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湖南电视台 > 长株潭3在线直播

阿朵老公(阿朵高晓松的前女友)

发布时间:2022-06-03 17:52:39   作者:旧人陌兮   来源:网友投稿   我要投稿

阿朵老公(阿朵高晓松的前女友)

最近《乘风破浪的姐姐》让大家见识了众多姐姐的魅力,阿朵也是我们很喜欢的姐姐之一,要说她之前跟高晓松恋爱过,真的有点戳人眼,高晓松还是很有魅力的,只是外形上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欣赏的吧,就这样的肯定是爱上了内在美的爱情,那必然是真爱了吧,那咋还分手了呢,阿朵高晓松为啥分手,她现在老公又是谁?
 
阿朵高晓松为啥分手,
 
 
 
阿朵高晓松分手,据说是因为高晓松的逼婚,呵呵,这个不太让人信服呀,高晓松虽然外形不怎么好,但是怎么看也是做不出来逼婚之类的事情的,这么洒脱不羁的一个人呢。另外还有一种传闻是说阿朵当年跟高晓松在一起的时候“被认为”劈腿了,高晓松在两个人分手后还写了一首歌叫《S了她喂猪》,其中歌词里面有这么一句:“该死的人,戴着该死的绿帽子.....”,对此阿朵也回应过,说:“天下男人都一般黑,既然都黑,那就找一只漂亮的。”
 
 
 
事实上,阿朵和高晓松是不是恋爱过大家都不能石锤以对,高晓松和阿朵对于这样的传闻也都是极力否认,虽然外面传的沸沸扬扬,但是两人都是高深莫测的。名人的交往,往往都带着点神秘感,因为他们的感情生活一旦公开,就会被网友们长年累月的八卦,估计他俩也不想被讨论吧,所以一直也否认着。
 
 
 
这样一来分手原因就更难知晓了,不过看看阿朵和高晓松的性格特征,分析分析我们也能知道一点端倪,假设这俩人在一起过,那么分开的原因也的确最有可能就是因为高晓松的逼婚呢,高晓松虽然看上去洒脱不羁爱自由,但是言谈中还是爱家庭亲孩子的生活型男人,而阿朵,多才多艺,豪情满怀,才真的是爱自由的呢。
 
她现在老公是谁?
 
阿朵当年很红,后来逐渐沉寂了,没想到现在又翻红了,今年已经40岁的她是否有老公了呢?她曾经公开过自己择老公的标准:“有安全感、责任感、性能力要强”,据传她曾经嫁给一位富豪老公,后来分手还获得不菲的分手费,目前仍然单身。

 

可能是他的国籍问题吧!在未出现国籍问题前,高晓松还是有一些人缘的。在电视访谈中,被那个女主持人指出他的国籍后,高晓松很语塞尴尬,未否认,以当时语境看,实为承认了自已已是美国人。在这之前,他曾说参加了美国大选,投了奥巴马一票。这也更明确地证实了自已是美国人的身份。因为只有宣誓效忠加入美国国籍,成为正式公民后才有选举权,拿绿卡是没有选举权的。之后他又否认,但说服不了人。大家更相信他已叛国投敌,属敌国公民了。

直正的中国人敌我分明,痛恨汉奸和背祖忘宗、投敌求荣的小人。因而高晓松回到自已背叛了的母国搞直播,遭到中国网友的漫骂与抵制是情理之中事,是合乎中华民族爱憎分明,眼晴里揉不下沙子的性格的。作为高晓松来说,中国离他远去,不管他怎么狡辩,美国人的身份,他效忠的国家已经明确宣示了与中国为敌,他也因此成为了货真价实的汉奸,一个叛国忘祖的敌国公民。

个人认为,本质不是高晓松和人民舆论的争论,而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渐渐有人对中国文化充满自信,不容他人践踏侮辱,需要有符合现在中国国情的讲话方式,高晓松说白了只是公知的缩影,而下面的评论则是人民思想一部分的表现,当然,骂人是不对,但多多少少也体现出人民在思考什么。

