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江苏电视台 > 常州公共在线直播

苏轼简介三苏(三苏园介绍)

发布时间:2022-05-15 17:19:05   作者:超甜的布丁   来源:用户分享   我要投稿

1、简介

 

三苏园

三苏园文物景区,位于郏县城西27公里处的小峨嵋山东麓。背嵩阳,面汝水,山川秀丽,风景宜人。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苏辙与其父苏洵衣冠葬此,至今有近900年的历史。苏坟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景仰,留有许多珍贵的诗文碑刻。

三苏指苏轼、苏辙兄弟及其父亲苏洵三人。三苏坟背依嵩岳余脉莲花山,面对汝水旷川,黄帝钧天台在其前,左右两小岭逶迤而下,宛若峨眉,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坟院四周有墙垣,南垣正中开门,古朴典雅,门两边所蹲石狮森严威风。陵门内矗立一座高约两丈、宽丈余的石坊。左右坊柱上镌刻着苏轼狱中示子由的诗句:“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坊后是飨堂三间,飨堂后是祭坛,祭坛后是三苏坟冢,院内院外遍植柏树,郁郁葱葱,参天蔽日,有“苏坟柏树数不清”的说法。院内碑碣林立。坟院门外神道两侧排列着石人、石马、石羊等。坟院西南三百米处有广庆寺。寺内有三苏祠,供奉三苏塑像。寺祠坟前罗列历代官员修葺、祭祀碑刻。其中有清乾隆年间河南巡抚毕沅所立者,称“毕沅碑”。毕沅曾编纂《续资治通鉴》,精研金石之学,官至湖广总督,名声甚重。1996年,在广庆寺东高台地上新塑苏轼雕像一尊,基座用大理石砌成,巍峨飘逸。

三苏坟1956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以来,郏县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三苏坟的开发建设力度,在广庆寺重修了钟鼓二楼,重塑了四大天王、释迦牟尼、文殊、普贤菩萨塑像,在三苏祠建起了卷棚,在广庆寺东跨院建成了东坡碑林,启功、李铎等当代著名书法家为景区多处匾额和楹联书丹,大大提高了三苏坟的文化品位。

2、景观介绍

 

三苏坟由三苏陵园、广庆寺、三苏祠三部分组成。三苏陵园,总面积14800平方米,坐北向南。步入神道,古柏相映。甬道两侧有石柱、石马、石羊、石虎、石狗、石人相对排列,仪仗严整。陵园门两侧蹲一对石雕雄狮。进入红漆大门,迎面是一座高5米、宽3米的红石牌坊,横眉镌刻“青山玉瘗”4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背面是明代进士、浙江右布政使王尚絅的《祭三苏先生文》。左右石柱隶刻苏轼《狱中示子由》词句:“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过石坊,东边有斋房5间,是过去官宦、名流祭三苏吃素沐浴之处。正中为飨堂,系康熙四十七年重建,堂内立有各代碑刻、四壁嵌有众多石碣。堂后为祭坛,坛后三冢隆起,中为苏洵衣冠冢,东为苏轼墓,西为苏辙墓。三墓西南一字排列6个墓冢,为苏轼六公子墓。园内有古柏588株,多为明清时所值,枝繁叶茂,苍翠挺拔。广庆寺、三苏祠座落在陵园西南300米处,前寺后祠,占地6903平方米。广庆寺大门为南天门,入大门是天王殿、大雄宝殿,三苏祠殿在最后。三苏祠殿建于元代至正年间,内有三苏彩色塑像,苏洵居中,苏轼、苏辙左右分侍。殿内外有金、元、明、清石碑,清代的“三苏先生佳城图”碑尤为突出。出广庆寺东便门,可至小峨嵋山头,上有高4.2米的苏轼中年布衣持卷雕像。

踏进广庆寺,苍劲的古柏、青翠的竹林让人眼前一亮,幽幽的古筝弹奏声从竹林中传出,如行云流水般轻抚着你的耳膜,古韵在院内萦绕。广庆寺建筑风格独特,最明显的特征是一进三院、寺祠合一,据说,这在全国是极为少见的。广庆寺寺小名气大,与苏东坡有着不解之缘,与三苏坟有着密切的联系。苏东坡一生坎坷,与佛家来往密切。他一生多次过往此地,每次经过便折道广庆寺与僧人叙谈。到了晚年,东坡甚至给自己起了两个佛号叫“行脚僧”和“苦行僧”。东坡死后,宋高宗为广庆寺赐名,寺院僧人四时守护坟院,每逢春秋大祭和苏轼兄弟的祭日,都要为他们的亡灵超度、安魂。

