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内蒙古电视台 > 鄂尔多斯新闻综合(蒙语)在线直播

沙皇俄国地图(沙皇俄国领土扩张史)

发布时间:2022-06-04 10:16:32   作者:伸手挽明月   来源:用户分享   我要投稿

沙皇俄国地图(沙皇俄国领土扩张史)

沙皇俄国这个称呼其实指的是俄罗斯,所以又叫做是俄罗斯帝国,俄国,沙俄等称呼,但是这个称呼存在于1721年-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这段时期才能称之为沙皇俄国。学过历史的都知道沙皇俄国在只有短短五百年的时间内就将版图和疆域扩张到了世界最大,当时的沙皇俄国版图有多大呢?为什么沙皇俄国这么热衷于扩张呢?



1800年沙皇俄国版图

1800年的沙皇俄国版图是惊人的,占了半个球,我们先看地图



上边的是不是看不出来有多大呢,看一下这个地球仪上边的疆域,一目了然



沙皇俄国为什么热衷扩张

沙皇俄国历代的统治者都热衷于扩张版图,包括现在的总统普京也有这样的想法,小编总结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个,是因为俄罗斯人的天性,也就是血统所致,从第一届沙俄皇帝开始他们都喜欢扩张土地,因为他们骨子里就流着好战的血液,因为软弱就要被欺负的。



第二个,俄罗斯所处的地理环境所致,俄罗斯所处位置很容易遭受列强的袭击,他们之所以热衷扩张土地,也是因为沙俄第一代统治者的一句话:以攻击作自我防守,他们正是通过这种侵占来保护自己,也因此历代的沙皇都遵循这一理念,在巩固原有领土的基础上向外扩张土地。

首先且不说沙俄在欧洲的战力是一般还二般,其实沙俄在欧洲的战力还是可以的。那为何沙俄在远东扩张这么快,占领这这么多领土?先扒拉历史,再说原因。俄罗斯族属于东斯拉夫人,大约在1万前左右,古斯拉夫部落生活于生活于亚洲西部与欧洲接壤的地带,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逐渐迁移到了东欧地区。在以后的几百年间,斯拉夫人并没有发展成为统一的民族共同体,而是逐渐形成了西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

西斯拉夫人包括现在的波兰族、捷克族、斯洛伐克族等,南斯拉夫人则包括现在的塞尔维亚族、黑山族、克罗地亚族、斯洛文尼亚族、马其顿族、保加利亚族等,东斯拉夫人包括俄罗斯族、白俄罗斯族、乌克兰族等。罗马帝国时期,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被罗马人看做野蛮民族,相对于罗马人比较落后。公元8世纪,斯拉夫人广泛分布于中欧、东欧、南欧的大部分地区,斯拉夫人在其所居住的地区逐渐形成了各个民族和国家,俄罗斯人就是其中的一支。

俄罗斯人起源于东斯拉夫人中的罗斯部落,公元9世纪时,在今乌克兰基辅为中心建立了基辅罗斯国,基辅罗斯国也是现在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前身。从11世纪中期起,基辅罗斯陷于封建混战,陆续为十几个公国。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开始了第一次西征,陆续征服了中亚和东欧的一些国家,在公元1223年,蒙古人打败基辅罗斯各公国的联军,之后就留其长子术赤在那里镇守。其子拔都在1240年占领基辅,随后在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建立了金帐汗国,是蒙古的当时的四大汗国之一。

当时罗斯各公国就处于金帐汗国的统治之下,当时的东欧大平原和东南欧大草原都是森林和草原,虽然建有邦国,东斯拉夫人和生活在中亚的突厥人一样都是属于游牧民族,同一特性的民族更容易发生通婚和混血,当时的蒙古人和突厥人已经发生了大量的通婚。而离金帐汗国统治中心较近的基辅罗斯东边的公国如莫斯科公国就和蒙古人发生了大量的通婚,据说现代俄罗斯人中有30%的蒙古基因,很多俄罗斯人都有一副东方人的面孔,而后来在基辅罗斯西边形成了的白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则混血较少,白就是纯粹的意思,白俄罗斯人就是纯种罗斯人的意思。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击败蒙古人获得了独立,后陆续统一了东北罗斯,在1613年建立了俄罗斯帝国。

在注入了蒙古人的扩张基因后,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击败蒙古人获得了独立后,沙俄就此开始了强力扩张模式。当时的莫斯科公国还是个内陆国,不仅是要领土扩张,还急于获得出海口。在北边,那就是北冰洋了,到了北冰洋沿岸,最多也就是再占领北冰洋里的岛屿,还能咋样,总不能在北冰洋的冰盖上建立居民点吧,北冰洋沿岸到处是出海口,但是实在太冷,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冰封雪冬的,打个鱼都很困难,怎么出海。

在西边,1700年,俄国联合丹麦、萨克森、勃兰登堡、波兰和立陶宛组成北方同盟一起攻打瑞典,北方大战开始,北方大战直到1721年才结束持续了近20年。1703年,彼得大帝首先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岛上修建了彼得保罗要塞,驻重兵把守,以防御瑞典军队的进攻,后扩建为城,圣彼得堡由涅瓦河三角洲上的近百个岛屿及河漫滩组成,现在是俄罗斯最大的海港,在这里进出西欧东欧北欧都极为方便。1721年,俄罗斯终于打败瑞典,取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为了守住这个出海口,1712年,彼得大帝毅然决然地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了圣彼得堡,直到1918年,俄罗斯才将首都重新迁到了莫斯科,并且在圣彼得堡俄罗斯建立了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舰队波罗的海舰队。然而能打败当时的强国瑞典已经十分不易,当时西欧和中欧已是强国林立,俄罗斯没能继续西进。

在南面,1299年奥斯曼土耳其人的首领奥斯曼宣布独立建国,从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断扩张,1453年,第七任苏丹穆罕默德二世(1451年-1481年在位)率军攻克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沙场。东罗马帝国灭亡,君士坦丁堡从此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新首都。1721年,彼得大帝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的皇帝”的头衔,正式称皇帝,从此以后的俄罗斯正式国号为“俄罗斯帝国”,并延续历代沙皇的扩张政策。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帝国开始正面交锋,在彼得大帝亲政后终于爆发战争,并且在以后的时间了进行了数次较量,互有,总体来说俄罗斯帝国占了便宜,控制了黑海。

