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体育频道 > 吉林篮球在线直播

亲家见面有三忌(亲家见面有三忌)

发布时间:2022-07-01 17:06:01   作者:旧人陌兮   来源:网友上传   我要投稿

亲家见面有三忌(亲家见面有三忌)

亲家见面有三忌:

1、不直接钱财往来

父母见面就多问号,有事见面,要少谈钱。亲家之间还是不要有直接的金钱往来比较好,本身就是以子女为桥梁才能够成为一家人的,自古以来就是谈钱伤感情,最好是不要谈钱。

2、偏袒自己的孩子

在亲家面前总是夸耀自己的孩子,可能就是单纯的想要让对方父母放心,但是实际上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就会觉得你是过于爱护自己的小孩,就以至于你看到的全部都是优点,对方父母是会有些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委屈。

3、评价对方的孩子

不要当着对方父母的面,说他的孩子是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在对方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是怎么都好,都是心头肉,怎么到你那里就变得这里不好,那里也不好了呢!就会觉得你肯定是会看不上她的小孩,所以才总是挑刺,所以最好是多说对方孩子的好。

两亲家第一次见面说话技巧:

1、基本的问候

两亲家毕竟是第一次见面,是比较陌生的,是不熟悉的。所以是不会深入的交流的。如果是主动交流的话,一般都是基本问。比如说:今天的天气不错,哪里人,做什么工作的等等。

2、引荐

由各自的儿女为自己的父母引荐对方,然后做一个小小的介绍,这样就不会显得彼此太尴尬,也可以由儿女挑起话题,然后对方小聊一下,熟悉一下。

3、爱好

可以各自聊聊自己的爱好,尤其是父亲和父亲之间的爱好,母亲和母亲之间的聊天。因为第一次见面可能聊的是一些很常见的问题,打开话夹子之后,就能够更加深入的探讨两边儿女的问题了。

亲家之间一年到头互不走动、互不通话、互不见面,在以前同村、同乡等同地的情况下,肯定是不正常的,但在如今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可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

我妈生了三个女儿,三个女儿都远嫁外地,亲家之间别说走动、通电话,甚至连面都没见过。

我姐和我姐夫是大学同学,1993年结婚的,姐夫家在本省另一个县城的农村,是地道的农民,家境贫寒,条件特别差,据说要上个厕所都得跑到2里外的学校去上。我家住在县城,条件相对比较好,我姐夫父母性格内向,可能也有些自卑,再加上我妈并不满意这门婚事,而且我妈也晕车。最后决定在我姐夫家和我家各办一场婚礼,亲家并没有互相参加两边的婚礼。所以我父母和我姐夫父母并没有见过面。

因为我父母曾经干涉过我姐的婚事,但最后发现家长越反对,反而越加速孩子要走在一起的决心。后来父母伤心了,干脆对我和我妹妹的婚姻不再发表意见。

我是1995年远嫁到哈尔滨的。当时从江西到哈尔滨是火车,去一趟要三天两夜,中途还要在南京转车,双方父母都在上班,根本也没法见面。我年轻时属于离经叛道之人,对一切形式上的东西不在乎,没要彩礼、没有陪嫁,也没有婚礼,两人打了个结婚证就算是把婚给结了。

我妹妹大学毕业直接分配在北京工作,在北京认识我老家山东的妹夫。还是因为相隔甚远,交通不便,双方父母也没有见面。好在双方父母都不多事,彼此谁都没有挑过理。只要孩子生活幸福,他们就很满足了。

我们姐妹仨都是上世纪90年代结的婚,当时亲家不来往、不走动的现象还不是很多。不过在我们老家,婚姻中的男女双方基本上都住在一个县城或一个村或邻村,大人们本来就认识,这样的亲家自然走动要多些,平时生活中也能互相帮衬。如果同地的不走动,那双方肯定是有水火不容的过节在里面。

也许我父母本身就比较开明,而我们姐妹仨个偏偏都嫁给了外地人,正巧我们夫家的父母也很明事理,大家都没有为所谓的风俗啊、面子啊争执过,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没把见不见面当回事,县城里的人也比较开化,没有谁因此而议论我们家。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口流动的加剧,现代人择偶早就不局限于本地了,跨县、跨省甚至跨国婚姻都比比皆是,地域遥远、风俗差异,再加上年轻人婚姻的不确定性,亲家不认识、不走动的现象就更普遍了。很多亲家最多是婚礼上见一面,平时基本没有任何来往,即使有事,也是通过孩子们两边串联解决。

