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浙江电视台 > 普陀电视台在线直播

关羽墓(关羽墓图片)

发布时间:2022-05-16 15:07:21   作者:陈情匿旧酒   来源:用户分享   我要投稿

1、景点简介

 

关羽是三国著名将领,位列蜀汉“五虎上将”之首,逝世于公元220年。关羽死后头葬在河南洛阳,身子葬在湖北当阳。现在洛阳、当阳各有一处关羽墓,民间盛传,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在湖北当阳县西北,为蜀汉关羽尸骸葬地,始建于东汉,称“汉义勇武安王祠”,嘉靖十五年整修陵庙,始名关陵。

关羽陵一景

关陵位距当阳市城区3公里处,是埋葬蜀汉名将关羽尸骸的地方。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被吴兵所擒,后被孙权斩首。孙权怕刘备报杀弟之仇,将关羽首级献与曹操,企图嫁祸于人,将其正身以侯礼葬于当阳城西北。关陵开始是座土冢。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为关羽加封,使其成为武圣人,直至关帝,他的陵园随之扩大,形成宏伟规模。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已成陵园建筑群,始名“关陵”,沿用至今关陵建筑群以宫墙相连,全是红砖黄瓦,富丽堂皇。

2006年05月25日,关陵作为三国时期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历史沿革

 

关陵,是埋葬关羽身躯的地方,是中国三大关庙之一,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关羽死后,孙权将其首级送曹操,曹以侯礼厚葬首级于洛阳关林,这便是头枕洛阳、身困当阳俗称的由来。

《三国志》载: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孙权于临沮夹石(今远安县回马坡)擒关羽,斩关羽,权送羽首于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于当阳,就是今天的当阳关陵。史载,当阳关陵是埋葬关羽身躯的地方,故当地民间流传有“头枕洛阳,身困当阳”之说。

关陵,原称“大王冢”,墓建于东汉末年。

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襄阳太守王铢在墓前修筑祭亭。

明代成化三年(1467年)始建庙宇。

群体建筑则落成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

3、关陵布局

 

关羽陵,占地70余亩。中轴对称式帝陵规制。陵冢为一圆形封土堆,高7米,围70余米,石墙、石栏环抱。南宋时墓前建一祭亭;元初修建墓门、墓道。明成化三年,当阳令黄恕奏准敕建庙宇;大规模关陵群体建筑则落成于明嘉靖十五年。整个陵园风景幽丽。

关陵采用中轴对称式帝陵规制,中轴线上,有八座古代建筑物,依次是神道碑亭、“汉室忠良”石牌坊、三元门、马殿、拜殿、正殿、寝殿、陵基。正殿大门上方有清同治皇帝御笔“威震华夏”金字匾额一块。陵区四周,环以帝陵式红墙黄瓦宫墙。

关陵石马

关陵,坐落在当阳城西五里处。陵庙坐西朝东,面临沮水,与景山遥遥相望。宋代以前,关羽古墓只是一座林木掩隐的土丘,南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襄阳太守王铢对关羽墓培土加封,并“始建祭亭,环以垣墙,树以松柏”。元代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玉泉寺主持僧慧珍,派僧人到关羽墓地,修葺山门,看管陵墓。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当阳知县黄恕上书朝庭,请为关羽墓地建庙。得宪宗恩准,才大兴土木,形成庙院,建筑群体落成于明嘉靖十五年,目前占地达98亩。

关林的主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上,依次为舞楼、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后为关冢。大殿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高26米。庑殿顶,琉璃瓦覆盖,五脊横立,六兽扬威。正门上,有12幅明代浮雕木刻。说的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等故事。二殿五开间,庑殿式,门上悬挂着光昭日月匾额,是清光绪帝御题。殿中塑关羽怒视东吴像,左侧站着手棒大印的关平、右侧站着手持大刀的周仓。二殿左右各建有一座硬山式的陪殿,左为张候殿,右为五虎殿。三殿硬山式,面阔五间,规模较小,内塑关羽夜读春秋像、关羽出行图和睡像,故又称寝殿。

八角亭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构筑奇巧,别具一格。亭内有龟跌座石碑一通,高4.8米,碑头雕龙,额题勒封碑记四字。碑的正面书题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为历代帝王对关羽的最高封号。旧时帝王墓称陵,王侯墓称冢,百姓墓称坟,圣人墓称林。关羽被尊为“武圣”,故其墓称“关林”。

