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江苏电视台 > 常州公共在线直播

狄的拼音(狄的组词大全)

发布时间:2022-05-16 14:34:28   作者:流水随风   来源:网络   我要投稿

八狄的拼音:bā dí

八狄的词语解释八狄

古代对北方部族的泛称。

  ▶《墨子•节葬下》:“昔者,尧北教乎八狄。”

  ▶《淮南子•修务训》:“故秦、楚、燕、魏之歌也,异转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也,殊声而皆悲;一也。”

  ▶《北史•高丽传》:“若夫九夷、八狄,种落繁炽。”

八狄的网络解释

八狄的近义词:

八狄的反义词:

八狄造句大全

造句 / 例句:

龙斗SEO与您一起学习文学知识,常伴你左右!

《墨子?节葬篇》有八狄之说。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墨子?节葬篇下》云:“尧北教乎八狄”。

《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出处】《墨子?节葬下》:“昔者,尧北教乎八狄。

部族扰攘,何止五胡八狄;兄弟纷争,历经九死一生。

”黄节注:“《尔雅》: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从前尧去北方教化八狄,在半路上死了,葬在蛩山的北侧。

《尔雅?释地》说:“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示例】《北史?高丽传》:“若夫九夷、八狄,种落繁炽。

”《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四海,《尔雅》以“九夷、八狄、七戎、六蛮”为“四海”。

《墨子?节葬下》:“昔者尧北教乎八狄,道死,葬蛩山之阴。

中国最早的辞书《尔雅》的《释地》中说:“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示例】《北史?高丽传》:“若夫九夷、八狄,种落繁炽;七戎、六蛮,充?边鄙。

“九”并非具体数目,只表示众多之义,如《尔雅》中有“九夷、八狄、七戎、六蛮”之说。

昔者尧北教乎八狄,道死,葬蛩山之阴,衣衾三领,?木之棺,葛以缄之,既窆而后哭,满?无封。

”《淮南子?修务训》:“故秦、楚、燕、魏之歌也,异转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也,殊声而皆悲;一也。

八的组词(开头是八的词语)

八指头陀

八专

八珍咸粥

八字还没一撇儿

八字胡须

八字宫眉

八字都没一撇

八子七婿

八宗

八思巴

八水三川

八人轿

八圣道

八色鸟

八十岁学吹鼓手

八十年不下雨

八索九丘

八抬八簇

八抬轿

八王日

狄的组词(结尾是狄的词语)

褕狄

揄狄

有狄

仪狄

夷狄

摇狄

夏狄

遐狄

五狄

铜狄

厍狄

戎狄

攘狄

阙狄

屈狄

旄狄

蛮狄

蛮夷戎狄

六狄

库狄

关于该问题涉及到三个主要内容:一是八骏马,二是八骏马名字,三是八骏图。我们可以这三部分内容为主来进行探讨。

一、【八骏马】

八骏马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它和西周时期的第五位君主周穆王有密切关系。周穆王姓姬名满,史称“穆天子”,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据《史记-赵世家》记载,公元前960前后,封王徐偃王趁穆天子在西部出国访问期间于徐国(今徐州)发动叛乱。但是秦人当时很忠于朝廷,秦人中有位叫造父的人就向穆天子进献了八骏马。这些马跑得很快,带穆天子征犬戎伐徐戎, 大大增加了战斗力,平定了徐偃王的叛乱。除此之外他还让人造车,以八骏马驾驶往返35000里,历时543天,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巡游。由于造父为周穆王进献好马立下功劳,于是周穆王把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南)封赏给了造父。造父的后代在当时的晋国里是一支非常厉害的家族,其中有名叫赵籍的人参与了“三家分晋”并建立了战国时的赵国,于是造父成为赵氏的祖先。