“青山玉瘗”坊位于郏县“三苏坟”门口处。青石制作,高3.25米,宽3.54米,是明代学者浙江右布政使郏人王尚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二月所建。清嘉庆年间知县李虎臣重修。正面楣刻“青山玉瘗”四个大字,左右石柱楹联,隶书苏轼《狱中示子由》诗句:“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背面楷书王尚《祭三苏文》。

三苏祠堂内的三苏塑像距今已有652年的历史了,仍然栩栩如生。

三苏园

穿过三苏祠右侧的一个门,便来到了东坡碑林。可以站在碑廊下观赏着书法大家的作品,东坡碑林是继湖北黄岗之后在东坡纪念地兴建的一座由当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以苏东坡诗、词、文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碑林,目前有碑刻300多块。东坡碑林的策划者别出心裁,邀请一百位书法名家以风格迥异的书体将东坡先生的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书写一百篇,形成了百家高歌大江东去的宏伟场面,可谓洋洋大观,气势磅礴。

碑林园中的仰苏堂内,来自禹州市的一位民间艺人正在展出他创作的关于苏轼的泥塑作品,这引起了不少游人的兴趣。据这位民间艺人薛明智说,为了给“三苏”盛会助兴,他连续工作28天,终于塑成了一组泥塑作品。他塑的作品“文坛巨龙”,惟妙惟肖。苏轼站在一条盘旋的巨龙身上,一袭长衣,左手握笔,右手捋须,若有所思,也许他还在忧国忧民。为了表示对苏轼的景仰,他还作了两首诗以示祭奠。其中一首这样写道:宋代文坛豪杰人,多少功绩累瘫身。峨眉柏阴休长梦,墨客不语怕惊魂。

三苏坟院建在郏县小峨眉山的山坡上,三面环山,南瞰汝水,地势险峻,环境清幽,院内古柏成林,四季郁郁苍苍。特殊的“景”与“物”,都使得风易招,声易振,故时时喧哗,夜静更甚,“夜雨”道理显而易见。三苏盛名加上这一特殊景象,从古至今吸引着无数文人骚客来此拜谒聆听。苏坟园内古柏参天遮日,夜晚山风来袭,潇潇洒洒如落雨声。这便是著名的郏县八景之一“苏坟夜雨”。

3、三苏简介

 

苏洵(1009~1066)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与二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苏询的散文多为论辩文,字字珠矶,句句珍宝;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苏洵在谱学领域贡献巨大,他创造了现代修谱方法之一的苏氏谱例,影响巨大,时至今日仍然是许多地方和姓氏的修谱范例。

苏轼(1037~110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导。母亲程氏有知识且深明大义,曾为幼年的苏轼讲述《后汉书•范滂传》,以古代志士的事迹勉励儿子砥砺名节。当苏轼21岁出蜀进京时,他的学识修养已经相当成熟了。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

苏辙(1039~1112)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宁三年(1070)-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

4、游玩信息

 

地址:平顶山市郏县茨笆镇苏坟村

类型:古迹陵园/墓地

等级:AAAA

开放时间:8:00-17:00。

门票信息:

成人票30元。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身高1.2-1.4米的儿童和学生半票。

孙大闹蟠桃园是神话小说《西游记》中非常经典的桥段。被封齐天大圣后,孙每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许旌阳真人担心他闲中生事,不利于天庭的稳定,建议玉帝给他找个差事干。于是,管理蟠桃园的任务就落在了孙身上。刚开始,猴哥还算守规矩,每天认真查勘树木、清点蟠桃。不久之后,蟠桃成熟了大半,孙禁不住诱惑,隔三岔五就利用职务便利偷几个桃尝尝鲜,结果园中绝大多数品相比较好的蟠桃都被他吃光了,最终酿成了大闹天宫事件。那么,蟠桃园的来历到底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它的原型呢?如果有,又具体在什么地方?