但是在东方情况就截然不同了,中亚地区的小国无力抵抗俄罗斯,广大的西伯利亚和远东都是天气寒冷人烟稀少,但是并非是无主土地。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俄国成为沙皇国,伊凡四世在位期间灭掉了蒙古鞑靼人的喀山汗国,标志着从此以后俄罗斯力量强于蒙古鞑靼人的力量,为俄罗斯越过乌拉尔山脉吞并地域辽阔的西伯利亚扫平了道路。当时的乌拉尔山脉以东面积最大西伯利亚汗国人口只有约20万,俄罗斯仅派遣出一支800余人的小分队就打败了西伯利亚汗国,1598年,西伯利亚汗国灭亡。俄罗斯处于欧亚的交界地带,后来的东方强国大清经历了康乾盛世后又急剧衰落,沙俄又在东方得以侵占更多的土地。

因为对手太弱。

虽然长期在农奴制笼罩下的俄罗斯相比于英法等西欧列强始终差点儿意思,但面对近代以来全方面落后的亚洲,俄罗斯依然具备巨大的优势。它完全可以以大师兄的口吻说:“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这也是俄罗斯虽然在东欧和高加索的扩张举步维艰,但在西伯利亚和远东扩张势如破竹的重要原因。

不过,即便是扩张难度小,也不代表没有难度。毕竟就算西伯利亚地区的不经打,但这里的气候足以摧毁任何人的意志。想想自古以来俄国动不动就将人发配到远东啃雪的操作,我们大致也能看出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扩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地广人稀下那稀稀疏疏的敌人,而是冰窖一般的气候。

毕竟,想要征服这样一块面积达1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算走也要走个三年五载,何况是征服。所以在静夜史看来,俄罗斯之所以能“捷足先登”地征服西伯利亚并使其纳入俄罗斯领土,除了有特别的缘分,更有非同一般的手段和内外环境。

在静夜史看来,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1、对手太弱

除了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这样的对手,沙俄在向东方扩张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具体来说就就是清朝。

但问题是,在清朝国力如日中天的中前期,作为中原王朝的清朝没有向北攻伐西伯利亚的野心,等到盛极而衰后,又没有阻挡沙俄不断南下的能力,所以西伯利亚就这样一步步成为沙俄的自留地。

由于自战国时期以来,小农经济就逐渐成为帝国的经济支柱,所以能不能耕种,就成为帝国是否开疆拓土并纳入版图的重要参考,而很明显,天寒地冻的西伯利亚从来都不是中原王朝的猎物。

事实上,即使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蒙古高原,中原王朝也从来都不屑一顾,中原王朝之所以千里北上讨伐这里的少数民族,根本原因在于在东亚的“小天地”里,游牧民族从来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是万里长城都挡不住的存在,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攻为守。

而即便如此,中原王朝对这里也没有经营的欲望,羁縻统治从来都是主要方式,充满着随意性和主观性。所以,也只有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才能真正将这些游牧地区纳入疆域。

而即便如此,对北方的西伯利亚,中原王朝依然没有征服的欲望,1689年《尼布楚条约》将北界维持在外兴安岭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所以,在清俄对抗的200多年时间里,沙俄始终占据着优势和主动权。

2、模式很新

虽然作为所谓的战斗民族,俄国人看起来也确实耐寒,但征服西伯利亚并不是只有耐寒就足够,况且事实上越是高纬度的人越不耐寒。真正摆在俄国面前的困境是,如何能在生产力水平相当低下的环境下维持对1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的控制。

要知道“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如果不能有效管辖征服的土地,所谓的征服也就没有了意义,我国古代的羁縻统治区就是这种情况。

所以,沙俄选择了哥萨克。这些生活在东欧大平原上的所谓自由人,有着野蛮的扩张欲望,这正是沙俄所需要的的。所以从1570年伊凡雷帝开始,沙俄正式和哥萨克结成同盟,哥萨克为沙俄冲锋陷阵,沙俄则给予哥萨克更多权益。

不过,这种同盟关系并不能保证沙俄对西伯利亚的绝对控制,毕竟哥萨克只是沙俄的盟友而不是奴隶。所以沙俄在哥萨克征服西伯利亚后,也开始了逐渐诏安哥萨克的过程,包括控制哥萨克的供给,让哥萨克在地广人稀的西伯利亚保持对沙俄帝国的依赖。

不仅如此,沙俄还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疯狂移民,包括流放犯人。与此统治,沙俄在征服土地的过程中也坚定奉行“留地不留人”的模式,保证了沙俄对西伯利亚的控制。

雇佣打工人开疆拓土的模式并不是沙俄的独创,早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帝国时代,就雇佣大量冒险家开拓世界,比如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但沙俄对哥萨克的控制无疑是更加成功的。

3、环境太好

虽然西伯利亚天寒地冻,但从扩张的角度来看,自北向南无疑比自南向北更有压迫性优势。

更有利的是,沙俄在西伯利亚的扩张方向是自西向东。虽然气候也是一个逐渐恶劣的过程,但却远比其他方向尤其是自南向北来得温和。

而除了自然环境的“友善”,社会环境的利好也是沙俄能迅速扩张的重要原因。

在世界范围内,17世纪是游牧民族的回光返照,从此他们在先进的武器尤其是机枪的枪口下,真正过上了能歌善舞的生活。东方的清朝和西方的沙俄等都是游牧时代的终结者。

而沙俄,早在15世纪摆脱金帐汗国统治时,就取得了对游牧民族的优势,这意味着沙俄在蚕食游牧民族空间方面,走在了所有民族的前列。即便沙俄有着和沙俄一样的噬土成性,也不可能在沙俄之前占领西伯利亚。

事实上,清朝始终对蒙古这个“长城”情有独钟,而当清朝和沙俄产生交锋时,已经是1685年,而彼时的沙俄,早已在1582年越过了乌拉尔山脉,1600年到达了贝加尔湖,1639年到达了鄂霍次克海,1643年侵入了黑龙江。

所以,沙俄能征服西伯利亚绝非偶然。

而从西伯利亚的地位来看,这是俄罗斯真正的大国之基,是俄罗斯走向四大洋的重要支撑。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俄罗斯为什么在欧洲战力一般,却在东方扩张这么快?其实这个原因非常简单,这就是经过近代化改革的工业化国家和仍然停留在农业和游牧时代的古代国家的实力差距。西伯利亚的特质

但在说俄罗斯的近代化改革造成的国力提升之前,桃花石杂谈觉得还是应该提一点欧亚客观情况的不同。即俄罗斯的亚洲领土,主要是西伯利亚地区,而西伯利亚其实就是地广人稀的代名词。比如俄罗斯在亚洲征服的第一个国家西伯利亚汗国,全国土地有上百万平方公里,但人口却只有20多万,结果俄罗斯只是一个与其接壤的大家族联合一些哥萨克人,出动了800多人用了几年时间就将其征服了。