二、【八骏名字】

1、以颜色命名

关于历史上对八骏马的名字是有争议的。《史记》中只记录有四匹马的名字,并没有完整的八匹。八骏马的名字,最早出现在西晋出土的《汲冢竹书》里的一篇《穆天子传》里,这是由晋咸宁五年汲县盗墓者掘魏襄王陵时发现的。在《穆天子传》里,八骏的名字分别是: 骅骝、騄耳、赤骥、白羲、渠黄、逾轮、盗骊、山子。 晋代大学者郭璞对《汲冢竹书》曾做过注释“八骏,皆因其毛色以为名号。”就是说这八骏是按照各自颜色起的名字如下:

骅骝(红体黑鬃黑尾)、騄耳(青黄)、赤骥(火红)、白羲(纯白)、渠黄(鹅黄)、逾轮(青紫)、盗骊(纯黑)、山子(灰白)。

宋代大散文家柳宗元在他的《观八骏图说》里就采用了以上命名。其中的赤骥指的是从现在距平凉很近的冀这个地方选送的红体黑鬃黑尾的马。这种马不但漂亮且跑的最快还很听指挥,后来人们就把冀地的马叫做千里马,写作“骥”。 晋朝的张华在其《博物志》中所记载的八骏中除了没有踰輪和山子,而是另外两种名为飞黄和騧騟的马外,其他六个名字都相同。

2、以形态命名

八骏马第二次文献记载,出现在东晋孝武帝时代的方士王嘉(今甘肃渭源人,隐士。几次拒绝苻坚请他做官的请求,后被姚苌杀害。)的著作《拾遗记、周穆王》里。在该书中,王嘉对周穆王的八骏马增添了一定的神话色彩,八骏马的名字也作了改变。它们是以形态命名的八个名字,分别为:绝地、翻羽、奔霄、超影、逾辉、超光、腾雾、挟翼。形态特征如下:

绝地特征: 足不践土,脚不落地,可以腾空而飞。

乾隆八骏分别是翰如骆、曦驭黄、苍艾骐、掣电、蹑云骆、飞霞骝、同吉黄、炯星骝。

4、历史上的其他名人名马

三、【八骏图】

《八骏图》出自1700年前出土的《穆天子传》,是从六朝起就很流行的一幅画。据《历代名画记》记载,晋武帝时代就有史道硕、史秉之兄弟俩画八骏马出名,唐代有曹霸、韩幹。到了元代有赵孟頫和任仁发,清代有郎世宁。而画得最好的是现代画家徐悲鸿,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画马大师。徐悲鸿八骏图之所以独胜一筹,是因为八骏在他笔下不仅形神俱足,形态各异、刚劲矫健、风格剽悍,更重要的是他能画出马的人格化特征,赋予了马更多的人性风骨和灵魂。他采用中西合璧的绘画艺术表现手法,将八骏画得大有天马行空之势,成为美术界杰作。

四、【有关八骏的诗文、故事】

除了画作,关于书写八骏图的诗文也很多。熟知的有白居易《新乐府》中的《八骏图》,李观书写的《周穆王八骏图序》,还有杜甫、刘叉分别在《城上》和《观八骏图》中的诗。

《城上》:草满巴西绿,空城白日长。风吹花片片,春动水茫茫。八骏随天子,群臣从武皇。遥闻出巡守,早晚遍遐荒。

《观八骏图》: 穆王八骏走不歇,海外去寻长日月。五云望断阿母宫,归来落得新白发。

所有有关八骏马的诗文中有首唐代李商隐写的《瑶池》是这样写的:“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这里说的是周穆王日行三万里,驾八骏车去昆仑山巡游时会见西王母时,与西王母发生了一段浪漫爱情的事。(因受到热情接待,周穆王有些乐不思蜀,所以才发生了徐偃王叛乱事件。)临别之际,西王母问他“将子无死,尚能复来?”穆王也给了肯定回答。但是是人怎么可能成为仙呢?黄竹歌声已经暗示穆王已死,求仙已经成了虚妄。

