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新疆电视台 > 新疆综艺(哈语)在线直播

综艺电影大卖争议不断 香港导演:市场会去调节

发布时间:2015-03-25 11:25:09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整理   我要投稿

电影《奔跑吧!兄弟》的票房令内地的导演们急红了眼,不为别的,只因这部戏是部纯粹的“综艺电影”——改编自综艺节目的电影,拍摄周期只有6天,上映10天劲收近4亿票房。最先发声的是冯小刚,直言这种电影“将导致没有制片人会继续愿意投资一部严肃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电影”,随后,何平等人也纷纷表示了赞同。内地导演们对于综艺电影的大卖基本都是“怒斥”,应该立刻杜绝,甚至希望官方出面从源头上制止。但在1905电影网采访的不少香港导演眼中,综艺电影大卖是一种市场行为,虽不值得赞扬,却也完全能够通过市场自身的调节来左右其生存时间,不必太过严苛。

《奔跑吧!兄弟》大卖引内地导演组团批判

冯小刚在录制综艺节目《我看你有戏》(这个节目也打算拍摄一部电影)时点评选手,直言一些电影“六天就拍摄完成,还获得了很高的票房,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将导致没有制片人会继续愿意投资一部严肃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电影”。他这次炮轰的目标很明确——电影《奔跑吧!兄弟》。没过多久,冯小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度“放炮”,直言“这是电影的自杀”,他表示自己在联系导演协会和制片人协会,要一起发声,呼吁导演们不拍这种电影,演员们也不接类似的电影。

冯小刚此话一出,立刻有人举双手赞同。何平便在微博上转发并评论道:“这是一个极其严肃的话题,问题变得越发严重,职业协会必须发出声音,并知会广电总局,不能沉默中尽丧职业性。”

两位导演公开批评综艺电影,得到了不少电影人的支持。比如出演过综艺电影《爸爸去哪儿》的王岳伦,就十分支持冯小刚的理论,“作为导演,我从来没有拍过综艺电影,也不想拍!我和冯导一样,都是传统电影的工作者和拥护者!”王岳伦还表示,去年那部《爸爸去哪儿》其实违背了初衷,这次他执导的《爸爸的假期》就完全是一部剧情片。

香港导演:不用批评市场有调节作用

综艺电影在内地市场并非一直都能大卖,2013年末上映的《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就很是惨淡,最终票房还不到500万。2014年7月上映的《我就是我》,是一部快男的纪录片,票房也没能达到700万。当然,成功的案例也有,比如2014年春节档风光无限的《爸爸去哪儿》,豪取6.96亿票房。再之后,便是如今这部引起诸多争议的《奔跑吧!兄弟》,虽不如《爸爸去哪儿》那般火爆,却也雄踞单日票房榜冠军长达9天。

按照这样的频率,似乎每年只有一部或者两部最火爆的综艺电影才能引起观众兴趣,正如王晶所说,“我觉得不应该太多,偶尔一部调剂一下,还是电影院的生存之道,也不能说它不对。观众消化得下估计一年也就一两部,太多的话市场会自动把它灭掉。”在王晶看来,最受欢迎的综艺节目改编为电影后才有可能大卖,今年春节档的《爸爸去哪儿2》就很难复制去年的票房奇迹。

与冯小刚、何平等内地导演对于综艺电影持绝对反对、并呼吁官方出面的态度不同,香港导演在这件事上的看法更倾向于依赖市场的调节。“社会是有自我调节的功能,某一些不是跟着规则出牌的手法,偶尔一次可能成功,长久还是行不通的。”王晶如是说,在他的看法中,“市场”两个字尤为重要,这一点也是众多香港导演最为看中的。电影虽然有着很强的艺术性,但也有难以磨灭的商业性,检验一部商业电影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其扔到市场上去,如果市场接受,就有存活的道理。所以,《奔跑吧!兄弟》的大卖是观众的选择,但如果观众不再喜欢,这类电影也就无法生存。

《天将雄师》的导演李仁港也认为,观众有权去选择,买票支持就说明这部戏存在的价值。“我相信观众会支持它,我也相信有一天观众看多了会觉得其实我花那个钱好像有点划不来,应该看一个制作比较认真的戏。”相对于冯小刚等人的骂声,李仁港则觉得做好自己的事情更重要,“我们也不用批评它,其实它不影响我自己做事情,他们也不能做我的事情,我也不能做他们的事情,所以各司其职,做你自己相信的事情就好了。”

同样,黄百鸣也觉得,观众看腻了综艺电影,自然会去选择更好的作品,“我觉得内地这两三年是这样,电视节目像《爸爸去哪儿》很红,最近的《奔跑吧!兄弟》前几天上映票房非常好,有点像七十年代的香港,几乎一样。到了八十年代,对所有观众来说,电视就是电视,电影就是电影。那时候周润发在电视里非常红,拍电影就是票房毒药,后来他离开了电视台,拍真正的电影,以后就成了巨星,永远都不会回到电视台了。”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标签: 导演   电影   市场   香港   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