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北京电视台 > 房山电视台在线直播

朝鲜战争中最惨烈的三大战役(朝鲜战争最惨烈的几场战役)

发布时间:2022-05-18 21:35:11   作者:往事如风   来源:网友分享   我要投稿

朝鲜战争中最惨烈的三大战役(朝鲜战争最惨烈的几场战役)

朝鲜战争中最惨烈的三大战役。朝鲜战争在我国被称为抗美援朝,朝鲜战争的战役是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接下来就由小编带大家了解朝鲜战争中最惨烈的三大战役的相关内容。

朝鲜战争中最惨烈的三大战役1

血战长津湖

由于从东南沿海紧急入朝,未能配备御寒冬装,志愿军第9兵团此役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据当时在27军任营指导员的(1988年授上将军衔)称,他是全营唯一没冻伤的。美军陆战一师也冻伤7000余人,冻死数百人。

血战上甘岭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的攻势,于1952年10月一11月,敌方先后动用美7师,韩2师,对上甘岭南侧实施猛烈进攻。从30日开始,志愿军经过充分准备,实施反击,坑道内外部队密切配合,夺回表面阵地,击退“联合”的连续反扑,至11月25日战役胜利结束。

血战三所里

第二次战役美军受到志愿军的迎头痛击后,迅速南撤,三所里及龙源里是美军主力的唯一退路,38军113师强行军14小时疾进72.5公里穿插到三所里,同时师长江潮命337团抢占龙源里,这样切断美第九军的退路。美军为打通退路,动用飞机坦克疯狂空围,坚守松骨峰的.335团一营三连最后仅五人生还。

朝鲜战争中最惨烈的三大战役2

朝鲜战争最惨烈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交战双方在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投入10万兵力进行反复争夺,火力之猛,战斗之残酷,在世界战争史上罕见。

说到最惨烈的应该是上甘岭战役了,在上甘岭这不足三平方公里的两个小山头,交战双方前后竞投入十几万兵力之多,投入炮弹量也是历史之最。在长达43天之久的战斗中,志愿军战士使用坑道战反复抢夺表面阵地,乃至表面阵地反复易主达百次之多,双方伤亡率达30%以上。在坑道里的志愿军战士缺水缺粮,最后为支撑竞只有伤员才有尿喝,上甘岭战役是英雄之战!致敬!

这次作战,是由开始的战斗发展成为战役规模的。作战双方在上甘岭地区的597.9、537.7两个高地附近均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兵器,进行反复争夺。“联合”和南朝鲜军先后投入3个步兵师的10个团又2个独立营和空降兵1个团,另有18个炮兵营,火炮300余门,坦克170余辆,总兵力达6万余人。志愿军第3兵团的第15、第12军先后投入3个师又1个团和炮兵第2师、第7师,火箭炮第209团、第60军炮团、师属山炮营,高炮第601、610团各一部,及高炮第20、35营,还有工兵营、担架营等,总兵力达4万余人。战斗中,“联合”共倾泻炮弹190余万发,平均每天2.4万发,每秒钟6发,每平方米土地76枚,最多一天达30余万发;出动飞机达3000余架次,投掷重磅炸弹5000多枚,最多一天出动飞机250架次、投弹500余枚;表面阵地全部被摧毁,山顶土石被打松1至2米,变成一片焦土,许多岩石坑道也被炸短3至4米。志愿军消耗炮弹40余万发,亦属空前。

志愿军坚决贯彻“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方针及“寸土必争”的指导思想,依托坑道,英勇顽强的与“联合”反复争夺,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达29次之多,打退敌人营以上规模冲击25次,营以下冲击653次。由于我军发扬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运用了灵活机动的作战方法,终于粉碎了敌人的进攻。“联合”和南朝鲜军以伤亡2.5万余人、损失飞机270余架、大口径火炮61门、坦克14辆的代价,仅占去我前沿两个班的阵地。“联合”的军事进攻,在志愿军沉重打击下又一次被粉碎了。但志愿军也付出了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敌我伤亡比为2.21∶1。

上甘岭战役是在志愿军两个连防御阵地上进行的。这次战役在如此狭小的地域内,双方参战兵力之多,作战持续时间之长,火力如此之猛烈、密集,战斗如此之紧张、激烈,在中外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朝鲜战争中最惨烈的三大战役3

朝鲜战争的重要意义

朝鲜战争在我国叫做抗美援朝,说的比较委婉,其实就是中国的海外作战。战役规模是二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

说句良心话,大兵团作战跟游击战不是一回事,在武器装备、军事补给都远不如敌人的情况下还能取得战役的胜利,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就像两人打架,甲方的身高、体重、力量都不如乙方,最后就是硬生生让乙方坐下给你谈判讲和,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感觉?!

朝鲜战争的胜利让西方国家真正意义上认识了新中国。别人凭什么尊重你?还不是因为干仗干不过你,才会重视嘛。此役就是让外邦知晓中国不好惹,惹了是真的要被打残的哦。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献血染红了它。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之前为了写文章,我曾专门研究过这方面资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打的并不是朝鲜,而是援朝抗日

1592年4月,日本丰臣秀吉发动14万大军侵略朝鲜,登陆之后19天内就攻陷了朝鲜王京汉城,一个月后朝鲜“三都守失,八道瓦解”,朝鲜国王李昖率着心腹大臣逃往宗主国,也就是明朝,求明朝相助。

万历皇帝朱翊钧,虽说后来三十年不上朝,前期还是比较勤勉的,听李昖说朝鲜被日本占了,第一个反应是这小子有诈,小日本怎么可能不到两个月就灭了朝鲜?李昖不会是和日本合伙谋算明朝吧?

(朱翊钧画像)

明朝君臣全都把怀疑的目光看向李昖,李昖无奈之下只好交待了另一件事,丰臣秀吉之前就写了信给他,说要借道朝鲜攻打明朝,还约他一起攻,他没敢答应。顺便表达了一番对明朝的忠心。

但这并不能证明什么,日本如果攻朝鲜为的肯定是明朝,问题是小日本真有这么大胆子吗?这个李昖会不会是冒牌货?

