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北京电视台 > 企业台在线直播

摔盆为什么不能摔2次(摔盆子为什么不能摔2次)

发布时间:2022-07-04 17:46:47   作者:简单的爱   来源:用户分享   我要投稿

摔盆为什么不能摔2次(摔盆子为什么不能摔2次)

摔盆为什么不能摔两次:

丧盆是亡人带走的装钱的盆子。还有就是继承亡人一波的意思。所以是不能摔第二次的。

北方的丧盆是比较小,但是它的来历是不一般的。据说是因为春秋时期的商人范蠡,他一生都是没有儿子的,但是他经商有道,制作陶器的方法,就是他交给大家的。

有一天,他拿着一个烧好的陶盆问大家,我死后这个陶盆怎么处理。大家的说法都是不一样的,只有一个年轻人的说法让范蠡很感动。他说:你死后,我就摔了它,人在物在,人去物去。就是因为年轻人的这番话,他继承了范蠡的财产。

女婿能摔盆吗:

不能,除非是入赘。

摔盆除了要一次性摔碎,还有其他的讲究。

一般是在长子来摔盆,或者是孝子,当然也是可以选择孙子辈的男孩。如果家里没有儿子,那就可以由侄子来摔。

当然后辈中没有男性,那就只能由女儿来摔盆。

摔盆,一般意味着摔盆者和死者建立了财产继承关系。

\"摔盆\"是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举行丧葬仪式中的一项重要礼仪内容。

各地的丧葬仪式中,摔盆的时间并不一样,不过大多数是在出殡前进行。

也就是在出殡前,把用来在陵前祭奠烧纸的瓦盆摔碎。

这个仪式在整个丧葬仪式中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一般而言,摔盆的人只能是死者的长子或者长孙,也就是在亲缘关系中和死者最为亲近的人。

当然,如果死者没有儿孙,那么这仪式一般要交由其他亲属或者是他人来完成,大部分的选择是除子孙外的子侄辈的血亲。

因为摔盆者的地位特别的特殊,在中国农村的丧葬仪式中,摔盆者具有死者财产继承的位置,摔盆,意味着和死者确立了正式的财产继承关系。

真实案例:

2005年,在青岛曾经有这样一例案例。

死者石君昌身后无儿无女,所以在身后的殡葬仪式中,是由侄子石忠雪摔盆。

在此之后,石忠雪一直在石君昌生前留下的房子里居住,生活。

但是一段时间以后,石君昌的另一位亲属石坊昌却表示认为他有权继承这一处房产,并向法院提起申诉。

最终,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法院判决,认为石君昌生前无子,所以认可了石忠雪对石君昌生前留下的房产拥有继承权,理由就是中国传统丧葬习俗中,摔盆者具有继承死者财产的民间习惯法则。

虽然我国没有任何一条明文法律规定,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继承权,但是在司法实践的过程中,法院最终选择了尊重民间传统。

###

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大都知道,农村葬礼习俗有很多讲究,像不能穿色彩鲜艳的衣服;亲人们聚在一起守灵时,不可闲言碎语等等。

虽说“十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但传统的丧葬习俗在很多地方还是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葬礼程序中最重要的环节:摔盆子!

所谓“摔盆子”就是在出殡前,家中孝子会将灵前的烧纸瓦盆紧贴脑门,高举过头,然后丧葬队伍会选择一个合适的路口停下,等待孝子将瓦盆狠狠地摔碎后,队伍才会继续行进,直至逝者入土为安!

因此“摔盆子”是出殡开始的标志,瓦盆一摔,就意味着杠夫起杠,正式出殡,那么出殡前人们为啥要和一个瓦盆过不去,摔盆子是什么意思呢?