五、《对八骏的思评》

唐朝诗人柳宗元在《观八骏图说》中讲到:“古之书有记周穆王驰八骏升昆仑之墟者然而世之慕骏者,不求之马,而必是罔之似,故终不能有得于骏也。慕圣人者,不求之人,而必若牛、若蛇、若倛头之问,故终不能有得于圣人也。诚使天下有是图者,举而焚之,则骏马与圣人出矣。”意思是说,传说中的八骏被后人说得神乎其神并画了这八种马。后人按图索骥是找不到真正的骏马的。寻求骏马和圣贤之人,要从实际生活中寻找,而不是根据古代传说或者画图中的样子去找。假如把八骏图烧掉了,自然就找到骏马了。这就是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脚踏实地,尊重事实,重视实践,方能得到你希望得到的东西。

传说中的八骏神马有好几个版本的说法,这八匹骏马的颜色都不一样,流传下来的说法八匹骏马的名字如下:赤骥、盗骊、白义、逾轮、 山子、渠黄,骅骝,绿耳。

我是金徽胖叔,答的可能不专业,请批评指正

八骏之说最早来自周穆王,相传八骏是给周穆王拉车的八匹宝马。《穆天子传》中曾记录周穆王驾八骏巡游天下,行程三万五千里,见到了西王母,开辟了自驾游之先河,八骏之名从此声明远播,该书中八骏按毛色命名。书中记载:“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

而我国著名的神话志怪小说《拾遗记》中则记载:“(穆)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行十影;七名胜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是以其形态命名的。

综合来说《周穆王传》作为历史典籍可信度高一些,《拾遗记》内容多荒诞不经之事,可信度不高。

问题:很多画家都画过八骏图。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八骏是指哪八匹马。朋友们有知道的吗?前言

八骏,指八种骏马。其中诗人笔下的八骏,除了泛指骏马之外,一般指周穆王的八种骏马。

而画家笔下的八骏图,有的是画了八匹不同品种的马,有的花了八匹不同姿态的骏马 。

一、唐诗中的八骏

晚唐诗人李商隐有一首绝句《瑶池》诗云: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八骏日行三万里,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可日行三万里。

刘叉 (唐)有《观八骏图》诗云:

穆王八骏走不歇,海外去寻长日月。五云望断阿母宫,归来落得新白发。

很明显,唐朝诗人看到的这幅画中,指周穆王的八匹骏马。

杜甫有《城上》诗云:

草满巴西绿,空城白日长。风吹花片片,春动水茫茫。八骏随天子,群臣从武皇。遥闻出巡守,早晚遍遐荒。

八骏随天子,这里不是指八匹骏马,而是泛指骏马及天子的车驾。

关于周穆王的八骏,也有不完全一样的说法。

列子是战国前期的思想家,《列子》卷三记载八骏为:

王大悅。不恤國事,不樂臣妾,肆意遠游。命駕八駿之乘,右服【驊騮】而左【綠耳】,右驂【赤驥】而左【白羲】,主車則造父為御,泰丙為右;次車之乘,右服【渠黃】而左【踰輪】,左驂【盜驪】而右【山子】,柏夭主車,參百為御,奔戎為右。

列子所说的穆王八骏为: 赤驥、踰輪、白羲、驊騮、綠耳、山子 、渠黃、盜驪、

晋朝的张华,在其《博物志》中所记载的八骏,有些不同

周穆王八骏:赤骥、飞黄、白蚁、华骝、騄lù耳、騧騟[guā yú]、渠黄、盗骊。

其中,和列子相同的是:赤骥、 白蚁、华骝、騄lù耳、 渠黄、盗骊,六种,不同的两种,张华有:飞黄、騧騟[guā yú],《列子》有:踰輪、山子。

四、晋《拾遗记》

东晋王嘉编写过一本神话志怪小说集《拾遗记》,其中也记录了周穆王的八骏:

穆王即位三十二年,巡行天下。.....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递而驾焉,按辔徐行,以匝天地之域。

《拾遗记》中的八骏是: 绝地、翻羽、奔霄、超影、逾辉、超光、腾雾、挟翼,和前面两本书中的八骏都不同。

结束语

唐朝诗人柳宗元在《观八骏图说》中讲到:

古之书有记周穆王驰八骏升昆仑之墟者。

然而世之慕骏者,不求之马,而必是罔之似,故终不能有得于骏也。慕圣人者,不求之人,而必若牛、若蛇、若倛头之问,故终不能有得于圣人也。诚使天下有是图者,举而焚之,则骏马与圣人出矣。

大意是,传说中的八骏,被后人说得神乎其神。有好事者依据传说和想象,画了这八种马。后人按图索骥,其实是找不到真正的骏马的。

寻求骏马和圣贤之人,要从实际生活中寻找,而不是根据古代传说或者画图中的样子去找。假如把八骏图烧掉了,自然就找到骏马了。

八骏,只不过是传说而已。并不是真正现实中的骏马。至于画家怎么画,随其想象吧。

@老街味道

谢谢你的提问,喜欢骏马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千千千里马。我也画了一千多匹马了。所以,与大家说说八骏马的事儿。

造父的后代,在当时的晋国,是一支非常厉害的家族,他们随地望姓氏为赵姓,后来参与“三家分晋”的赵藉,建立了战国时代的赵国。

所以造父就是赵氏的祖先。赵氏对自己的祖先非常崇拜,所以,八骏马的事情也就流传非常广泛。

但是,《史记》中,只有四匹马有名字,并没有完整记录过八匹马的名字。

八骏马的名字,最早出现在西晋出土的《汲冢竹书》里的一篇《穆天子传》。

晋代大学者郭璞对《汲冢竹书》做了注释,说“八骏,皆因其毛色以为名号。”

所以,孔子时代也有“骥不称力,称其德也”的赞美之词。

周穆王时代,是周朝鼎盛时期,所以周穆王有“周游天下”的壮举。

他与西王母相会的地方,当时应该属于秦人的友好邻邦。

所以,受到了热情的接待,把周穆王乐得有些“乐不思蜀”了,所以,发生了徐偃王叛乱事件。

但是,秦人忠于周朝啊,所以,很快就会选出最好的马,为周穆王增加战斗力。

为什么造父能够选出八骏马为周朝立下汗马功劳?

那就得说说造父的身价了。造父是秦人。

秦人从周代起已经为周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给周朝能够提供大量优质的骏马。因此,周王把西垂的秦地,就封给了秦人的祖先非子。

八骏马第二次文献记载,出现在东晋孝武帝时代的方士,王嘉的著作《拾遗记、周穆王》。

王嘉在书中,对周穆王的八骏马有一定的加工想象。八骏马的名字也一些改变,增加了一些神话传说色彩。王嘉描写八骏马说:

王嘉是一个方士,前秦陇西安阳(今日甘肃渭源)人,隐居于东阳谷,后居长安终南山,带了不少的弟子,前后几百人。苻坚好几次请他做官,他都因为不看好前秦,后来被姚苌杀害。

以后,八骏马就成为画家喜欢的一个绘画题材。

因为,八骏马代表团结,胜利,快速。据《历代名画记》记载,晋武帝时代就有画八骏马出名的史道硕、史秉之兄弟俩。

清代乾隆非常喜欢骏马,请郎世宁画了不少的皇厩骏马,其中八骏图,就画了好几幅赏赐大臣。

现代画家徐悲鸿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画马大师。

八骏马是中国马文化的伟大我们历史。记录了中国人在马蹄下,马背上的辉煌历史。

八骏马后来被说成千里马了。因为《史记》里说周穆王的马“日行千里”,是,行军很快很多的意思,但是,后来,人们更愿意把八骏马也叫做千里马。

很多画家都画过八骏图,这里面的“八骏”代表的马匹种类有八种,《八骏图》它的来历要追溯到古代的六朝时期,这幅作品的内容讲述的是周穆王游历昆仑山时,所乘坐马车为其牵引的八匹良马,画中的八匹良马,它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描绘的形象也是非常生动,这是一幅不可多得的旷世珍品。

《八骏图》这幅画中的八匹骏马,在许多个朝代都有记载,但是书中描述的内容有些许不同,例如:晋国时期的王嘉在《拾遗记》中记载到:“八骏之名、一曰绝地、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越影、五曰逾晖、六曰超光、七曰腾雾、八曰挟翼”,这里面形容的气势磅礴。

