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河北电视台 > 河北杂技在线直播

沧州市吴桥杂技: 百“变”神机行走五湖

发布时间:2015-02-24 12:18:14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整理   我要投稿

杂技并非吴桥独有,老天却独厚爱吴桥一地。世人说杂技必及吴桥,谈吴桥必然少不了杂技。杂技与吴桥,如手掌两面,有机一体,成为世界民间艺坛着名的品牌和“产地”。这也是迄今为止,沧州地域内发展势头最好、取得成绩最为辉煌的民间文化遗产。

瑰怪变幻闯盛名

如果说每种艺术都有它特定的欣赏群体,那么“特定”就对这种艺术的传播有一定限制性。杂技的演出群体是特定的,但欣赏群体却又有最大的不限定性。

以血肉之凡躯,演常人所不能——诡变、瑰丽、奇妙、虚幻,挑战事物的正常状态,杂技这些特征,恰恰迎合了人类好奇的普遍心理,也就在艺术个性上具备了能满足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庶民百姓找乐子的需要。自诞生那天起,杂技就天生具备了比其它艺术更为广阔丰厚的群众基础。

演杂技不仅需要超凡的功力和技术,更需要智慧和坚韧的闯劲。世界是美好的,江湖却危机四伏。在旧时代,外出演杂技,稍有不慎轻则被砸了摊子,重则可能丢了性命;而在新时代,外出演出同样充满着挑战,没有两把刷子和闯荡的勇气,杂技只能窝在吴桥小县一隅,供人们自我消遣。

古代杂技是否漂洋过海闯世界,目前似乎没有确切的文字可知。但清代至今的吴桥杂技不仅在国内闯出了名堂,更享誉世界。五代耍熊的“狗熊程”一家,号称“大王一”的巨型魔术大师穆成林,曾经赢得埃塞俄比亚皇帝叹服、获得一枚金质奖章的姚振奎,多次在皇宫中献艺的中国民间戏法老前辈蒋德成,创办中国第一个大马戏团并享誉东南亚的杂技大师孙福有等,都是吴桥籍杂技艺人那个时代闯江湖代表性的人物。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吴桥杂技主导了世界杂技的潮流,有2000多名吴桥杂技艺人走出国门,足迹遍及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姚振奎、蔡金顺为代表的60多位知名吴桥杂技艺人定居18个国家和地区。

在新时代,杂技艺人走出吴桥,走向世界,区区小县,就有60多家团体从事杂技演出,有约6000多人在国外常年演出。除了旧时代满足生活生存的低级需求外,新时代的杂技艺人更担负起国家交流、弘扬中国文化、繁荣杂技的重任——闯江湖,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含义,使吴桥杂技成为世界性品牌。

穷则思变成就旅游名城

任何艺术的生存和繁荣,都离不开群众基础,除此之外,还要有自己养活自己、良性循环的能力。如今,时代变了,不少民间艺术不能适应人们欣赏的需要,更谈不上创造价值财富,这些不思变化不能发展的民间艺术,不可避免地僵卧在文化志资料里。即使努力恢复和抢救,往往也因药不对症而昙花一现。

该消逝的就让它消逝,任何事物都逃不脱兴衰的规律,强留不过如掌中清水,湿湿手心终要漏尽。若想不亡,惟有“变”。

吴桥杂技之所以兴盛千百年不衰,就是它始终没有在原始的框子里原地踏步,流传了千百年,演变了千百年。从原始朴素的表演到融入现代音乐,从驯小兽到驯狮子大象,从广场演出到舞台艺术,吴桥杂技始终都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着。变化而不离其技,杂而能揉百戏,这是吴桥杂技经久不衰的制胜法宝。

吴桥杂技大世界行政部经理闫文儒说,以吴桥杂技大世界为例,他们曾聘请国家一级导演王家朋、黄国庆、刘丽霞等对杂技本身进行整合编排;包装了“江湖八大怪”“鬼手居”“吹破天剧场”“杂技小院”等民俗旅游品牌;相继推出了《放飞生命》《鼓韵—蹬鼓》《五彩球技》等大批优秀杂技节目。

吴桥杂技的变还在于吴桥人不仅外出闯江湖,更把江湖建到家门口,把杂技产业化——吴桥杂技大世界,改变了杂技外出走江湖的传统模式,把客人请到家门口来坐地收金,创造出杂技演出、产品加工、餐饮、交通、培训、旅游等一体化的文化产业模式,解决了本地近3万人的就业问题。吴桥杂技大世界,使21年前只有27万人口、经济并不富裕、以传统农业产业为支柱、不依山傍水无名胜古迹、周围又无大城市依托的冀东南小县,变成了拥有与名山大川、故宫、长城齐名的国家首批A A A 旅游景区桂冠、并获得十余项国家殊荣、国家级品牌景区所在地的文化旅游名城。

带洋徒弟促进国际交流

吴桥杂技之所以经久不衰,长期享有世界盛名,是因为吴桥人不仅在闯上、变上做足了功夫,在基础建设上下了血本,更在传承及培养专门杂技人才上建起了专业性的学校。

5月中旬,在吴桥杂技艺术学校,虽然中午的骄阳十分灼热,许多人午休还未起,学校的几个训练大厅里却已经开始了活泼紧张的专业训练。其中的一个大厅里,孩子们正翻筋斗树直,打墙站玩倒立,热火朝天。这些孩子岁数都不大,是学校全日寄宿制的学生,也是杂技的未来。

在另一个训练厅,则是一批来学习中国杂技的非洲留学生。他们年龄不一,都是非洲国家精心选、具有一定基础的优秀人才。他们的国家把他们派到中国吴桥来,为的就是学习原汁原味的吴桥杂技,同时也充当起中非国际交流的文化和友谊大使。

学校从2002年开始招收第一批非洲留学生,为欧、亚、美、非洲的17个国家培养杂技留学生300余名。学习期间,他们多次在重要外交场合的精彩表演,使得学校对外杂技培训项目得到了非洲及其它地区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得到了各国使节、元首及各界的好评。

学校的建立改变了吴桥杂技父子、师徒口授心传的旧貌。学校编写的我国首部《杂技教学大纲》,在2005年举办的全国杂技理论研讨会上,得到了文化部、中国杂技家协会和全国杂技界专家的广泛推崇和认可,填补了我国杂技教学史上的空白,形成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杂技教学体系。

虽然吴桥杂技的发展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就沧州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似乎还没有哪一个门类能具有如此完备的发展体系和宏大的基础性设施。中国吴桥杂技节已成为国际性盛会,吴桥杂技也成为民间艺术中的一门显学,令不少学者终其一生徜徉其中,发掘其无限的文化宝藏。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标签: 行走   杂技   沧州   吴桥   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