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为关羽加封,使其成为武圣人,直至关帝,他的陵园随之扩大,形成宏伟规模。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已成陵园建筑群,始名“关陵”,沿用至今。以后曾多次修缮,但仍保留着明代的建筑风格。关羽陵墓

现存陵墓封土高7米,周长70多米。墓门北向,有明代建的“汉室忠良”石牌坊。关陵建筑群以宫墙相连,全是红砖黄瓦,富丽堂皇。陵园中轴线上,由前而后依此排列着神道碑亭,华表,石坊,三圆门,马殿,拜殿,正殿,寝殿,陵墓。两侧分设八角亭,春秋阁,碑廊等。正殿为主体建筑,前檐悬“威震华夏”金匾。殿内供奉关羽父子和周仓的大型塑像,造型生动,威风凛凛,气概不凡。寝殿内有台湾同胞捐资铸塑的高3.6米,重800千克的关公铜像。寝殿后的墓冢,高7米,周长70米,甃石为垣,加上石雕栏杆,刻有“巨龙如海”等图案。墓前碑亭中,立有“汉寿亭侯墓”碑。整个陵园风景幽丽,古柏参天,远山近水,四季常新,加之三国故事脍炙人口,关公品德世人景仰,于是常有海内外旅游者结伴而来,拜谒凭吊。

20世纪80年代初,当阳人发愿修复关陵,如今这片红墙黄瓦更加金碧辉煌。陵园山门仿古汉建筑,进山门,迎面为神道碑亭,亭内竖立一通清道光十年(公元1831年)大碑,正面镌刻二十四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汉前将军汉寿亭侯墓道。

过碑亭,沿中轴线排列着“汉室忠良”石牌坊、三园门、马殿、拜殿、大殿、寝殿、陵墓等。两侧尚有华表、钟楼、鼓楼、碑廊、斋堂、圣像亭、伯子祠、启圣宫、佛堂、春秋阁等建筑。由于历史的原因,玉泉山早期曾派僧人管理关陵,留下了佛教的诸多印记,也留下了今日关帝庙内的佛堂、斋堂等建筑。

中轴线尽头的关公古墓,高七米,周长六十八米,墓顶古木参天,绿阴蔽日。古墓原有通道可进入墓室,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幼年的曾随父亲一起循墓道进入墓室,见墓顶如苍穹覆盖,顶端垂下两串铁链,悬吊着巨大的棺室。两边配有长明灯等祭器。墓室四周,有四个巨大的水缸,也许是当年用来盛灯油之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封堵了墓道,现在,人们只能在墓前凭吊进香。

4、关公铜像

 

关羽雕塑一景

关羽陵两侧分设八角亭,春秋阁,碑廊等。正殿为主体建筑,前檐悬“威震华夏”金匾。寝殿内有台湾同胞捐资铸塑的高3.6米,重800千克的关公铜像。寝殿后的墓冢,高7米,周长70米,甃石为垣,加上石雕栏杆,刻有“巨龙如海”等图案。墓前碑亭中,立有“汉寿亭侯墓”碑。

5、关公信俗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二月,一代英杰关羽被孙权杀害,蜀后主刘禅追盖关羽为“壮缪侯”。

220年春正月,孙权害怕刘备起兵报复,将传关羽首级于洛阳曹操处,被曹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城南十五里,并建庙祭祀。

南朝陈国皇帝陈伯宗托言“关羽显、关公像、关公像、灵成神”,于光大年间(567-568年)在当阳玉泉寺西北为关羽立庙,在玉泉山为关羽建冢。至隋,关羽的神话传说开始出现,尤其在关羽家乡和他生前生活过的地方,广泛流传着关羽显灵护民的传说。

关羽陵一景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关羽家乡解州关帝庙兴建。其他地方亦开始建关庙。到唐代,关公信仰基本形成。全国各地出现许多关庙,关公信仰进一步扩大。当阳以五月十三日为关羽生日,举行隆重祭祀,远近辐辏。另并渐渐形成清明节拜扫关冢之俗。到唐末五代时,在宫中、在民间悬挂关公神像成为习俗,并盛行下来。