而我们现在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它来自《穆天子传》,里面有记载,这八匹骏马的称呼也是非常的文艺,大概的排序如下:一为骅骝、二为騄耳、三为赤骥、四为白羲、五为渠黄、六为逾轮、七为盗骊、八为山子,另外还有不少著名的诗人,为这幅画作写下了许多诗词,我们熟知的有白居易《新乐府》,在这偏诗文中就有写到《八骏图》,还有李观书写的《周穆王八骏图序》等,其它的诗文还有很多。

另外在近代画作名气较大就属徐悲鸿老师了,它书画的《八骏图》形象也是非常生动灵巧,这里面也有一个小插曲,在网上我们看到的《八骏图》,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有八匹马,但是徐悲鸿老师的作品里并没有《八骏图》,马匹数量最多的也只有六匹,称之为《奔马图》,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在以后作品中的马匹改成了八匹,其中 这八匹马品种分别为:蒙古马、哈萨克马、河曲马、云南马、三河马、伊俐马、千里马、汗血宝马。

这八匹骏马在颜色上也有不同,在古代诗文中记载的“赤骥”颜色为火红色、“盗骊”颜色为纯黑色、“白义”颜色为纯白色、“逾轮”颜色为青紫色、“渠黄”颜色为鹅黄色、“华骝”颜色为黑鬃黑尾、“绿耳”颜色为青黄色、“山子”颜色为灰白色。

这幅作品描绘的生动形象,造型设计上也是新颖独特,画作内容体现的气势磅礴和酣畅淋漓,充分展现出我们东方画作的文化艺术和魅力,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收藏是一种文化艺术的传承!

理性收藏,切勿上头……

八骏是汉族传统寓意纹样,《八骏图》是从六朝起就很流行的一幅画,现在很多家里也都有八骏图。画中总是骏马翻滚,气宇非凡,寓意马到成功,前程似锦。

八骏是传说中周穆王驾车用的八匹骏马,能日行三万里,周穆王就是靠这八匹骏马西去见到西王母,发生了一段浪漫的爱情。临别之际,西王母还在问“将子无死,尚能复来?”,穆王也给了肯定回答。李商隐的《瑶池》中有“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周穆王有八匹能日行三万里的骏马,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穆王八骏

在不同记载中八马名具体说法不一。

1、《穆天子传》记载“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

这是以马的毛色命名,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火红色的马是赤骥,纯黑色的马是盗骊,纯白色的马是白义,青紫色的马是逾轮,灰白色的马是山子,鹅黄色的马是渠黄,黑鬃黑尾的红马是华骝,青黄色的马是绿耳。

2、《拾遗记》记载“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行十影;七名胜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

这是以速度命名,绝地、翻羽、奔霄、超影、逾辉、超光、胜雾、挟翼。

3、《列子·周穆王》记载“命驾八骏之乘,右服骝而左绿耳,右骖赤骥而左白 主车则造父为御, 为右。次车之乘,右服渠黄而左逾轮,左骖盗骊而右山子。”

这里记载和《穆天子传》相似,分别为,骅骝、绿耳、赤骥、白牺、渠黄、逾轮、盗骊、山子。

长陵八骏

明成祖朱棣骑乘的八匹御用战马,刻在明长陵,被后世誉为长陵八骏。

明代田艺蘅 《留青日札·大明名马》记载“ 龙驹、赤兔 、乌兔 、飞兔 、飞黄 、银褐 、枣騮 、黄马 , 成祖八骏名。”

乾隆八骏

清朝时期,波西米亚人艾启蒙清廷当画家,曾为乾隆绘制的中亚地区进贡的8匹宝马作《八骏图》,八匹马分别为翰如骆、曦驭黄、苍艾骐、掣电、蹑云骆、飞霞骝、同吉黄、炯星骝。