当60,70渐渐老去,他们的经验沉淀成为智慧,不再怎么争抢网络地盘;而80,90渐渐则成为网络上的中流砥柱,占据了论坛中心,引导了舆论的风向标,相较于出生在“动荡”的上一代,他们更为激进,更为自信,更为勇敢,敢于斗争。加上中国经济逐渐强大,国力逐渐强大,民族自信自然是水到渠成,生活在这个潮流中的80,90顺流而下,与所有中国人民一样,眼界逐渐开阔,才知以前那群人谁在裸泳,于是这场喜剧性的事件诞生了。

这只是一个开头,借高晓松事件告诉那些公知,以后说话小心点儿,估计以后所有公知若还是想在中国待着,就得想办法改变以前的风格,高晓松只是个出头鸟,后面还有一大群,我甚些看到公知以后会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发言的可笑样子......

“我”虽然没有能力改变什么,但“我们”可以改变一切,因为你我虽是浪潮的一部分,但我们就是浪潮本身,未来只会更加灿烂。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最后说一句“私者一时,公者千古”。

缅怀伟大领袖——!

发布于 7 小时前

时代抛弃你,连声再见都不会有,而只是满屏的硼化硫(SB)和低等生物的组合名词。

要说现在的主流媒体,真是越来越接地气。这个没办法,因为大势所趋。不管你想说啥,起码得先有关注、先有流量。没这个,你说啥都没人听,说了也白说。

于是,没必要又红又专,只要自带流量就给你登堂入室的机会。于是,人民日报就选了高晓松、马东、史航等一众名人在自家平台搞直播、分享读书心得,即所谓的毕业季特别直播、八位文化名人送上毕业寄语。

为什么是这些人?因为这些人自带流量,至少人民日报是这样认为的。但也不是谁都行,卖货直播的不能算,起码得跟文化沾点边儿。

直播开始、名人开播,然后根本就没有鲜花掌声,满屏全是落花流水。而且,立即引发了一场直播骚乱,本来想听的也不听了,直接跟着起哄了。然后、然后,就是中断直播、名人退场,但再也没上来。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但,这些人不是鲁迅笔下的刘和珍君,没有惨淡的人生、没有淋漓的鲜血,然后就暂得偷生了。

是名人出了问题,还是网民出了问题,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先说名人,主要就是高晓松,网民的火力主要就是奔着他去的。其他人想挨骂,估计还得再等等。

首先,高晓松考上了清华大学,但大学没毕业就去玩音乐了。当不上科学家就准备当艺术家,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但没考上。大学没读完、研究生没考上,然后你凭啥就要给现在的毕业生讲一课。

其次,一众公知的面孔已经不入时了,高晓松凭借名人的流量、奇葩的观点以及卖弄的演技,真得做到了吸粉无数。但是,时代不同了,当时的受众与现在的受众根本就不是一伙人。那些个写网文、搞奇葩的,都换了好几茬。你再拿过时的宝刀屠当下的飞龙,追不上、也砍不动。

第三,人设崩了,就凭酒后驾车一项,就凭自称华裔一项,你在正能量这个圈里就立不起flag。你给毕业生讲人生,难道人生就要酒后驾车爽一把、就要美丽羊奴乐一番吗?也许你或是幸运、或是背景,能够这么爽、这么乐,但是一般人呢?

高晓松的粉丝,当然会立即反驳。他们会这样说:

比尔•盖茨和乔布斯也没毕业哈?怎么中国就容不下这些人了?

你要是这么说,还有比他们更彪悍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上大学的时候还毒杀老师未遂呢。然后却啥事儿没有,为什么?人家老妈就是牛,硬是能把这事个抹平了。你有这种虎妈吗?同理,你有比尔•盖茨的家室吗?没有,就走大概率能成功的路,好好上学、好好毕业。

成功之路千万条、千条大路通罗马。但无论那条路都不能拒绝运气,你仔细观看那些成功的名人,哪个不是运气好到爆棚。所以,成功而名人的,往往不是因为真有本事而就是运气好。现在的中国,就是一批科学青年,已不会再犯什么中二病了,所以鸡汤根本不管用。于是,所谓的名人、所谓的成功人士,根本就唬不住这些人。

公知怎么就不行了?高晓松的观点很有独到之处?