我一直觉得亲家的关系很尴尬,本来生活毫无交集的两对家长,因为孩子们的婚姻而被迫成为亲戚,但说是亲戚,又没有血缘关系,而且双方还经常各自站在自己子女的立场上指责对方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甚至为了利益之争几挥老拳,大打出手,实则可笑。而孩子们一旦离婚了,那亲家立刻摇身一变为陌生人,若是外地的几乎不会有任何交集。

我表弟自己是江西景德镇的,他娶的老婆是四川的,两人在美国结婚生子,双方父母都没参加婚礼,后来知道我堂弟和他媳妇离婚了,我姑姑还很感慨自己亏大发了,说当初儿子儿媳新婚燕尔回国时,自己为了示好,还特地让儿媳妇带了5瓶茅台送给亲家公。现在人家把婚离了,我这五瓶茅台也白送了,一点儿响都没有!

好在现在很多家长都活得比较通透,对亲家这层关系的分寸也把握得比较到位。如果地域比较远,那干脆糊涂一些,能避免交往就避免,实在避不了,也尽量保持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互不打扰、互不干涉,这样大家都轻松!

###

以前会觉得不可思议,现在就自己亲身经历,觉得可以老死不相往来这样就太好了!

在我的老家,绝不是这样的,既然是亲家,那就是亲人一家。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感情不光是血脉才能带来的吧!在我的亲人中,亲家有事,好事坏事,都是会第一时间分享或者分担!

当然,可能也会有个别不是很亲近的。

于是,带着这样的文化,裸婚远嫁到了一千多公里外。自己的父母也是这样对待亲家的(我的公婆)。可惜,真有一种鸡同鸭讲的感觉!

十几年,也是热脸贴冷屁股够了!越是对他们好,他们越骄傲。真不知道这对没有礼貌的老太太老头儿哪儿来的自信!只讲一个例子,老头儿病了,第一时间不给他俩儿子打电话,反而是给我爸打电话,要我爸去“帮他”,说的是帮,大家可以脑补[抠鼻]。

人都是相互的,如果他们也是这么多我们,当然理所当然。因为我们到这边十多年,还没遇到过什么麻烦事,他们平时高傲,也不觉得有啥,就想也许是这边整体的人文吧。所以,只要他们遇到什么事,我爸妈都会甚至会主动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帮助。但是,今年,家里出了好多不太好的事。其中,我爸三天内做了两次手术。在这里,除了他们,我们再没其他亲人。老公在医院康复,自然没有办法兼顾。老爸做手术,只有我和老妈在医院。因为疫情,老家亲人也过不来。孩子没人带,也只能请朋友帮忙带。而他家就在离医院走路只要20分钟的地方。中间别说看望,就是一个电话也没有问候一下。

以往的冷漠,我们总是一厢情愿的理解为,人文,相信他们人还是好的,心还是好的。这次,明明貌似应该有亲人,但却感受到举目无亲的无助!

现在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人只想占便宜,从不愿意付出。谁都不是傻瓜,跟这样的人交往,宁愿老死不相往来!

人与人之间,来往不来往,真不是社会给了你们什么关系(工作方面除外),而是,是否值得彼此去维护。

###

常来往亲家频走是非多既正常,也不正常。亲家,年龄上分析,起码50左右的人了,上班时,各忙各的。俗话说“两脚奔奔走,为的身和口”,当今的说法“人们四处奔波,为了一家人的生活”。退休后,有的,还在拼搏;有的,几个后人,不是帮这家,就是忙那家;有的,想的开,爱旅游;还有的,打牌、下棋、跳舞、弹唱……这社会,交通方便,富有富的玩法,穷有穷的活路。所以,亲家不常聚,也蛮正常。亲家,是儿女婚配才接缘的亲戚。还有句俗话“隔根纱,差几差,各人养的,各人疼;别人养的,难同行”。亲家间,互动频繁,句把两句家不和,矛盾产生了,给子女(夫妻)之间,亦生矛盾,不少新婚不久夫妻,闹离婚者,亦有之。诚然,和谐相处的亲家,社会中也不少。他(她)们之间,“六互”(互关互爱互敬互谅互帮互让)齐全,视如一家哈!