(西伯利亚汗国,这么大的土地,全国只有20万人)

而在之后,俄罗斯又用类似方式征服了远东大片领土。但在公元1689年遇到了真正有些实力的清朝之后,就在雅克萨被打败,之后差不多有100年的时间,俄罗斯没敢再在东方扩张。直到来自德国的女皇叶卡捷琳娜时代,俄罗斯才又向东方扩张,并跨过白令海峡,使其领土达到美洲。但这些扩张基本还是集中在北亚荒无人烟的地区,除了一些当地的土著部落,基本是没有对手的。

但俄罗斯进行这些扩张也是因为俄罗斯经过近代化改革之后,认识到了国土以及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所以才把之前这些几乎是无主之地的土地都予以兼并。

俄罗斯的近代化改革

所以说到这里,还是要说到俄罗斯的近代化改革了。虽然俄罗斯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6世纪末的伊凡四世时期,但现代俄罗斯的基础却是在十八世纪彼得一世时期才奠定的,而且在此过程中也经历过惨痛的教训。比如在公元1700年的纳尔瓦战役中,纳尔瓦城的瑞典守军只有1900人,而俄罗斯进攻的军队却高达3.5万人,本来彼得一世以为会轻松获胜,但瑞典守军虽然少,却拥有400门新式大炮,结果俄军绝对优势兵力却久攻不克,最后瑞典援军赶到,反而使此战变成了俄军刻骨铭心的惨败。而纳瓦河战役的结果,其实就是当时欧洲近代化国家军队和俄罗斯以及俄罗斯以东各个国家军队的军事差距。

(瑞典军队在纳尔瓦战役中缴获的俄军旗帜)

但经历此战惨败之后,彼得一世痛定思痛,意识到俄罗斯必需进行改革,他一方面大力鼓励兴办工业,允许外国人在其境内开办工厂,并允许企业主收购农奴,将其变为工人。另一方面则推动军事和文化变革,建立现代化的军事学院和技术学校,并鼓励俄罗斯人前往欧洲留学,使俄罗斯从此走上了近代化和工业化改革的道路,其国力迅速增强。后来再与与瑞典和土耳其进行战争时,俄军已经不落下风,通过战争夺得大量欧洲人口稠密地区的领土,并在较为发达的欧洲地区建立了新都彼得格勒,从而在欧洲人眼里完成了由蒙古属国到欧洲列强的华丽转身。

(俄罗斯早期在欧洲的扩张)

高速公路上的慢车和土路上的牛车

而经过这一时期的急速发展,俄罗斯相对于东方的各个国家,已经拉开了时代发展的差距。打个比方来说,此时的俄罗斯就好像已经成为了高速路上行驶的汽车,虽然速度相对于西方各国还略慢一些,但它在东方的赛车比赛里,面临的对手却还是一些骑牛车的人,那么双方竞争谁胜谁负也就一目了然了。

(俄罗斯扩张的历史进程)

但因为此时清朝对中亚和北亚的控制力还比较强,而清朝本身具有比较强的军事实力,所以俄罗斯仍然没有急于在亚洲有大规模人口居住的地区扩张。而直到俄罗斯在19世纪50年代在克里米亚战败之后,认识到自己的武力在欧洲已经很难从其它国家占到便宜,才又把征服的矛头对准了东方。而这也跟清朝在战争之后国力衰落,对中亚和北亚的控制力减弱有很大关系。这段历史大家也都比较熟悉了。

其实这个道理也很简单,俄罗斯是个半工业化国家,而无论是清朝还是中亚各国,都还基本上是完全的农业国甚至是游牧国,双方的实力始终非常悬殊,所以在欧洲已经占不到便宜的俄罗斯在亚洲却还是能够横扫。双方之间生产力的巨大差距就是俄罗斯在欧亚表现截然不同的根本原因。

谢谢邀请。

首先得说,当年沙俄的战力在欧洲也是不一般的。从彼得大帝开始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沙俄一直走在不断扩张的道路上,在这个扩张的过程中,沙俄先后打败了当年的北欧强国瑞典,夺取了芬兰大公国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打败了当时的庞然大物奥斯曼帝国,夺取了黑海的出海口;打败了波斯,获取里海沿岸一带;参与七年战争并一度将普鲁士逼至绝境;三次瓜分波兰;两次俄土战争夺取了整个黑海的北岸和东岸。虽然拿破仑进攻俄国曾一度占领莫斯科,但最终耗掉法国数十万大军,并击败拿破仑的,仍然是俄国。在反法同盟击败拿破仑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视为欧洲的救世主。即使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也要看到,俄国是败给了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的联军,这反而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沙俄当年的战力。别的不说,沙俄海军的实力一度达到坐二望一的水准,对于一个大陆国家来说何等逆天!18世纪到19世纪,沙俄一度被称为欧洲宪兵,没有足够的战力,宪兵是那么好当的?

沙俄的衰落是从克里米亚战争之后,由于农奴制的先天缺陷,加上内部政治斗争的激烈反复,让沙俄在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逐渐掉队,日俄战争的失败更是让统治者威风丧尽、让民众进一步对皇权丧失信心。但尽管如此,在世界进入20世纪的时候,沙俄仍然是一个庞然大物:228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加上1.5亿以上的人口,让沙俄成为欧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个人口过亿的国家之一(另外两个是中国和大英帝国)。这种体量下,哪怕工业落后一点、人口素质差一点、经济差一点,也足以对欧洲其他国家形成足够的威慑力和压迫力。当年俄国人“蒸汽压路机”的称号可不是白来的。

正因为沙俄本身实力够强,在远东,面对仍处于封建王朝时代的清朝,自然就有一定的质量优势。其实,限制沙俄在远东发挥的主要是距离,毕竟沙俄的统治中心在欧洲部分,到远东有上万公里的路程,在没有火车的年代,单程都得好几个月。在中亚这种同样远离清朝统治中心、而且地广人稀的地方,俄国人的代差优势可以充分发挥,所以在向远东推进的过程中,一直到尼布楚之前,俄国人基本就是一路平趟过去。

而等到了清末,清朝已经烂成渣了,面对列强之一的沙俄,只能躺倒挨捶也就不稀奇了。

从小小的莫斯科公国,成长到今天庞大的俄罗斯,好战成性的俄罗斯民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战争和扩张。不过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北极熊却被欧洲各国围殴,惨遭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失败。以至于沙皇尼古拉一世绝望自杀,不得不接受英法奥不平等条约,丧失大量领土和权力。

虽然沙俄向欧洲方向的扩张止步不前,但是在远东地区的开拓却相当顺利。到17世纪后半期时,就已经完成了对西伯利亚的占领。此后沙俄还继续东扩,从清朝夺得大量土地,还把海参崴等太平洋出海口据为己有。

同样是扩张,沙俄在欧洲举步维艰,为何在远东地区,却能很轻松占领大量土地呢?

