买房子的想法,在他们看来,老家农村的年轻人结婚都要盖上几间新房子,现在还有一些村里的年轻人直接到县城买楼房了。他们积攒了大半辈子,一件大事是供吴超上学,另一件大事就是供吴超结婚。吴超的父母曾经听村里在外面工作的人回来说,大城市的房价很高,有的地方几万块钱一平方米。他们问自己在“大城市”上学的儿子,那里的房价是不是也那么高。吴超都是表现出一副“你俩别瞎操心,我自己能搞定”的态度。

毕业后的生活走向没有按照吴超的设想来,他也没有自己“搞定”房子的事情。为了花最少的钱,花最短的时间住上属于自己的房子,吴超和李一涵在父母的帮助下,在他们曾经租住的那个老旧小区里买了一间不到60平方米的房子。

城市新移民的扎根生长

吴超读高中的时候,每位任课老师在督促他们学习的时候,几乎都会给出两个极具诱惑力的条件,一是读大学就可以放松玩一玩,不用像当时那样每天早上五点起晚上十点睡,什么娱乐活动也没有,二是在大城市里读大学意味着他们就脱离了农村或者小县城的生活,那里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平台,更为文明的城市秩序。吴超说,当时班里的同学真是互相比着学习,除了学习就是学习。除了鼓励他们,老师还会说,高考就是分水岭,虽然大家当时还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听同一位老师讲课,但是高考之后人生轨迹就不同了。

吴超借高考的跳板来到让人羡慕的“大城市”。他说,在父母眼里,济南是省会,繁华得不得了,儿子在这里读书、工作和生活,是一件可以骄傲的事情。春节回家,跟着父母走亲戚的时候,吴超能感觉他们说出“在济南”时候那种隐隐的喜悦和自豪。

为了给吴超和李一涵买上婚房,吴超父母拿出了几乎全部的积蓄。吴超有些不忍,他知道,单靠家里几亩小麦、玉米的收入,远远不够,年近六十岁的父亲还跟着村里的建筑队到外面干活,推砖、筛砂得出力气,大夏天光着膀子,胳膊和脊梁晒爆了皮。一想到这些,吴超心里就难过,脸色也不好,李一涵就安慰他,等父母老了,好好孝顺他们。国庆节假期,吴超和李一涵没有像同事那样出去玩,而是回老家帮着父母收玉米。他俩换上父母的旧衣服,穿梭在玉米地里掰玉米。一袋子一袋子的玉米棒子扛在肩上不算轻快,吴超忍着,不敢吭声。

吴超和李一涵现在居住的这个小区,始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平时,小区单元楼里进进出出的大多是依然留守于此的老人,或是从外地来济南后租住在这里的年轻人。后者跟曾经的他俩一样,计划着暂时落脚,积攒实力,真正在这座城市里扎根生长。

办完所有的购房手续后,吴超和李一涵来到他们的新房子打扫卫生。他们没有住进属于自己房子的那种喜悦,窗棂还是旧式的木头材质,漆迹斑驳,墙面被之前的房客弄得花里胡哨,洗手池壁上是需要花费一上午来清洗的水渍。吴超有些难过,花几十万买了这样一处破旧的老房子。李一涵也不是很满意,她想象中的婚房应该是窗明几净,崭新宽敞。

李一涵记得,他们刚从学校的宿舍搬到这个小区的时候,还计划着好好工作,早点搬走。他们要挣钱,早点买上大房子,等父母老了,就接过来一起居住,让他们过上想象中的好日子。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标签: 生活   理想   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