一、确立财产继承关系,\"摔盆者\"可以继承死者的大部分家产

\"摔盆子\"所用的盆,又叫\"阴阳盆\"、\"丧盆 子\"、\"吉祥盆\"。盆属瓦质,直径约4寸左右,深约1寸有余,盆底有一个圆孔,一般在起杠时由长子摔碎。

关于“摔盆”的习俗与陶业祖师爷范蠡有关。

相传当时范蠡烧纸治陶器发了财,他不但为穷人设棚施粥,还将自己的制陶方法,悉数教给了当地百姓,受到了百姓们的敬重和爱戴。

但范蠡无子,他想:将来自己死后,偌大的家业该让谁继承呢?范蠡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个好主意。

有一天,他拿出头一天做好的老盆,让周围的邻居们帮忙想办法,自己死后,该怎么处置这个老盆?

人们七嘴八舌,有说留做纪念,有说献给皇上,有个年轻人说“人在物在,人去物去,你若死了,我就把它摔了吧。”

范蠡听后深受感动地说:待我百年后,我的家产就由这个年轻人继承,请大家都给和个见证!”

此后,谁家中有了丧事,亲人就会买来瓦盆,让死者的长子在棺材前给摔碎,这就叫“摔老盆”。当然谁摔了“老盆”,这份家业自然就由谁说了算。

所以,摔盆儿的潜台词其实就是“继承家产”。

不过,摔盆子也有很多的忌讳,最忌瓦盆不碎,灵魂不安!

比如必须由孝子摔,女儿女婿则没有这个资格,若一次摔不碎,就要被大家踩碎,不能摔两次,还有盆底下会垫一块砖等。

因此家中老人一旦去世,摔盆这项工作就要由死者的长子长孙来完成。如果死者没有子孙,就要由同族中血缘最近的堂侄来摔,但条件是要求未婚。

如果无子无侄啥人都没有,就表示没人给这个死者摔盆,也就意味着死者不属善终,因此无人送终。

所以,无儿无孙的死者亲人就要选取一个有血缘关系的子侄来摔盆,这也意味着摔盆者成为了死者的“孝子”。

按照旧时的传统习俗,孝子就可以承继死者的大部份家产,当然在继承死者遗产的同时也要尽到做别人“儿子”的义务,这也是要求摔盆堂侄是未婚的主要原因!

所以,“摔盆子”这项仪式会拉近“孝子”与死者的关系,甚至确立财产继承关系!在生活中,因为“摔盆子”而争夺家产,最终闹上法庭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二、为死者祈福,望其能走的平平安安

将盆子摔碎,寓意碎碎平安。比如小时候过年,自己不小心摔碎了杯子或打碎了碗,父母会笑着说岁岁平安!

由此可见,葬礼中的“摔盆子”可能也包含着这个意思,希望死者在了断尘缘,走向另一个世界的过程中,能平平安安,同时也希望活着的亲属们,能平平安安的生活!

所以为死者祈福,这可能也是农村丧葬习俗得以延续的一个主要原因,现在很多城市,葬礼过程中,如果客户有需要,也可以在祭拜区域进行摔盆服务!

三、民间认为摔盆子可以辟邪

据说摔盆子后,把盆底的砖捡回来,放在大门的影壁前,寓意为\"吉星高照\"。家宅因此就可以受到福、禄、寿三星的庇护,而任何邪魔外祟也都不敢侵入,所以可以起到避邪镇宅的作用。

如果是年事已高,福寿双全的老人死亡,在农村被称为喜丧,捡回摔盆用的砖,民间称为“借寿砖”,寓意借用死者的福寿。因此,死者出殡后,有的老人会将垫盆子的砖捡走。

还有一种说法,用这块砖给男孩子们压书,那么孩子将来一定是“一品文章锦绣成”,可望“三元及第”!若给女孩压活(刺绣、衣服、鞋帽之类的手工活)定会心灵手巧。总之,这类传说不一而足。

四、据说是诸葛亮留下的旧俗

除了以上所写,摔盆习俗还和三国时期蜀汉名相诸葛亮有一段渊源。

据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准备到柴桑口吊祭周瑜,东吴得到消息,就想借此机会除掉诸葛亮这个劲敌。

他们提前在灵前的地下埋了火药,其引芯在丧盆底下,并特意在盆底钻了孔。

东吴人的计谋可谓狠辣,因为只要诸葛亮在丧盆中一烧纸,必定会引燃引线,炸药随即爆炸,那么诸葛亮就必死无疑!