没多久辽东传回信息,是真的,朝鲜真被日本占了,李昖也是真的。

明朝君臣当时就怒了,认为“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虽然当时明朝也不安稳,但还是立刻决定发兵朝鲜,扬威国外。

(明朝出征)

朱翊钧本着省一点是一点的原则,还想跟李昖要点粮草军费。帮你复国呢,你出点军费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结果李昖叫苦连天,别说提供军费,他连手下大臣的薪资都发不出来了,生活艰难。

做为一个国王,落到这种地步实在太可怜了,朱翊钧同情心大发,不但不要军费,还又赏了他两万两白银安家。

就这么着,明军自备干粮出征朝鲜

这一打就打了很多年,中间还有一次双方都被蒙骗的议和,历经多次大战小战、海战陆战,伤亡无数,直到丰臣秀吉被气死了,这场漫长的战争才结束。

(朝鲜战争示意图)

议和之前是第一阶段的战争,时间是1592年4月—1593年7月,朝鲜称为壬辰倭乱,日本称为文禄之役;

议和之后是第二阶段的战争,时间是1597年2月—1598年12月,朝鲜称为丁酉再乱,日本称为庆长之役。

两次加起来,明军的伤亡约是3-6万,日军的伤亡约是8万,朝鲜军队未统计,但有十万人口被日本掳走。

值得一提的是,朝军在前期战场上基本就是猪队友,国家都快灭亡了,他们还弄不清来了多少敌人,数次误报信息,导致明军伤亡。

举个例子,两万日军守着平壤城,朝方说日军撤了,城里只有一千多人,明朝副总兵祖承训带着不到三千人就去攻城,结果可想而知,大败而归。祖承训气得回来就告状,李昖等人一再道歉,明朝才消了气。

不过到了后期,朝鲜也出现了一些英雄人物。

(三国之战)

这场战争中最奇葩的就是那次议和。整个中国古代史中,你都很难找出比这更搞笑的事情。一个商人,愚弄了明朝皇帝和日本隐形皇帝。

这个人的名字叫沈惟敬,是浙江嘉兴人,以经商为生,精通日语。他跟主和派的石星很熟,石星就推荐他为明方使者,前往日本谈判。

做为商人,沈惟敬很讨厌战争,发誓一定要让三国休战。

日本的谈判人员则是征朝第一军团指挥官小西行长,妙的是,他也是商人出身,也讨厌战争。

两人一拍即合,定下了瞒天过海的计划。

丰臣秀吉提出了七个条件,关于明朝的主要是迎明朝公主为日本皇后;关于朝鲜的就苛刻多了。

沈惟敬也不和谁商量,全都同意了,但对同行的使者说丰臣秀吉已经服软,要向明朝称臣,请求封贡,并退出侵朝日军。

(丰臣秀吉)

小西行长则对丰臣秀吉说,明朝已经同意七个条件,只需派日使与明使一道去北京请万历帝最后批准就行了。

日本派去明朝的使者名叫小西如安,和小西行长一个家族的,早被他说服了。无论明朝方面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他全都答应。

朱翊钧一看这小日本哭着喊着要归顺,也就很大度的答应了,下了诏书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态度高高在上,乃是天朝上国对于藩邦小国的封赏。诏书现存于大阪博物馆。

丰臣秀吉气得吐血,说“吾掌握日本,欲王则王,何待髯虏之封哉!”当时忍了,没几年又开始攻朝,第二阶段的战争来临。但没多久他就死了,据说就是被这封诏书给气的。

(神奇的沈惟敬)

朱翊钧后来也知道受了欺骗,一怒之下砍了沈惟敬和当初推荐他的石星。

沈惟敬还想逃向日方,被抓了回来。

总之,万历朝鲜战争是不世之功,但辽东精锐损失过重,从此再无力节制后金力量,只能放任其发展壮大。

所以后世有些人认为不该打这场战,可是,如果不打的话,明朝面临的就不只是后金,还有占领了朝鲜的日本,更危险。只能说万历君臣做出了当时最恰当的决定。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我是侃侃,历史领域原创作者,欢迎关注,一起讨论历史上的那些事。

明朝时期,日本屡犯朝鲜,当时的朝鲜君主是李昖,都城被攻破后被破逃离,向明朝皇帝明神宗请求救援,由此引发了明军和日军的战争,这场战争就是万历朝鲜战争。明军与日军的两次交战,最终以日军战败告结。

1592年3月,在丰臣秀吉统治下的日本对朝鲜发动了进攻,这是万历朝鲜战争的第一战,在朝鲜被叫做壬辰倭乱。丰臣秀吉为进攻找了一个借口,就是朝鲜拒绝和日本一同攻占明朝。明朝出动了有名的戚家军加上辽东军一共有4万人左右对抗日军,日本派到朝鲜的军队当时是15万人,由宇喜多秀家指挥,日本九个军团很快占领了朝鲜都城。在平壤战役失败后,日军撤退,明军由于其实力而无法进行大规模行动。 1595年,战争的第一阶段基本结束。

1597年的第一个月,14万日本军队再次入侵了朝鲜。朝鲜第二次请求援助,明朝首先动员了40,000名士兵前往朝鲜进行营救,随后又继续增兵至70,000人。丰臣秀吉去世后,日军无法继续作战,他们全部撤出了朝鲜半岛。

当时的万历朝鲜战争对东亚的政治和军事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战斗是明朝对外战争的荣耀,它不仅捍卫了朝鲜半岛,而且进一步巩固了中朝友谊。从沦陷到复活的国家,朝鲜的实力被严重削弱。日本也同样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丰臣秀吉集团的力量被削弱,这间接导致了德川幕府的崛起。明朝的国力大大受损。

因此,从长远来看,万历朝鲜战争实际上在重新融合东亚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中发挥了作用,为亚洲三百年的和平奠定了基础。