其他名马

乌骓,《史记》:项王骏马名骓。

汗血宝马,《史记》中记载,张骞出西域,归来说:“西域多善马,马汗血。”

赤兔,“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的卢,“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绝影,曹操的坐骑,在《魏书》“公所乘马名绝影”。

爪黄飞电,《三国演义》“曹操骑爪黄飞电马,引十万之众”。

惊帆,《古今注》:曹今有名马名惊帆,

秦始皇七名马,《古今注》:一曰追风,二曰白兔,,三曰蹑景,四曰追电,五曰飞翩,六曰铜爵,七曰晨凫。

九逸,《西京杂记》:汉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骏足也。名曰浮云、赤电、绝群、逸群、紫燕骝、禄螭骢、龙子、嶙驹、绝尘,号九逸。

昭陵六骏,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

忽雷驳,秦叔宝所乘战马,《酉阳杂俎.语资》:\"秦叔宝所乘马号忽雷驳,常饮以酒”。

在演义小说中名马就更多了。

万里云,《隋唐》李元霸的坐骑,又名万里烟云罩,千里一盏灯,追风白点万里云,千里赶云烟,一字墨雕板肋赖麒麟,万里云,追风白点万里龙等。

呼雷豹,《隋唐》尚师徒的坐骑。

一字板肋玉麒麟,《杨家将》杨延昭的坐骑。

照夜玉狮子,《水浒传》中出现的宝马,通体上下,一色雪白,没有半根杂色,浑身雪白,传说能日行千里。

踢雪乌骓马,《水浒传》中呼延灼的坐骑。

转山飞,《水浒传》王寅的坐骑,王尚书是本州山里石匠出身,惯使一条钢枪,坐下有一骑好马,名唤转山飞;那匹战马,登山渡水,如行平地。

文物小奇谈:《八骏图》出自1700年前出土《穆天子传》,一直争议很大

近现代画家中,徐悲鸿以画《八骏图》蜚声海内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神作。到底八骏是哪八骏?他们又是从哪来的呢?

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汲县盗墓者掘出了魏襄王陵,发现了大批的竹简、竹书,也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穆天子传》。这部书了不得,记载了西周时的不少神话故事,作者一直成谜。

《穆天子传》中讲到:周穆王是周朝第五位皇帝,他曾命人造车,前面驾车的是八匹神马,整个行程往返35000里,历时543天,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最为浩大的帝王巡游。

当时,驾车的八骏都有名字,分别为:绝地、翻羽、奔宵、超影、逾辉、超光、腾雾、挟翼。驾乘八骏巡游六极四洲,也就成为历代文人的创意来源,从而有了后来的《八骏图》。

喜欢就留言、关注、转发,有不同意见也欢迎留言给我一起探讨

亦文亦物,行程数万,撰文百万,一分钟简单干脆,解读古建筑的精彩

 相传西周第五位君主,是周昭王之子,姓姬,名满,史称“穆天子”,所以又叫周穆王。这位在位时间最长的西周王朝的君主,由于他曾征犬戎 、伐徐戎、 作甫刑,甚至还传说穆王西游见西王母,所以,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有关事迹可参见《穆天子传》。

由于周穆王好征战,就与战马结下不解之缘,其中八种马最为神骏。为什么叫八骏?因为这八骏是他的坐骑。在古代,将士出征一般乘坐战车,那时,普通的战国是由四匹马拉着飞奔。但周穆王为了快疾,喜欢奔驰如风,便将自己的座驾升级为八匹马。那时代,这八马都是由诸侯千里挑一送来的,自然神骏非凡,所以称为八骏。

于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画家徐悲鸿就以周穆王八骏为题材,经常以八骏为主题,画八骏图,他采用中西合璧的绘画艺术表现手法,将八骏画得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大有天马行空之势,成为美术界的杰作。

至于八骏图是哪八骏呢?