(伊凡三世)

一、沙皇们的海洋梦。

俄罗斯民族的国家历史,要追溯到蒙古汗国统治东欧平原的时代。当时诞生于1294年的莫斯科公国,不过是金帐汗国下面,一个地处偏远的贫穷小城邦。直到蒙古人不断势弱,伊凡三世统治下的莫斯科公国才迅速扩张壮大。

15世纪大航海时启后,欧洲各国利用出海便利,四处抢夺地盘和资源,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富得流油的世界帝国。伊凡三世眼红得不行,可这些国家无一例外,不是岛国就是半岛,或者面向无垠的大海。而当时的俄国却只是一个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于是为了参与到对世界掠夺的大航海洪流中,历代沙俄都把抢夺出海口,作为扩张首选。

当时东面是蒙古大大小小的汗国,南部是奥斯曼土耳其,为了降低军事风险,沙俄首先向北扩张。可当他们千辛万苦到达北冰洋之后,却发现这里被冰雪覆盖,根本没有出海远航的条件。

16世纪中期,伊凡四世开始大举扩张。为了找寻出海口,转而向南部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发起挑战。在历经十次俄土战争之后,俄国人终于控制了黑海和里海。但他们很快又发现,里海不过是个咸水湖,而黑海也只是个内海。要想真正进入海洋,还要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地中海,然后再穿过英国人控制的直布罗陀海峡,才能进入大西洋。

彼得一世继位后,转而向西挑战瑞典,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在经历两次战争后,终于将瑞典王国征服,在波罗的海沿岸的沼泽地建起圣彼得堡,作为新的首都。但俄国人很快又失望了,波罗的海也是内海,容易受到英国和丹麦封堵,而且一到冬天也容易冰冻。

(彼得一世)

二、征服西伯利亚。

在三面出海受阻的同时,沙俄向东扩张的步伐却极为顺利,他们翻过乌拉尔山脉,直扑大大小小的蒙古土著。西伯利亚虽然民族众多,但真正建立国家的只有鞑靼人和吉尔吉斯人,其它的还处于游牧部落和氏族社会。

1582年,俄国贵族雇佣逃亡的哥萨克叶尔马克,带领军队向西比尔汗国进攻,轻松击败西比尔可汗库楚姆,占领其首都锡比尔。此后整个乌拉尔山脉以东,就成了西伯利亚。

此后俄军继续向东,一直打到太平洋沿岸,都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而驱使俄国人不断向东扩张的原因,除了出海口,掠夺游牧部落利润丰厚的毛皮,也是重要因素。

1589年沙俄国库收入中,毛皮才占比3.1%。可到1605年时,毛皮收入已经占到11%。这些毛皮,都是东扩沿线的战利品。

到17世纪初期时,俄国对于西伯利亚的征服基本完成,从叶尼塞河以东,包括贝加尔湖与外兴安岭以北地区,一直到太平洋沿岸,都成了俄国的地盘。

(沙皇尼古拉二世)

三、继续远东扩张。

完成对西伯利亚的征服之后,沙俄继续向黑龙江两岸野蛮入侵。两次雅克萨之战被清朝击败后,才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两国在东北的边界。

可随着清朝国力日渐衰弱,沙俄借太平天国运动和战争之机,再次趁火打劫,抢走我东北和西北近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等到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沙皇尼古拉二世贪念再起,炮制了臭名昭著的“黄色俄罗斯计划”,意图将新疆乔戈里峰到海参崴直线距离以北的地区,全部占为己有。为了占领东北,还制造了海兰泡惨案等一系列人间惨剧。

沙俄对东北的侵略野心,损害了日本的利益。为了遏制沙俄继续南下,在英美等国支持下,日本向沙俄发动日俄战争。最终日本凭借地利,以小搏大将俄国人赶出了东北,还夺走了沙俄的半个库页岛,使得“黄色俄罗斯”计划流产。

可以看出,沙俄之所以在远东扩张如此顺利,主要还是没有遇上强劲的对手。而欧洲各国对于俄罗斯向来十分警惕,只要它露出西扩野心,就联合起来群殴它。所以俄罗斯虽然号称战斗民族,但双拳难敌四手之下,向欧洲扩张始终没有什么大的成果。

(参考资料:《俄罗斯远东开发的历史与现实》等)

首先,远东的核心地块

远东的优良地块,一个是西伯利亚平原,一个是我们东北的黑龙江地区,这两个地区都非常靠近0度年平均等温线(大致是红色直线)。更北方的地区就只有-10度年平均等温线(大致下图黑山直线)以南人类还能勉强将就:

因而,跟俄罗斯争夺西伯利亚平原和黑龙江流域的,就只有中亚的势力和我们。中亚地区半游牧,主导势力多为游牧属性,向北扩张的欲望不太强。我们倒是农业为主,但向北扩张,主粮作物选择是个问题。

因而,第二个问题,是开发远东所依仗的农作物。

因为我们跟中亚种植小麦的地区,都是10度年平均等温线附近(大致上图红色曲线),直接将冬小麦种植习惯在0度年平均等温线实行,结果只能是失败。莫斯科为核心的俄罗斯则不同,更靠近0度年平均等温线,为了生存,东欧寒冷地区的欧洲人发展出春小麦种植技术。

无论春小麦是不是源出俄罗斯人,当莫斯科的俄罗斯势力掌握了春小麦种植技术,凭借地利,就成为向西伯利亚平原地区殖民扩张的唯一人选。尼布楚条约前,俄罗斯人就已经在黑龙江流域种植春小麦了。毛子从欧洲向亚洲挺近的历程,就是春小麦从乌拉尔山一路延伸到黑龙江的历程。

《康熙几暇格物编》将俄罗斯人把春小麦播种到黑龙江流域的过程说得很清楚:“黑龙江麦——黑龙江所产之麦最佳,色洁白,性复宜人。相传中国麦种之佳者,系西域携来。鄂罗斯地在西陲,万里有余。黑龙江上游原系鄂罗斯所居,其种亦自西来,所以麦之佳,较他出尤胜也。”