为了朝鲜半岛,明朝用七年打了一场得不偿失的战争?万历朝鲜战争,一支强大的明朝海军终于满血复活。下面笔者为您带来万历朝鲜战争的起源、评价及相关争议。

万历朝鲜战争,明神宗PK丰臣秀吉

所谓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是指发生在1592-1597年的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明朝方面应朝鲜国王的请求,出兵援助,于是在朝鲜战场上演一场持续数年的战争,战争的一方是丰臣秀吉指挥下的日本远征军,另一方是明朝和朝鲜的联军。这场战争明朝方面称为东征御倭援朝,与平定宁夏哱拜之乱、平定贵州杨应龙之乱,并称为“万历三大征”。

当丰臣秀吉喊出这句绝望遗言时,那支七年前他雄心勃勃派到朝鲜去的侵朝日军,此时却被来自朝鲜“父母之国”的明朝大军摁住了痛打。只能凭着朝鲜半岛南部的“倭城”苟延残喘。待到丰臣的家臣们一致赞同从朝鲜撤兵,急火火派使者去朝鲜送信时,却见各路日军早已聚拢。“灭朝鲜吞明朝”的美梦早扔到九霄云外,就盼着赶紧跑路了。

万历朝鲜战争双方战死人数

事实上,万历的抗日援朝战争,明朝是付出了极为巨大的代价,才最终确保了东亚地区长达300年和平局面!万历朝鲜战争双方战死人数不计其数,加上这场战争持续时间长达七年之久,对于双方的各方面损耗来说都是相当巨大的。日军选择在这个时候出战朝鲜主要是因为丰臣秀吉完成统一,军力极其强大,但是民生凋敝,科技落后,他们需要资源来恢复。另一方面的朝鲜国泰民安,军力松弛,是最好下手的对象。

万历朝鲜战争双方战死人数若按照日本的计划来进行是不会牺牲那么多人,但是当时的明朝刚刚完成张居正的改革,国库丰盈,对于战场战争的军事分析会殃及到自己,于是加入战争,而当时的朝鲜几乎已经被日本侵占,即使是朝鲜人自己一直在鼓吹的最厉害的名将李舜臣,在明朝的军队面前也不值得一提。而当时的朝鲜牺牲的平民已经达到将近100万人。这种情况下,明朝军队的加入无疑是最强大的后援。明朝军队在第一次战争中就显现出自身军力的强大,与日军相持不下。

但是在第二次战争中,明朝因为内部的混乱,各种农民起义以及各路造反,所以放在这场战争的兵力锐减,但是好在当时明朝的国库丰盈,将领优秀。即使是在当时日本的攻击下也能取得胜利。

最后万历朝鲜战争双方战死人数统计出来的结果明朝伤亡共5万,日军伤亡超17万,而朝鲜伤亡达到26万,朝鲜平民的牺牲约为100多万,整个国家在这场战争中大大受损。

可以说,抗日援朝战以胜利告终,代价虽大,意义却非凡。只是,这场战争,对于三国来说,都是不小的灾难。三国都面临着一蹶不振,实力大衰的境地。

万历朝鲜战争的评价

对于万历朝鲜战争的评价争议不多,明朝当时在朝鲜几近灭亡的情况下出兵援助的行为也一直在被肯定,长远来看,明朝为中国赢得了稳定的东北。而后来人对万历朝鲜战争的评价相当不错,这场战役被视为明朝历史上较为精彩曲折的战役之一。

总体来说,对于万历朝鲜战争的评价都偏向于这是一场相当公平的较量,日军和明军实力不相上下。当时的明朝经过张居正的改革,但是整个朝廷内乱不断。之后万历废除变法措施,长期不上朝,并且施压百姓。整个明朝农民起义不断,女真族也不断的壮大。而日本之前一片混乱,也是被丰臣秀吉统一不久,内部矛盾颇多。再加上关东地区的德川家根本不服丰臣秀吉,所以日本的内部形势也不乐观。朝鲜更是如此,内部斗争激烈,外部长年无战事,整个军备废弛毫无战斗力可言,所以轻而易举就被日本打垮。

而真正的主角中日两方,在这场战役中都有过良好的表现,同时也都犯过错,吃过败仗。在双方协议停战期间,日军和明军双方的外交手段和政策也是一波三折,精彩之处颇多。同时这段历史自身就带有野史色彩,不需要后人添加想象,战争期间也不乏极富戏剧化的人物和荒谬的事情。如今后人解读起来,也会被其中跌宕起伏风云变化的情节所吸引。

最后对于万历朝鲜战争的评价中,都对明朝出兵支援朝鲜的行为给以肯定。普遍认为如果朝鲜被侵占,明朝边境的压力也会变大。

万历朝鲜战争的发生对当时东亚的政治军事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这次战争消耗了明朝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明朝在朝鲜之役爆发后的二十多年内都没有多余的力量对抗后金,使得女真部落的力量逐日强大,成为日后明朝的致命威胁。

万历朝鲜战争的相关争议

《明史·日本传》虽把战争的终结归结为:“秀吉死,诸倭扬帆尽归,朝鲜患亦平。然自关白侵东国,前后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中国与朝鲜迄无胜算。至关白死,兵祸始休,诸倭亦皆退守岛巢,东南稍有安枕之日矣”。然而这一说法争议很大,尤其是丧师数十万之说,明朝从战争初期一直到最终结束兵员数量仅仅增添至八万人,而且各路大军英勇奋战,军队统帅又都布兵合理。

万历朝鲜战争是万历三大战役中时间最长、军事最密集、代价最昂贵的战役。根据明朝的历史,“花了200万多元在宁夏使用军队,在过去八年里花了700万多元在朝鲜使用军队,在二十七年里又花了2300万元在亳州使用军队;这三次战役之后,全国都使用了大殿,“可以看出,朝鲜战役对明朝的影响很大,军费开支超过了另外两次战役的总和。从那时起,明代的金库空缺,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

万历朝鲜战争

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明朝联军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明朝、日朝伤亡惨重,无数将领丧生,朝鲜平民更是死于非命。

据统计,两场战争中,明朝伤亡约3.5万人,日军伤亡5万多人,朝鲜军队伤亡26万人,朝鲜平民伤亡100多万人。具体如下:

第一次朝鲜战争:1592年4月-1593年7月,

参战人数统计:

大明:43000

朝鲜:20万(战争初期正规军)

日军:158700人(另外有后勤人员23.5万人)

第二次朝鲜战争:1597年2月-1598年12月

大明:大约75000

朝鲜:22.06万人(包括民兵)

日军:14万

两次战役伤亡参考数字(总和)

大明:约3万人;

朝鲜:约26万人;

日军:约5万人;

此外,日本平民因抵抗而在大和大中丧生超过100万人。即使到目前为止,韩国人一提到丰臣秀吉就咬牙切齿。

日本士兵割开朝鲜平民的手和耳朵当军功。

战争对所有国家有什么影响?