其一名为绝地,特征是足不践土,脚不落地,可以腾空而飞。

其二名为翻羽,特征是飞驰时比飞鸟还快疾。

其三名为奔菁,特征是不舍昼夜,可以在黑夜地里飞行万里。

其四名为超光,特征是可以追着太阳飞奔。

其五名为逾辉,特征是这马的毛色彩灿烂无比,光芒四射。

其六名为超影,特征是这马身躯能出现十个影子。

其七名为腾雾,特征是这马能够驾着云雾而飞驰。

其八名为挟翼,特征是身上长有翅膀,可以像大鹏展翅翱翔九万里。

但是,徐悲鸿并非是中国画八骏图的第一人,八骏图名字也有所变化。事实上晋王嘉在《拾遗记》中所记载为「绝地」等八骏,《穆天子传》中则记载八骏的名字为:

第一叫骅骝。

第二叫騄耳。

第三叫赤骥。

第四叫白羲。

第五叫渠黄。

第六叫逾轮。

第七叫盗骊。

第八叫山子。

比如,宋代大散文作家柳宗元的《观八骏图说》,就采用了《穆天子传》中对八骏的命名法。

相比较而言,我觉得徐悲鸿八骏图为什么会独胜一筹呢?那是因为他画马不仅笔墨酣畅,形神俱足,刚劲矫健、风格剽悍,更重要的是画出马的人格化特征,赋予马以风骨以灵魂,强烈地塑造出自由奔放和力量人物典型性格来。

赤骥:火红马;盗骊:纯黑马;

白义:纯白马;逾轮:青紫马;

山子:灰白马;渠黄:鹅黄马;

骅骝:红马黑鬃黑尾;绿耳:青黄马。

hello 小伙伴儿们!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今天咱们来点文言文的小小蚁穴

文言文高频字词

助你突破文言文瓶颈!

常考文言文高频字词

1、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

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

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

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

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

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

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2、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①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②表官职变化的

A、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B、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C、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D、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D、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E、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F、表辞官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3、表人物个性的

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狷介

耿:光明。

埂:正直。

鲠:直爽,正直。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欺诈,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多:称赞。

嘉:赞美。

与:赞许。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夷:东部少数民族。

戎:西部少数民族。

狄:北部少数民族。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

粟、黍、禾、谷、稻、菽、稼穑

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稔:庄稼成熟。

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

给:足,丰足。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秩:官吏的俸禄。

19、表布匹的:

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宇:屋檐。

庑:高堂周围的郭房,厨房;房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忤:违反,抵触。

牾:逆。

24、表揭发的:劾、讦、揭、擿

劾:揭发罪状。

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25、表害怕的:畏、惧、惮、慑、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

诅:诅咒。

27、表暗中的: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29、表朝见的:朝、觐

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朝: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祚:福;帝王。

践祚:即位。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诘:责备,追问。

诉:告状;诽谤。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让:责备,责怪

尤:罪过,过错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诟:①耻辱②骂

忿:愤怒,怨恨。

恚:恨、怒。

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族:灭族。

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

赭衣:赭,红褐色。“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39、表监狱的:囹圄、狱

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高频通假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表示时间的词

高考文言文的第四题,也就是目前试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四题——“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项”,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个别字词的错译和打乱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词为常见。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错误。因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的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其他常用词语

(1)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2)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

(3)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4)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5)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6)对:回答或对话。

(7)如:到,往。

(8)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9)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10)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言语不真实。

(11)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12)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13)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14)孤:幼年失去父亲。

(15)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

(16)狱:官司,案件,监牢。

(17)白:告诉。

(18)与:赞扬。

(19)多:赞扬。

(20)遽:急速,就,恐惧。

(21)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

(22)给:食用丰足。

(23)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

(24)按:追究,考察,调查。

(25)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26)令:美好,县令。

(27)执:捉拿。

(28)延:延请。

(29)省:减免。

(30)谢:道歉,推辞,告诉。

(31)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32)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33)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

(34)赧:因羞愧而脸红。

(35)竟:结束,完。

(36)坐:因……而犯罪,因为。

(37)寻:不久。

(38)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

(39)造:造访。

(40)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

(41)弑:子杀父,臣杀君。

(42)用:财用,因为。

(43)典:主持。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