如果公知总是兜售碎片化的奇谈怪论,根本就说不上碎片化的知识,那么根本就满足不了现在中国年轻人的胃口。公知得先是知识分子然后在公共,一些个名人算得上知识分子吗?甚至连某个领域的专家都算不上,就要夸谈天下,不挨骂还等着挨表扬吗?柴静与丁仲礼院士关于碳排放的辩论,就让大家看清楚如今的公知与真正专家的区别了。

而且,公知们的悯人悲天成了以上视下的傲慢,现在的网民根本就不能接受。更要命的的是这些人因为时代的原因,所以观点中自带偏见:中国就是不好、美国就是极好。然而,不仅开眼看世界而且双脚走环球的中国年轻一代,也早就不能接受这种偏见了。

另外就是人设的问题,人设很重要,至于某些名人的人设有多差,只看他们的光辉事迹就行了。

网民出问题了吗?

中国的年轻人,需要什么样的引路人?总不能“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吧。

当然需要,但肯定不需要鸡汤的引路人。而名人直播,实质就是一场毫无主题的鸡汤直播。这种方式去塑造正能量,跟愚民也差不了多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得是渔、得是实用的方法、得是实在的说教、得是锋利的思想、得是独到的见解。2012年马化腾对话凯文•凯利,就是在向大众输出一种锋利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虽然凯文的观点深刻且复杂,但值得需要的人去学习,至少不是根植于沙堆上的奇葩论调。

网民上网就是在获取信息,但获取信息就这几个目的:一个是娱乐加放松,一个是关心时势变化,一个是要学习知识。而这些不同的需求,都有不同的方式,好的东西往往都是要付费的。但大家肯定不想在网上听什么名人自我炫耀和励志鸡汤,因为大家都知道那些都是骗人的。这就是时代的变化。

而这个变化的时代,已经不需要高晓松之类的名人了。宁愿去看他们做广告,也不想去听他们讲道理。要高雅咱就阳春白雪,要地气咱就下里巴人,别遮遮掩掩地既要高大上又要接地气,整成人格就整崩了人设。

怼,就对了,名嘴、公知们应当识时务,不要以“智者”自居,不要宣扬媚外思想、不要亵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你们应该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让我们把你当人看的前提是你是人而不是狗。

主要有几方面因素:

1.受够了

现代年轻人(包括不那么年轻的人)已经受够了老派“公知”(如果他算知识分子的话)的教做人了。总是一副我比你们都懂,你们就是傻*,好好听我教导的智力、见识优越感,令人生厌。

在以前,网络不发达、在网上展示智识、见识、能力的人少,信息也不通畅,因此公知们可以展示他们优势,作为意见领袖“教导”他人。

但是后来一方面大家见识都多了,另一方面发现有些公知嘴上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最后兜兜转转都是为了利益,为了钱。在群众面前那些慷慨激昂催人尿下的思想言论只不过是赚钱的工具而已,大家也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不是说赚钱不行,而是吃相不行。你看参加这个节目的人,主要是骂马东和他,怎么没有人骂马伯庸呢?

他的见识广,但是每一个领域跟专业人士比其实非常浅薄(可能除了音乐)。

之前他上过一期最强大脑,里面有一个人用声音震破玻璃杯,他认为那个人是作弊,是耍手段,找不出理由证实或证伪,反正就是咬死不信。

可见他对机械振动导致固体破裂领域没有基本的概念,完全是凭自己朴素的直观感知来判定。

我曾经写过文章阐述为什么声音震碎玻璃杯是可能的,以及什么样的参数是固体破裂的关键因素,但是当时最强大脑很火,那篇文章被和谐了。说不过你就不准你说,你看看他以及那个狗屎节目的德行。

理科他不懂,文科他也经常在乱吹,包括历史、宗教,这种例子你一搜就有。

所以大家认为他最适合当个北京出租车司机,但是不能喝酒(因为他酒驾进去过)。

3.矛盾

百度百科关于高晓松的家世背景是这么写的:

注意最后一行,这是什么品位,连继父都搬出来了。但是人家搬出来是有道理的,看看继父多牛啊!

