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浙江电视台 > 金华新闻综合在线直播

中牟县双塔岗传说(寿圣寺双塔的简介)

发布时间:2022-05-15 21:22:12   作者:孤单的城   来源:网络   我要投稿

1、概述

 

寿圣寺双塔

寿圣寺双塔位于黄店镇冉家村东约1公里处,为宋代建筑,距今约有800余年的历史。

双塔分东塔和西塔,其中东塔四层高18米,西塔七层高30米,双塔建筑均为六角形无塔顶,由此而派生出许多民间故事。双塔虽经数百年风剥雨蚀,人为破坏,仍傲然挺立,平时就有不少人前来观光,每年的正月十六为双塔岗古庙会,更是火山人海。塔四周有内塞和外寨双重土寨墙,内塞墙至今保存完好。双塔岗占地约400余亩。塔后原有寿圣寺,座北朝南,毁于五十年代,塔西为一宽约100米,长500米的自然壕沟,少加整修即可蓄水建水上乐园。

2、史载

 

《中牟县志》记载:“寿圣寺在县南……上建有双塔,亦称双塔寺”。据传,清朝初期,寿圣寺曾有石碑一通,上记寿圣寺始建于唐,兴于宋。鼎盛时有两进寺院,大殿、廊庑、山门、水井、戏楼齐备,有寺僧数十人。寺院历代皆有重修,毁于20世纪50年代。现存寺院遗址四周有内寨和外寨双重土寨墙,东墙内外墙合一,南墙正中有门。内寨为一片土岗,现存内寨墙南北长约130米、东西宽约95米,高出周围地面3~4米,最可贵的是保存下来了宋代双塔。

“塔的形状是仿照尉迟敬德的双鞭来建的。塔建得比较慢,至宋初,此处多被袭扰,当时西边的塔建到30米不建了,东边的塔建到18米不建了。两塔一直都没有顶,现在一下雨,大雨就顺着塔顶流到下边。”冉老先生说,塔边的石碑众多,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家多次来考古,称该寺和双塔经宋、元、明、清之时,维修重建时立有八通石碑。

3、保护

 

整个双塔岗地貌复杂,高低错落,八六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二零一三年五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双塔岗远离村庄,四周皆为田地,且声名远播,为旅游开发提供了绝佳条件。

4、文化

 

双塔融合了佛、道两教文化,一个代表道教文化,一个代表佛教文化,双塔周围原来有座皇封赦建寺院,双层寨墙保护。当地流传千年的神话传说给双塔增添了太多的神秘色彩。西塔高30米,共7层。塔身呈等边六角形,第一层边长为4米,越向上塔身越小。塔身全部是灰色砖垒砌,每层都有券门、真窗和盲窗。每层塔身上都有佛像浮雕。塔内有塔心室和螺旋状梯道,顺着梯道盘旋能到达塔顶。

晋祠是一座集大成的园林建筑群,规模宏大,内涵丰富,时代序列完整,国宝文物众多。连绵两千年不绝的精心营造,在这里留下了精彩纷呈的历史遗存。圣母殿和献殿是屈指可数的宋金木构,鱼沼飞梁堪称中国古代桥梁的形制孤例,周柏唐槐、圣母殿彩塑和难老泉则被誉为“晋祠三绝”。有人说,“不到晋祠,枉到太原”,所言非虚。

晋祠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封唐国为叔虞的封地。叔虞死后,后人在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建祠奉祀,是为“唐叔虞祠”。后来晋侯燮将封国之号由“唐”改“晋”,祠堂也随之更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公元五世纪末,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一书中记载了当时的晋祠景观:“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北齐文宣帝高洋对晋祠进行大规模扩建。唐贞观年间,李世民曾亲临晋祠并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宋金年间,晋祠大兴土木,现存金人台、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等均建于此时,可谓盛况空前。元代之后,晋祠规模继续扩大。明嘉靖年间建晋溪书院,万历年间建对越坊、钟鼓楼和水镜台。清乾隆年间,建舍利生生塔。此时晋祠格局基本定型,不过修葺扩充并未停止,一直延续到年间。解放后,晋祠历经多次扩建,历史极盛时期的格局得以重现,成为山西省最富盛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唐叔虞,姓姬名虞,周武王姬发幼子,周成王姬诵之弟。成王幼时继武王之位,故由叔虞的叔父周公旦摄政。周公旦灭唐国后,将唐地封给叔虞,史称“唐叔虞”,司马迁在《史记·晋世家》中记载了这段“桐叶封弟”的佳话。叔虞在位期间兴修水利,开发农业,令人民安居乐业。叔虞死后,其子燮继位,迁居晋水之旁,改国号为“晋”,史称“晋侯燮”,唐叔虞也从此被后人视作晋国之始祖。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本文文字及照片除注明外均为司图博行原创,欢迎关注~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老猪亲自驱车前往位于山西太原的晋祠探访了一番,并且拍了大量的实地照片(此贴的照片为亲手拍摄,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使用)。

这是北宋后铸造的铁人,有四个,而且还增建了献殿、钟楼、鼓楼及金人台等,从而形成了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

北宋在这里建造了一个更大的主题建筑圣母殿和鱼沼飞梁之后,原本是主殿的唐叔虞祠便退居二位成了次要的位置,也就是说宋后,这里的布局发生了变化,圣母殿成为了晋祠的主殿,供奉的人物也从唐叔虞变成了圣母,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圣母又是何许人也?