总结

俄罗斯向东扩张其实不是快,而是很长时间内都没有竞争者:远东内部,即使现在都地广人稀。春小麦种植传入后,远东内部太多可开发的地方,根本不需要民间对外扩张。这使得春小麦没有向南扩张的可能,直到俄罗斯将春小麦种植技术带到黑龙江,跟中国人接触。才出现我们这个可能的竞争者。

只是那时候是满清,国力衰弱,无法与俄罗斯竞争,但春小麦的传入加上满清对东北解禁,爆发了规模巨大的“闯关东”运动。之所以规模巨大的自发“闯关东”,就是因为春小麦解决了东北的基本主粮作物问题。而明代乃至更早关东没封禁却移民关东的数量有限,正是更北的黑龙江流域,无法在春小麦传入前解决主粮种植的问题。

远东为俄罗斯所有,根本来说,就是其他掌握春小麦种植技术的势力够不着远东,够得着远东的势力,又没机会自己发展出春小麦种植。

沙俄在远东扩张的时候如此顺利,用一句话来说: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从深居内陆的弹丸小邦,到纵横东欧的第三罗马

俄罗斯作为国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莫斯科公国时代,在此之前,蒙古西征建立了一系列的汗国,但这些都并不属于俄人国家。

诞生于1294年的莫斯科公国,原本只不过是个地处偏远的小城邦,又小又穷,直到伊凡三世继位之后,莫斯科公国迅速崛起扩张。

伊凡三世时代,不仅摆脱了钦察汗国数百年的统治,而且还吞下了周围众多其他小国,到伊凡三世去世的时候,莫斯科公国从原本的东欧内陆,已扩展到波罗的海与白海沿岸。

1472年,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帝国的索菲亚公主,因此之后的王室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王室的血脉,这也是后来的俄人自称第三罗马的直接原因。

1547年,伊凡三世之孙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改莫斯科公国为沙皇俄国,而在俄语中,“沙皇”就是凯撒的意思,这也是俄国人对罗马皇帝的称呼。

在历史上,伊凡四世也被称作“伊凡雷帝”,他不仅开启了俄国的全新时代,同时也是俄国真正开始大规模对外扩张的开端,奠定了俄国在欧洲的版图基础。

为寻找出海口的扩张,三面受阻而一面势如破竹

纵观俄人的扩张历史,其实就是寻找优良出海口的历史,伊凡四世在位时期,沙俄顺着伏尔加河四处征服,吞掉了原本金帐汗国出的诸多汗国。

到伊凡四世驾崩的时候,沙俄的领地已经基本囊括了整个伏尔加河流域,包括顿河与鄂毕河中下游也被其收入,沙俄已成为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不过此后沙俄扩张受阻,在北方被瑞典帝国拦住,南方还有奥斯曼土耳其,西边的波兰正处于强盛状态,而且伊凡四世的驾崩引发内乱,沙俄元气大伤,暂时无力再扩张。

1613年,哈伊尔登基之后,沙俄罗曼诺夫王朝开启,不过哈伊尔与其继任者阿列克谢能力不怎么样,在西部的扩展不仅没有成功,还将芬兰湾沿岸悉数让给了瑞典。

可与西线开拓不力截然相反的是,此时的沙俄对东方的开拓相当顺利,几乎是节节胜利,基本上就没受到什么像样的抵抗与困难。

十七世纪上半期,俄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对于西伯利亚的征服,叶尼塞河以东,包括贝加尔湖与外兴安岭以北的区域,直到太平洋沿岸,全部都纳入了俄国版图。

俄国在远东开拓如此顺利,但拿下的大多都是苦寒贫瘠的荒凉地区,而在他们站稳脚跟后,就开始觊觎更加适合居住与耕种的地方,也就是黑龙江流域。

清顺治九年,沙俄就与当时入关未久的清王朝发生冲突,不过清朝当时忙着平定关内,根本没工夫搭理俄人,所以这一拖,就到了康熙年间。

康熙帝平定三藩之后,即刻发动了对俄进攻,最终签订《尼布楚条约》,俄国的势力暂时被挤出了黑龙江流域,当然,仅仅是暂时。

雍正年间,通过《恰克图条约》与《布连斯特条约》等,清朝与俄国之间在蒙古高原一带的分界也暂时得以确立,这里,也是暂时的。

此后,俄国在远东也没什么好开拓的了,因此将目光再次转回了欧洲地区,再次与瑞典等国进行硬杠,在东方的第一波开拓就此打住。

彼得大帝与叶卡捷琳娜大帝,西扩与东进先后进行

彼得大帝与叶卡捷琳娜大帝,都是俄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这两人在位期间,俄国的势力开始走向巅峰极盛状态。

1696年,为了寻找更加优质的出海口的彼得大帝发动了亚速海海战,从土耳其的手中夺取了亚速海的入海口,而此后的彼得大帝隐姓埋名,前往西欧学习,随后回国进行了改革。

待到俄国实力增强之后,彼得大帝将开拓的目标对准了曾经属于俄国,后又被瑞典夺走的芬兰湾沿岸地区,经过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后,彼得大帝圆梦,并建立俄罗斯帝国。

在彼得大帝之后,俄国的开拓目标,就不断“向海洋挺进”,而在他驾崩后,俄国陷入37年大乱时期,此间有六位沙皇,在此期间,俄国发现了阿留申群岛与阿拉斯加。

1762年,俄国历史上的第四位女沙皇叶卡捷琳娜登基,她也是彼得大帝后,俄国历史上第二个被称作大帝的沙皇,也是唯一被称作大帝的女沙皇。

在她掌权期间,俄国接连发动对奥斯曼的战争,夺取了北高加索、克里米亚半岛与第聂伯河东部,并迫使土耳其允许俄国自由出入土耳其海峡。

另外,俄国参与瓜分了波兰,夺取了东欧大片的土地,叶卡捷琳娜称,波兰与克里米亚都是她的嫁妆,这些都让俄国跻身世界级强国。

而俄国在西线的扩张,一路高歌猛进,接连吞下芬兰、南高加索,甚至还准备南下占据奥斯曼土耳其,但这些引起了英法等国忌惮,土俄战争后,俄国遭到打压,对西开拓停止。

亚历山大二世在位期间,俄国在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同时,将对外开拓的目标掉转对准了中亚和远东地区,而不再跟欧洲各国迎来。

由于清王朝当时日薄西山,俄国趁火打劫,先后通过《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一系列条约,获取了外东北、外西北等大片的土地。