这种家世背景,然后满嘴跑火车地以“成功人士”来指导各位*丝人生道理,你说气不气?

现在多少聪明有能力的年轻人,就是因为家世背景不行活在社会底层,但是骂骂你总是可以的吧?

我有这种家世背景,我一定不出来瞎逼逼,也不会在清华学到一半就退学了。

4.左右互搏

他的国籍问题。加入美国的宣誓如下:

看看这个宣誓词,再看看他在国内赚钱的表现。好处全占,坏处全躲,左右互搏。骂骂他已经是轻的了。

网友们都很可爱,很真实,从不打太极。是中国人就爱中国!是美国人就爱美国。不会说因为我是美国人,所以我爱中国?仗义多是屠狗辈,最是无情读书人。穷苦的草根才是真正的爱国者!深深的热爱的祖国,权贵者,出家,获取利益。所以人们痛恨他鄙视他。这一类人,不止一个高晓松,芳芳之辈也是的!

高晓松话多等于言多必失,评论的同时暴露了他的立场。他这个立场出问题了,观众的眼睛雪亮。这次遭怼是这些公知过去推崇的观点,令人作呕的结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美国爹2020太不提气了,看到这些公知的下场,估计有很多人会重新规划人生了。

28日晚,人民日报邀请高晓松等人直播为毕业生送上毕业寄语。可在直播间中,大部分网友都在评论中抵制高晓松和马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人民日报本是好意,请来高晓松、马东、史航等一众名人直播分享读名著心得,没想到网友一点不买账,你直播我直怼!

怼到一众名人仓惶关播,手机屏幕一直停留在“主播暂时离开,马上回来…”,然而并没有人再回来……

延伸阅读:公知是什么意思

1、“公知”一词源自10多年前《南方人物周刊》策划的一个专栏

每年评选并公布影响中国的50名公共知识分子名单。定义其实很宽泛,所谓“公共知识分子”,重点在于公共二字,而不是知识分子。

2、毕竟知识分子是上世纪初的阶级概念

当时受过教育且从事脑力劳动者皆可称为知识分子,而当今的中国社会,没有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屈指可数。可以说对于活跃在网上的年轻人,人人皆可称为知识分子。若非要把知识分子的门槛提高到专家、教授阶层,大部分公共知识分子又达不到此标准,其中不乏教育水平不高的高中肄业者甚至前超市收银员。

3、因此大家对于划分公共知识分子的标准是公共

何为公共?掌握话语权,且乐于透过互联网新媒体对公共事务发表评论。无论是《南方人物周刊》那几年评选的公知名单,还是这些年活跃于各种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公知,都符合这个标准。

4、公知就是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的缩写

词指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是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

5、而在中国社会的实践中

“公知”一词更是对那些貌似公正博学,实则摇摆不定,自视甚高,以天下评判为已任,视政府和百姓问题多多,自认担纲启蒙责任,诲人不倦的一群文化人。尤其在网络和微博中,第三方提到“公知”多含有讥讽的意思。

高晓松和很多谈话节目或者名人,显然是情商高过智商,可能因为许多人阅读比他们更少,才显得他们很智慧。这也正常,有些名人或者谈话节目继续深耕,关注听观众的着眼点,还能继续走下去,走入人心。但是高晓松不是,他越来越松散,越来越随性,已经到了比较放纵自我,无视听观众的状态了,走到尴尬关播,是很正常的,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那么快。个人形象,语言内涵,毕竟还是名人赚钱的生命线,说你随性、个性,就越发松散,越发散发个人全面毛病,生生把一个名气搞坏了。名气本身就是比较虚的东西,高除了谈话节目,做阿里做音乐,米国某大学的访问学者等,都不了了之的,可见他不仅才学可能不够,团队协作不佳,自律应该也不够,而光靠率性,确实是走不远的。其实不仅仅是他,那些明星家长里短的,根本就不应该是长期能维持的栏目,毕竟不是作品,没有多少实质的内容,鸡汤而已。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所有的中国人都不喜欢口是心非的外籍人士,特别是有一部分当红的中国人,有钱后加入外国国籍的所谓的明星,公知们,他们自己已经没有资格来给中国人民夸夸其谈了!

