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安徽电视台 > 安庆综合在线直播

讨好型人格男生能嫁吗(讨好型人格的男人能嫁吗)

发布时间:2022-07-04 17:47:48   作者:流水随风   来源:网友投稿   我要投稿

讨好型人格男生能嫁吗(讨好型人格的男人能嫁吗)

讨好型人格男生能嫁吗:

就遵从自己的内心吧!相爱,那就携手一生。

生活中,确实有很多男生是讨好型人格。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社会的快节奏会赋予我们极大的压力,原生家庭也会赋予他们压力,这就让他们在生活中变得小心翼翼了,所以就一味的去讨好他人,从而忽略自己的感受。

他们其实也是很敏感的,很害怕给他人带去烦恼,从而就将自己的感情压抑下来了,这样的心理本身就是亚健康的。

如果你和讨好型的男人恋爱了,并且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了,那就问问自己,是否可以接受有残缺的他,如果能,那就大胆的走进婚姻的殿堂,生活本身就是充满各种冒险的。

讨好型人格为什么对家人不好呢:

主要是家人太宠爱他了,在家里他是可以做自己的,不用感到自卑。

讨好型人格的特征,就是迎合别人,虽然会和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相违背,但还是会顺着被人去说,想给所有人,即便是完全陌生的人,留下一个好的影响。

当别人表现出不高兴的时候,自己就会使劲的想,究竟是哪里没有作对,是否是自己引起了他们的反感。

讨好型人格在外面是对所有人都好,对家人就比较凶悍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他们的性格里面也是有卑劣的一面。

让他看故事或事例,帮助他早日醒悟,不过主要的还是得看他愿意不愿意醒悟。

###

推荐海灵格的《谁在我家》

让你老公回到他的位置上去

###

果我们能够剥开任何一个“讨好者”的内涵,都会发现其中有一个过度活络和脆弱的小孩。

我触摸过不在少数的来访者都有着讨好别人的倾向。

简直每一个讨好者都清楚,讨好别人会令自己很累,会令他受许多冤枉,会令他损失自我,会令他变得脆弱。

讨好别人不仅是一件很没有必要的事,而且还会对他自己构成许多的丢掉。

可是尽管他们在沉着层面是很清楚讨好行为的负收益性,却在实践生活中却不论怎样都无法连续对别人的讨好。

为什么会这样呢?

讨好型的人必备的一个特质就是活络。

他们非常的、超乎常人的心思细腻,这种关于别人感受与主意的洞察力如同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资。

他们总能非常敏锐的觉察到别人的需求,并随时都准备、并能够无条件的去满足对方。

他们总是非常的无私,简直难以拒绝任何人的央求。即便是一些无礼的、过火的要求,他们也根柢难以争论争论反驳。“冤枉自己,满足别人”这种作业常常在他的身上发生。

“讨好者们”如同是没有需求的人。他们简直向来不会提出自己对别人的希望,要求,喜爱,或不赞成。他们如同也从没有什么想要的东西。

他们非常过度的惧怕和别人起冲突。他们总会天资的避免悉数或许会引起和别人的争持发生的作业,天资的会逃避和别人的冲突,和别人的比赛。

即便是和别人起了冲突,他们必定会是最早抱愧的那一个。他们如同根柢不知道该怎样气愤,在和别人起冲突时非常简略的就会退让。

即便是别人的差错,他们也会向别人抱愧。哦,说到这儿又引申出了另一点——讨好者不知道“是不是别人的错,自己【该不应】气愤”。

讨好者总是会无时无刻都试图去营建一种【很温馨,很和谐】的气氛。

假定不是通过心理咨询的话,我想绝大多数的讨好者们只需经历过一次甚至屡次「完全的绝望」之后才调够放下对别人的讨好。

可是关于绝大多数的讨好者而言,他们往往穷其终身都无法走出讨好别人的窘境。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讨好者想要脱节讨好会是如此的困难呢?