宋元时期是关公信仰的发展期,这时期由于皇帝的推崇、加封,关羽由一名武将变成了一尊神明,关公信仰普及全国。关庙也在封建帝王的政令下,广为兴建。关公信仰在民间日渐深人,每年五月十三诞祭、九月十三秋祭则已成定期且规模盛大。这时期,出现了许多关公戏,如《关张双赴西蜀梦》、《关大王单刀会》等,盛于民间,促使关公信仰深入妇孺。关公戏亦成为关公信仰文化的一部分,传沿至今。关公信仰文化至明清时期迎来了鼎盛期。关羽的封号经过宋、明、清皇帝的步步加封,最后在清光绪五年(1879年),最终封为“忠义神勇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佑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从明始,关公信仰文化依然延续,并向海外辐射,特别是随着大批华人到海外定居,也把关公信仰文化传播开去,在整个汉文化圈内外发生着巨大的影响。

6、文化传承

 

千百年来,历史人物关羽作为“忠义仁勇”的化身,在海内外华人中获得了广泛一致的民族认同,被誉为“武圣”、“关公”、“关帝”、“关财神”,形成了以“忠义仁勇”美德为核心内容、独具特色的关公文化。

关羽本是一名武将,但由于他“义不负心”,忠勇兼备并最终“断首捐躯”成仁。因此,千百年来,朝臣黎庶敬慕关羽“忠义仁勇”,视其为忠义楷模,仁勇化身。历代帝王为旌表忠义,步步加封,由“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其封号最终成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关羽陵区石刻

随着历代帝王对关羽封谥的追加,关羽墓的称谓也越来越高。中国古代只有圣人的葬地才能称为“林”,如孔林、孟林等,而在河南洛阳,葬关羽首级之冢称为关林。古代帝王墓才能称为陵,而在湖北当阳,葬关羽身躯之冢称为陵。在山西解县建有葬其魂之冢。在四川成都还修建有衣冠之冢。首、身、魂、衣冠冢俱全,在中国墓葬史上实属罕见。人们膜拜、祭祀关羽,为其修祠建庙。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皇帝命天下直省郡邑皆立关庙,赐春秋两祭,加诞祭,并敕封关羽三代公爵。之后,对关羽“褒封不尽,庙祀无垠”,真可谓“五夜何人能秉烛,九州无处不焚香”,形成了与遍布天下的祭祀孔子的“文庙”相对应的祭祀关羽的“武庙”。虽然关羽以其武圣人之封号与文圣人孔子齐名,但孔庙一般是一县一庙,而关庙则遍及全国城乡。

据统计,中国目前共有关帝庙数千座,仅在台湾就有40余座,其它如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印尼、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的华人聚居区,建有关帝庙4万余座。有庙便要祭祀,有祭祀便有庙会。

据史载,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冢庙林”三祭合一的洛阳关林庙会已有万人规模。庙会之日,焚香祭祀,唱戏娱乐,庙前出现集饮食、购物于一体的集市贸易,逐渐成为当地的商品贸易中心,关羽便成为经商者的保护神,“忠关羽”变成“商关羽”。经商者的店铺、家里便供奉起了“关羽神”。作为“财神”关羽的“义不负心”又形成了以“仁义”、“公正”为核心的商品交易准则,形成了“义中求财”的商品交易道德,并因此成为关公文化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台湾、香港同胞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华人、华商每年回大陆,在洛阳关林、当阳关帝陵和解州关帝庙进行朝拜和文化交流活动。海内外华人以“关”为媒,弘扬“忠义仁勇”传统美德,传播了中华正气,促进了中华经济的发展。

题主说的关羽墓,应该就是河南关庄的关羽墓。

2017年的时候,我去河南特意去这座墓地看了一遍。

汽车缓缓行驶到偃师的时候,你只要询问当地的百姓,他们都会告诉你不要去关林,要去要去偃师和洛阳交界处的关庄,那里有一座小砖窑,他才是真正的关羽墓。

当时我听了这个消息,便没有先去关林,而是去了关庄的小砖窑。

由于关林已经先入为主,河南关庄的关羽墓一直没有得到官方的承认。关羽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有三处陵墓的人,现在官方认定的关羽墓分别是河南洛阳关林、湖北当阳关陵、四川成都关羽衣冠冢。关羽之所以会有三处陵墓,主要是因为关羽被孙权杀害后,孙权将关羽的头颅送给了曹操,将关羽的身体埋葬在了湖北当阳。而曹操在得到关羽的头颅后,又将关羽的头颅埋葬在了洛阳。刘备在得知关羽的死讯后,也在成都为关羽设置了衣冠冢,因此关羽也就有了三处陵墓。

在关羽的三座陵墓里面,葬礼规格最低的要属当阳的关陵。关羽和孙权本来就有矛盾,孙权在偷袭荆州之前,曾经派遣使者向关羽的女儿求亲,想要跟关羽结成儿女亲家。

没想到关羽非常的轻视孙权,直接对孙权的使者说:“虎女怎么能够嫁给犬子!”