但诸葛亮能掐会算,早已识破了东吴的火药之计,他命令赵云将一块新砖预先放在盆子下面正好堵住了小孔,然后借口说是\"财帛高升\"之意。因而不动声色地破除了炸药之局,最终全身而退!

结语

俗话说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自古以来,人们缘于对死亡的敬畏而形成了延续千年的丧葬习俗。随着历史的变迁,其原本的意思已不可考,但为死者送最后一程,还是被人们所重视!

丧葬习俗中的“摔盆子”,无论是迷信也好,传说也罢,其实最重要的是看死者在生前是否享尽了“孝顺”二字,而有没有儿子送终实质上并不重要!

现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或许很多传统习俗,慢慢就会被人们所遗忘,因此“摔盆子”或许有一天也会离开人们的视野,最终成为遥远的记忆。

###

我是狼君,一个爱读历史的工科小伙儿

去世的人出殡时“摔盆”,这是农村很普遍的一个习俗,尤其是是在北方更为常见。“摔盆”顾名思义,就是在前往埋葬死者的路上,将一个瓦盆摔碎。

这个瓦盆通常是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有些地方是用哭丧棒击碎。不同地方摔的瓦盆也不一样,有些地方用花盆,有些地方是砂锅,还有些地方是踩瓦片。

通常还是花盆比较常见,通常选择比较大的花盆,花盆底下有孔,方便燃烧。这个瓦盆俗称“老盆”,不同的地方称呼也不同,也有的地方称为“吉祥盆”,“阴阳盆”,“丧盆子”。

古代“孝”是普通百姓最高的道德准则,“摔盆”这一古代习俗自然也尊崇这一标准。“摔盆”者必须是家族公认的孝子,否则没有资格进行这一仪式。

子嗣众多,摔盆者一般为死者的长子,长子去世的,由长子长孙代之,若无长孙,则次子执行,并以此类推。若死者无儿无孙,则由同宗中血缘最近的子侄代劳。

这个摔盆者资格的顺序,就是血缘关系的体现,实行以最亲男性为摔盆者的规则。除了血缘关系,就是这之后的财产继承关系。

摔盆是一种仪式,同时也是 向宗族亲人以及朋友乡亲表明自己的身份地位,为继承家业做准备,不论是长子长孙还是子侄,摔盆者通常为死者遗产党的主要继承者。

当逝者没有亲生子孙,也没有宗亲子侄时,则没有可以摔盆之人,这就是我们所指的不得善终,也是古代社会最不能接受的一点。

“摔盆”习俗形成的原因

“摔盆”习俗形成的原因,有古代特殊背景的影响,与当时人们的认知有很大关系。是在迷信的认知中形成的,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的。

但是这一习俗被传承到现在,也有其内在的原因,那就是身份认同的重要性。由于对摔盆者身份的规定,能够摔盆的人,也就被默认为逝者的继承者。

通过葬礼这个亲朋好友全部到场的特殊场合,向人们展示自己继承者的身份,成了“摔盆”习俗传承到现在最主要的原因。

不过随着现在法治社会和遗体火化制度的发展,遗产继承有了法律的规定,而不再是道德的约束,“摔盆”这一习俗相信也会慢慢消逝。

以上为狼君个人见解,如果您有不一样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讨论。

我是狼君,喜欢狼君的观点欢迎评论、点赞,转发加关注

###

老人出殡,有个重要的仪式就是“摔盆”,这个仪式的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含义:

阴阳两隔

老人去世后,在灵前有一个陶盆,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前来祭奠的亲人、朋友们在里面给老人烧纸。这个盆里烧的纸钱代表着活着的人给去另外一个世界的老人的孝敬。