要想找出蟠桃园的原型,我们还需要从它的主人说起。尽管在《西游记》中,任命孙管理蟠桃园的是玉皇大帝,但蟠桃园的真正主人并非玉帝,而是王母娘娘。根据小说中的设定,王母娘娘与玉皇大帝是同事关系,主要管理女仙。王母娘娘又被称为西王母,是道教中至高无上的女神。先秦古籍《山海经》记载:

西王母穴处昆仑之丘……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

由此可见,在先秦时,人们认为西王母居住在昆仑山的一处洞穴中。昆仑山,即今天的昆仑山脉,位于亚洲中部,有“中国第一神山”的美誉,自古就被传为是神仙所居之地。

在昆仑山顶,分布有瑶池,也是西王母经常光顾的场所,后被视为王母娘娘办公及举办重要活动的场所。根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史记》记载:

昆仑其高二千五百馀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

又据《穆天子传》记载:

乙丑,天子觞西王母於瑶池之上。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乙丑日,天子与西王母在瑶池饮酒。可见瑶池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被王母娘娘当成接待重要来客、举办重大宴会的场所。小说《西游记》中,由王母娘娘牵头组织的蟠桃盛会也是在瑶池中举办的。

尽管蟠桃会举办的地点在瑶池,但蟠桃园并非在瑶池边上,两者尚有比较远的距离。仔细想一想这也可以理解,昆仑山地区海拔很高、空气稀薄、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不太可能大规模栽种桃树。因此,蟠桃园的原型应该距离瑶池有一定距离才更合理一些。在小说《西游记》中,孙从七仙女那里得知蟠桃会没有邀请他参加,愤怒之下定住仙女,并从蟠桃园飞去瑶池一探究竟。原著第五回写道:

大圣纵朵祥云,跳出园内,竟奔瑶池路上而去……变做赤脚大仙模样……不多时,直至宝阁,按住云头,轻轻移步,走入里面。

不多时即不一会,时间比较短。但要知道,孙可是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连太白金星都追不上他,几分钟内就已经跑出上百公里了,速度非常快。第七十七回,孙自狮驼岭飞往灵山如来处,原著写道:

好大圣,急翻身驾起筋斗云,径投天竺。那里消一个时辰,早望见灵山不远。

仅狮驼岭就方圆八百里,中间又有比丘国、凤仙郡、金平府、天竺国等地相隔,因此从狮驼岭到灵山距离应该至少有几千公里,而孙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相当于一架民航客机的速度了。因此尽管从蟠桃园到瑶池孙用了“不多时”,但中间的距离也非常可观了。

据传说,除了昆仑山瑶池,王母娘娘还会经常外出到其它地方暂住,其中就包括今天的山东泰山一带。三国时,曹植曾作《仙人篇》曰:“东过王母庐,俯视五岳间。”王母庐即今天山东泰山脚下的王母池,唐朝时被称为瑶池,传说是西王母召集群仙之地,后为了区别昆仑山瑶池改称为王母池。在王母池以西约二十五公里处,就是我国著名的肥桃产区——肥城市。肥桃又称佛桃,据传有一千多年的培育历史。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的《山东通志》记载:

桃产肥城者佳,临清次之,分销各处。

小说《西游记》中的蟠桃园规模庞大,桃树数量有三千六百株。而自古以来肥城就大量种植桃树,由于距离泰山比较近,而泰山又有西王母召集群仙的传说,因此王母娘娘的蟠桃园最初的原型很有可能就是肥城的桃园。经过后世说唱艺人和小说家的演绎,逐渐被神化。加之《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为江苏淮安人,距离山东泰安和肥城都不算远,对于肥城的佛桃应该也不会陌生,很有可能在此基础上虚构了蟠桃园的场景。时至今日,肥城一带还流传着王母娘娘为当地百姓送佛桃的传说。

当然,以上推测仅仅是一家之言,《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里面的场景不少都是创作者的想象和虚构,并不一定存在原型。其实,当今不少关于《西游记》原型的考证,仅仅是后人的牵强附会,并无什么实据支撑。(完)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王母娘娘住在瑶池,瑶池在昆仑山上,所以她的蟠桃园也应该在昆仑山上。因为蟠桃是珍贵果品,吃了长生不老,所以人人都想吃。为了便于管理,防止别人偷吃,防止孙猴子偷吃,王母娘娘是不会把蟠桃树栽在离家很远的地方的。

(图片源于网络)

最近一直在抄写《山海经》,在里边一共找到了两处关于西王母的记载。我们姑且胡乱猜测看看。

《西次三经》中有一座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可见玉山是西王母的居所,在今新疆和田市,那么玉山应该就是西王母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西王母除了居住和办公,应该还有游玩的地方吧?接下来在《大荒西经》中就有了答案。

《大荒西经》中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沃之国,沃民是处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凡其所欲,其味尽存。爰有甘华、甘柤、白柳、视肉、三骓、璇瑰、瑶碧、白木、琅玕、白丹、青丹,多银铁。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是处,是谓沃之野。

