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浙江电视台 > 绍兴新闻综合在线直播

高鼎拼音(村居高鼎带拼音)

发布时间:2022-05-15 16:54:54   作者:樱花飘落   来源:网友投稿   我要投稿

《村居》

清·高鼎

cǎo zhǎng yīng fēi èr yuè tiān,fú dī yáng liǔ zuì chūn yān。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ér tóng sàn xué guī lái zǎo,máng chèn dōng fēng fàng zhǐ yuān。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赏析

诗中第二句中的“拂”和“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将杨柳写活了,写出了杨柳的神韵。诗的后两句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整首诗从景物写到人物,动静结合,将春天的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鼎简介

高鼎,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人,是清代后期的著名诗人。人们提到他,大多也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而他的《村居》诗却使他名传后世。

猜你喜欢

唐代以前的诗歌在讲究押韵方面并不是非常严格。自从杜甫开创格律诗以后,押韵才变得非常严格。其实,不仅王维的诗有的押韵不严格,李白的诗押韵也是不严格的。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其实,作为一首七言绝句,二四句最后一字必须押韵,第一句并不强求。比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然而,许多七绝包括这首《村居》,第一句也是押韵的。比如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多读几遍,多读几首,我们会发现,一二四句押韵,整首诗便更加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但是,如果四个尾字都押韵,却会过犹不及,犹如打油诗、顺口溜一般了。不信请看,如果把第三句给随便改一下,全诗变成: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乐颠颠,忙趁东风放纸鸢。读后是否令人滑稽感顿生。

所以,《村居》这样就对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如今,又是这个季节,我的村居呢?放纸鸢的少年呢?如烟的杨柳,如烟的乡愁啊……

问题:《村居》里,天,烟,鸢,为什么只有这三个字是押韵的?

前言

这首《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的作品: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种诗体叫做七言绝句,第三句不押韵,1、2、4句押韵,这是近体七绝的一种形式:仄起平收。

早期的七绝也有第三句押韵的,但是后来就改为不押韵了。

一、句句押韵的七绝

东晋时,王嘉编写的《拾遗记》中,记录了一首歌谣《行者歌》:

文帝(曹丕)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常山人也......... ....灵芸未至京师数十里,膏烛之光,相续不灭,车徒咽路,尘起蔽于星月,时人谓为“尘宵”。又筑土为台,基高三十丈,列烛于台下,名曰“烛台”........故行者歌曰:“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此七字是妖辞也。

这首诗中每句都押韵: 埃、 嵬、来、台。

在东晋时还有一首《豫州耆老为祖逖歌》:

(祖逖)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乃歌曰:“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恩歌且舞。”其得人心如此。 《晋书》 列传第三十二中记载

祖逖就是闻鸡起舞的那个人, 非常受百姓的爱戴,在一次宴席上,老人们歌唱赞颂祖逖:

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思歌且舞。

二、句句押韵的七言长诗

句句押韵不仅是七言绝句,早期的七言诗也有句句押韵的,例如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

到了唐朝也有句句押韵的长诗,例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三、格律诗的隔句押韵

诗歌最早的格律化出现在齐梁永明体盛行的时期,诗人们开始注意四声八病。因此在一首诗中,开始注意到双数句押韵,单数句除了第一句外,3、5、7等句不再押韵。

格律诗的押平声韵,白脚仄收(不押韵的尾字叫做白脚)的规则,在齐梁以后基本就确定了。到了唐朝,格律诗的规则完全固定下来,就形成了成熟的格律诗。

隔句押韵是格律诗的特点之一,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一,首句以外,其他单数句都不押韵,双数句押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四、七绝的隔句押韵

在格律诗种,七言近体绝句就是最常见的一种诗体。

近体七绝和七律一样,有四种形式,两种首句押韵,两种首句不押韵。

高鼎《村居》就是首句押韵的仄起平收七绝: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相同诗体的如:送刘萱之道州谒崔大夫(唐·刘长卿) 

沅水悠悠湘水春,临岐南望一沾巾。信陵门下三千客,君到长沙见几人。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结束语

齐梁以后,隔句押韵不仅仅是格律诗的专利,很多大多数古体诗也是隔句押韵。

刚才举例的时候,有句句押韵的唐诗,这种诗都是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的要求非常严格,必须隔句押韵(首句不一定)。

@老街味道

谢邀。

《村居》里,天,烟,鸢,为什么只有这三个字是押韵的?