最根柢的原因在于:讨好者们关于安全感、别人的爱、别人的注重有着超乎寻常的希望。

早年时期,讨好者们往往是在一种充满着“不安全感”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倒也不一定是说讨好者就一定有一个一言不合就开打的父亲、一气愤就将他丢下不论的母亲。

其实幼年时他在童年玩伴中的方位,他在校园里边时是否遭受过不良少年的欺负,很少得到别人的照料等等,这些都会令他构成一种惧怕、常常担惊受怕的心态。

一个人假定在童年时期有过和别人起冲突后被打、被侮辱,和别人争持后被丢掉、被孤立,和别人定见不一致就被指为怪胎、异类等创伤的话,那么他就会对「和别人发生冲突」这件作业变得反常的活络,他们竭尽所能的试图避免悉数和别人冲突的发生,这样就能够不必面对那么冲突会给他们构成的“巨大”危害了。

所以讨好者们总会难以拒绝别人的要求,因为他们惧怕拒绝的话会和别人发生冲突;

出现了仇视他们总会先去抱愧,因为他们惧怕冲突晋级;

他们也不敢提出自己的需求,因为惧怕自己的需求会为别人带来费事、构成别人的不满;

所以他们会如此热衷于坚持一种表面上的和谐与温馨的气氛,只需在这种空气傍边,他们才会感觉到安全。

在讨好者悉数的讨好行为之后都有一个非常剧烈的意图,或许说是信号:我对你这么好,你能不能也对我这么好呀?

讨好这种表面上看起来是“利他”的行为,其最根柢的动机仍是为了“利己”。

讨好者希望别人对他好,希望别人能够注重他,能够觉察出他的需求,能够赏识他,帮忙他,关怀他,甚至——保护他。

讨好者从骨子里就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认为自己一文不值,不或许有人会爱他,不或许有人会无条件的关怀他,他简直从没得到过、也不相信会有无条件的爱,会有人只是是因为他自身的一些特质就赏识他、就对他好。

关于讨好者而言:「我有必要做得很好——别人才会对我好」,「我有必要成为别人所希望的人——他们才会爱我」这种信奉现已从他们的知道至潜知道之中都根深蒂固。

所以他们认为,有必要通过讨好别人,通过满足别人的需求,别人才会赏识他,爱他,注重他。

讨好者们的心里之中永久会有一种从未向别人表达过的潜台词:我这样对你好,我希望你也能这样对我。

假定一个讨好者不喜爱作业的时分被打扰,他就不会在别人作业时打扰别人;

假定他不喜爱被严峻的要求,他就会对别人的要求非常宽松;

假定他希望在出现冲突时别人能够了解和接收他,他就会先去了解和接收别人;

讨好者们很难亲口向别人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要求,他们总是会试图通过自己行为的方法来“暗示”对方:我在你伤心的时分伴随你,是希望当我哀痛的时分你也能走过来陪陪我;

我在你说话无人响应时回应你是希望当我出现这种尴尬形势时你也能帮我围住;

但不论多少次孤单时无人伴随的丢掉,起冲突时对方的寸步不让,一次次的在仔细作业时被打扰,讨好者们一贯难以了解: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他会这样对我?

所以他会堕入剧烈的懊丧,绝望,冤枉,被变节,被忽视,被丢掉,被不尊重的苦楚心境之中。

那么,究竟该怎样改动讨好型质量呢?

归根结底,讨好型质量的本源在于三个差错的中心信奉:

1.我很弱(我还像一个小孩子相同脆弱)

2.我有必要要做些什么别人才会爱我

3.我不配提出自己的需求

讨好者在潜知道中仍是将自己认定为是一个“孩子”。

或许是早年创伤与惊骇的影响过火巨大,他的被丢掉的惧怕,被忽视的丢掉,被打骂的伤痛,这些深化的留存在了他的潜知道之中,这种创伤泛化到了别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导致他一旦和别人出现一点儿冲突,就会马上“退行”到童年时的状况。

有非常多的问题和病症其实自身并不是多么的严峻,而是有这些问题的人自己将问题和病症看的过火严峻和惊骇,并非常坚决的认为自己受到了非常严峻的危害,所以问题就被夸张到“无法处理”的程度。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当事人自身逃避问题的一种方法。

“这个问题太难了,我处理不了。”给了自己这个丢掉的理由,就能继续轻松地生活,而不必自己处理问题,或是能够让别人为自己担任,让别人来帮自己把问题处理了。

所以讨好者想脱节讨好窘境的第一步就是要知道到:“我现已不是当年那个脆弱的孩子了。”