日本:由于丰臣秀吉已经是一名国民军,这两次战争造成了中力的丧失和民生的怨恨。同时,丰臣氏家族文武将领之间的内部斗争,大大降低了丰臣氏家族的威望,直接导致丰臣秀吉死后的丰臣秀吉军队被歼灭。此后,日本进入了德川幕府时代,一个封闭了200多年的国家。

朝鲜:战争期间,人民流离失所,大批平民被日军杀害或俘虏成为日本的奴隶;百业萧条,农业生产大幅度减少,社会濒临崩溃。此后,朝鲜和日本一直势同水火。

明朝:明军虽然赢了,但也损失惨重。辽东骑兵与齐家军的战斗中,3万余名精锐士兵阵亡,严重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实力。同时,它消耗了明代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重了国内人民的负担。全国陷入政治经济危机,武装和少数民族乘机发展壮大。

战前各国情况

战争伤亡情况

《明史》总结曰:“自倭乱朝鲜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中朝与属国迄无胜算,至关白死而祸始息。”但实际上对于此战到底是由于明军以少胜多,日军惨败导致了丰臣秀吉之死,还是明军本无力抵抗,由于丰臣秀吉之死才导致了日军撤退,两种说法颇有争议。

可以肯定的是,万历朝鲜战争双方战死人数不计其数,加上这场战争持续时间长达七年之久,对于双方的各方面损耗来说都是相当巨大的。学界一般认为:万历朝鲜战争伤亡情况明朝合计三万多人,朝鲜大约三十万人,日本超过十四万。另外由于万历朝鲜战争发生在朝鲜地区,至少有一百万的朝鲜平民在这次战争中失去生命。

中国阵亡的将领有李宁,在战争中首当其冲杀敌,却被敌人围殴致死;邓子龙,南原城守将副总兵,打岛津义泓时死守露梁海,被活活烧死。

朝鲜方面牺牲将领最有名的就是李舜臣,在海之战时率龟船以四打百,追击残敌时被冷枪击中胸部而死。

日本方面,基本没有什么名字,最有名的也就是他们的将领丰臣秀吉,但是在战争的最后丰臣秀吉没有阵亡,只是被日本视为这场战争失败的主要因素。

最惨烈的战役

最惨烈的一次是「泗川之战」,明军将领董一元率部 2 万多人进攻泗川,被日军守将岛津义弘以万余人击溃,折损兵力约 7 千余人。

第二为「第一次蔚山之战」,明军将领麻贵率部 4 万 4 千人进攻蔚山,被日军守将加藤清正以 2 万多人击溃,伤亡 4 千余人。

战争对各国影响

战争最终虽以大明和朝鲜联军胜利而告终,却使明朝与朝鲜由盛转衰,并给予了女真以迅速崛起的机会,同时战争彻底改变了日本国内格局,丰臣势力迅速垮台,对整个日本战国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万历朝鲜之役是四百年前发生在朝鲜半岛的一场国际战争。日本史书把万历朝鲜之役分为两次战争,分别叫作文禄之役和庆长之役。朝鲜史书则称之为壬辰卫国战争。《明史》称万里朝鲜之役的胜利为“东洋之捷,万世大功”。无法否认这场战役的意义,如果日本在这个时期彻底占领了朝鲜,恐怕侵华战争也不会拖延到二十世纪了。整个战争从万历二十年(1592年)开始至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结束,历时七年。

虽然在战役期间,日军间或有一些战术胜利,但从总体趋势来看,日军在明军参战以后处于被动防守地位。日本自封的所谓战国猛将们,英豪们,与明军交战往往“举阵惊骇奔散”,虽然取得过一些胜利,大都是在防守时取得的……

1、初战不利

1592年7月17日黎明,祖副总兵长途奔袭以游击史儒、王守官等为先锋统军进迫平壤城,史儒率领千总马世龙、张国忠两官先入城,手斩敌首10级,由于连夜大雨导致辽东军火器失效,加上祖承训不熟悉日军战法导致军溃将亡,史儒遭到铁炮命中而亡。军队溃散,祖承训仅以身免,一日之内败退过大定江。

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粮草不继,朝鲜方面无法提供明军的粮草供应;第二,情报有误,朝鲜方面指平壤有日军1000余人,实际交战后日军多达上万人;第三指挥权的问题。要求指挥权交由朝鲜将领,大家可以想象如果志愿军的指挥权交到朝鲜将领手中的后果……

2、平壤大捷

明军第二波增援自平壤兵败后,同年10月16日,明朝命李如松总理蓟、辽、保定、山东军务,并充任防海御倭总兵官,其弟李如柏、李如梅为副总兵官,一同开赴朝鲜。明朝从全国范围调集了4万精锐。这支军队的主要构成如下:辽东铁骑1万;宣府、大同各选精骑8千;蓟镇、保定各选精锐步兵5千;江浙步兵3千。四川副总兵刘铤率川军5千,做为后续部队向朝鲜进发。元月5日进抵平壤城下,元月8日与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18000人战于平壤(期间建州卫的女真人对朝鲜提出援助,9月辛未,大家熟悉的努尔哈赤在向明朝朝贡马匹的贸易后,听说日本军入侵朝鲜之事,派使臣马三非来朝鲜说:称建州卫部下有马军三、四万,步军四、五万人,皆精勇惯战,听说倭军入侵朝鲜,因为跟朝鲜唇齿相依,愿意出兵援助朝鲜,而后被婉拒了……)