###

“你那个穷婆婆”!老妈冷哼一声!老妈与婆婆只见过2次面!一次是我和丈夫结婚!另一次,是我出了车祸!正因为那次车祸,让老妈的态度有了180度大转变,一直说要去探望一下我的公婆。

不得不说,老妈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米都多。我和丈夫大郎谈恋爱,老妈不同意!因为大郎家在农村,且弟兄三个,他是苦哈哈的老大。

公婆没有退休金。第一次去他家,真被惊到了,从没见过这么穷的人家。

家里三间摇摇欲坠的正房,里面连白灰都没有粉刷过。吃的是清水煮面条,穿的是从集市上买的衣服鞋子,也就几块钱。

那次,见婆婆洗头,我心里极难过,婆婆一辈子没用过洗发液,竟然用洗衣粉洗头。擦脸毛巾又旧又破,像极了蜘蛛网。

家里两个破旧的暖壶,连个像样的水杯都没有,经常用碗喝水。家里只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

这样的公婆不可能给我们买车买房,恐怕以后会是永久的负担。还有两个没出息的弟弟,更是我们的拖累。

我们两家的条件,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老爸是食品厂厂长,老妈是小学教师,他们都是公家的人,都有退休金。

我家虽然安在农村,但八间正屋冬暖夏凉,三间东屋宽敞明亮,还有两间厨房。阔气的两扇大铜门外,贴一幅龙飞凤舞的对联儿,彰显着我家的书香门第。

我不顾老妈的反对和冷眼,毅然跳进了火坑。事实证明,老妈是对的,我们的经济负担异常沉重。

尽管大郎的爹妈穷得叮当响,但也是大郎的亲爹娘。孝敬老人,天经地义。

何况大郎一直对我很好,一直纵容我睡懒觉!买菜是他,做饭是他,洗衣是他,跑腿是他,日夜抱着淘气的闺女哄睡觉,也是他。

爱屋及乌,我对公公婆婆一向舍得花钱。每年为两边的妈妈买新衣,平等对待,绝不厚此薄彼。夏日买棉麻衣裤,冬日买羽绒大衣。甚至经常给两边的妈妈买纯棉的内衣和袜子。

老妈却十分不满!“你那穷婆婆”她经常用白眼儿斜我!觉得农村老妇穿亲闺女买的高档新衣,十分不配!婆婆也的确每次都诚惶诚恐,说自己有衣服穿。

爸妈和公婆第1次见面,是在我和大郎结婚的第2天。结婚当天,我们去公园逛一逛,便算旅游结婚了。第2天,两家人在学校食堂吃个团圆饭,就算正式见面了。

没想到那次见面,还极不愉快。大郎的大舅有一些身份,是某个部门的小领导。找了一辆破旧的吉普车,带了两个司机,拉着公公婆婆,来到了我们学校。

没想到这个破旧的吉普车罢工了!眼看中午即将开席,司机是父子俩,没吃中午饭,就闹着要去修车。

大郎没有办法,只好陪同他们去修车。新郎官没影了!将爸妈和老哥晾到了宴席上,十分尴尬。

这还不算,车一时半时没修好,他爸娘、他大舅、两个司机、共5个人。需要我这个新娘,亲自安排他们的食宿。

别人都是欢欢喜喜,等着做新娘就好,我却因为结婚,亲自收拾学校分的破烂小院,买东买西,整整瘦了十几斤!