孙权因此十分怨恨关羽,等到关羽被吕蒙俘虏之后,孙权毫不犹豫地下令杀死了关羽。关羽遇害之后,孙权又把关羽的头颅送给了曹操。后来刘备准备讨伐东吴,孙权为了避免刘备报复,才用汉寿亭侯的礼节埋葬了关羽的身躯。

刘备给关羽设立衣冠冢的时候,刘备的身份还只是汉中王。

因此刘备也是按照汉寿亭侯的礼节为关羽修建的衣冠冢,这座墓也叫汉寿亭侯关羽之墓,虽然刘备和孙权都是按照汉寿亭侯的礼节为关羽修建陵墓,但是刘备作为关羽的主公,在为关羽修建陵墓的时候肯定更加用心。在关羽的三座陵墓里面,规格最高的就要数曹操为关羽修建的“荆王”陵墓了。

孙权把关羽的头颅送给曹操,就是想要把关羽遇害的责任推给曹操。

曹操对此颇为不然,他敬佩关羽的为人,特意吩咐工匠们以香木重塑了关羽的身躯,还将他以崇高的礼节安葬。

曹操和关羽本来就有交情,在官渡之战前期,关羽为曹操斩杀了袁绍大将颜良,解了曹操的白马之围。后来关羽千里走单骑离开曹操,曹操也给了关羽通关文凭,没有让手下阻拦关羽。曹操和关羽可谓是英雄惜英雄,当曹操得到关羽的人头后,立刻以汉献帝的名义追封关羽为“荆王”,并且按照诸侯王的礼节在洛阳附近下葬。

这份尊荣,在敌对势力中,关羽当属第一人,曹操也从来没有对任何敌对势力的战将如此用心。

汉朝时期的丧葬制度非常严格,诸侯王的陵墓和亭侯的陵墓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曹操为关羽修建的陵墓,也是关羽三座陵墓里面规格最高的一座陵墓。隋唐之后,关羽在民间的地位逐渐提高,关羽的三座陵墓的香火也开始旺盛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埋葬关羽头颅的关林更是成为了旅游胜地。

然而随着关羽陵墓的名气越来越大,大家一致开始怀疑关羽墓地的真正所在地,关于关羽陵墓位置的争议也开始逐渐多了起来。

只是,这番争论一直都没有具体的答案,反而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羽墓地谜团。

近年来一些历史学者通过史书对关羽墓的位置记录推断,河南洛阳关林的关羽墓并不是真正的关羽墓,如果史书中对关羽墓的位置记录属实,真正的关羽墓应该在河南关庄。

那年,我们听从附近老人的建议,特意前往关庄的那处墓地转了一圈。

当我们一行人走到小砖窑附近的时候,简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这里所谓的安放关于头颅的小砖窑墓地仅是一堆夯土。

在夯土的下面有一个特别小的砖窑入口,这个入口的横向、纵向空间并不大,一次也只能容纳一人进入。

我们到达的时候,旁边的油柏路旁边已经停了不少的汽车,估计他们也是慕名前来,准备看一看关庄关于头颅的真正的埋葬地。

其实听这个关庄的名字,我当时大抵猜得出来,这个名字一定是当地后来改的。和附近的老人打听一番之后果真如此。

我看到不少人陆陆续续的在洞口等待,我们也索性拍在洞口,准备看一看所谓的关羽头颅埋葬地。轮到我们的时候,里面的空间实在狭小拥挤,映入眼帘的其实就是一个砖窑。

没错,你们可能在小地方见过这种小型砖窑,里面用砖面堆砌成圆拱形的墙面。

至于,关于头颅埋葬地在哪里,我们完全看不到。

中午的时候,我们看到看到这座墓旁边紧邻着几户人家,估计也就十来步的距离。我们几个同学厚着脸皮敲门问候,想到问一下关于这座墓的真实情况。

一番交谈之后得知,这座头颅墓之所以被当地极力保护,就是因为在70年代的时候下过一场大雨,这场大雨将附近封土冲刷了一个巨大的洞口,一个头颅也被冲了出来。

那天之后,不久就有有关专家前来附近,对这片封土进行了抢救性的维修工作,也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考古挖掘分析。