来咱先看下至今犹存了一千多年的圣母殿的照片,今天的圣母殿依据巍峨,古生古色,历代的牌匾几乎挂满了长廊。

ok,看完了现在晋祠的主题建筑,咱说一下这位圣母到底是何许人也,恩,自然是和唐叔虞有关系的人,没错,她就是唐叔虞的亲妈,是周武王的王后,齐太公吕尚的女儿,所以在唐叔虞祠里供奉亲妈这事儿,三个字总结就是“没毛病”!现在来晋祠的主要看点就是这位圣母王后,上图的照片就是拍摄于圣母殿,这尊圣母像也是实打实的文物国宝,她是宋代的文物一直流传至今,其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帔,塑像形象逼真,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宋代汉族服饰的珍贵文物。

晋祠,这个名字好像曾有过耳闻,但知之甚少。便查阅了一下资料,方知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是为纪念周成王姬诵之胞弟姬虞而建。供奉的是唐叔虞的母亲,周武王的王后,周成王的母亲邑姜。

谢邀。晋祠供奉的是山西的老祖宗唐叔虞!他是西周的周武王之子,姓姬名虞,分封于唐(山西境内),其后代迁晋水旁建祠供他,以后才有三晋大地之说。

晋祠,原名为唐叔虞祠,是为了纪念周朝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

唐叔虞,亦称叔虞、太叔。姬姓,名虞,字子于,岐周(今陕西岐山)人。因封在唐国,史称唐叔虞。

叔虞分封到唐国后励精图治,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除了供奉唐叔虞以外,晋祠当中最大最有名的建筑圣母殿则是供奉唐叔虞的母亲——邑姜。邑姜不仅是姜子牙的女儿,同时还是周朝开国之君周武王姬发的王后,周成王姬诵、唐叔虞的母亲。

唐太宗和他的父亲唐高祖李渊在从太原起兵讨伐隋炀帝时,还专门前往晋祠祈祷。大唐立国之后,李世民为报答唐叔虞的保佑,特地立了《晋祠之铭并序》碑。该碑具有非常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山西晋祠供的是周武王亲儿,姜子牙外孙,周成小王的弟弟唐叔虞。这有一个典故叫\"剪桐封唐”,说的是周成王姬诵有一天和弟弟叔虞在花园玩耍,在梧桐树下,因桐叶大,周成王把桐叶剪成圭形给弟弟,声言封弟为唐候,弟弟接圭谢恩,两人很快乐,玩的很开心,要分别時,跟随在旁的史官对成王说我已把封叔虞为唐侯已记载在案,请定上任時间,周成王没当回事,说是和弟弟玩耍,并非真的,史官说君无戏言,言之必信,于是叔虞被封为唐侯,首府在曲沃,为第一代在山西的诸侯,后被升格为晋公,成就了强大的晋国,后在今晋祠建祠供奉。

首位诸候:唐叔虞

感谢邀请!

山西晋祠供奉的是唐叔虞和他的母亲邑姜(晋祠中的圣母殿供奉的是唐叔虞的母亲邑姜)。

唐叔虞,姓姬,名虞,因为封在唐国,所以史称“唐叔虞”。他是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朝诸侯国晋国始祖。

邑姜是齐太公吕尚之女,周武王姬发的王后,周成王姬诵、唐叔虞的母亲。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山西晋祠有三绝:周柏唐槐,宋代侍女,难老泉。周柏是北周时代种植的柏树。周柏位于圣母殿北侧,原先本有两株,名为齐年古柏,如今只剩这一株了。周柏距今已有1400多年,树干粗壮,需数人才能合围。在当地人眼中,这株古柏就是长生不老的象征。现已扩建,园林面积更大,对原有文物保护更加精细,值得大家观赏!欢迎大家来山西

谢谢邀请,这个不是很了解。

中国的文物是地下看陕西,地上看山西。

位于中牟县黄店镇冉家村东侧旷野中的寿圣寺双塔,一高一矮均无塔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寿圣寺双塔的底层周围和塔道内壁上,有砖雕佛坐像百余尊。