这首村居总共才四句,有三个字押韵。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是一个押韵的相关问题。这个问题由于我们平时习以为常,就好像很多人一听到绝句就自然知道是四句一样,只要看到诗就认为第三句肯定是不押韵的。

其实这是一种常态认知带给我们的知识盲区。

说简单点,就是因为我们平时看到的多是这种结构,单句不押韵,双句押韵。看得多了,就认为所有的诗都是这样,所有的押韵格式都是这样。

大部分人只要提到唐诗,第一反应就是“床前明月光”。其实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是一首古体诗,根本就没有平仄格律的限制。说到了这里,很多人又会惊讶了,怎么可能?最伟大的诗人,最伟大的时代,流传最广的作品,居然不合格律?

事实就是这样。

我们学习的知识有很多没有必要涉及的盲点。比如初高中古文诗词教学根本就不会涉及到平仄格律,也就连中国古诗中最基础的两种类别:近体诗(格律诗)、古体诗(不遵守格律)这种常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我们只知道最伟大的诗人是李白,模模糊糊知道中国古诗后来都是格律诗,就想当然地误以为李白写的流传最广的作品肯定是符合格律的,而且大部分人就算知道有平仄格律一说,区分格律体与非格律体也就是看字数和句数。

这没什么关系,因为格律知识对于今天的写诗的人来说并不重要,对不写诗的人来说更是毫无用处。所以,不知道没什么关系。

押韵也是同样的道理。其实押韵分为隔句韵和排韵。

隔句韵就是隔句押韵,排韵就是句句押韵。

在中国诗歌发展早期,这两种押韵格式就是并存的。我们看《诗经》里的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们可以看到前两句就是排韵,后两句就是隔句韵。排韵可以迅速形成语气的节奏感,而隔句韵则是打破这种规则,让诗句的吟唱表现方式更加灵活,更加新颖。

那么有没有单独用排韵,或者单独用隔句韵组成的诗歌呢?

到了西汉时期,因为音乐越来越复杂,作为歌词而存在的诗,长度就必须增加来适配。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七言诗,而七言诗最早是汉武帝在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诗,句句用韵,所以这种诗称为柏梁体。这就是最早的七言,由于一人一句的联诗,没有一气呵成的感觉。当然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因为每人一句,这个人就必须在这一句中把意思表达完整,不会形成断句,没有必要用不押韵来区分上下句,所以在这种诗体中一直保持着排韵。

这种格式一直在七言中流行,直到东汉末的曹丕,开始真正把七言送上一个比较正式的诗歌位置,但还是使用排韵,比如他最著名的《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细读《燕歌行》,我们会发现它因为使用排律,所以内容的分割是灵活的,可以两句为一小段,也可以三句为一小段。这种情况在格式自由的古风中是没问题的,而且在古风中押韵还可以转韵。但是这首《燕歌行》是一韵到底,慢慢地开始向唐诗格式靠近。这首排韵诗是七言诗的一个关键节点,因为当时的诗还在曹操的四言,曹植的五言这些主流诗歌体式中创作,七言属于后来者。

而到了曹植开创汉字音韵学之后,这种排韵的格式就基本上退出了诗歌主流。

因为诗在这个时候已经独立在音乐之外(西汉初就出现了“徒歌”),成为了文本文体,不再仅仅用于演唱。汉字音韵学在魏晋南北朝飞速发展,沈约、周颙总结出“平上去入”四声标注法并且应用到诗的创作,直接催生了唐武则天时期的平仄划分和近体诗的格律标准。

即使到了今天的现代诗词,我们也只在歌词中能看到句句押韵的排韵,因为音乐的调整变调,汉字本身是否押韵、平仄都没有关系,并不会影响我们的演唱。

诗成为朗诵作品,就必然是隔句韵或者两者混用,这样才能保证声调起伏,同时在古诗中还起到句读的作用,让我们知道如何断句。

而在近体诗中,隔句韵的格式就是平(仄)起不入韵格式,就是单数句都不押韵,只有双数句押韵,比如《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而使用隔句韵、排韵混用的,就是平(仄)起入韵格式,一、二、四句押韵,第三句不押韵。