当时去的时候,附近荒草丛生,据说当地政府会慢慢对这里进行绿化加工,将其发展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区,至于最近几年的现状,我想应该没有什么巨大的进展。

不过这些学者的说法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证实,毕竟关庄的“关羽墓”,现在已经是一片废弃的砖窑,真假很难能够辨别。

而关林从古代就是官方认定的关羽墓,除非考古学家对关林进行考古发掘,否则根本没有证据能够说明关林不是关羽墓。

没有历史的编历史,有历史的不保护,现在好多景点虚虚实实,游客你不懂,当地政府也说不明白,最后只有游客掏了冤枉钱。

1.难以考证关林中关羽墓和关庄中关羽墓到底哪个是真正的。

2.现在官方民间大部分都以关林为正宗的。

3.真实性已经无所谓了,关键是忠义精神的寄托。

2021年的关林。

建安十六年,益州刘璋听从别驾张松之言,引刘备入川以征讨汉中张鲁,刘备率人马从江陵开赴蜀地,而荆南四郡就交由关羽镇守。彼时的荆州由吴魏蜀三家割据,各部人马近在咫尺,稍有差池即为人所图,故而蜀汉可镇守荆州的人选唯有虎将关羽。此后8年,荆州无恙。

东吴选择避关羽之锋芒,甚至为了拉拢提出联姻,而曹操也一度畏关羽之势,想要迁都远离。无形之间,关羽俨然已是魏吴的心腹大患,巧妙的是,此二者正是由此达成默契,定下合力诛除关羽之计。为了让东吴策应夹击关羽,曹操甚至以江南之地相许,终于说服孙权出手。此一局,注定关羽之死。

建安二十四年冬,曹操接连派大军奔向樊城,关羽久战不能胜。背后东吴趁机偷袭荆州,关羽首尾不能兼顾,遂败逃麦城。随后准备逃回益州的关羽,在临沮落入东吴的埋伏,关羽被擒之后,孙权并不想诛之,“权欲活羽,以敌刘曹”,话虽如此,但孙权内心深知自己必不能降服,“不即除之,自取大患”,由此关羽被斩。

关羽死后,孙权匣其首快马送于曹操,同时在当阳修建大墓,厚葬了关羽之躯,此墓即是“当阳大王冢”关陵,亦是关羽真身墓。当地县志记载,大王冢原本只是7米高的大土堆,周围仅有几株古树而已。千载之间,虽每逢四时年节,都会有乡人前去祭祀,但碍于“身困当阳,关羽索首”的传说,此墓冢并不为人瞩目。

一直到南宋年间,当阳关羽墓才开始修筑墓园亭阁,截止明代,当阳大王冢已然成为规模宏大的关陵,占地4万余平方米的陵园碑亭华表林立,大小石翁仲森罗,终日鼓声阵阵香烟袅袅,每年更有盛大的庙会吸引十里八乡的人到此瞻拜怀古。随着关陵愈发富丽堂皇,深埋土层之下的地宫墓室,也受到盗墓者的觊觎。

湖北考古学者介绍,关陵遗存文物非常丰富,仅发掘的各代供奉就多达5千9百余件,这意味着关陵地宫亦应有宝物存留。然而,在1966年,关陵墓冢土堆一侧发现一个幽深的盗洞,当地乡人曾沿着盗洞深入墓室,结果被吓得够呛,挣扎着爬出盗洞。有学者听闻之后,立即奔赴关陵勘测,人们沿着盗洞进入墓室后,都啧啧称奇惊诧不已。

原来,关陵墓室并不大,而且存有一定的积水,积水之上,凌空悬挂一口古棺。悬棺葬非常罕见,即便有通常也是一些修道之人,显然这与关羽身份不符。那么孙权为何要将关羽之棺悬挂墓室而不靠土?数十年来众说纷纭无有定论。墓室一直到了1980年才得到重新修复,修复之后被封存掩埋,墓中的秘密就此无人能知。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