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四川电视台 > 成都资讯新干线在线直播

改革元年 成都优势带来政策红利

发布时间:2014-12-26 22:32:40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整理   我要投稿

“这座贴有‘国际化、现代化’发展标签的中国内陆开放城市,不仅成为了中国西部经济的风向标,更在城市发展理念上进行着新的探索。”今年年初的一期《中国新闻周刊》上,名为“全面改革的成都考量”文章段首这样描述成都的改革。此时,成都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已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

《中国新闻周刊》说,成都有意在接下来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域发挥“成都优势”,打破“西部宿命”论。在改革元年的攻坚破难历程中,发挥成都优势带来的成效越发明显,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萌发着更多的新机遇。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民企与国企“老大哥”平等共事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项目将根据成熟一批、发布一批的原则,将继续对市属国有企业的股权和资产项目进行认真梳理,进一步挖掘市场发展前景好、适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项目。” —市国资委

市场化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面对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等仍然存在,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竞争优势的现实问题,成都进行着大胆尝试,要求加快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今年11月,成都公开向社会发布首批68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的示范项目,涉及交通、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生态环保、农业等行业领域,估算总投资784.24亿元。投资规模在10亿元及以上的项目共计18个,其中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蒲江至都江堰段)的投资规模达到165.4亿元。

几乎在同一时间,为大力引入民间投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14个项目作为第一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项目,在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搭建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项目发布平台”上公开发布,其中1个项目已进入正式挂牌阶段。拟转让的项目中,最高引资额达到了2亿元。市国资委表示,挖掘出的项目将通过西南联交所的网络发布平台进行公布,广泛征集非国有资本投资者,积极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市发改委也明确表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的示范项目,是消除各种隐性市场壁垒,依法平等开放投资领域的重要举措。希望在更多领域向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资本敞开大门,带动全市社会资本投资领域不断扩大。

准许清单“指导”投资 “五大新政”激发市场活力

就成都市清单管理模式改革,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吴振明博士表示,这不仅对行政管理是‘放包袱、抓重点’,更能在区域经济发展领域显著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激活市场。” —《科技日报》6月21日报道

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的同时,离不开政府的管理与引导。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成都很快在全国率先开启了清单管理模式改革。这是继上海自贸区后,在全国首个正式开展这一改革的副省级城市,首轮改革选在天府新区成都片区、成都高新区、龙泉驿区(经开区)进行试点,共涉及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区域发展、环境保护四大领域。

成都市清单管理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明晰内外资在成都投资的市场准入限制,通过“准许清单”明确告诉投资者在进入成都后做什么、怎么做,通过“监管清单”明确告诉投资者政府将如何进行监管,弥补“准许清单”的监管空白。如何达到改革效果,成都要求“措施硬”,各级各部门对改革任务进行再梳理、再研究、再细化,确保改革任务不耽搁、不拖延、不遗漏,不放空炮。

就在清单管理模式推广前的3月1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已在成都市正式实行。10月,《成都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推出“五大新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按照新政,企业登记实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推行“先照后证”,并放宽企业名称登记限制、试行小额经营社区备案和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在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看来,改革举措能够激发投资热情,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是激发市场活力的有效途径。

行政审批“瘦身”提速 平均压缩审批时限63.4%

成都这样一个处于内陆的中心城市,能与沿海竞争的实力之一就是政府的服务……这对于中国其他正在进行改革的城市来说颇具借鉴意义。” —《小康》杂志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步推进。正如《中国新闻周刊》所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不断涌现新情况、新问题,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应对能力。这意味着成都结合本区域比较优势,在深化市场化改革,降低制度运行成本的同时,还需处理好政府、社会与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此,成都提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据了解,成都已先后9次大规模清理减少行政审批项目,截至2013年底,成都市保留行政许可项目103项,此前这一数字为1166项,精减了9成,成为行政许可审批数量“全国最少”的省会城市之一。今年1-6月,成都又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3项,下半年已陆续清理了20多项行政审批项目。

经历数次“瘦身”与提速,成都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改革“方”。在审批事项流程上,成都先后6次对公布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流程再造”,对52个市级部门的201项行政审批项目流程、3000余个办理环节进行了全面清理规范,市级审批事项法定时限总共从10520个工作日中减少了6665个工作日,平均压缩审批时限63.4%。

《小康》杂志在其封面报道《成都:政府与市场的对话》中描述:成都这座城市,在“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重塑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如何构建市民社会,使城市治理结构以政府为核心的单中心治理结构向政府、市场、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结构转变,这对于中国其他正在进行改革的城市来说颇具借鉴意义。

行进成都

精彩故事

“一址多照”政策红利

创业者节省了一大笔钱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仅今年3至10月,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28069户,同比增长20.85%;新登记私营企业49838户,同比增长了69.21%。创业者靳国亮、林光洪就是这一新机遇下的受益者,他们率先领到了成都经开区首张“一址多照”和“先照后证”工商营业执照。

去年底,甘肃小伙靳国亮在龙泉建设路开了一家小吃店,短短一年间,生意越来越红火,又开了第二家分店。今年,靳国亮与合伙人杨森打算成立一家餐饮管理公司,把小吃店做成连锁店。这时,“一址多照”的政策红利来了,靳国亮向区工商局窗口提出了申请,将管理公司的地址就设立在建设路,与小吃店注册在同一个地址,不到一个星期,他们就拿到了营业执照。

“这个政策降低了我们的创业门槛,在一个地址上我们既能做经营,还能搞管理,省钱又省时。”靳国亮说,他在建设路开的小吃店,由于地段好、人气旺,1个月的租金达到了10000元,如今通过一址多照,管理公司也定在那里,节约一大笔成本。林光洪对新政带来的便利也有切实感受。“申请没几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 他从网上了解到龙泉是成都市首批“先照后证”试点区域,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结果成功申请到了营业执照,成为一家劳务服务有限公司的法人。

“以前要成立一个公司,先要核名,再去办各项许可证,最后才拿得到营业执照。”林光洪说,通过“先照后证”,他先拿到了企业“身份证”,可以边申办其他许可证件,边到银行开户、招聘工人、找经营场所等,大大缩短公司开业时间,保障企业快速运作起来。成都晚报记者 董亮

减化行政审批项目

以前为1166项

2013年底为103项

今年1-6月为80项

下半年又清理了20多项

减化审批事项流程

6次对保留事项“流程再造”

全面规范52个市级部门

共201项行政审批项目流程

3000余个办理环节

平均压缩审批时限63.4%

工商登记“新政”

今年3-10月

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28069户

同比增长20.85%

高于全国5.65个百分点

新增注册资本2216亿元

同比增长58.96%

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49838户

同比增长69.21%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标签: 优势   成都   政策   红利   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