王母之山是一个拥有着沃野和许多美妙、神奇事物的地方。它是西王母的游乐园,那么蟠桃园是否也在其中呢,我认为有可能!可惜的是,还没有学者找到西王母之山对应的究竟是哪个地方。

当然在天上的桃园了

此乃远古传说神话故事的一个版本,都是无踪无影的演义说法,你要真找其王母娘娘的出处和蟠桃园的所在地,恐怕真是难上加难。至于说各种版本的古籍论证,也不能作为实事依据来认定,因为均属神话故事。

在道教与民间的传统文化信仰中,人们把世界或宇宙分成了三界之名。即天界,人界,地界。因而也就演义出了天神,人神和地神的分别,并且也划分岀了仙界,神界和人界。而仙界和神界均不是凡间,唯有人类最为低层的不能变化与法力之功的被主宰者。而仙界与神界均为人类和宇宙的主宰者。因此,上神上仙都成了人类自然信仰与敬畏的统治者。

做为上天安排出来的玉皇大帝和玉母娘娘等,都没有真实存在的证据。

神话,为人类心中想象岀来的最为美好的希望画面。人们的期盼,愿望,梦想,平安,家庭,夫妻,儿女,幸福等一切的一切,无不都包括在这美好愿望的神话故事当中。当然目的还是为了心中的平衡,与精神寄托而已。

做为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我想,既然古人有此等神话故事人物,那么可能就会有人们依附的根源与远古人物对象的存在。从这一点来分析,我认为远古人们安排在上天的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化身,应该是远古时期的伏羲氏和女娲娘娘了。只有这二人才有资格对号入座。尽管伏羲与女娲也为传说故事之神人,但根据我国古代的多种文献典籍中,均能验证历史上是确有此二人的。只是历史年代久远,再说史前时期,又没有文字产生,文字记载实不可能,但从几千年的民间的信仰与代代口头相传中,也能感觉到远古时期此二人的真实存在。确实限于远古历史文化的短板,不能证实此二人的历史籍贯和一生活动范围而已。

根据众多古籍典论和民间传说,伏義氏应该在东夷或中原之地岀生或活动,而女娲娘娘的原籍就不那么好确定了。不过根据民间的传说和女娲娘娘的诸多祭祀庙宇来看,女娲娘娘的祖地大概不外乎四川,甘肃,陕西,山西,河南等五地之中,但要说是那里为正宗,恐怕就真难定义了。

既然人都不知所居何处,那么蟠桃园这个人们都希望的宝贵之地,恐怕更加难以定夺了。这个问题,不能单靠推论与想象争来争去。争来争去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但不管怎么说,女娲就是我们的先人。即是按传说她捏土成人这一故事,也说明了她就是中国人类的创造者。又加上她与伏義结为夫妻的美好传说,也证明了女娲娘娘也是我们人类婚姻的先祖,是值得我们世代的敬仰,敬畏,怀念和香火万世不灭的。

找王母娘娘的蟠桃园,可能是徒劳的,它是小说虚构的一个地方,你要说是那儿,就是那儿。

全国各地都有王母娘娘的蟠桃园!因为现在蟠桃在全国各地都可以种植了!

没有那个地方

红色走读 | 打卡郏县三苏园

2019年5月3日,打卡三苏园。

三苏园大门外侧的一副楹联很有概括性:“一门三学士如天如日如月 四海五大家无左无右无前。”上联是讲苏家的文学贡献和伦理关系,下联是说苏东坡的文学成就。有意思的是,整副对联暗含独一无二。

三苏纪念馆前三苏铜像

三苏纪念馆大门,中科院院士、中国杰出的数学家,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苏步青为郏县三苏纪念馆题匾

文人爱苏词,俗人爱东坡肉。雅俗共赏苏东坡

千秋俎豆两峨眉 俎(zǔ)和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

青山玉瘗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一代文章三父子

“苏坟在焉,广庆寺因而达焉,寺内坟而大显,坟赖寺而永祀矣”!

三苏祠堂暖阁内保存着元代所塑的三苏父子泥塑像,是全国最早、保存最好的一尊三苏父子塑像。“”期间,苏坟村农民用土坯垒墙护像,再挂上大幅毛主席像才使泥塑免于毁坏。

2006年5月,三苏祠和墓被国务院审核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轼临终前致书苏辙“即死,葬我嵩山下”。公元1101年,苏轼卒于常州,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

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