在停灵期间,陶盆的作用就是为了承灰,当停灵时间到了,要起灵抬上山的时候,就要由老人的至亲在灵柩出发时将盆子摔碎。这个举动就是正式宣告老人和人间不再有联系,从此阴阳两隔。

人间和阴间属于两个世界,老人可以毫无挂念的离开,活着的人也不会再为老人操心、尽孝。

财产继承

前面说了,这个陶盆主要功能是承灰用的,是亲人、朋友们给老人烧的纸钱,相当于老人在临终后接受的第一笔来自阳间的财富。

当老人的至亲将陶盆摔碎后,就向在场的所有的亲戚、朋友宣告老人的财富无论多少就由他来继承。这种摔盆仪式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通告仪式。

中国人是羞于谈钱的,特别是在老人过世后的财产分割,在亲戚朋友面前更不能表现出不孝的场面。于是,就用摔盆来隐喻着老人的财产由摔盆者来继承。

家族地位

说了半天,到底由谁来摔盆呢?根据中国的传统习俗,一般是老人的长子或者长孙来摔盆。中国的儒家传统思想传承了两千多年,家族观念相当的强。中国传统家庭一般都是嫡长子继承家族地位,嫡长子不在,由嫡长孙继承,如果长子一系断绝,则由次子继承。

这种家族地位的确定就表现在摔盆仪式上,谁摔盆,就是在向亲戚朋友宣告由他来继承老人的家族地位。

###

老人去世后,摔盆的一般是由死者的长子长孙来完成,如果死者没儿子,那么就由血缘关系比较近的子侄来代替,当然请子侄摔盆也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摔盆就意味着自己变成了死者的孝子,所以死者的财产应该全部或者大部分由摔盆的子侄来继承,如果家族没有后人,那么就没人给死者摔盆,而死者就会沦为不得善终之列。这在古代是非常忌讳的。

###

在山东许多城市,家中的老人去世,出殡的那一天里,通常要由家中的长子举行“摔老盆”仪式,就是把一个泥制或陶制的圆口、平底的盆子,高举过头顶,用力摔碎……那么,这个习俗是什么意思呢?

1、祭祀双亲的奏乐风俗源自周礼

我们如今的许多习俗,追根溯源多数来自周礼,比如祭祀双亲时要奏乐就是其中之一。在《礼记》的祭义篇里,提倡孝子祭祀双亲时,要备齐祭品,要斋戒、沐浴。献祭时要“序其礼乐”,要根据规定奏起音乐。

为什么周礼规定祭祀双亲要奏乐呢?这其实来自古人对音乐的理解,他们认为音乐之声可上达天廷,是活着的人与死去亲人心灵沟通的途径,是敬事神明的一种渠道,是表达孝心的虔诚行为。

2、贵族有钟鼓之乐,平民有击缶之声

在祭祀双亲鸣奏乐曲中,贵族通常使用钟鼓等礼器,平民用什么呢?答案是:击缶!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中,就有万人击缶的壮观场面。缶,是一种盛水或盛酒的容器,通常是泥制、陶制的。

《毛诗》记载,击缶而歌曾广泛流行于秦国,“秦人鼓之以节歌也”。秦人勇悍好斗,酒后常高歌一曲,用筷子击打盛酒的缶。平民没有钟鼓,只能击缶打拍子,对此《淮南子》有记载,“夫穷乡之社,扣瓮拊瓶相和而歌,自以为乐”。

3、庄子鼓盆而歌,摔老盆由此发端

击缶怎么变成摔老盆呢?说起来跟庄子有关。据载,庄子的妻子死后,庄子“箕踞鼓盆而歌”。6个字表达庄子的形象:岔着双腿,如同簸箕一样坐着,一边击缶一边歌唱。《尔雅》解释“盎谓之缶”,盎就是缶,同时又被称为“盆”。

