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甘肃电视台 > 甘肃经济在线直播

孟永辉 张磊:华创区成甘肃经济新增长点

发布时间:2015-03-28 10:25:38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整理   我要投稿

甘肃省以我国首个国家级文化战略平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契机,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打破了“守着金山讨饭吃”的尴尬局面,文化产业连续三年保持百分之二十五的增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全国文化产业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借鉴经验。

今年三月,大型历史题材纪录片《河西走廊》完成首轮展播。这部长达10集,横跨2000多年历史的纪录片,让不少观众对甘肃的历史文化资源有了新认识。

兰州市民施女士: “确实让人很震撼,让人真正感觉到河西走廊历史的深邃和文化的厚重。我现在老做的事情就是让我的朋友们都去看《河西走廊》。”

而在甘肃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看来,这只是甘肃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交出的满意答卷之一: “我们现在已经把一些作品推出去了,比方说我们把100部和敦煌相关的纪录片通过北京四达公司向非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像《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我们已经有了周全的计划,准备翻译成至少7-9国语言,让它走向国际。”

甘肃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尤其是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世界文化遗产,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三千里丝绸之路上。但是,受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因素制约,这些资源要么发掘不足,要么缺少创新,当地文化产业也陷入“守着金山要饭吃”的局面。

对此,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深有体会: “我们不能光唱高调啊,说甘肃(丝绸之路)黄金段线长点多。关键是要把自己的价值、内涵、核心、特点讲出来,这样才能去感动人。”

如何能让古老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进而推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2013年,总投资超过1930亿元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获批开建,甘肃打破现有行政界限,按照文化要素对区域内所有资源进行整合,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打造敦煌、天水、兰州三个文化核心区域,根据资源类型划分了包括文化遗产保护在内的十三个切入点,让“保护、传承、创新”成为基本原则。

其中,“敦煌国际旅游名城”建设成为这一平台的龙头。为了保护好古老的莫高窟,甘肃省配合敦煌研究院建成了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说,这种方式对游客进行了分流,将温度湿度增加给洞窟带来的威胁降到了最低: “通过数字展示中心,我们通过两个电影,告诉了它的创建背景,告诉了莫高窟的基本内容,当他了解以后,改变目前在洞窟里讲解的模式,缩短了游客在洞窟里的停留时间。”

莫高窟珍贵的壁画得以休养生息,但游客的观感并没有降低,同时,游客承载量由原来的每天三千人次提升到六千人次:“原来我们传统的参观能看到12个洞窟左右,现在在球幕影院能看到7个左右,实体洞窟里也能看到8个左右,而且是有三个特窟。”

而借助数字技术,三维实景的虚拟旅游让全世界网友领略到敦煌的历史遗存和自然风光,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到敦煌来,2014年,敦煌市旅游接待人数首次突破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亿元。同时,敦煌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丝绸之路会展中心、大唐文化美术馆、画家村等项目拔地而起,以文化为主的第三产业正在成为敦煌区域经济新的支柱。甘肃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集中精力打造文化主题、文化特色、文化论坛、文化贸易、文化交往,制作文化品牌,真正把敦煌打造成丝绸之路沿线最好的一块品牌。”

如今,敦煌的传承创新模式已广泛复制到甘肃的其他地方,历史文化资源释放出了新活力,新的文化增长点也已培育成形。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甘肃省还以“千家万户都能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为目标,实施了历史再现工程、乡村舞台工程、文化集市工程,把散落在全省各地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隐性的历史文化遗存等文化要素资源有效整合起来,走市场化的路子。

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彭鸿嘉:“2014年,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32.91亿元,较2013年增长了25.65%,保持了连续三年25%以上的增速,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标签: 经济   甘肃   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