老妈盯着我,越发觉得闺女不争气。真是丢她老人家的脸!爸妈与公婆第一次见面,也没说几句话,场面冷得能结冰。

女儿4岁时,我遇到一次特大车祸。我坐的校车与对面的大卡车迎面相撞,起火爆炸。我挣扎着从烈火熊熊的小窗中跳了出来。

大难不死,却伤得极重,在ICU整整躺了45天。爸妈老哥都赶来了,公公婆婆与大郎的小弟弟也赶来了。

从此,就是一场我与伤痛之间的马拉松赛跑。我做过无数次手术,换药、护理、喂饭,复健,锻炼。每一样都需要陪护人员巨大的耐心。

老妈有洁癖,看着血肉模糊的伤口,就皱着眉头,根本下不去手抹药。用一个细小的棉签抹呀抹。吃饭喝水的杯子,她要洗10遍。看着她伺候我,我的心太累。

最后,让爸妈回家帮忙看闺女了!婆婆和小叔也在医院伺候了我一个月。只有丈夫大郎,始终如一,伴在我身边。

医生说,我的伤太重,可能会留下残疾。以前高高在上的老妈有些慌,担心她的丑闺女被退货!看到大郎对我一直很好,才大大松了一口气。

想想大郎以前对我的好,我真的不该矫情,埋怨他的暴脾气,埋怨他花钱如流水 ,埋怨他无限度贴补他家的无底洞。

后来,我鞭策大郎去读博士,去评职称。我只是个硕士,职称也比大郎矮了一截儿。老妈看女婿的眼光才不那么挑剔。又患得患失,担心女婿变心。

事实证明,大郎是个厚道人!对我没有半丝嫌弃,反而经常受我的气!大郎爹娘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不知从何时起,老妈不再用言语讽刺我的婆婆,因为婆婆教导出个好儿子。

婆婆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善良贤惠,既要拉扯三个孩子,又要去地里干活,回家还要做全套的家务,公公这一辈子没做过一顿饭。

婆婆有严重的腰椎病,腰快弯到了90度。请她来我们家住了一冬,闲不住的婆婆非常局促不安,一开春就闹着回老家了。

听说我婆婆身体不好。老妈开始唠叨,“你婆婆这辈子真不容易,啥时候带着我去看望看望她”。还让我打电话,她要跟我婆婆通话,无奈我婆婆耳朵聋的厉害,老妈只能叹息。

题主问,亲家之间一年到头不走动,互不通话,互不见面正常吗?

不正常!只能说,人情淡薄。现在交通和通讯如此发达,要想通话和见面,非常容易。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结婚是结两性之好!小夫妻两个只要琴瑟和鸣,不离不弃。爱屋及乌,双方亲家应该相看两欢喜!

亲家可以多走动,多通话,多见面。本来是同龄人,应该有很多共同语言。

如果两边都是独生子女,甚至可以搬到一起,方便双方儿女照顾。两个大家庭和谐共处,幸福美满!也省去了小夫妻两边奔波,岂不美哉乐哉!

###

①出现这种情况,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特别是男方这一边,更要主动一些。②双方的子女,要主动引线答桥,找出适当时间让双方父母多找机会,见见面,联络感情,再说了,亲家之间也要经常的走动走动。③也有特殊情况,在外省,经常走动有困难,也不现实,也就考验子女们的智慧和能力了。④亲家之间也是亲如兄弟姐妹,有问题,有茅盾,都要迁让一步,让一步海阔天,都是为了子女,多一些忍耐,多一些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⑤现在亲家之间比亲戚走的都很亲切,这也是一种趋势。

###

别说一年,我们家七八年、一二十年不联系、不走动。

我和娃她爸结婚20多年,我妈妈到过公婆家一次。16年清明节前,娃她爸邀请我妈妈和我二姐夫妇到他家上坟,我妈听说我公公身体不好,顺便就一并去探望他。早上去,晚上吃过饭就回去了。

我公公婆婆到我妈家去过两次,第一次是我俩订婚时,她们一起去。第二次有一年春节,我回娘家,就邀请她们跟着我去我妈家。

因为我妈家和公婆家隔得远,以前交通不变,没有车子到不了,也没有电话。现在交通便利了(都有电话了,可是也不联系),我们家也有车了,可是她们年纪大了。平时两家人有什么红白喜事,都是两边的哥哥姐姐去。

我妈妈和我二嫂的父母好像都没见过面,我哥和我嫂子结婚26年了。她们结婚时,我妈好像没去,后面我妈也没见过她亲家母和亲家公,更别说联系了。假如现在在路上碰到,应该彼此不认识。