吃着中国的大米白面,拿着在中国捞的银子,大笔的往国外献媚,然后还在大中国夸夸其谈,这不是明白着在忽悠老白姓嘛。

现在网络资讯发达,老百姓只要有一部手机就可以知道谁是谁非,谁是真真的中国人,看公知们明星们爱不爱国,从他们发迹后选择国籍就可以看清楚某一些丑恶人士的嘴脸。

太多的知名人物不知收敛低调做人,不知道爱国的行为准则,忘记自己怎么成名的了,还以为真的自己是老大,岂不知老百姓心里有杆秤,中国老百姓绝对可以称得出来公知和明星的份量!

这一次的直播被老百姓直接狂怼到半途关播,说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论你是谁只要广大老百姓看不上,你就啥也不是!再牛掰的人物家里亲朋好友也是老百姓出来的。所以作为公知和明星就要学会怎么做个合格的中国人,不然再有名气也会被老百姓提下台的!

夕又米再婚了。

这段时间,她频繁在网上秀恩爱,并且直呼对方老公。男方不是圈内人,但身材高挑,长相不俗,和夕又米站在一起格外般配。



更令人羡慕的是,男方对夕又米温柔又体贴,夕又米随口一提的话,对方都会牢记在心,并且安排上她想要的东西。

不仅如此,夕又米和婆婆相处也十分愉快,在给老公过生日的视频里,她婆婆年轻漂亮,在一起氛围融洽。

和高晓松离婚8年后,夕又米终获幸福。回望夕又米的来时路,堪称一个北漂姑娘的逆袭史。


01

1988年春天,夕又米出生在河南商丘一个不错的家庭。父母做手术器材生意,又兼顾投资炒股,一家人的生活衣食无忧。

女儿的到来,给这家人增添了许多欢乐。父母给她取名为徐珊珊,希望她拥有快乐平安的一生。

可徐珊珊注定生来不凡,就犹如她的名字一样,从徐珊珊到徐粲金再到夕又米。

夕又米从小就很漂亮,像洋娃娃一样的脸蛋,走在路上总能让人多看几眼。但她却丝毫不像个女孩子,性格叛逆,淘气十足。

10岁那年,父母为了让夕又米有个好前途,一狠心就把她送到北京上学了。小小年纪,漂泊在外,寂寞难耐。

一个人坐火车,一个人上下课,一个人度过春夏秋冬,夕又米感觉自己像个流浪儿。

过早地离家,缺乏家庭温暖,久而久之让夕又米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而这份缺失,注定让她情路坎坷。

在北京求学的日子,夕又米依然没爱上学习,她迫切想要逃出象牙塔,去过自由自在的人生。

到了初中,夕又米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高挑的身材,白皙的皮肤,身边的追求者总是一茬又一茬地冒出来。面对这些情窦初开的毛头小子,夕又米可没多大兴趣。

那时候,全国刮起一股选秀风,有点才华和美貌的姑娘,都在做着一夜成名的美梦。

当然夕又米也没能例外。初中没读完,她就开启了北漂生活。没有资源,没有人脉,她就当起了小模特,走走台步,拍拍写真,也能勉强养活自己。

如果夕又米在这条路上足够坚定,恐怕也就没有后来的“福气”了。


02

2005年,《南都》举行“深圳小姐大赛”,夕又米连忙提交了报名表。这个17岁的小姑娘本想借着这次机会扶摇直上,没想到却撞进了高晓松的眼睛里。

这一年,高晓松是比赛的评委,看遍台上所有年轻的小姑娘,唯独在夕又米身上挪不开眼了。

后来高晓松回忆这场相识,他毫不避讳地说:“她的眼睛脸型长发,符合一切我对美女的标准。”