《村居》就是这样: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就是近体诗的两种基础平仄格式,已经被固化。所以只要是近体诗,第一句有押韵、不押韵两种,但是第三句绝对是不押韵的。否则的话就不是近体格律诗了,甚至连不遵守格律的古体诗也抛弃了完全的排韵押韵法,因为不适合吟诵。

我们把“儿童散学归来早”改成“儿童散学归来前”,就得到四句押韵的排韵古风作品,写在纸上看不出来,但是我们朗读一下,就会发现问题所在了。

但是如果谱上个曲儿拖长了音调,发生变音的演唱,又没什么关系了。

这是诗发展到独立于音乐之外,依靠汉字音韵本身来保障节奏、音律的必然结果。

按诗规第三句可不押韵,故只有一,二、四句押韵。

题主问:为什么只有天,烟,鸢这三字是押韵的?看来题主对古诗词的知识不太了解。

在这里我先作一个简单的科普吧。

所谓韵,大致等同于现代汉语的韵母。所谓押韵,是指在诗词中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韵部的字,放在几个句子的相对、相应的位置上,一般都在句尾。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押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几乎没有不押韵的,哪怕现代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因为句子押韵,不仅便于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谐和之美。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诗词声韵的谐和,把两个以上同韵部的字放在几个句子的相同位置上,就可以达到同类乐音在同一位置上重复回环的音韵美。

古人写诗词押韵,是有韵书的,韵书是由朝廷颁布的,由专人编写的,按韵部编排汉字的,像现代词典一样的书。古韵书或称韵典,历史上有好多部。魏晋六朝的韵书大都依据方音编写,直至隋代统一南北朝以后,才出现了适应当时政治统一形势需要,便利各地人士应用的《切韵》。此后,唐,宋,明,清各有“官韵”。目的在于为全国各地的士子读书写诗规定一种标准的字音。韵书很多,不少已经失存,现在最常用的大约是《平水韵部》,《词林正韵》,其他的有《广韵》《唐韵》《集韵》《中原音韵》《佩文诗韵》《五音集韵》等等其中又分为诗韵及词韵,至于是哪些我弄不清,最多知道,写诗用的是《平水韵》,写诗曲的《词林正韵》。现在很多人分不出平,上,去,入,除了部分人坚持用古韵,也有不少人用《中华新韵》

《平水韵》是因为刊行者刘渊原籍为江北平水(今山西临汾)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是更早的206韵的《广韵》的一部略本。

依据汉字的声调不同,韵又有平韵和仄韵的不同,所谓平仄,简单地说大致可按代汉字的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来区分。按古音韵学说字有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入声字的发音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基本上没有了,只是在少数方言中(比如上海话)还有保留】,平上为平,去入为仄。

古诗词的押韵规律,大致分三种情况:一是古风(相对于近体诗而言),二是近体诗,三是词。

古风的押韵不太严格,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可邻韵通押,也可一韵到底,还可换韵。可每句押,也可隔句押。

格律诗的押韵是比较严格的,不论绝句(共四句,每句五言为五绝,每字七言为七绝),律句(共八句,也分七绝,七律),排律(八句以上为排律),都必须是双句必押平声韵,单句除首句外必须不能押,而且要用仄声字,至于首句则可押可不押,如不押则必用仄声。押韵的句尾字叫韵脚,不押韵的叫白脚。

题主问到的这首诗《村居》,是清朝诗人高鼎的一首绝句。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仄中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从这首诗的平仄韵律看是一首首句入韵的近体七绝,所押韵为平水韵下平一先。所以就是只有天,烟,鸢三字押韵了。

零零散散讲了这么多,不知可有用否?

就此分享。错误之处,望高人批评指正,谢谢![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图片来自网络,有侵权则删)

春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轻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诗的平仄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天,烟,鸢三字属于平水韵下平\"一先\"部。

这是一首平起的七言律绝。需要说明两点,一,第二句的\"拂\"字和第三句的\"学\"字在平水韵中是入声字,因而也是仄声字。我们无论读诗还是写诗,如果你用的是平水韵,哪就不仅是在韵脚按照平水韵来.规则,而且在整首诗中的所有的字都按照平水韵来规则。另一方面,如果你用新韵,那就在整首诗中都用普通话的发音来规则。