你不是那个要依托别人才调活下去的小孩,或许你现在还靠父母的经济支撑在读大学,但即便没有了父母的经济支撑你也不或许就活不下去了。

你是一个成年人,你具有满足的自理能力。任何一个跨越十八岁,没有身体残疾或病症的人只需认为“没有父母我就活不下去”这必定都是在逃避职责和过度的脆弱。

最不济的去饭店打工,去做些体力活,你也不至于饿死。

已然你具有满足的自理能力,你也现已是一个成年人了,所以即便是和别人发生冲突,即便你被别人丢掉,即便你不去满足别人的需求,你也不会死。

你知道为什么你会情不自禁的讨好别人吗?你知道为什么你惧怕和别人起冲突吗?你知道你为什么不敢拒绝别人吗?

因为你实在惧怕的是——逝世。

逝世是最剧烈、最根柢的惊骇来历。

在你幼年时期,你认为假定不讨好你的抚育者,你就或许被丢掉,关于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小孩子而言,被大人丢掉就意味着逝世。

这一原始惊骇是你往后悉数人际联络中惊骇的根柢模型。你惧怕和别人起冲突所实在惧怕的也是怕被别人打死,怕别人都丢掉你——这悉数都和对逝世的惧怕有关。

而你是差错的把童年时对逝世的惊骇带入了你成长中悉数的人际交往里,你也一贯还把自己当成了那个要依托别人才调活下去的脆弱的小孩子。

而现在你有必要完全知道到这一点:你不再是一个脆弱的小孩子了。

所以即便别人丢掉了你,即便你和别人发生了冲突,即便你向别人表达出了你的不满,你也不会死。

第二点你要知道到的是:寻求别人对你的爱或许注重是一件无意义的事。

人在童年时期能否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这是会对一个人的终身构成巨大影响的作业。

差异就在于,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的孩子就能够得到满足,他们在成年后就不会一贯处于一种对爱极度匮乏的心态之中,他们就不会对别人的爱有太多的执念,不会过火的在乎别人是否爱他注重他。

而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的孩子,则会因为童年时对爱的需求未被满足而对别人的爱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执念,他们会拼命地寻觅机会试图补偿童年时的怅惘。

你现在关于别人无条件的爱的寻求,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满足你童年时未被满足的怅惘,和你的那些过度夸姣的希望。

可是关于现在的你而言,不论怎样,早年的怅惘都是不或许被补偿的。

而且,你也不或许再得到别人对你无条件的爱。

没有人会无条件的对你好,没有人会无条件的爱你,没有人会无条件的容纳你的悉数。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包括有时分你自认为的“对别人无条件的好”其实这欠好也是有条件的——你希望对方也能给予你相同的好。

你现已失去了得到无条件的爱的年岁,就像十岁的女孩喜爱玩芭比娃娃,你小的时分从没得到过娃娃,现在你赚了钱给自己买了一整间屋子的芭比娃娃,但你不或许满足十岁的你的怅惘的,你不或许让30岁的你再因为得到了芭比娃娃而感到满足。

我知道这一点关于你而言很困难,因为早年许多年里你或许不知不觉间都是在以寻求别人对你的注重和爱为你在外交联络中的方针,现在要你接受“我不或许得到别人无条件的爱”这一点确实或许会令你不愿意面对这一点。

不过你当然能够挑选是否要接受这个实践,是否要丢掉关于别人对你的注重和爱的寻求,因为你接不接受和别人没有一点点的联络,也不关我屁事。丢掉了就能轻松下来不再去凑趣别人,继续坚持自己的希望,那你就继续苦楚。

第三点你要了解:你有必要尊重自己的需求。没有人会主动过来满足你的需求。

关于讨好者而言,直接讲出自己的需求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作业,所以讨好者们特别神往那种人际联络很和谐、别人都对他很热心,很照料的环境。

因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不需求开口别人就能够了解和回应他了。

但讨好者所希望的在本质上是一种“间隔紊乱”的同处方式,即他能为别人担任,别人也能为他担任。

不清楚的间隔只存在于父母和未成年的幼儿之间,讨好者的这种希望也是一种关于童年时安全感的希望。

成年人的一个首要标志就是树立起了一个无缺的间隔,能够独立的为自己担任。只需孩子才会不断的介意别人有没有注重他,才会要求别人来满足他自己的需求。

所以你要知道到,假定你不亲口说出来,别人就很难知道你的需求。因为别人没有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你的身上。