平壤易守难攻,明军采取了围攻三门的战略,东门留给日军撤退以防对方做困兽之斗。当时明军配有佛朗机炮、虎蹲炮,灭虏炮...等等火炮数百门,在此战发挥了巨大威力,守城日军死伤惨重。祖承训率领的明军率先突破城南的芦门,接着含谈门、普通门、七星门、牡丹峰也相继被明军攻占,日军黑田长政曾派黑田二十四将之一的久野重胜前往侦查,也被明军击毙。

小西行长一看大势已去,率领残兵退守。入夜,日军自东南方向突破,渡过大同江向汉城退却。日军这些身经百战的战国名将居然没有半点军事常识,其实在沿途早有李如松部署李宁和查大受的伏兵等候,一阵掩杀,击毙数百日军。李如松收复平壤、开城,并且进攻汉城,是役明军付出阵亡790人的代价,给予日军九千余人的损失。

2、碧蹄馆之战

由李如松率领的明军在平壤大捷后,为了快速缓解后勤危机,欲乘胜追击日军速战速决,先遣副总兵查大受与朝鲜将领高彦伯领骑兵数百侦查开城至王京之间的道路,正月廿五侦查先锋在碧蹄馆南方的砺石岭遇到日军前野长康、加藤光泰的侦察队数百名,一时之间,双方前锋交战,查大受乘胜追击,并派人将战况传给李如松。

26日提督李如松得报后,以为日军如当地土民所说弃京城撤退,遂率领本部兵马骑兵4000人从开城疾驰引援,与立花宗茂展开交战。而后续的祖承训,李宁,孙守廉等人相继投入战斗,此时明军人数增加到3000人。时近中午时分,突然20000名日军先锋军如小早川隆景、毛利元康、小早川秀包、吉川广家等部赶来占领望客砚,后面还有日军本队20000人进军。两军从午后交战6个小时至黄昏后明军终于等到左协大将副总兵杨元率援军1000人到来。日军小早川隆景因明军援军的到来方始退军,而李如松则主动断后,但从日军小野成幸直接向李如松所在的方向突进,最后被李如梅击毙,明军撤退。

此战历时12小时,因为李如松的指挥失误,明军面对数倍日军限于困战。但是却也突出了明军骑兵的强悍战斗力,占据参战兵力优势的日军经过苦战也无法消灭这支仅仅数千人的孤军,反而自身损失惨重。

后续经过一系列战事逐渐明军将日军赶出了朝鲜半岛,下面是第二次的对日作战。

3、稷山大捷

1597年初,日本出动陆军141490人,水军7200人,水陆并进再度入侵朝鲜。2月,明朝再次议定援朝征日,以麻贵为总兵官,统率南北诸军。在3月,明朝以山东右参政杨镐为佥都御史,经略朝鲜军务,并以兵部侍郎邢玠为尚书,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经略御倭。5月,邢玠赶至辽东,开赴至朝鲜的第一批明军共约3万余人。

6日,麻贵为了拖住日军北上的攻势,为明军动员争取时间,决定伏击日军,命副总兵解生等率军2600人奔赴稷山北部,巩固汉城的前沿阵地。7日,于稷山附近与日本战国名将黑田长政和率领的日军第三军团一部发生遭遇战,日军先头部队被击溃,明军的后续部队杨登山率军赶到,击败黑田长政。后因毛利秀元大军赶到而从容撤退,黑田长政占领稷山,但未能北上汉城。此战为明军以少胜多的战例。虽然日军最终占领了稷山城,但日军却慑于明军的野战能力,未敢前进。永远的丧失了战争主动权,对中朝双方战略意义重大。不久日军全线撤退至釜山。而明军组滞日军攻势,为明朝增兵朝鲜赢得时间,战略目的完美实现。是役明军伤亡两百余人,日军伤亡六百余人。

4、蔚山之战

稷山之战结束后于10月麻贵以李如梅率数千攻向星州谷城,小早川秀包、筑紫广门起先死守,之后迎接小早川秀秋派出的援军山口正弘、南部无右卫门后转守为攻,如梅遂退去。同10月攻打青山的日军毛利秀元等则被参将彭友德率领的中朝联军重兵包围,死伤惨重,幸蔚山城将浅野幸长、宍户元续、太田一吉的接应援护才撤退。日军遭受惨败后,明军乘胜追击,接连获胜。于二十三日又攻打蔚山,是为第一次蔚山城之战。明军以茅国器率领的南兵作为先锋,展开凌厉的攻势,并迅速突破了蔚山倭城,把日军将领加藤清正率领的军队围困在岛山城。然而杨镐徇私,将马上突入岛山城的南军部队换成辽东军去攻城,结果失败,丧失最佳战机。此时日本大批援军到来,天又下大雨,明军火器无法使用,解了加藤清正部队之危难,这时候明军的经略杨镐又指挥失误,仓促撤军,明军遭受了极惨重的损失。

5、露梁海战

11月,日军无心恋战,由蔚山撤离,明军分道进击。加藤清正率乘船撤退。以战舰数百,分布忠清、全罗、庆尚各个海口。就在日军将领撤退之时,陈璘派遣邓子龙偕同朝鲜李舜臣联合出击,在露梁海上截击想援救小西行长的日军援军立花宗茂、岛津义弘、小早川秀包等部。

邓子龙率三巨舰向日军进攻,并自为前锋,与日军决战。战斗时曾携壮士三百人跃入朝鲜战舰以救援,直前奋击。但其他战舰却误掷火器于邓子龙的战舰,使战舰起火,结果邓子龙阵亡。最终日军方面立花宗茂则作为殿后,接应小西行长使其成功逃离朝鲜。

万历朝鲜之役对当时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影响。由于此役,朝鲜从亡国到复国,付出了数十万军民伤亡的沉重代价。由于此役,日本丰臣秀吉集团的势力元气大伤,为其不久后的垮台埋下伏笔,日本随即进入德川幕府时代。由于此役明朝辽镇精锐损失严重,短期内无力进剿后金力量,只能坐视努尔哈赤日益强大,最后对明朝形成了致命的威胁。

