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江苏电视台 > 盐城城市公共在线直播

守灵的规矩和禁忌(守灵需要是谁去守孙女)

发布时间:2022-05-10 18:01:14   作者:趾高气扬   来源:网友整理   我要投稿

守灵的规矩和禁忌(守灵需要是谁去守孙女)

守灵需要是谁去守:

子女去守。

守灵也叫做守夜。古时候的人们认为,人死了之后3天内是会回家探望的,所以子女们是要守在灵堂内的,等待他得到魂魄归来,每一夜都要有亲友守着,知道遗体入殓。

到了现在,就是亲人们聚在一起,悼念死者,抒发缅怀的之情的一种方式。

守灵一般是守三天,可以在灵棚里面守灵,也可以在灵堂里面,还可以在殡仪馆的馆内租的礼堂里面守夜。

守灵的规矩和禁忌:

1、守灵的人要穿素雅的衣服,不能佩戴首饰,也不能穿裙子,更不能披头散发和浓妆艳抹的。尤其是不能穿拖鞋、露出脚趾。

2、如果守灵的时,后人直系中是有新婚未出白天的人,新婚的人一定要系好红白孝布,以免喜煞冲了白煞。要不然先人是无法顺利西去的。

3、如果尸体散发出异味了,那就需要立即的处理,不能说出嫌弃的话语。

4、产妇和孕妇不能进入灵堂,是先人的直系也不行。实在要进去,就需要身着5种颜色以上的衣服去守灵祭拜。

【丧葬习俗】 

老人之丧历来为头等大事,老年病危即通知至亲好友,一旦病故立即向亲友报丧。邻里亲友携祭品前往吊唁。主家设席招待。旧时丧葬习俗甚为复杂,新中国成立后提倡丧事简办,送祭品改为送花圈,吊唁仪式改为追悼会。殡葬旧俗渐被打破。

停丧:人将“落气儿”(意即死亡,或称“咽气”“断气”)时,抬入正房当门儿左侧灵箔上,头朝外,穿齐“送老衣”(另有叫“装老衣”),洗脚穿鞋袜,儿女日夜守候,以求断气时“得继”(亦有人死后才换上“送老衣”的)。“咽气”后脚缠麻批“绊脚索”,口含“噙口钱”,脸上盖“蒙脸纸”。头前置供桌,上放香炉、水果、长明灯、“供灵鸡”(死者大儿或大女将活鸡搦死、拔毛、不开膛、轻煮、插筷),有的还放熟面条、“刀头肉”(猪肋肉,淡水轻煮后交叉插筷)等,桌前放盛纸灰的瓦盆,称“老盆”。盆底由死者晚辈每人锥一孔。正阳一带将临终所穿内衣换下扔于房顶,3 天后取下烧掉。其他县则将换下衣、被、灵箔扔于村外荒僻处。公职人员死后尸体大多停放医院太平间或自家居室。烧纸放鞭,举家痛哭,向亲友逐家报丧。停丧的时间根据情况而定,一般死者的年龄越大,停丧的时间越长,但都是单数,一般 3 天,也有 5 天或 7 天的。

报丧 :亲人故去之后,要立即安排亲族或朋友,或自己亲自通知所有的亲朋。过去,在通信不发达的时候,一般要安排几个人步行或骑自行车一个个到亲朋家中去通知。随着通信日益发达,电话在城乡日益普及,大多由死者的子女或家属电话通知各位亲朋好友,农村通常仍是安排人报丧,电话通知被认为失礼。

吊唁 :亲戚朋友在接到报丧的通知后,便会陆续到现场吊唁死者。如果是亲戚,一般会在接到通知后立即来到现场,向死者亲属致以问候,要以“节哀顺变”等话语来安慰死者的亲属,同时,会赠送挽幛、花圈、烧纸等,并会拿一些钱给死者亲属,以示慰问。并且会跪在灵前烧纸点香、痛哭,此后,便留在事主家中帮忙处理一些细碎杂务。一般的同事或朋友,大多出殡(火化)前几天或在出殡(火化)当天入殓前去吊唁,他们多是集体到来,向死亡鞠躬致哀,向主人表示慰问,并送主人一定数额的钱,称为“随礼”。如果不能亲自到现场的,也可以让其他人捎给主人。很多情况是由一人将大家的钱收下来,用一张纸将每位同事送的钱数写上,到主人家后,将钱和所记纸张一起交给主人,这种称为“凑份子”。“份子钱”由几元、几十元涨至几百元甚至更多。20 世纪 60、70 年代倡导以追悼会形式向死者致哀,禁用管弦鼓乐。20 世纪 80 年代起,鼓乐盛行,除年少急死者外,年老病丧(当地称“喜丧”)大多请鼓乐吹奏,甚者请三四班对吹对唱,常逗观者哄笑。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有的搭过街灵棚,图虚荣,讲排场,显气派,张扬数日。

戴孝 :死者晚辈按不同辈别穿戴不同孝衣孝帽,幔不同白鞋。直系儿女(俗称孝子、孝女)、儿媳腰腿束麻,日夜守灵。亲友携幛子、纸、炮、烟、酒、肉、礼金等来吊唁,孝子(或孝女,下同)下跪施礼,放鞭迎接。给亲友发白布“吉利”,20 世纪 70、80 年代后,一般给前来吊唁的亲友发朵纸叠的白花。对死者晚辈亲戚发孝帽。出殡之前忌穿孝进入他家宅院,而且,头上的孝布从眉头向后漫过,两端垂于身后,脑后用麻纰将孝布系着。出殡之后,孝布则要盘在头上,而不能再垂于身后。过去,子女要为父母戴孝 3 年。自20 世纪 70 年代始,首先开始于城市,将原来的孝布孝鞋改成戴黑纱或在黑纱上用白布条拼成“孝”字,2000 年前后,大多佩戴从专门经营丧葬用品的店铺买来的铁质或塑料的“孝”章或黑纱。