就像五岁的你很想吃冰激凌,但又欠好意思和你爸爸说。你们走出好远之后你一贯在撇嘴,但你父亲或许根柢就没看到你在撇嘴。即便是看到了,他也不或许知道你是因为吃不到冰激凌才撇嘴。

在成年之后,假定你仍是试图通过撇嘴来告诉别人你想要什么的话,这就更是不或许得到效果。因为别人不是你的父亲,别人也没有必要去介意你的需求。

但相同你也应该了解,别人不介意你的需求,父亲看不到你的撇嘴,这必定不意味着的你的需求就是不重要的,你的需求就不应该被满足。

你也不介意你其他朋友的需求,这也不意味着他们的需求就是不应该被满足的。

因为你想满足自己的需求的话,这根柢就不需求任何的理由,也不需求任何的条件。

你就是想吃冰激凌,你就是想让男朋友把你抱在怀里,你就是想在哀痛的时分欠好任何人说话。

不要试图给自己任何的理由来证明你提出自己需求的合理性,也不必拼命地试图证明清楚对错认为自己是对的之后你才敢去做什么作业。

不需求理由,不需求条件,你想要什么,你去做什么,只是因为你想,仅此而已。

在认知的层面上我们现已针对三个中心的信奉找出了针对的方法。但你有必要在行为层面上执行了之后你才调实在的将这些信奉内化。

即便你现在非常清楚,你想要什么根柢不需求任何理由,你完全能够理直气壮的去提出、去满足你的需求。可是当你在和别人起冲突的时分仍是会感到惧怕,你在想拒绝别人的时分仍是难以说不,你希望伴侣对你更好一些的时分仍是无法说出口。

那你要怎样才调从行为上逐步改动自己的凑趣行为呢?

其实说起来也非常简略,从现在初步不再讨好别人就能够了。你能够找出一张纸,把你的悉数讨好行为悉数都列出来,然后逐条连续就能够了。

那有些人或许会问:道理我都懂,我也知道该怎样做,但我就是做不到怎样办?

我的答复是:不知道。你能不能做到和我没联络,这不是我的事。

那有的人或许就会说了:哎你怎样这样说话呢?仍是咨询师呢,怎样这么冷酷呀!

但我所论说的只是一个客观事实算了。

我的意思是,你所说的“我做不到”这是一个伪出题,没有人拿刀逼着你不让你改动,改动行为也不是违背底子正义不或许完毕,你只是“不想”去做到算了。

有许多人习惯了一种逃避问题的思维,他们所希望得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其实是:很轻松的什么都不必做,问题就自己处理了。

悉数在客观状况下能够完毕,但偏说“我做不到”的人,本质上都是归于这种不愿意支付竭力和面对困难的人。

想改动,就去做;不愿意做,就改不了。

假定你把讨好别人的精力都放在自己身上,或许你早就现已成长到不需求讨好别人的程度了呢?

与其讨好别人,不如讨好自己。

自己权衡吧。

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手好酸打这么多字。

###

一点办法也没有,别去想着改变,不然受伤害的百分之百是你,你和家人对他哪怕再好远甚于他父母对他,为他付出再多都没用的,我丈夫就是这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尽量避开不要参与他家事家人。

###

婚前的男人父母培养,婚后的男人,老婆打造。你任重而道远!

###

变成只讨好你

###

这种已经形成一种意识了,不好改了

###

多给予他肯定 关心 爱。

###

还能怎么办?性格是生定的,只能慢慢改洛。也许是感觉自己自卑吧。让他强大起来,有了自信就好多了。

###

讨好型一般一辈子会平安,有些在生活里还混风生水起八面玲珑,但也不排除活的窝囊被人欺负的可能。 我个人是不喜欢讨好型人的,包括讨好我的,讨好在我眼里就是虚伪,假,做作!看着就忍不住想捶。


讨好型人格,属于常见人格障碍的一种。

它带来的不只是累,甚至是惨。

讨好型人格真正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剥夺权”。


它像是一个恶意的寄生体,剥夺主体权力,用以满足“讨好他人”带来的安全感。

换言之,它冠冕堂皇地将对方的快乐,建立在你的痛苦之上,并引导你的思维认为这是对的。


具体表现如下:

1、从不拒绝,哪怕是令自己十分为难的事

拒绝,对于讨好型人格来说,属于一种“索取”行为。


很奇怪吧?拒绝自己不想做的事,拒绝他人带来的麻烦,维护自己的权益,通通属于对别人的“索取”范畴。


因为在讨好型人格的认知中,“讨好他人”才是本能,才是自己的理所应当——他们认为,拒绝他人,势必会带给对方失望。


宁可让自己失望,也不会让对方失望,所以宁可自己为难,也不会拒绝对方的要求。

2、强烈的自责感和愧疚感,对他人的情绪过分在意

讨好型人格通常伴有极高的共情能力,但可悲的是,这种共情能力并非来自天赋,而是来自后天养成。


他们习惯了看人脸色,警惕对方的情绪,以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所以,讨好型人格总是能第一时间发觉他人的情绪变化,并感到压迫感和愧疚感。


3、不敢表现负面情绪和不满,更不敢提要求

在他们全盘接受他人的要求的同时,他们从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


在人际关系中,讨好型人格更倾向于容忍和退步,对对方的棱角和缺点敢怒不敢言。


这点在恋爱中更甚,她们时常会因此“宠坏”对方,因为对方在此过程中能提出任何要求,且从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


形成讨好型人格的深层驱动力,是“缺乏认同感”。


因为缺乏认同,所以只能用尽全力地讨好和迎合他人,并在他人的感谢和夸奖中,获得极大满足。


对于认同感的追逐和执念,大过他们的自身感受。


那么,是什么会让一个人从骨子里缺乏认同感,以至于形成人格障碍的程度呢?

从心理学层面来说,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经常被信任的人贬低和诋毁

一个人在自己真正信任的人面前,是缺乏抵抗力和思考力的。


一个萍水相逢的路人诋毁你,你的第一反应是抵抗。你会觉得他有问题,他不了解你,他懂个屁,然后当个笑话就过去了;

但如果是你至亲或最爱的人诋毁你,你的第一反应是诧异和伤心,是急切地自我解释和不间断地自我怀疑。


这种自我怀疑,会随着每一次指责而根深蒂固,继而形成自我认知。


你会觉得自己很差,不被认可,稍有不慎,就会被人讨厌。

当这种紧迫感成为常态,就会改变你与人交往时的心态。

2、证明自己的方式,只有“讨好”一种

不出意外的话,很多人会步入第二个阶段:挣扎。

他会想要证明自己,想要征服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于是,他会第一次尝试“讨好”。


他会变得尽量小心翼翼,努力完美,隐忍又克制。唯独这一切的努力,目的不是“取悦自己”,而是“取悦他人”。


取悦他人后,从他人的认可中,获取一点甜头,用来弥补自己渴望被认可的无底洞。


3、原生家庭缺爱,导致自我接纳度低

还有一种间接性的诋毁,叫做“不爱”。


在一个小孩在最需要被父母关怀和温暖的意识建立阶段,得到的却是冷漠和忽视。

那么,他会感到自己是不被爱的,但他不会责怪父母,他只会责怪自己,不值得被爱。


4、错误的教育方式

中国式家长普遍有一套独有的教育方式,叫做“奖惩机制”。


你表现得好,我奖励你;但你表现得差,就惩罚你。


对于自我意识尚未建立,精神完全依赖父母的儿童而言,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完全跟着父母的“奖惩机制”走。

而这种奖惩机制的标准,往往是父母以私人角度制定的。


也就是说,一个孩子真正的优秀与否,不在于他们是否善良、健康、有创造力,而在于他们是否听话、懂事、无脑跟从。


这就导致,儿童只有在“讨好”父母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甜头,甚至才能感觉到被爱。

于是,“讨好”在原生家庭中,成为一种可悲又安全的生存方式。


所以,讨好型人格不仅是累。

因为在讨好的面具下,更是隐藏着强烈的对自我的不接纳,和对他人攻击的恐惧。


恐惧到了在任何人面前,都习惯先俯身求和的地步。


我是深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书籍《非暴力沟通两性篇》译者,大连市心理协会会员,34岁,已婚已育,愿意和大家分享我自己的态度。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