万历朝鲜战争是由日本太阁丰臣秀吉挑起的,以争夺更多的土地为目的,发起的对朝鲜的侵略战争。

战争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1592年至1595年 由明朝将领李如松和宋应昌统领,前往朝鲜作战,在经过平壤大战后,日本大败后撤退,明军也因入朝兵力不多,无法组织大规模作战。而后又在碧蹄馆之战后双方开始谈判,议和,至此第一阶段战役结束。

第二阶段从1957年开始,丰臣秀吉从釜山登录,率领15万大军开始对朝第二次作战。明朝由总兵麻贵统领,后续有山东参政杨稿、兵部侍郎邢阶赶到,总共8万余人。其中有很多经典战役,而又数鸣梁海战最出名。朝鲜水军名将李舜臣是日本最为头疼的对手,李舜臣凭借几艘船只大败日本统帅藤堂高虎率领的133余艘战船。具体情况可以观看电影《鸣梁海战》,而后,丰臣秀吉死于京都,日本士气受挫,着手准备撤退。正在日本准备撤退之时,明军又在露梁海战大败日军。日军至此以无还手之力。

1599年明军班师回朝,万历朝鲜战争结束。

1588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后,为了平息国内武士对分封不均的不满并为削弱各个诸侯势力。决定对外发兵,以获取更多的土地。1592年[1] 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军队九个军团共20万人渡海至朝鲜作战,以宇喜多秀家为总指挥官。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丰臣秀吉以朝鲜拒绝攻明为由,于4月正式开始了对朝鲜的战争。

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一个月攻陷朝鲜京城,驱逐朝鲜国王李昖。明朝集结辽东及三千戚家军约4万人由李如松统领,奔赴朝鲜作战。日军在平壤之战大败后后撤,而明军因兵力也无法进行大规模作战,在碧蹄馆之战后双方开始议和。在1595年,战争第一阶段基本结束。

1597年正月,日军14万大军再侵朝鲜。朝鲜二次求援,明朝初次调集4万兵力赴朝救援,后续不断增兵,最高至7万。日军在丰臣秀吉死后难以为继,遂全部从朝鲜半岛撤退。

万历援朝战争对当时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深远影响。此役是明朝对外战争最后的辉煌,不仅保卫了朝鲜半岛,进一步巩固了中朝友谊。 而朝鲜从亡国到复国,实力被严重削弱。日本元气大伤,丰臣秀吉集团的势力被削弱而间接导致德川幕府崛起。明朝的国力也受到相当损耗。因此,从长远来看,万历朝鲜之役实际上起到了重新整合东亚各国政治军事力量的作用,奠定了之后三百年的东亚的和平局面。

因为这场战争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所以中国称为万历朝鲜战争、万历抗倭援朝、朝鲜之役,与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称为万历三大征。

还因1592年是壬辰年,朝鲜及韩国称为壬辰倭乱,第二次称为丁酉再乱,或将两次合称为壬辰卫国战争;日本天皇在战争爆发的那一年改年号为文禄,日本称为文禄之役,第二次称为庆长之役,或合称为文禄-庆长之役、秀吉朝鲜征伐、征韩之役、日明战争、太阁西征。

《明史》总结曰:“自倭乱朝鲜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中朝与属国迄无胜算,至关白死而祸始息。”但实际上对于此战到底是由于明军以少胜多,日军惨败导致了丰臣秀吉之死,还是明军本无力抵抗,由于丰臣秀吉之死才导致了日军撤退,两种说法颇有争议,甚至有丰臣秀吉是被沈惟敬以毒药毒死的说法。但这都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无论战争真相如何,其对明朝的影响都是及其巨大的。

此战明朝“几举海内之全力”,调尽辽东骑兵精锐,据统计,辽东原有兵额95000,至万历二十八年(1600)只有40000,也就是说减少了60%。由于此役,明朝与朝鲜在二十年内无力进剿后金力量,使得女真部落日益强大,对明朝形成了致命的威胁。而庞大的军费开支,更是给当时本就紧张的明朝经济状况雪上加霜。据记载,明朝为此战支出不少于白银2400万两,而当时全国年赋仅为2663.5万石,按当时比价折算,这2400万两的军费相当于米6400万石。

《明史·兵志》记载:“朝鲜用兵,百万之积俱空。”

为了填补军费开支赤字,明朝政府转饷半天下,加重赋税,使得“夷狄盗贼,莫不生心”。更加恶化了明朝农民起义的问题。而辽东军的巨大损失直接导致了对后金镇压能力的衰减,努尔哈赤趁机发展。种种方面都加速了,甚至可以说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故清代史学家认为“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而朝鲜受战争的创伤更加严重,除了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土地遭到日军蹂躏,甚至可谓是到了民穷财尽的境地。丰臣秀吉曾命将朝鲜及明朝阵亡士兵的鼻子割下来以代首级,日本军割取了朝鲜人鼻十八万五千七百三十八个,朝鲜军队可谓被彻底击垮;随之而来的饥荒,瘟疫更是夺取百万人的生命,朝鲜一蹶不振,从而彻底失去了对女真的控制权,反而被后金取代明朝,成为了朝鲜的宗主国。

庆长文禄之役对于日本的影响同样巨大,可以说是直接奠定了日本未来格局。丰臣秀吉在征朝鲜前也许由于统一日本的骄傲自大,以及老年昏聩,对明朝军队的实力进行了错误的判断,甚至此役的目标可以说根本不是朝鲜,而是以朝鲜为跳板,一举攻下大明。

秀吉的错误决定使得日本在经济上遭到严重损失,给日本人民带来空前灾难。除去日军超过17万的伤亡外,日本水军在此役中几乎消亡殆尽。秀吉之死也导致了丰臣家的内部,文治派与武功派的矛盾被德川家康利用。

由于丰臣秀赖年幼德川家康彻底消灭了丰臣氏,结束了持续了一百由于德川家康的胜利,其被转封的江户城(即今天的东京)迅速成为了全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从不毛之地发展成了全国大都会,可以说如果丰臣秀吉不发动朝鲜征伐,德川家康不见得可以当上“天下人”,如今的东京也根本就不会成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了。