庄子的鼓盆而歌,也就是击缶而歌。虽然他没有摔盆子,但他祭祀亲人的此举被民间所接受了。《隋书》记载,三苗的后裔羌人,部落里的人年满80而死的,亲戚不哭;如果没有达到这个岁数,“共悲哭之”,并用琵琶、笛子、击缶为乐举行祭祀。

4、老盆子的含义还有哪些

由祭祀时击缶演变成摔老盆,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平民没钱买不起钟鼓,更请不来乐队,如何表达悲伤之情,同时合乎礼仪呢?没错!摔老盆子。不过,这里的老盆子含义并不单一,而是有多层意思。

其一:摔老盆前要在盆里先烧上一刀纸钱,让走上黄泉路的亲人带上,用来打发阴间的难缠小鬼啥的。

其二:山东人通常把亲人去世称为“老了”,所以摔盆子就变成了摔老盆,突出强调的是一个“老”字。

其三:山东人通常认为,亲人去世后“三天不离家”。三天出殡时,老盆摔得越碎越好,声音足够大,就是提醒亲人该上路了。

其四:山东部分地区还有在老盆下垫三块石头的习惯,把盆支起来如同过去架锅烧饭。所以,老盆摔掉后意味着死去亲人也要去阴间生火做饭了。

其五:摔老盆一般由长子主持,老传统认为长子要继承父辈家产、家风,摔老盆意味着父辈伙食已带到另一个世界,长子将要接管家中的事务,负责家族的饭碗生计。

指动济南原创,转载请注明

###

丧礼向来是老百姓家庭非常隆重的大事,无论各地对于丧礼都有着许多不同的风俗规矩。孝子摔盆是北方地区老人出殡的最重要环节之一,讲究也很多。下面我介绍一下我老家河北农村的风俗讲究。

第一:摔的盆子。叫做老盆子,也叫吉祥盆。这个盆子本身就是丧礼期间用来在灵前盛放烧纸用的,盆底一般带孔。

第二:摔盆的人。在我们当地首先是长子,如果长子先老人过世,就依次排次子等;如果老人儿子都过世,就轮到长孙;如果老人没有儿子,则由女婿摔;无子女老人一般由侄子摔。同时摔盆人也是扛幡人,他的妻子就要抱罐(食罐)。

第三:摔盆的方法。出殡前,孝子们依次面朝棺材跪着哭,盆子放在老人棺材前面第一排,摔盆人独自跪在这排,其它孝子(包括其它儿子)都在他后面跪着。在老盆旁边,有人给提前放好一块石头。等管事的通知“孝子准备起轿”时,所有孝子起身,摔盆的孝子双手把盆高举过头顶,用力朝着石头摔下去,摔的越碎越好。等孝子摔完了老盆,管事的再大喊一声“起轿”。这个时候孝子们仍旧面朝着棺材倒退着走,抬杠人才正式抬起棺材,开始送老离开家去坟茔。

第四:摔盆的寓意。摔的越碎越好,寓意着让老人上路平安,也代表着老人的福气留给子孙后代。在古代摔盆的孝子是要单独继承老人家大半家产的,现在农村基本上是儿子们平分老人的家产。但是如果没有儿子的老人,谁摔盆,谁就负责发丧老人家,也同时继承老人家的家产。同时也有一种说法,扛幡抱罐摔盆的孝子家里会比较丧气,最近几年运气都不好,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一丧三年时运衰”。

我是城市里的农村人老王,喜欢分享农村的风土人情和人情世故。如果你也感兴趣,敬请关注我,我们一起聊聊农村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

俗话说,生老病死,人生大事,不可随意。历史上,在各个民族农村的土葬仪式中,丧礼摔盆子这个活动广泛存在并且持续到现在。

如果火盆一次性摔不破,是不能丢掉的,有的地方认为这是聚宝盆,拿回家里装粮食,因此也叫吉祥盆。也有一些地方认为,摔不碎是儿女不孝导致,那就多次摔碎,解释有所不同。

其实,摔火盆也有承认谁是第一继承人的意思。一般来说,谁来摔火盆,谁就是继承人,农村中大多由长子来摔火盆,在棺木起灵期间,顶在头上,到家里门一下子摔破,不能迟疑。有的村落,火盆底必须有眼,没眼的不能用。据说是逝世的人要用这个盆接孟婆汤,孟婆汤漏了一点,死者就忘不掉亲人朋友,来世投胎还可以找到亲人,很有意思。