这首诗中,第二句的第一字,该平用仄,第三字,该仄用平,对第一字可以解释为救拗。第四句的第一字该仄用平,是可以的。所以,这首律绝是合格的。

我查了一下,题主提问的《村居》,是清代高鼎所作。原诗为: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轻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在这首诗中,高鼎釆用的是仄起首句入韵七言绝句、平水一先韵律。我学诗时体会,采用该韵律写诗,主要应遵守两项要求的约束:

1:四句各七字,一、二、四句的尾字押韵,且不超出\"一先\"的范畴,第三句不要押韵。

高鼎的这首七绝,第三句未押韵,第一、二、四句的尾字分别为天、烟、鸢,都在平水一先韵范畴之内,完全符合要求。题主所问,为什么只有三个字押韵?我的回答是:因为该诗韵律只要求这三个字押韵。

②:仄起首句入韵七绝的平仄要求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实际应用时,每句的第一、三、五字,可平仄灵活应用,但除首末两字外,不可孤平,也不可三仄尾。必要时可釆取拗救措施。

高鼎的这首七绝,实用平仄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句诗文中,一、二句平仄完全合拍,仅第二句的首字、三字,第四句的首字,共三个字变换了平仄,但也完全符合上述要求。

《村居》是一首七绝诗,是属近体律诗的一种形式,我们知道诗词,歌曲,以及我们平时说话,每句的最后一个字如果押韵,听起来就感觉舒服好听。而格律诗的句式和押韵都是有严格规定的。这首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是属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形式的。按格律规定是一、二、四句押韵,

所以这首诗也只能是天、烟、鸢三字押韵。

七绝四句都押韵的也有,如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还有第一句不押韵的,二、三、四句押韵的,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当然了一、三、四句押韵的比较多。

每日7点,文化早餐 ▵ 点击 读 史 关注 / 置顶公众号

博文 | 通识 | 知古|鉴今 | 有品有趣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chì)勒(lè)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qióng)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

(唐)李峤(qiáo)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cái)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6、凉州词

(唐)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rèn)山。

羌(qiāng)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guàn)雀楼

(唐)王之焕(huàn)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春晓

(唐)孟浩(hào)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凉州词

(唐)王翰(hàn)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出塞(sài)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huán)。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jiào)胡马度阴山!

11、芙(fú)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2、鹿柴(zhài)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wèi)城朝雨浥(yì)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zhū)萸(yú)少一人。

15、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朗月行(节录)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7、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20、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zhāo)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huán)。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chóng)山。

21、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22、别董大

(唐)高适(shì)

千里黄云白日曛(xūn),

水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23、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24、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江畔(pàn)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yǐ)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27、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28、游子吟(yín)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9、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suō)笠(lì)翁,

独钓寒江雪。

30、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lù)飞,

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

青箬(ruò)笠(lì),

绿蓑(suō)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31、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chán)于夜遁(dùn)逃。

欲将轻骑(jì)逐(zhú),

大雪满弓刀。

32、望洞庭

(唐)刘禹(yǔ)锡(x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33、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bǒ)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34、赋(fù)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5、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6、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37、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zhì)子学垂纶(lún),

侧坐莓(méi)苔(tāi)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38、悯(mǐn)农

(唐)李绅(shēn)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sù),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40、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2、清明

(唐)杜牧(mù)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43、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44、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5、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46、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7、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tú)苏。

千门万户瞳(tóng)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48、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49、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yán)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qí)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50、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51、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liàn)艳晴方好,

山色空朦(méng)雨欲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mǒ)总相宜。

52、惠(huì)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shì)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lóu蒿hāo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tún)欲上时。

53、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54、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5、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56、秋夜将晓出篱门

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rèn)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难望王师又一年。

57、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yún)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58、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jiá)蝶飞。

59、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61、春日

(宋)朱熹(xī)

胜日寻芳泗(sì)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62、题临安邸(dǐ)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xūn)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做汴(biàn)州。

63、游园不值

(宋)叶绍(shào)翁

应怜屐(jī)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fēi)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64、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65、墨梅

(元)王冕(miǎn)

我家洗砚(yàn)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qián坤kūn。

66、石灰吟

(明)于谦(qiān)

千锤万凿(záo)出深山,

烈火焚(fén)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67、竹石

(清)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

任尔(ěr)东西南北风。

68、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9、村居

(清)高鼎(dǐng)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70、己(yǐ)亥(hài)杂诗

(清)龚(gōng)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 End.

精选好物

喜欢的朋友一定要 赞 哦!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