另一方面,文禄庆长之役的失败使得日本在今后三百年未曾动过侵略中国的脑筋,使得东亚国际关系出现了维持了三百年之久的比较稳定的和平格局,直至甲午海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还有更多爆款回答,如:胡雪岩临死前说“白虎勿近”白虎是什么?西游记女儿国真的有吗?青楼女子生活?日本“帝银事件”?阿房宫有多大?“试婚格格”是什么?等有趣的历史问答?请关注@@鉴史以明志 鉴史以明志 ,带你了解历史的故事。

万历朝鲜战争(1592年—1598年),又称万历朝鲜之役、万历援朝战争,指明朝万历年间中朝人民抗击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

1588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1592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军队九个军团共20万人渡海至朝鲜作战。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一个月攻陷朝鲜京城,驱逐朝鲜国王李昖。这时,明朝集结辽东及三千戚家军约4万人由李如松统领,奔赴朝鲜作战并暂时击退日本。1597年正月,日军14万大军再侵朝鲜。朝鲜二次求援,明朝初次调集4万兵力赴朝救援,后续不断增兵,最高至7万。日军在丰臣秀吉死后难以为继,遂全部从朝鲜半岛撤退。

明军的伤亡如何?

《明史》对这场战争的评价也是由此着手:

“自关白(丰臣秀吉)侵东国,前后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

但《明史》的说法并不准确,明廷在「朝鲜之役」中投入兵力虽巨,到战争末期(公元 1598 年),明军在朝鲜的总兵力已达 12 万人左右(陆军、水军合计),却也远远达不到可以「丧师数十万」的规模。

明军在朝鲜的兵力折损到底有多少呢?

造成明军伤亡较多的战役,总体上共分三次。

最惨烈的一次是「泗川之战」,明军将领董一元率部2万多人进攻泗川,被日军守将岛津义弘以万余人击溃,折损兵力约7千余人。

第二为「第一次蔚山之战」,明军将领麻贵率部4万4千人进攻蔚山,被日军守将加藤清正以2万多人击溃,伤亡4千余人。

第三为「南原之战」,日军主帅宇喜多秀家率兵4万人围攻南原城,明军杨元部 3千人几乎被全歼,仅逃出2百人。

算上其余战役中零零星星的损失,明军在朝鲜的总伤亡数约有2万人左右。这个数字虽然不小,却远不及《明史》批判的程度,也尚不至于对明朝的边军实力造成致命损害。

最有名的

来岛通总,来岛通总在秀吉的奏请下叙任从四位出云守。庆长二年,日朝之间的和谈破裂,来岛通总於八月下旬率六百人和藤堂高虎、中川秀成、菅达长组成水军再度侵朝攻打南原城,後呼应陆军沿全罗道的南海岸行进,於九月六日在兰浦一带与李舜臣率领的朝鲜水军遭遇,朝鲜军伺机退向鸣梁渡,十四日移进右水营冲,藤堂高虎遂於九月十六日发动全军冲击朝鲜水军,但是却被熟悉当地海域的李舜臣利用逆流时游走炮击,击沉日军三十艘战船,日军大败,史称「鸣梁海战」,是役之中来岛通总与兄长得居通年身中流矢阵亡,享年三十七岁。

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俘虏联合最多的一次,俘虏敌军七千八百多人,创下一次战役俘敌最多的记录。

这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敌我伤亡比最大的一次战役,4∶1的伤亡比率,让联合狼狈后撤二十多公里。

此战也彻底粉碎了李奇微的计划,为我军后续作战部署争取到足够的时间,也让联合再次领教志愿军的厉害。

这就是横城反击战,美军在整个朝鲜战争中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役,下面我们就让我们探寻战役的历程。

1950年10月,新中国政府应朝鲜首相金日成的邀请,组建以彭德怀元帅为总司令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与联合作战。

横城反击战

在志愿军连续发起的三次战役后,联合一溃千里,一路被志愿军追着打回了三八线,就连南韩首都汉城也再次丢失。

战役的结果使得当时的联合总司令麦克阿瑟万分震怒,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狂妄的宣称,要对新中国使用核武器!

可是此时的美国政府不愿扩大战争规模,尤其是苏联已经研制成功原子弹,杜鲁门十分担心,要是苏联参战怎么办?

所以杜鲁门以及美国政府极力避免战争升级,使得变成第三次世界大战,所以杜鲁门决定,解除麦克阿瑟一切职务。

此时远在日本的麦克阿瑟还是通过广播才得知,自己已经被解除一切职务,气急败坏之下破口大骂。

随后杜鲁门任命李奇微成为联合第二任司令,接替麦克阿瑟全权指挥朝鲜战争,遏制志愿军的攻势。

李奇微

临危受命的李奇微很显然是有两把刷子的,就连彭老总都曾经称赞过李奇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对手。

李奇微曾经是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所以有着丰富的战场经验,在李奇微的细致研究下,发现了志愿军一个致命的弱点。

李奇微发现,志愿军的补给严重不足,而且机械化水平极低,李奇微估计前线志愿军随身携带的补给,最多只能支持我军连续七天作战所用,超过这个时限,我军就必须撤退。

于是李奇微便创造了一个名为“磁性战术”的作战方案,他要求前线的联合,在遭遇我军进攻时,不要与我军正面抗衡,立即撤退。

因为我军的机械化水平极低,美军的卡车跑得非常快,所以志愿军很难追上撤退的美军。

李奇微命令前线军队,与我军保持二十五公里左右的距离,因为这是我军一次进攻最大可以行进的距离。

就这样,联合在李奇微的指挥下,渐渐恢复了部分士气,一直拖延着我军,直至我军补给被消耗。

示意图

而此时在后方指挥的彭老总也察觉出志愿军补给不足的缺点,于是便命令部队立刻后撤,可是此时已经来不及了,联合已经在李奇微的命令下,提前发起了。

而事实上,早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后,彭老总便觉察出我军过于深入,一直打到了三七线附近,这给后勤补给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于是彭老总早在那时便想着让前线部队“停一停”,可是迫于朝鲜方面的压力,无奈之下只得缓缓调整。