这个情史丰富,又有几两才华,还有一张嘴皮子的中年男人,要追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还不容易。

在高晓松的攻势中,夕又米很快就缴械投降了,但是夕又米对高晓松几乎一无所知。

在遇到夕又米之前,高晓松的风流韵事就一箩筐。

上世纪九十年代,高晓松和老狼在搞乐队的时候,就在厦门和一个叫“红”的姑娘过了一段风花雪月的同居生活。在“红”的温柔乡里,他还一口气写了《同桌的你》《青春无悔》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和“红”分手后,他又在对外经贸大学的门口,对一个叫“沈欢”的女大学生一见钟情。三天后,高晓松一手拿着烟蒂,一手拿着戒指向沈欢求婚,如果沈欢不答应,他就会用烟蒂烫自己的手直到沈欢答应为止。

那是1999年,高晓松和沈欢的婚礼轰动了整个常州。婚后不久,他和歌手筠子的爱情往事也被挖了出来。这个情场老手,可谓是处处留情。和沈欢离婚后,他和阿朵眉来眼去,干柴烈火也燃烧了好一阵子。

高晓松其貌不扬,但是他读书写诗唱歌,随便拿出一样都足以迷晕小姑娘。

对17岁的夕又米来说,高晓松是一本厚重的书,充满了未知,她每翻一页都能找到惊喜。

同时,人生阅历丰富的高晓松,又像一个指南针,牵引着在海上漂流的夕又米。

为了和夕又米修成正果,高晓松也煞费苦心。


03

对高晓松来说,夕又米美貌有余,但“包装”不足。

要知道高晓松是高级知识分子家族出身,想要进高家的门,可不是只有美貌就行的。

为了“包装”夕又米,高晓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她改名,由徐珊珊改为徐粲金,“粲”有鲜明美好之意,但这个字复杂,高晓松又把“粲”拆解开,用“夕又米”做了女友的小名。

当然只改名字也无法弥补夕又米低学历的事实,高晓松门路多,索性把夕又米送出国镀镀金。

对于这些安排,年少的夕又米欢喜不已。北漂这么多年,吃尽苦头,受尽冷眼,高晓松如父如兄的呵护,让她感怀在心。

2007年,夕又米通关成功,和高晓松走进了婚姻殿堂。这一年,夕又米19岁,高晓松38岁。

夕又米跟在高晓松身后,乖巧伶俐,很快就心甘情愿生下了一个女儿。

当夕又米沉浸在为为人母的幸福中时,丝毫没有料到,这场婚姻会带给她多少狂风暴雨。

这段相差19岁的婚姻,在国内引发舆论高潮,不少人抨击高晓松老牛吃嫩草,也有人说夕又米贪图名利。

但高晓松却不以为然,反而骄傲得很。对这个历经沉浮的男人来说,体验过事业的高峰,又趟过女人河,世界上没有多少事情可以激起他的好奇心了。

而亲手“养成”一个完美妻子,却是有十足成就感的事情。年轻的夕又米,像一张白纸,她的世界观,她的人生观,她的爱情观,都任凭高晓松描绘。

甚至夕又米听的歌、看的电影、读的书,都是高晓松安排的。

如此精心“养成”的妻子,没有普通夫妻间的矛盾和隔阂,反而有更多的默契和一致性。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高晓松对这段婚姻很满意,而活在高晓松塑造的温室堡垒里,夕又米也感觉安全又舒适。