守灵 :老人去世,子孙要为死者守灵。老人去世后,一般要在几天之后殡葬或火化。在死者停丧的几天内,子女或孙辈要为死者守灵。守灵时,子女或孙子孙女们在日夜守在灵前,接待前来吊唁的亲友,不时点燃纸钱,哭喊死者。要让灵桌上的长明灯和老盆内的香火一直燃烧,还要防止猫狗鸡等动物靠近灵床,一直守到死者入殓出殡。

入殓:20 世纪 80 年代,政府号召火葬,农村仍沿旧俗,尸体装棺土葬。公职人员推行火葬,对私自土葬者,死者单位不付给丧葬费及遗属抚恤金。火化当日上午,死者亲友携花圈、纸、炮、幛子、钱等参加吊唁,并送死者到火化场殡仪馆举行追悼告别仪式。送丧车队奢简不一,有的尽量从简,有的排长龙、过闹市、显荣耀。追悼会大多由死者单位主持,领导致悼词,众人戴白花,行鞠躬礼,向遗体告别。土葬仍沿旧制,死者尸体大多放置 3 日,有放 7 日者。死者娘家人或岳父家人被尊为上宾,每步骤必请应允。棺内铺黄色纸、布,称“铺金”。孝子将死者蒙脸纸、噙口钱、绊脚索除去,给其净面后抬入棺内。盖白色单布称“盖银”。随葬衣物用品放于尸体两侧。死者娘家人或岳父家人查验后,全体亲友列队绕棺观瞻遗容,盖棺“钉扣”。入殓后,行孝人员再到压魂处“起魂”。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平原地区各级政府强制推行殡葬改革,不论城镇农村,尸体一律火化,违者重罚。死者由孝子或亲友抬上公用灵车,至火化场殡仪馆举行追悼告别仪式。骨灰或寄存县火化场骨灰堂或由孝子捧回家中。农村一般将骨灰装棺入殓,也有将骨灰盒置入砌好的墓穴,水泥板盖顶,封土。骨灰入殓仍“铺金盖银”,孝子将骨灰撒成人形或将骨灰分装衣裤内作仰卧势,随葬物品放两侧,死者娘家人或岳家人验后盖棺“钉扣”。

出殡 :出殡前,亲友烧纸行跪拜礼。行礼者在鼓乐伴奏、“礼向”(也有称“礼先儿”,即主持人)指点下轻步缓踱,拱手作揖,三跪九叩,有的二十四叩、三十六叩,甚或七十二叩。出殡时间一般在午前或午后,忌正晌午时。出殡起棺,鞭炮鼓乐齐鸣,铳声震耳。送殡者按不同辈分执不同“哀杖”。孝子摔“老盆”(一般由孝子顶盆,舅家人代摔)、扛柳幡、捧灵牌或遗像,儿媳掂饭罐(俗称“噎老罐”)走在棺前,除个别沿旧俗“夫妇不相送”外,大多夫(或妇)与其他亲友跟棺行进。中途停歇,亲戚施礼金“封子”邀鼓乐“传灵”吹唱。若死者亲生父母、祖父母在世,棺上必置一把秸草,意命短夭亡,草卷而葬。孕妇忌送葬上坟。

埋葬 :不入祖坟墓地另选新墓地者,在新墓地周围插彩旗(留有出入门口),称“拔新茔”“另拔茔”。有的请“阴阳先儿”看墓地。墓地选好后,出殡前孝子到墓地挖第一锹,再跪叩求人“开圹”,平舆县称“打井”。墓坑多取东南─西北或西南─东北方向。若死者与配偶合葬,遵循女葬上位,男居下位。棺木“下圹”后鸣炮奏乐,封土。灵牌、噎老罐、麻批随置墓坑。哀杖、柳幡插于坟侧。葬毕,送殡者回主人家院,忌中途入他家或自家。至主人家门口,各掐一块馍入口,而后主人开宴招待。饮酒忌划拳。

祭奠 :棺木入土当日傍晚,儿媳提饭上坟“点汤”,次日照时行此。第三日上午死者子女、儿媳、族家晚辈上坟供饺(水饺数与亡者岁数同)焚纸哭祭,添土“圆坟”,并带礼品到死者娘家或岳父家坟地鸣炮、烧纸祭奠,称“谢孝”。死后第六日,家人到坟上烧“一七”纸,“二七”“三七”各隔六日烧纸哭祭一次,谓之“前三七烧六上”,“四七”不祭,“五七”纸烧在死后第三十五天。“五七”是较隆重的哭祭,称为“待五七客”,一般会在死者死亡当月内举行。死后百天、周年及每年清明节、“十来一儿”再祭。有的在“五七”之日焚纸楼、纸电器、纸“摇钱树”、纸桌椅、纸仆人等,花费上千元,显示“孝敬”,求得。死者之家三年内忌贴红对联,以蓝纸白字门联寄托哀思。汝南一带在亲人死后第一、二、三年春节分别贴黄、绿、紫色纸质对联,平舆一带顺序相反,分别贴紫、绿、黄色纸对联。公职人员骨灰或寄存火化场骨灰堂或葬于火化场统一砌筑的自购墓穴,也有运回老家土葬者。骨灰寄存骨灰堂者每逢祭日,家人将骨灰盒捧出,在殡仪馆附近公共祭坛,按死者属相将骨灰盒入位,摆祭品、焚纸香、放鞭炮,哭诉悼念。祭毕,骨灰复寄存。骨灰葬于自购墓穴者,其祭奠活动沿土葬俗。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