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山东电视台 > 济南新闻在线直播

济南 游走于新旧之间

发布时间:2014-11-03 13:32:52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整理   我要投稿

一座城市总是有太多的故事值得诉说,更何况是一座具有4600年建城史、直到今天仍繁衍不息的泉城济南。

悠久厚重的历史积淀、举世无双的泉水禀赋、绵延不绝的名士文化是济南独一无二的城市标签,也是济南屹立齐鲁、影响中国的底气所在。同时,城市的发展又像一张牌的A、B两面,新老之间,若合一契。济南这样一座古城,也面临着保护与发展、传统与创新等棘手问题。往昔的荣耀与现实的尴尬纠结在一起,使济南成为目前中国众多城市的一个典型缩影。

10月17日,泉城建筑风貌交流会上,专家、学者在济南五龙潭边品茗论道、回溯传统,试图给未来寻找一个支点。

城建之妙

济南的城市文明源远流长。据考古发掘资料,早在9000年以前,先民就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章丘城子崖遗址龙山文化城址的发现,证明了在4600年前中华文明史的序幕已徐徐拉开,济南的古代城市建设也就此诞生。

“济南城市布局在全国来说虽然不大,也不是王城,但它是典型北方城市的代表。古代济南的选址和城市规划格局非常科学,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济南老建筑寻踪》作者李铭认为,老济南的城市规划是与当地环境气候、地理资源、人文习俗和谐统一的典范。

在农业文明中,城市一般会面临三个主要危险:城防、火防、水防,如果这“三防”处理得当,那么城市就会安全稳定。据李铭介绍,济南城的“三防”就体现了先民的智慧。

城防方面,济南的内城原位于今天的护城河内侧,最初为土城,明洪武初年改土城为砖石城墙,先后经历5次大修,全长6.4公里,地面上高达9~10米,基宽12米,顶宽约10米;下部青方条石垒砌,地面上约2.5米,上部青砖砌筑,每块砖重达10~15公斤。城墙中间为三合土,坚固异常。加之护城河围绕,进一步提高了城防的安全性。

火灾历来都是城市的最大的安全隐患之一,但是济南水多、泉多,各家各户都有水井,而且旁边都有输水道,也就是泉水的小河道,如果遇到走火,一般比较容易浇灭。

目前,城市内涝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城市外表光鲜,可一到雨期,就被“看海”,而古代人不仅要“面子”,更重“里子”,尤其是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考虑极为严密。在济南,古人对当地南高北低的地势进行了充分利用。遇到大雨,南部山水都会流向济南城,此时,济南外城圩子墙的壕沟起到了第一级分流作用,将大部分雨水分流到城的东西两侧;剩余的雨水则会被内城的护城河分流,绕城流向城北。这样,城内也就基本不会被淹。同时,除泉城路外,济南街道大多为南北走向,高差约为30度,而且大都是青石板路,利于渗水和排水。这些街道也就成为自然的排水道,并且与很多泉水道相连接,可以更大程度地向北流入大明湖。

在建筑方面,排水系统也被纳入到整体设计中。2011年~2012年,李铭在对老城的宁阳王府遗址进行考古挖掘中,发现了8条铺有石板的暗渠排水道,总长度达400多米。

泉水人家

来自北京(楼盘)的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中毫不吝惜地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老舍看来,尽管济南自然景观的尺度并不大,但山、泉、湖、河、城融为一体,成为了济南最大的特色。尤为难得的是,2.6平方公里的老城里密密麻麻地分布着100多处姿态各异的天然泉眼,其中既有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等名泉,更有很多不知名的泉水也在滋润着这方土地。

从3500多年前甲骨文“泺”(即今天的趵突泉)字算起,泉水已成为济南不能分割的一部分。晚清文学名作《老残游记》更是将泉与城的关系勾画得淋漓尽致:“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更为有趣。”而这种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也对济南的建筑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所谓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就是要和当地环境、气候、人们的生活习惯相结合,设计出既适合人居又有艺术观赏性的建筑。”李铭表示,济南建筑也吸收了南方徽派建筑的元素,包含了精雕细刻的装饰,但只是局部点缀,从总体而言还是比较朴素的,倾向于实用。

这种实用性体现在了很多建筑细节之中。济南传统院落大部分铺的是青石板,而不是方砖。其用意是为了安全防滑,原因在于济南地下水位高,砖上会长青苔。现在南方不少庙宇为了美观铺的全是青砖,如果适逢雨季,行人很容易滑倒。

济南建筑中泉和建筑的结合也体现在当地的生活习惯之中。济南泉井有吃、用、消防、调节空气湿度和景观美化等多种用途。在一次考古发掘中,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在3000多平方米范围内、将近7米深的地方挖出40多眼井,这些井多为汉代所建,其中有一口井的井壁是陶质的,它可以阻挡泥沙和污染物,保证了泉水纯正的口感,说明那时人们对生活品质就已经十分讲究了。此外,当地传统住宅的选址一般是先挖出了优质泉水,而后才会在这里砌井建房。

对此,济南市政协委员、山东文典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克认为,当下城市快速扩张,济南人对泉水的依恋和亲近却依旧强烈:每天从黑虎泉取水的人们都络绎不绝;一到夏天,泉池边柳树下老人摇着蒲扇,孩子们追逐打闹直到夕阳落山。从中也可以看到本土文化深沉的力量。

也许在中国没有哪个城市的官员和老百姓像济南一样,对自己城市的地下水位如此关心:当地媒体几乎天天都会发布趵突泉的地下水位,济南人的心也随着水位的变化或喜或悲。城市的变迁,总是历经沧海桑田,如今,济南城区早已超出了原先泉城所能承载的极限,然而,泉水仍旧是这座城市连接古今、通往未来最好的纽带。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标签: 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