谁能想到,再强大的温室也会有崩塌的一天呢。


04

那几年,夕又米没有工作,她整天呆在家里,照顾女儿,处理家务。而高晓松负责赚钱,给予老婆孩子丰富的物质生活。

这样的状态,夕又米觉得一切都岁月静好。

20来岁的她,在高晓松面前,更多的时候都像个孩子,她和女儿一起嬉戏玩闹,一旁的高晓松笑脸盈盈,仿佛养了两个女儿。

不过彼时的高晓松,事业已经进入瓶颈期,曾经积攒下来的民谣老本也快吃空了。在风云骤变的华语乐坛,高晓松想要再分一杯羹基本是不可能了。

背负着养家的重任,年过四十的高晓松还不能停。2011年,他喊来吴尊、韩庚、伊能静等人,拍了一部《大武生》的电影。

本想靠着这部电影赚够奶粉钱,没想到电影还没上映,高晓松就入了狱。

说起来,高晓松也实在倒霉,喝了酒叫了代驾,结果对方迟迟没到,他就自己上了,没想到被警察逮了个正着。

因此当《大武生》上映时,高晓松还在服刑,他只能叫夕又米去看电影,顺便观察观众的反应。

那时候的夕又米整个人都崩溃了,哪还有心思看电影啊。她一边要安抚孩子,还要应付扛着长枪短炮的记者。

在舆论纷纷中,《大武生》不出意外地翻车了。有媒体形容这部电影犹如一辆醉驾中的汽车,横冲直撞,几乎是失控般地走到了终点。囫囵吞枣的剧情,白瞎了这么大的阵容。

半年后,高晓松刑满释放,夕又米一个人开车去接他,一同前往的还有各大媒体记者。等高晓松上了夕又米的车,那些记者紧跟其后,前后左右四辆车跟拍,有记者为了拍到高晓松不惜把半个身子都探出窗外。

这个阵仗吓坏了夕又米,索性减速,让他们拍个够。

出狱后,高晓松变了,而夕又米对此毫无觉察。


05

高晓松这一遭,可算和夕又米共过苦了。夕又米对高晓松毫无怨言,她还在幻想着和高晓松如何白头偕老,如何过三十年结婚纪念日。

但那时候的高晓松变得越来越忙了,酒驾没能堵住他的成名路,反而把他的事业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他不拍电影了,转型上各个综艺节目当评委当嘉宾,这个活干腻了,就自己开了一档《晓说》的节目,胡编乱造也拿到了上亿的播放量。

事业回春,春风得意,再看看枕边的夕又米,她容颜依旧,可高晓松突然厌倦了。

2013年4月,夕又米像往常一样呆在家里,张罗一家三口的柴米油盐,高晓松也像往常一样工作完回到家,只是那一天高晓松的眼睛里没了光,他的脸上异常平静,他平静地和夕又米说:“我想结束这段婚姻。”

这话一出,夕又米懵了,下意识地从嘴巴里吐出三个字:“为什么?”

高晓松依旧很平静:“因为和你在一起我不快乐,我想要更多的自由和创作空间。”

夕又米以为高晓松只是在闹脾气,可是三天后,高晓松搬出了一家三口住了多年的家,诺大的房子再也没了他的痕迹。那一刻,夕又米才反应过来,自己真的要离婚了。

看着高晓松远走的背影,夕又米的童话世界崩塌了,她仿佛置身倾盆大雨里,浑身被淋得透透的,刺骨般的冰冷,让她不知道逃往何处。

离开后的高晓松一如既往享受着鲜花和掌声,可是夕又米却仿佛死去了,她这25年对爱情的信仰和高晓松为她塑造起来的世界观一起崩塌了。

夕又米想起高晓松曾经为她打开的窗子,为她铺平的路,心痛之外是恍惚。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夕又米不曾预料到的,高晓松为她打造了一切,又亲手毁掉了一切。


06

夕又米没有去求高晓松回来,她配合这个深爱多年的男人签了离婚协议,这是她为自己保留的最后一丝尊严。

离婚后,夕又米躲了起来,她不接受任何人的问候,也不想告知任何人这个消息。

对这个传统姑娘来说,比起外界的眼光,婚姻失败这件事要让她难堪一百倍。况且她才25岁,同龄姑娘还在体验青春的美好,而她已经成了单亲妈妈和失婚女人。

痛苦之外,夕又米还要安抚年幼的女儿。她一遍遍询问爸爸的去向,夕又米总要编个美好的理由,还要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看着熟睡的女儿,夕又米更多的是自责,她不知道离婚对孩子的未来会造成多坏的影响。