从清朝的手中,俄国得到了其长久以来梦寐以求的太平洋沿岸不冻港海参崴,并且完成了对于中亚的彻底吞并,原本的清朝藩属皆被其吞下。

当时几乎整个中亚、北亚都已落入俄国手中,而除了直接占有外,俄国还将蒙古高原、东北纳入其势力范围,甚至提出了“黄俄罗斯计划”。

不是俄国太强,而是对手太弱

历史上,俄国在欧洲地区的开拓往往都非常艰难,一步一个坎儿,就算能够成功,也要付出相当巨大的代价,然而在东方的开拓,通常都很顺利,似乎很容易。

之所以如此,原因非常简单:

一,近代的欧洲各国不好惹

随着新航路开辟与工业化的开始,欧洲各国在近代纷纷崛起,相较来说,俄国虽然面积很大但实力却相对比较弱,根本无法与欧洲各国抗衡。

而且长久以来,西欧各国对俄国都抱有戒心,每每俄国有所图谋,都会遭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打压,因此俄国在西边的开拓举步维艰。

二,东方相对来说实在弱爆了

俄国的哥萨克骑兵对西伯利亚等地进行征服的时候,当地游牧族群依旧在使用马刀和弓箭,而那时的俄国人,早就配备了火枪火炮,彼此力量相差悬殊。

再者,虽然俄国的人口也并没有那么多,但远东地区的人口更少,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远东大多数地区都处于荒无人烟的状态,偌大的西伯利亚汗国,人口尚且不足二十万。

整个西伯利亚乃至远东,以及中亚草原,都属于地广人稀而且极其落后的地方,俄国占领这些地方的时候,别说有效抵抗,有时候连人都找不到。

三,中原王朝的轻视与当时的虚弱

在俄国人来到之前,东北亚与中亚长期属于中原王朝的影响范围,清朝初期,外贝加尔湖地区与中亚等地,仍旧属于其藩属地区。

然而,自古以来养成的传统,中原王朝对于不适合农耕的地区,往往都弃如敝履,当俄国染指远东的时候,清朝与以往的王朝一样,觉得也没什么,对俄国的占据选择默认。

中亚与蒙古高原各族各部,原属清朝的藩列,但俄人到来的时候,清朝也并未进行有效介入管理,而是听之任之,对各部归附表示欢迎,对各部被俄所占选择无视。

晚清时期实力衰微,不仅无法保全藩部,甚至都自身难保,康熙雍正年间确立的条约全部被作废,大片土地都落入俄国之手,差一点长城以北都成了俄人地盘。

俄国近代能够在远东拓张如此顺利,主要就是因为没有什么像样的对手阻止他,而俄国在欧洲的处境就截然不同,自然成果不多。

沙俄向东扩张根本上是由于缺乏地理阻碍,主要激励因素则是获取皮毛收益,主要依靠的力量是类似土匪的哥萨克武装殖民者。

地理上因素。沙俄的扩张与中国古代王朝的扩张道理是一样的,如果不是西部的高山峻岭、北边的严寒荒漠导致扩张的收益很少,中国中原王朝不会止步于我们看到的那个疆域。

皮毛的因素。俄国人对皮毛利润的重视,意味着他们不会像中国人那样,由于土地荒芜、气候寒冷就会退缩。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王室对外国皮毛,如貂皮,需求量很大。这些产品很早就在欧洲绝迹了。因此这些物品成为稀罕的奢侈品,价格高昂。俄国人向东扩张的主要经济动力就是获得昂贵的皮毛。1589-1605年,俄国的皮毛收入增长了3倍,17世纪80年代又增长了8倍,皮毛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十分之一。俄国人对皮毛的嗜好,导致珍稀动物很快就被屠戮殆尽,他们只能进一步向东搜寻这些动物。事实上,他们追求优质皮毛并不是靠自己捕猎,而是靠征服土著游猎部族,让他们缴纳“皮毛税”。俄国人的扩张一直到了中国的黑龙江流域,仍然要求当地的部族向其提供贡赋,也就是皮毛等实物税。因此,俄罗斯向西伯利亚扩张,很大程度上算是“皮毛热”的地缘政治结果,类似于美国“淘金热”。

哥萨克的因素。哥萨克是武装殖民者,他们是俄罗斯乌克兰境内自治的半军事化社群,他们战力强悍,成为重要兵源。失去土地的哥萨克则成为雇佣兵,在殖民活动中充当先锋部队。1558年,俄罗斯农民格里戈里-斯特罗冈诺夫获得了伊凡四世的特许状,可以拓荒卡玛河流域,免除二十年的税收和关税,但是必须防御游牧民族对边疆的攻击。因此,格里戈里就成了官方授权的拓荒者或者殖民者,同时他的身份还类似于中国唐代的边疆藩镇,用于防范游牧民族。区别在于,藩镇只是防守,而格里戈里这种殖民者还要拓荒。而格里戈里用于开展殖民活动的人力就是他招募的哥萨克人,也就是各类亡命之徒,或者可以称作私人雇佣军。而当沙皇看到哥萨克人的重要性后,也逐渐提供援军和物资,从而提高其拓殖效率。

对沙俄来说,上天给了他最大的好处,在扩张的时候,往东部地区扩张,是最顺利的,为什么会顺利?相比起往西部和南部的扩张,沙俄都遇到了重重困难。西部的瑞典等国,阻碍了沙俄的扩张,南部也遇到奥斯曼帝国的阻碍,这些都让沙俄耗费时间和精力,最终拿到一些领土,但远没有远东地区的大。要说沙俄往远东扩张,最顺利的原因有:

1:战斗力弱的西伯利亚土著。元朝灭亡后,西伯利亚就没有出现过强大的国家。这里的土著居民没什么战斗力,到沙俄扩张时,基本没费多大的劲,就拿下了整个西伯利亚。除了西伯利亚汗国还抵挡一下,基本没有阻力,结果被灭了之后,沙俄一路突飞猛进,直奔远东。就这样,沙俄获得了西伯利亚的领土。

2:西伯利亚面临的问题。西伯利亚面临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人口少,二是气候寒冷。人口少,注定这里无人地区比较多,这也成为沙俄扩张速度快,以及顺利的原因。气候寒冷,也造成西伯利亚难以发展起来,居住环境也恶劣。离西伯利亚近的中国古代,都不愿去统治这里,其他国家更没有机会,所以,让沙俄捡了便宜。

3:沙俄的好时机。沙俄扩张到远东,是明朝后期到明清交替时期,中国正忙着改朝换代,没时间去顾及沙俄的扩张。而且明朝时期,也没有统治蒙古地区,对西伯利亚也鞭长莫及。漠北的蒙古族,面对沙俄的扩张,他们也知道。不过,他们更希望往南方去居住,而不是往北。所以,只有沙俄往南扩张时,占领他们的牧场,他们才抵抗,但也不是沙俄的对手。