###

其实,“摔盆儿”的潜台词实际是“分家产”!这个一般是由家中长子来摔的。

摔盆子还有一个俗名叫:“丧盆儿”,我们老家也是有这个习俗的。一般“摔盆”是在出殡当天进行的,也是丧礼中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摔盆儿的过程是这样的:

打幡的长子需要跪在灵前,事先准备好一块摔盆专用的砖。然后把一个底部打孔的泥盆往这块砖上使劲砸碎,一般砸一次就碎了。如果没有砸碎的话,就只能让抬棺的杠夫用脚给踩碎,总之是不能出现反复砸盆的情况。

这里面还有一个摔盆的讲究,父死左手摔,母死右手摔。长子在摔盆的同时,家里其他人要按照顺序跪在棺材旁边,大声哭丧,以此来表示对去世父母的哀思和孝顺。

如果去世的人没有长子怎么办呢?

按照规矩,是可以找人代替摔盆的,但是这个顺序还是有一定讲究的。长子不在就由长子长孙摔,无长子、长子长孙,就由次子摔。如果没有次子和其它孩子,就由长幼轮序、嫡庶轮序摔。

如果这些都没有,就只能由同姓亲族中血缘最近的堂侄摔盆。但堂侄摔的话,有个条件就是不能结婚,如果已婚,则由未婚的亲族堂侄摔,然后长幼轮序。如果以上都没有的话,就只能不摔盆,也就代表着无人送终,是会被乡里乡亲们嘲笑的。

为什么说“摔盆儿”是“分家产”的意思呢?

按照以前的老祖宗的旧例,摔盆的人可以继承死者大部分的财产,谁摔了“老盆”,谁就请接受家业。一般是长兄为父,长子摔过盆儿之后,就意味着家里的大小事务由长兄当家掌管。

也就是说,这盆儿一摔,间接的表明了财产就由长子来继承,被称为“摔盆送终”。可现实中,还发生过不少因为兄弟姐妹抢着在丧礼上“摔盆儿”,而打官司的案例。

给大家分享一个“摔盆继承”的真实案例:

2005年,孤寡老人石君昌去世。他的妻子儿女已经先亡了,无人替他料理后事。石君昌有一个亲兄弟叫石坊昌,老人去世前和兄弟签约了一份房屋赠与合同,把房子无偿赠给了兄弟。但老人死后,兄弟却不愿料理丧事,由老人的侄儿代替发了丧,并摔了盆儿。

老家有这个习俗,谁摔盆谁就继承财产。办完丧事,侄儿就住进了老人的房子,但由于房屋拆迁。原本5000的房子,拆迁增值到了300000,最后两人对房子的归属权产生了争议,闹上了法庭。

石君昌认为签署的赠与合同有效,要求侄儿搬离房子。侄儿则认为,房子是自己继承所得,并且房子的房产证和土地所有证都在自己手中,这个房子应当属于自己。

但经过最后协商,法官把房子判给了侄儿,认为死者没有儿女,相反侄儿却尽了“长子”的义务。既尊重了民俗,也合乎法律法规。由此可以判断,“摔盆继承”这一个风俗还是得到了尊重和承认。

大家怎么看待“长子摔盆继承家产”这个风俗呢?你觉得法官这个判法合理吗?