其实现在大部分亲戚,经常走动或互相电话、视频联系的本就不多,更何况是亲家之间(如果不是因为子女的婚姻,彼此就是陌路人)。

###

亲家亲家,各有各家,女婿媳妇,虽是一家,其实心里,各有各妈。表面女嫁男,其实并不然。媳妇一生子,全家都欢喜。公婆当保姆,丈夫成侍卫。一切围着小孩转,媳妇娇横不敢言。无论怎么来表现,媳妇处处把你嫌。饭菜不可口,卫生不干净,带娃不科学,经验不能用。公婆心里很为难,到底媳妇要咋办。思来想去才明白,媳妇虽然进咱门,其实她是外姓人,公婆再把心来掏,她只相信娘家人。媳回娘家骂公婆,娘家混账没好人,不分青红与皂白,兴师问罪生事非。从此亲家不再亲,从此婆媳矛盾深。儿子左右不是人,管不了媳妇怕丈人,为讨媳妇心愿意,断绝亲娘间联系。孙子不让婆婆带,非要化钱找保姆。绕来绕去没结果,最后亲娘接了手。本来也非不可以, 话说明白谁反对。媳妇心里主意多,儿子无脑瞎胡搞。免费保姆你不要, 命中注定不会好。人生儿女代代相传,遗传基因骨肉相连。恶媳用尽万千手段,难拦儿子孝敬祖先。亲家之间关系恶变,恶媳作梗最终根源。

###

做亲是一家。男女双方的父母能够成为亲家,不仅因为儿女的姻缘,也因为双方父母的缘分。既然能够走到一家,说明两家的条件比较相当,双方父母在三观上得到了比较好的统一,可谓门当户对。

想当年,为了孩子的婚姻大事,提亲、看门、送礼、定亲、婚礼,双方父母可谓操碎了心,跑断了腿,费尽了口舌,最终促成了孩子们的婚事,成了儿女亲家。因此,亲家亲家,亲上加亲。

为什么儿女结婚后,亲家之间很少来往了呢?一是双方父母受传统礼教的束缚,认为“亲家”非亲家,没有必要走近;二是为了面子,认为去亲家走亲戚,是向对方低头;三是亲家各自都有工作,不愿打扰。

其实,柳乡人认为,因为儿女婚姻,双方父母成为亲家。儿女们组成的是小家,而双方父母应该组成一个“亲如一家”的大家。父母和,则大家和;父母和,则儿女和。这样的家庭才能和睦相处,兴旺幸福。

家和万事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独生子女必然要承担起赡养双方父母的义务和责任。终有一天,亲家母、亲家公必然会走到一起,锅碗瓢盆,居家合伙过日子,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

趁年轻的时候,亲家之间适当地走动走动,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在儿女的陪伴下,打一个电话,做一顿美食,买几件衣服,送一些礼物,看一下风景,这是一幅多么美好、和谐而又温馨的家庭和睦图呀!

结语:摒弃礼制,打消顾虑,放下架子,拿出真心,捧出真情,走进家门,走动的次数多了,见面的次数多了,相处的时间多了,亲家之间才会真诚相待,相敬如宾,亲如一家。“亲家母,你坐下,咱们坐下拉一拉......”后面怎么唱来着?

###

马上端午节了,又开始为怎么和亲家相处纠结。俩孩子过完春节回到他们的城市,之后和亲家再没见过面,也没打过电话。作为男方,一方面觉得双方疏远自己有责任,但又发自内心的认为,其实这样相安无事对彼此都挺好。

两家相距不过几站地,走路也就十几分钟,但真的不属于同一个圈子。那两口子是典型的社会人儿,性格豪爽,嗓门大,听起来交游广泛,好像没有不认识的人,没有办不成的事,总让人感觉有点吹。我和老婆恰恰相反,在气场上每每被人家压制。

照例传统节日要一起吃顿饭,基本都是我发起,不过也很没意思。俩男人一杯接一杯喝酒,俩女人则违心的互相吹捧,丈母娘夸姑爷,婆婆夸儿媳。可每次最后都不知不觉形成共识:儿媳心灵手巧多才多艺,姑爷笨手笨脚榆木疙瘩不开窍……真替儿子亏得慌!

犹豫再三终于拿定主意,这回找个理由把俩老娘儿撇开,单独和亲家公吃顿饭。饭店不必太豪华,但酒一定是茅台,尽可能营造一种既亲热又尊重的气氛。不知道儿子能不能理解他老爹的苦心!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