从这里,我们看到沙俄往远东扩张时,是最容易的原因。其他方向,都有强国在抵抗。到清朝的时候,沙俄在前期也遇到了阻碍,想吞下黑龙江流域,可惜不成。最终在雅克萨之战输给了清朝,最后只能选择谈判边界,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东段边界。

如今,俄罗斯拥有西伯利亚地区,西伯利亚有着丰富的资源,被俄国开发出来获得巨大的财富。不过,因为条件的限制,西伯利亚也只能发展能源经济。曾经我们拥有最好的条件占领西伯利亚,可惜错过了机会。当然,领土这种事,谁又能说得清楚呢,而历史上的问题,多如牛毛。

任何国家都有强弱的历史阶段,俄占我远东领±正逢中国软弱之时。

沙俄位于欧洲的东部,在莫斯科公国伊凡四世时期形成了俄国的概念,到了俄国大时期(Time of Troubles)结束后,俄国正式走到了对外部侵略的道路。在数次战争中,先后打败了东欧列强波兰-立陶宛联邦,北欧列强瑞典,吞并了南部的哥萨克,克里米亚王国,还有背后的奥斯曼,在18世纪正式成为了欧洲列强,在七年战争,大革命战争,拿破仑战争等战争中大放光彩,最后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早期涉足巴尔干,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覆灭。纵观历史,沙俄是如何从小小的莫斯科公国扩张到如今的巨大帝国了呢?让我们从不同时段的俄国进行分析,来观察俄国的侵略过程。

幸运的第三罗马

莫斯科公国和沙俄的早期扩张源于它的地理位置,经济政治模式和周围国家的情况。莫斯科公国位于俄罗斯的中心,北临诺夫哥罗德,诺夫哥罗德阻挡着瑞典人和宝剑骑士团-北方的入侵。西临的斯摩棱斯克阻挡了立陶宛进军的脚步。东边的梁赞承担着于蒙古人的入侵。莫斯科作为俄罗斯的中心,也成为这一地区的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在常年的战争中,不少流民迁移到莫斯科,使莫斯科拥有着巨大的人口红利。

莫斯科和众国在政治上作为金帐汗国的附属,但是作为金帐汗国的税吏,莫斯科拥有着相当程度的自治度,较高的自治度让莫斯科公国有着独立的经济以及相对好的军事水准,莫斯科的大公们也愿意从周围购买土地并入莫斯科。

曾经的金帐汗国四分五裂,克里米亚也相续独立。莫斯科也稳稳的抓住了此时机。在对付金帐汗国的战役胜利后,莫斯科和罗斯诸国从金帐汗国的统治下解放了出来。在接下来的时期,拥有着地区竞争优势的莫斯科逐渐统一了俄罗斯。

莫斯科作为一个新兴的地域小强国,首要的竞争目标是波罗的海的商业强国,诺夫哥罗德。诺夫哥罗德独特的政体让它被称为\"波维尔共和国\",莫斯科在于诺夫哥罗德的战争中占了上风,与后者签订了《尔比齐条约》,在一系列的冲突中,莫斯科获得了诺夫哥罗德的通商权与大部分领土,最后在1487年被伊凡三世吞并,诺夫哥罗德成为了莫斯科大公国的一部分。在接下来,莫斯科公国作为该地区竞争力最强的国家,入侵和吞并了周围的一些邻国。伊凡三世联姻东罗马的索菲娅·帕列奥罗格,俄罗斯成为了第三罗马。俄国统治者伊凡四世将自己加冕为\"全罗斯人的沙皇以及大公\",沙皇俄国于1547年成立。

诺夫哥罗德克里姆林宫的墙

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莫斯科公国以其独特的政治身份拥有了经济能力和军事力量,其名义上的宗主国进入了困难时期后,莫斯科成为了地区小强权,拥有着国力竞争优势。故对周围相对实力不足的国家进行了入侵,而且并没有多少力量或者联盟来阻挡莫斯科的入侵脚步。当诺夫哥罗德,下哥罗德这样的地区被莫斯科吞并整合后,莫斯科拥有了更大的竞争力来对周围俄罗斯土地上的邻国发动入侵。最终统一形成了早期沙皇俄国的疆域。

在早期沙俄成立后,沙皇对国家进行了改革,建立了集权制度,例如在诺夫哥罗德,城市的自治传统就和沙皇集权制度发生了冲突,导致了1470年的大。俄国集权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加快速的汲取地区的资源,并且运用到对外战争上,同时俄国确立的农奴制度也有效的保证了作为国家行政-军事的阶层——俄国贵族阶层的稳定。

\"大年代\"与\"大洪水\"

在中期沙俄的扩张中,沙皇俄国逐渐与四周的列强接壤。北方列强瑞典从卡尔玛联盟中独立,迅速成为北欧的霸权。波兰-立陶宛联邦是东欧的霸权,拥有一流的军事力量。在大帐和蒙古人游牧民族没落后,克里米亚,这群以奴隶贸易闻名的汗国成为了占据克里米亚半岛的强力,尽管克里米亚汗国保守且落后,但是克里米亚汗国背后的力量是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依靠克里米亚汗国将贸易和势力映射在南俄罗斯。

沙皇俄国在一定程度的扩张后和周围的列强接壤,摩擦和冲突自然会产生。三次立莫战争后,在16世纪的俄国和波立的竞争中,俄国进入了史称\"大年代\"的黑暗时期。

1598年,沙皇费奥多一世去世,留里克王朝绝嗣,国家陷入空位期。鲍里斯·戈东诺夫被选举为沙皇。戈东诺夫去世后,16岁的沙皇费奥多二世在莫斯科贵族叛乱中遇害,沙俄再次陷入空位期。波立支持伪迪米特里成为沙皇,来依次插手俄国事务。大量不满的农奴和流民加入了伪迪米特里的军队,伪迪米特里在一系列胜利后开进了莫斯科,1605年加冕沙皇。紧接着在1606年,伪迪米特里被推翻,瓦西里四世加冕沙皇。紧接着出现了第二个伪迪米特里,但最终被击败。俄国在经济政治上进入了混乱不堪的年代。

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

在这个时期,波立-沙俄-瑞典是三个相互抗衡的国家,俄国为平镇伪迪米特里二世叛乱而与瑞典结盟势必迎来了和波立的战争。波立在大年间入侵俄国。最终,俄国奋力击败了波兰人,1613年,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加冕为沙皇。罗曼诺夫王朝走上了历史舞台。\"大年代\"结束。1618年俄波签订条约,结束了常年的战争,俄国丢失了斯摩棱斯克。