###

“摔盆”是民间葬礼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风俗,通常在出殡前举行,包含很多寓意。目前,在北方大部分农村还能看到摔盆的习俗。

人在去世后,先由子女或其他亲人给逝者穿上寿衣,然后在厅堂给摆上灵堂,供亲朋好友前来吊唁。灵堂从里往外依次是灵柩、牌位、香案,香案上点燃三支香和两支蜡烛,再摆上供品,香烛到出殡前不能灭。香案两侧会摆上花篮和纸货。灵堂上方会挂上遗像,遗像跟前有大字楷书“奠”字和一副挽联。

在香案前方的地上会放置一个燃烧纸钱用的盆子,材质是瓦罐,也叫“吉祥盆”、“老盆”或“阴阳盆”,直径大约5寸,高度大约2寸,瓦罐底部中间位置留有一个小孔,目的是为了让盆内的纸钱在燃烧时更加充分。瓦罐前方会摆上或草席,供亲人哭丧,以及吊丧者烧纸钱跪拜时所用。

摔盆实际上就是在起棺时摔碎烧纸钱用的瓦罐,是葬礼风俗中很重要的一个仪式。

起棺前,老盆放在棺材跟前,摔盆者独自跪在盆子旁边,其他孝子(包括死者的其他子女、死者的侄子侄女和外甥外甥女,以及孙子辈的亲人)要一字排开围成半圆跪在棺材前哭丧。盆子旁边事先会放好一块石头,当执事人喊道“孝子准备起轿”时,所有孝子即刻起身,摔盆者高举盆子用力摔向石头,随着“砰”的一声,盆子四分五裂。摔完盆子,执事人再大喊一声“起轿”时,所有孝子面对着棺材倒退着走,给抬棺人让开地方,以便他们抬起棺材,送逝者去坟墓。

摔盆有严格的规定,一般由长子承担,若无长子,则由长孙来摔,若无长子、长孙,则由次子来摔,这样以此类推。若以上后人都没有,则由家族里的侄子,或者是女婿来代替。

如果是家中男性去世,负责摔盆的人必须用左手来摔,若是女性则必须用右手来摔,以体现“男左女右”的传统习俗。

男左女右的习俗据说跟中华民族的创世神盘古有关,盘古因为造福人类,在“开天辟地”时牺牲了生命,他死后,左眼变成了日神,右眼化成了月神,日月在白天黑夜交替着出现,一阳一阴,给人类带来光明,因此,就有了男左女右的说法,一直流传至今。

摔盆包含了相当丰富的文化寓意,主要寓意有三个。

其一,对“孝子”身份的确认,也是“孝道文化”的体现。

传统风俗里推崇“百善孝为先”,“孝”不仅体现在父母或其他长辈活着时,晚辈要尽心尽力地尊敬和赡养他们,也要体现在当他们去世时,要为他们送终,让他们“入土为安”,只有如此,才算真正尽孝。

“孝子”为老人摔盆,就意味着他履行完了晚辈的所有责任和义务,品行会得到村里人的认可。更重要的是,摔盆者在摔盆后,等于向其他人宣告,他有权利继承老人的遗产。

因为在民间一直有“长兄为父”的观念,当老人去世后,长子就要肩负起培养和帮扶弟妹的责任,他付出的心血会更多,所以是遗产的第一继承人。

其二,象征“岁岁平安”,希望死者在另一个世界能平平安安上路,把福气留给子孙后代。

民间认为,摔盆时摔得越碎越好,摔盆时如果一次没有摔碎,就不能再摔第二次,再摔的话就会认为不吉利,而是要让抬棺者用脚踩碎。

传说中,老盆是逝者过“奈何桥”时喝“孟婆汤”所用,若喝下汤会忘记前世发生的一切。孝子摔碎老盆,用意很明显,就是不让亲人喝下“孟婆汤”,希望逝者记得跟生者一起走过的日子,表达了生者对逝者的不舍和眷恋。

其三,希望生者要节哀顺变,好好过完余生。

人死如灯灭,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谁也无法改变这个过程,当一个生命消亡后,就如同那只“瓦罐”一样破碎了,没有回头路,事已至此,活着的人要节哀顺变,将丧亲之痛摔出去,振作起来好好过完余生,才算是对逝者在天之灵最好的安慰。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