这是寿圣寺双塔中的4层矮塔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岚 文图

中牟县黄店镇冉家村东约500米处的旷野中,有一高一矮两座古塔,名叫寿圣寺双塔,是宋代建筑,距今有800余年的历史。奇怪的是,两座塔都没有塔顶,当地村民说,这两座塔高的那座是嫂子建的,矮的那座是小姑子建的,又叫“姑嫂塔”。

两座不起眼的砖塔竟是“国保级”

近日,记者几经打听,找到了中牟县黄店镇冉家村。在该村的东边旷野中,远远就看到了一高一矮两座古塔。在寿圣寺双塔景区石阶旁,立着一块黑色的石碑,正面上方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寿圣寺双塔”,下方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年3月5日公布”和“河南省人民政府2016年10月1日立”。由此可以看出,寿圣寺双塔于2013年就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石碑的背面,是对两座塔的介绍,上面写着:“寿圣寺双塔位于黄店镇冉家村东500米处,据考证,该塔建于北宋晚期,塔北之寿圣寺已毁。两塔东西对峙,相距20米,呈六角形楼阁式砖塔,东塔现存4层,高15.43米;西塔7层,高29.7米。双塔皆无塔顶,砖垒砌而成,每层檐下部置砖雕斗拱、券门、真窗和盲窗,墙上饰有彩绘;底层周围和塔道内壁砖雕佛坐像百余尊;塔内有塔心室和螺旋式蹬道。该建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研究唐宋时期的建筑艺术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当地村民把两座塔称做“姑嫂塔”

说起寿圣寺双塔,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都会讲一些关于双塔的传说,有的说这两座塔是古代一对姑嫂建的。71岁的王大妈是冉家村的村民,在双塔下面的停车场看车。她说从小就听村里人讲,在古代有一户有钱人家,姑嫂两个都很贤惠能干,见嫂子出钱给村里建了一座7层高的塔,还没出嫁的小姑子也出钱在该塔的东边又建了一座塔。出于对嫂嫂的尊敬,小姑子建的塔只有四层,比大嫂的塔矮了三层。后来,当地人把西边的高塔叫做“嫂子塔”,东边的矮塔叫做“姑娘塔”,双塔合在一起就叫“姑嫂塔”。

据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圣寺双塔的传说”代表性传承人冉刚敏介绍,关于双塔的历史记载虽然很少,但当地关于寿圣寺双塔和寿圣寺的传说却很多,其中大多传说提到双塔和李世民、赵匡胤、李自成有关。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敕建寿圣寺,派他的得力大臣尉迟恭监工。时年贞观二十二年,即公元648年,这在寿圣寺三门里九通石碑第一通碑中有记载。历朝历代,寿圣寺双塔多有维修、重建,而且寿圣寺历史上曾香火鼎盛,寺院庞大,游人如织。

“半拉子”工程悬疑千年今年将全面修缮

据中牟县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介绍,寿圣寺双塔后面,原有寿圣寺,坐北朝南,毁于上世纪50年代。据传,清朝初期,寿圣寺曾有石碑一通,上记寿圣寺始建于唐,兴于宋。鼎盛时有两进寺院,大殿、廊庑、山门、水井、戏楼齐备,有寺僧数十人。

双塔融合了佛、道两教文化,一个代表道教文化,一个代表佛教文化,双塔周围原来有座皇封敕建寺院,双层寨墙保护。双塔的形状均为六角形,根据传说,是仿照尉迟敬德的双鞭来建的。现实中的这两座塔,也确实比较相像。由于现存两塔无顶,属于“半拉子”工程,一下雨,大雨就顺着塔顶流到下边,侵蚀地基,但经过数百年的风吹雨打,双塔依然傲然挺立。

“这种‘半拉子’工程,应该是由于战火袭扰造成的。虽然确切建造年份不详,但省内、国内专家都已经鉴定过了,双塔是北宋晚期建筑。当时,金兵入侵,战事频繁,很可能在建造双塔时遭遇金兵入侵,形势危急,工人都逃难了。”对于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的这一说法,黄店镇政府负责双塔安全管理的周恩铖又给出了另一种说法,说双塔没建顶,是当初工匠们在建塔时,“资金链”断了,导致两座塔没有加顶就草草收工了。

寿圣寺双塔因雕工精美,虽未完竣,却展现出残缺之美,这在中国历代建筑中也不多见,对研究宋朝的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正因为残缺,让双塔的传说充满神秘色彩,并入选非遗。当地村民说,因为有双塔的存在,每年的正月十六,这里就会自发形成双塔岗古庙会,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2月9日,黄店镇政府负责双塔安全管理的周恩铖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因近两年受雨水冲刷,寿圣寺双塔周边的泥土不断流失,已影响到了双塔的安全,镇里已向省市文物部门进行了汇报。等今年元宵节过后,政府将出资对寿圣寺双塔进行全面维修,包括院内的所有建筑设施。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