正如波兰在大年代入侵俄国一样,俄国将波立视为了宿敌。在这一时期内,波兰在与俄国,瑞典的竞争中得到了优势,但是却激起了俄国国内收复失地的意愿。俄国在大后进入了休养生息。但是位于四战之地的波兰,又陷入了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中去。

博赫丹·赫梅尔尼茨基进入基辅

最终在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哥萨克大起义,哥萨克起兵反抗波兰统治时,俄国支持了扎波罗热哥萨克来插手波兰内部的事务。瑞典国王卡尔十世南下,波兰\"大洪水\"时期到来。在瑞典,哥萨克,俄国的侵略下,波兰国内陷入了重重危机。但就像大年间的俄国人一样,波兰也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从大洪水中走出。到1667年波俄停战时期,俄国夺回了大年间的领土,并又获得了基辅。

在俄罗斯遇上了老对手波兰时,双方都利用着对方国内来谋取更多的权益,但从历史看来,俄国成为了最终的赢家。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的无数的年间后,俄国从波兰获得了宝贵的东欧乌克兰地区。但是,正如前文所说,这些列强的关系时相互制衡的,当两国遇到了更大的对手时,也会抛弃前嫌来组成同盟。

彼得的北方入海口

欧洲在文艺复兴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大变革时期,军事改革和文化的兴起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展现出来。瑞典就是这场大变革的引领者之一。古斯塔夫二世在瑞典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军改,建立了新式的陆军,并带领着这只部队征战德意志,同神罗皇帝和天主教同盟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瑞典的军队也成为了这一时期各事改革的标杆。

当古斯塔夫战死在吕岑时,克里斯蒂娜这位\"北方智慧女神\"引领着瑞典进行着另一场安静却有着比枪炮更大力量的改革,瑞典在此时的经济,文化,哲学上发展突出。克里斯蒂娜退位后,卡尔十世带领瑞典干涉波兰的\"大洪水\"。谋取到了此前波瑞战争中没有得到的利益。

瑞典的新兴崛起,必然会引起周围国家的警惕,此时的沙俄还处在封建落后的社会之中,就好像完全和欧洲这场浩浩荡荡的大变革无关一般。直到沙皇彼得的继位。彼得是著名的西化派。他带领着俄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来改善腐朽的军队以及制度。传统的波耶贵族军队费拉不堪,除了射击军外,俄国还需要新式的军队。彼得组建起了俄国常备军的前身。彼得清楚,世界贸易正在改变欧洲的经济形式。未来的欧洲也将会因为大分工而改变,就像后世亚当斯密笔下的一般。俄国需要出海口,来加入这场浩浩荡荡的变革之中。

1700年,纳尔瓦会战的情景

彼得和波兰和萨克森的国王奥古斯都,丹麦-挪威达成了协议,组成了一个针对瑞典的包围网。使得来抑制瑞典在北海的影响力。瑞典的新国王卡尔十二却非同小可。大北方战争爆发。卡尔十二在俄国参战前(此前俄国同奥斯曼进行俄土战争)击败了挪威-丹麦,将其踢出战争。紧接着,瓦尔纳战役中,瑞典以1:4军力击败俄军,彼得大惊,此时俄国主力军队全失,几乎无法抵抗任何一只部队的进攻。紧接着,卡尔十二南下,多次击败了强力王奥古斯都的军队,打进了奥古斯都老家萨克森。当卡尔十二在波兰收到新组建的俄军向西进军后,卡尔十二决定\"在莫斯科收拾沙皇\"。但是当年确赶上了百年不遇的寒潮。卡尔十二深陷波尔塔瓦,瑞典军的增援被拦截,本承诺赶来的哥萨克人数也大大减少,最终,卡尔十二在劣势下战败。北方雄狮兵败波尔塔瓦。

俄国在甘古特会战取胜的情景

在战争结束后,俄罗斯拥有了波罗的海的宝贵入海口。彼得在这里新建了一座城市,命名为彼得堡。俄国在这场战争中成功的利用了纵深和天气,运气等因素,击败了北欧列强,彼得赌上国运的一战胜利了。

俄罗斯帝国

我们可以看到,在近代的中早期,俄国凭借地理和政治-经济优势成功在正确的时期获得了竞争优势,在中期又成功的击败了列强瑞典和波兰,在这个时期,俄罗斯就拥有了巨大的竞争力和军事资本。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战争中,俄国夺取了土耳其在克里米亚的政治势力范围,又成功的在波兰内部削弱之时参与瓜分波兰。

俄国步入列强时期,主要的博弈对手就成为了普鲁士和奥地利,在外交革命以及接下来发生的七年战争,俄国和法国,奥地利结盟来对抗新兴国家普鲁士,但是彼得三世的突然跳换阵营,不但没有扩大已有的战果,还放弃了所有的已得利益。成为俄罗斯外交上的一大败笔。但是接下来发生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更让俄罗斯等列强惊讶不堪,俄罗斯发现,自己的竞争对手,不再同于以往的任何敌人,不论是梁赞,诺夫哥罗德,金帐汗国,波兰,瑞典,奥斯曼,或者是普鲁士和奥地利。法兰西几乎用一国之力对抗整个欧洲。英俄不断的一次一次组成反法同盟,最终在俄罗斯的寒冬下,拿破仑的大军铩羽而归。法兰西的年代结束了。

1914年的俄罗斯帝国

一直以来,俄罗斯的扩张建立在他本身同周围国家的竞争力。而最终,俄国巨大的体量都会获胜并且将后者纳入自己的版图,获得更大的竞争力。俄国总能胜过自己单一的对手。他在东方的地理位置和一些领袖的巧妙外交也决定了没有国家可以对其形成有效的包围网。

1714年,俄国在甘古特会战取胜的情景

但是这一次,俄国遇到了一位,能够凭借一己之力迎战整个欧洲的对手,它代表着新事物,而俄国庞大的体量却载满着落后的农奴制度和品阶官位。这一次,俄国和其他旧国家一样,组成了旧的联盟来抑制巨大新的势力。俄国接下来在巴尔干的扩张只是断续的民族主义和扩张传统的力量驱使。真正俄国庞大的力量没有被唤醒。罗曼诺夫和欧洲的封建王朝最后在一战后被送进了历史垃圾堆。

当阿芙乐尔宫的炮声响起时,俄国成为了另一个样子。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