这就让李奇微察觉到了一丝可趁之机,于是便果断命令联合发起反扑,企图击退志愿军。

而此时我军一面尚在休整,一面又必须应对来自于美军的进攻,所以前线局势顿时显得错综复杂。

可是彭老总并没有慌乱,因为他深知一件事,那就是越是遇到危险的局面,就越不能慌。

彭老总

于是在彭老总的命令下,我军集结重兵展开横城反击战,此战的直接目的就是打断联合的攻势。

1951年2月11号深夜,横城反击战全面爆发,在战前的部署中,志愿军决定以“西顶东反”作为作战核心策略。

即以部分兵力在西线战场上组织防御,牵制联合主力,而我军集结主力在东线战场上实施,从侧翼威胁联合,制止其攻势。

在东线战场上,我军集结39,40,42,66四个军,由志愿军副司令邓华指挥,向横城方向。

1951年1月31号,联合先行向横城一带发起进攻,42军和66军第198师立刻展开阻击。

2月5号,39军从高阳,40军从东豆川,66军从金化分别向洪川以及阳徳院里行军,准备展开反击。

志愿军

9号南朝鲜第5,第8两个师以及美军第2师进至横城以北,邓华抓住其侧翼暴露的战机,立刻集结兵力向横城西北方发起反击。

战斗很快就爆发,在志愿军的突袭下,美韩两军一部很快被我军歼灭,随后我军继续向原州进攻,39军作为预备队。

11号东线主力先后抵达预定战场,当日17时我军在一阵炮火急袭后,发起猛烈进攻,直至次日42军占领敌军全部阵地,进发至仓村。

随后42军继续进攻,歼灭俘虏南朝鲜八百余人,全军进抵鹤谷里,切断南朝鲜军第8师退路。

而40军则向新岱里发起突击,在左翼突破后,迅速插入南朝鲜军的纵深防御中,与42军合力切断南朝鲜第8师的联络。

而66军因为准备不足一直到11号晚上19时才发起进攻,右翼198师突破后,在次日占领苍峰岭,歼灭南朝鲜一个炮兵连,俘虏美军二百余人。

左翼部队196师,197师在成功攻克敌军阵地后,在次日占领敌军表面阵地,至此第一夜的作战计划达成,南朝鲜第8师被合围。

志愿军进攻

为了救援被围困的第8师,美军出动航空队掩护第8师以及美2师一部撤离,志愿军40军117师和118师不仅合力打退美军的援兵,还把企图突围的敌军再次包围。

随后在邓华的指挥下,我军发起总攻,在经过一天的激战后,志愿军毙伤俘敌2300多人,至此南朝鲜第8师主力全部被歼灭。

在此次战斗中,志愿军也创造了朝鲜战争中,一个师在一次战斗中歼敌最多、缴获最多的纪录。

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番此次战斗的过程,看志愿军如何在35个小时内,歼灭联合一万两千多,俘虏七千八百余!

117师一夜前进30公里,一直到2月12号,前出占领鹤谷里,不仅打退了联合的援军,还阻断了横城敌军的逃亡路线。

此战117师在石子洞歼灭南朝鲜军一千余人,而125师则在12号十时左右挺进横城西南。

40军在发起进攻后,右翼120师迅速占领高地,同时歼灭固守的联合,左翼118师则进攻广田,之后与42军124师汇合。

三个师合力构成了对横城西北方向上,对联合的合围之势,战斗直至12号晚8时结束。

美军坦克

累计歼灭敌军1300多人,缴获汽车100余辆,摧毁美军坦克3辆,美军暴露的侧翼遭受志愿军的巨大打击。

而66军第198师则在12日攻占草塘,摧毁美军坦克3辆,197师则于12号晚6时攻占红桃山,歼灭敌军170多人。

第196师也在12号凌晨先后占领大官岱里,阳地村等地,沿途歼灭敌军二百余人,同时协助197师俘虏敌军一百余人。

事实上在攻击发起前,邓华即两次严令第66军坚决完成任务,可66军却因为准备不足被迫延迟。

攻击发起后,邓华于2月11日18时,令第66军"主力应向横城以南急进,务必于明(十二)日拂晓前将横城南逃敌退路切断"。

但由于该军准备不足,发起攻击较迟,又因有的部队途中受阻和失去联络,使得未能按规定时间到达曲桥里,切断横城之敌南逃退路。

再加上第125师阻截不及时,致使在横城的美第2师一部、南朝鲜第8师师部和南朝鲜第3师大部,得以逃脱。

李奇微

至2月12日凌晨,横城以北南朝鲜第8师3个团已被志愿军全部包围分割,至8时已大部被歼灭。

8时南朝鲜第8师2个营和美军一部在美军空军掩护下企图突围,被志愿军第117师阻于夏日地区。

10时30分横城之敌2个营在飞机、坦克和炮兵的支援下,企图挽救被围的南朝鲜第8师残部,被志愿军第117师击溃。

第117师经简短准备后,进行3个多小时的作战,至当日21时,将被阻于夏日的南朝鲜军2个营全歼,计毙伤俘敌2300余人,击毁和缴获汽车200辆。

当晚22时第66军第196师进至曲桥里,歼灭南逃之敌一部,至此南朝鲜第8师主力遭到全歼。

在志愿军横城作战的同时,人民军金雄集团第3、第5军团在横城东北的之荃村里、下琴台里向釜洞里、花田星、铜山地区之敌发起进攻。

美军战俘

于13日进至横城东南之鹤谷里、乌原里、下安兴里地区,歼灭了南朝鲜第3、第5师各一部,有力地配合了邓华集团反击作战的胜利。

此战志愿军全歼南朝鲜第8师主力3个团,美军第2师一个营,以及四个炮兵营。

累计歼灭敌军1.2万余人,俘虏敌军7800多,南朝鲜第8师第10团团长也在战斗中被我军击毙。

我军缴获各种类型火炮139门,1232支,我军伤亡4141人,敌我伤亡比在4∶1!

横城反击战的胜利,使得联合后撤26公里,粉碎了李奇微的计划,重挫了联合的士气。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