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上海电视台 > 上海艺术人文在线直播

帮助青年艺术家走向世界

发布时间:2014-11-17 15:12:23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整理   我要投稿

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常设板块,“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在成功举办两届后今年再度举行。今年 “青创周”联合了全国18所艺术院校共同举办,包括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艺术高校以及交大、复旦等综合性高校。举办场地也从上戏华山路校区扩展到上戏莲花路校区、马兰花剧场、贺绿汀音乐厅、上海音乐厅等。

从10月18日至10月24日,上戏校园里再度变成了一个火热的艺术嘉年华。七天时间内活动令人目不暇接,共有300余场活动先后展开,其中有90个舞台节目、50多个讲座沙龙和20多项视觉展览,总计有近4万人次参加创想周活动。相较前两年,今年的“扶青计划”委约与邀约作品数量全面扩容,委约入围由6个增加到14个,邀约从200场增加到300场。

去年参与“扶青”

艺术家再度“归来”

继去年“当昨天遇见未来—非遗与当代艺术的对话”之后,今年艺术节“扶青计划”的委约主题“进化—适应与衍变”更加鼓励创作者在创新上的思考。“委约作品”面向全球征集青年艺术人才,共有100多位青年华人艺术家报名参选,他们来自美国、韩国、比利时以及中国的上海、浙江、成都、内蒙古、台湾等地,打破了以往参与者集中于京沪两地的有限局面。最终入围的作品由去年的 6 个增加到 14个,演出场次达到23场,参与创作、制作、演出人数超过300人,平均年龄不到28岁。最终入选的14部作品类型丰富多样,包括交响乐、歌剧、室内乐、音乐剧、舞蹈、戏剧、戏曲等,反映年轻人对艺术和社会的思考。

来自北京的张志伟的音乐与人声作品《晋阳》,从现代青年重回故乡的视角,表现出深沉的历史文化感;上音博士生李磊的现场声景与电子音乐作品《物·语》,将评弹名篇《旧货摊》与二胡、现代舞、行为艺术相结合,强烈的形式感与厚重的内容感令人产生丰富想象;来自上昆的沈轶丽《题曲》将戏曲表演者与戏曲角色之间身份转换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不少观众潸然落泪;青年导演佟童《M先生的盛宴》请观众在入场前加入微信群并设宴款待,互动式剧场让观众耳目一新;北京导演/编剧尚垒的话剧《没有表情的人》则采用了AB两组演员以性别互换的形式演绎同一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扶青计划中出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去年参与扶青的几位青年艺术家再度“归来”。在去年扶青计划上,18岁的吴承昊推出了自己的室内乐作品《白鳍豚歌》,今年,他带着新作—蒙古族组合协奏曲《最后的草原》,再度参与扶青计划。在艺术节的撮合下,近年来在国际舞台相当活跃的内蒙古安达组合欣然表示愿意与他合作。

此外,出身京剧世家的裘继戎继上届的原创作品《融》参与扶青计划之后,今年参与了杨丽萍最新舞剧《十面埋伏》的创作编排和演出。促成这次合作的,正是去年的扶青计划演出。《十面埋伏》在今年艺术节的演出交易会推介演出上大放异彩,裘继戎因此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大师手把手

指导青年艺术家创作

今年,艺术节还邀请了知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舞蹈家林怀民和杨丽萍、话剧导演田沁鑫等一批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艺术大师组成艺委会,以“特别工作坊”的形式深入青年艺术家创作过程,进行手把手、一对一的辅导和点评。本届“扶青计划”特聘香港文化中心主席、“进念·二十面体”创始人荣念曾先生担任艺术顾问。荣念曾通过工作坊前后多次与青年创作者对谈,对青年的创作进行了手把手的辅导,并为《晋阳》《物·语》《题曲》《123·45》这几部作品进行舞台设计。荣念在上海戏剧学院为期一周的工作坊,使大家在美学、基本功、舞台基础上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艺委会成员林怀民也于9月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几个舞蹈作品进行了一对一的辅导,并在观摩10月首演后致电工作人员,表达了对每组作品的看法和期望。林怀民说:“我非常高兴扶持青年艺术家这个项目创造了这样一个平台,让年轻的舞蹈编导去尝试,他们并没有被要求一定要成功,这对中国的舞蹈艺术是至关重要的。”连续两年作为扶青艺委会成员的作曲家谭盾说:“跟年轻的艺术家合作,是未来计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一位活跃在世界舞台的当代艺术家蔡国强说:“青年人创作最大的支持和扶持就是给他们空间,让他们更自由一点,大胆一点,独立一点,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表现方法,应该得到更大的宽容和支持,这样青年人就有更大的希望。”

与此同时,青年创作者也谈及自己对扶青计划的真切感受。《没有表情的人》的主创尚垒表示,演出结束后还能在微博上和荣念曾老师讨论对作品的修改意见,大师工作坊对启发思路帮助是很大的。肢体剧场《123·45》编导黄欣希望能够增加受众与创作人员的交流,让创作人员可能听到不同于专业领域的声音。舞蹈剧场《风之谷》的主创万马尖措对于扶青这么形容,“大家同在路上,总会有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坚持的”。现场声景与电子音乐《物·语》的创意设计和音乐创作李磊很享受演出后荣念曾组织三部作品主创和演员展开的创作讨论,“大家一起聊作品创作、聊作品手法、聊艺术观点……气氛时而轻松活泼、时而碰撞,我在想这样的形式是不是能够扩大成为一种每年扶青计划都有的常态。”