就这样在凌乱的思绪里,夕又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个月就瘦成了一把骨头。

对彼时的夕又米来说,比理清情绪更重要的是找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

就在夕又米迷茫之时,一个时尚圈的老前辈从几张涂鸦中,认定她有艺术天分,建议她自创服装品牌。

夕又米从没上过班,也没接触过社会,她战战兢兢,犹犹豫豫,可是她没有路可选。她找了两个合伙人,火速注册了公司。

那个寒冷的冬天,夕又米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穿梭在面料市场和服装工厂,选面料,设计图纸,商议价格,她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忙碌。

两个月后,品牌上线,夕又米第一次感受到自我价值,那是比爱情更大的满足和快乐。在全心搞事业的过程中,那段失败的婚姻反而成了夕又米的勋章。

此后,夕又米的品牌稳步前进,但舆论依然没有放过她。


06

2014年,夕又米和高晓松分开一年后,离婚消息才正式曝光。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两人离婚的流言此起彼伏。

在那个对女性不够包容的年代,离婚的错误方总是归咎于女性,尤其是那个处于弱势方的女性。

有人说夕又米在外面有人了,有人说夕又米不够贤良淑德,高晓松可以一纸离婚声明将这件事轻飘飘带过,转头继续在荧幕上捞金,可是夕又米不行,平民百姓,人微言轻,但她仍然为自己辩驳了一番,那篇《我不是高晓松娇妻,我是夕又米》是最好的见证。

哪怕细数和高晓松离婚的点滴,她依然没有任何怨言,在文章的最后,还要说一句感谢:“我感谢晓松带给我一切,感谢他给我带来这一生对我最重要的人——我的女儿,我会用我所有的爱去呵护她伴随她成长。”

在这之后,夕又米对高晓松绝口不提,她只是埋头赶路,将品牌越做越大。

2016年,夕又米和杨一柳的恋情曝光,有媒体称,杨一柳已经和夕又米求婚了。求婚是假,恋爱是真,可这段感情却恶评如潮。

这个杨一柳不是普通人,而是张子萱的前夫。当夕又米投入高晓松怀抱时,他和张子萱就谈起了轰轰烈烈的恋爱,还走进了婚姻殿堂。谁能想到陈赫的出现,会让这对鸳鸯分崩离析。

两个在婚姻里失意过的人,爱情的发生,有一千个理由,抱团取暖也好,惺惺相惜也罢,都是凡夫俗子对幸福的追求。可是大众却对此颇有微词,嘲讽声,谩骂声,声声入耳。

这年年底,夕又米和杨一柳没能熬过流言蜚语,还是走向了分手。


07

和杨一柳分手后,夕又米再无恋情传出,取而代之的是她蒸蒸日上的事业。

时尚博主,潮牌创始人,服装设计师,三重身份重新定义了夕又米。

2019年,在综艺《我家小两口》里面,夕又米以郭碧婷闺蜜的身份上了节目,并且给郭碧婷和向佐的婚姻提供了不少建议。

夕又米的出现,让无数观众惊艳。原来31岁的夕又米,告别高晓松后,竟然活得又美又飒。

曾经她的人脉圈都是高晓松给予的,现在她凭借自己的实力,坐拥时尚圈最顶级的资源。

看着夕又米坚定的眼神,她的标签不再是高晓松的前妻,她是最好的自己。

如今33岁的夕又米再次走入婚姻殿堂,这一次,她的姿态不再卑微,她自信又坦然,温柔又独立。

再看看高晓松的处境,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2020年6月,高晓松作为嘉宾参与了一场以读书推广为目的的直播,没想到直接被网友骂到退播。从文艺诗人走到劣迹斑斑,也实在令人唏嘘。

现在想来,当年高晓松放过夕又米,对夕又米来说反而是万幸之事。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