今年“扶青计划”通过组织大师工作坊、演前集训、演后聚会、专题论坛等活动,使得参与者之间建立起密切的交流网络。青年创作者也自发成立了微信群,互相给各自的作品点赞、评论,未来更多跨地区、跨领域的合作也许将由此诞生。随着“扶青计划”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海漂”开始驻足落户上海,常石磊、裘继戎、陈家玮等一批青年创作者也纷纷把上海作为重要的创作基地。

多平台

推介青年艺术家

除了支持青年人创作之外,艺术节还用各个平台向全世界推介这些青年艺术家,把他们列入青年艺术人才库,制定长期扶持计划,为他们寻找合作伙伴及投资商,为原创作品提供交流平台。14部委约原创作品在开幕阶段进行首演,接受了世界各地艺术节总监、剧场负责人、知名制作人、经纪公司的现场观摩和专业指导。部分作品还走出传统剧场、走出上戏校园,来到城市草坪音乐广场、贺绿汀音乐厅等地演出,更多专业观众和普通市民观看了表演。

这些作品确实引发了一些国外嘉宾的兴趣,其中的优秀作品将有望走向国际舞台。赫尔辛基艺术节的总监Eric Soderblom 说:“我们寻找的正是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当代节目,这些作品非常新颖。”闻名世界的英国Sanderler Wells舞蹈剧院总监Mr.Sterling认为《尘净》非常棒,希望主创能早日拥有自己的舞团。被《卫报》连续两年评为英国最好的专业院校—伦敦Guildhall音乐戏剧学院校长Barry Ife看完《最后的草原》后表示,“这种内蒙古与古典音乐的混搭风格非常有意思,我明年一定会再来!”

在2015年美国纽约APAP和线圈艺术节上,已经确定将呈现三部历届委约作品《死亡与少女》《意镜》《白鳍豚歌》。珀斯艺术节总监Jonnason Holloway说希望能在2015年邀请几组扶青艺术家去珀斯艺术节展演。香港新视野艺术节的拓展经理梁世聪表示希望明年有新视野艺术节的青年艺术家到创想周来演出,2016年拟邀扶青艺术家至新视野艺术节的当代艺术板块展演。

越来越多的机构向“扶青计划”委约作品抛出绣球。委约作品《抹布爱情》在静安戏剧谷“市民戏剧节”的两场演出座无虚席,《M先生的盛宴》和《没有表情的人》即将在浦东星舞台和北京蓬蒿剧场进行两轮演出。

青年创想周

让观众“看不过来”

和扶青计划同时进行的“青年艺术创想周”邀约节目的数量和质量同样较去年爆炸式增长,由去年的200场增至300场,包括约90个舞台节目、50多个讲座沙龙、20多项视觉展览。大部分观众走进上戏校园,拿着节目册的第一感受就是,“看不过来”!

创想周作品形式从戏剧、音乐到舞蹈、电影等五花八门。其中不少是特邀的海外剧目,英国幽默肢体剧《Smashed爱疯苹果》、太阳马戏原班人马组成的加拿大七手指剧团所演绎的新马戏《幻影寻踪》、根据世界知名儿童绘本改编的同名加拿大儿童剧《好饿的毛毛虫》都座无虚席。此外,中英合作的视觉魔幻剧《龙》、中西融合的木偶戏曲《美女与野兽》、中法合作的皮影戏曲《灯官油流鬼》也为观众带来不同体验。

户外演出也是此次创想周的亮点之一,来自国内外的世界音乐团体汇聚一堂,如打头阵的新疆十二木卡姆组合让观众了解“十二木卡姆”这一由15世纪流传至今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牧羊人乐队将罕见的普米族吹奏乐器与现代流行元素结合;上海本土的VocalForce组合由三位青年男中音为观众带来了五种语言的经典名曲;来自上戏和上音的“图腾组合”将B-Box元素与蒙古民歌混搭;加拿大赛格布尔乐队展现了吉卜赛即兴与惊人的音乐技巧结合;加拿大“扔石头乐队”的民谣令人手舞足蹈;美国民谣乐队胡同乐队以诙谐的音乐与说唱让观众捧腹;“花与诗”中国现代插花花艺秀活动也得到好评。

青年创想周还吸引了其他省市年轻创作团队的参与。广西原创音乐剧《幸福不等待》的主创团队大多是毕业于北上广音乐学院、戏剧学院的科班高材生,创想周上的3场演出赢得了上海观众的喜爱。

各种演出之外,今年的大师讲座尤其受到观众欢迎,林怀民等艺术家讲座人满为患。在《九级浪》展览闭幕之际,艺术家蔡国强也受邀回到母校上海戏剧学院,与国际著名编舞家沈伟进行了一场题为“在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对谈。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标签: 青年   帮助   世界   走向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