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化战略得与失
正如米晓彬所说,事实上,微软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插手移动领域了。90年代便有嵌入式操作系统问世,但微软的移动战略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早在1998年,微软内部就开发出了采用触摸屏的电子书(e-Books)产品,2002年开始贩售搭载Windows Mobile的智能手机,以及一些早期的平板。但盖茨不喜欢它,因为它的界面“不像Windows”。
“微软的功臣都是PC软件,PC软件是微软主要赢利点,微软很难做到自己革自己的命,导致移动战略流产”,米晓彬表示。
确实如此,在移动互联早期,微软似乎没有很重视移动互联议程。其实微软早在2010年就推出Kin手机,可惜Kin手机并未获得市场认可,上市仅两个月便被放弃。
有趣的是,Kin手机由微软收购的手机研发公司Danger开发,Danger公司由安卓之父安迪·鲁宾创办,离开Danger后鲁宾又创建了安卓公司,后被Google收购,鲁宾随之加盟谷歌并帮助其开启了安卓的辉煌时代。
其实,微软在移动互联市场不是没有准备,却都像Kin手机一样中途夭折。微软在10年前就开始研发电子书,并在2009年秘密启动平板电脑项目,这些项目均被斩杀。在智能手机领域,微软也起步甚早,在2004年设立手机操作系统项目,但不久即被中止。2008年,微软收购了极具前途的智能手机Sidekick,却完全漠视其原有技术优势,并将其团队解体,直接导致微软在智能手机领域停步不前。
在Kin手机时代,微软称表示过,将要实现盖茨“25年后,把PC装进人们的口袋”的梦想。但是是什么原因使微软仅在发布两个月内放弃Kin手机,扼杀电子书和平板电脑计划,中止手机操作系统项目,导致推迟进入移动互联市场,最终没有赶上移动互联的浪潮?
孙培麟表示,“微软在传统业务的绝对领先和优势会导致微软的移动化战略不被重视”。
移动战略的失策也和微软CEO鲍尔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鲍尔默出身于宝洁的销售部门,销售人员的特点就是缺乏长远眼光,善于守成,小富即安。但激变的高科技行业需要的是深谋远虑的领袖,敢于变革,必要时可壮士断腕,将自身盈利部门主动排挤出局,甚至敢于自我否定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销售为本的鲍尔默永远无法做到这点。
乔布斯曾经在自传中谈论鲍尔默,乔布斯说,“做销售的人经营公司,做产品的人就不再那么重要,其中很多人就失去了创造的激情。斯卡利加入后,苹果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是我的失误;鲍尔默接管微软后也是这样。苹果很幸运,能够东山再起,但我认为只要鲍尔默还在掌舵,微软就不会有什么起色。”
在重大决策上,鲍尔默总是砍掉新研发项目,全力维护保持核心项目。这一系列的错误决策反映出鲍尔默目光短浅的销售心态。他全力保护盈利核心部门视窗和办公应用软件,无视甚至扼杀任何影响到这两大部门销售收入的项目。这种守成短视的定位也导致微软在研发上表现平庸。正如孙培麟所说,这种守成视短的定位和传统业务的绝对优势导致微软在创研发项目上表现平庸。
后PC时代举步维艰
微软在盖茨的领导下,PC时代的微软目标和战略清晰,但是,后PC时代的微软则显得有些迷茫,错失了移动平台化和云计算化的机会。“今年应该算是微软的产品年,微软是急促的发力,因为已经落后google了,这种落后会威胁微软的地位。”孙培麟表示。在竞争压力下,微软才开始亡羊补牢,采取措施,包括进入移动互联市场,并试图建立开放平台。
对电脑业而言,2007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苹果成功推出iPhone,谷歌也高调推广安卓移动操作系统。2010年,苹果又推出平板电脑iPad,将电脑从桌面平台进一步向移动平台过渡,微软赖以称霸天下的桌面平台正在边缘化。
据美国市场调查研究机构IHSiSuppli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PC销售量将出现首次下滑,而另外两家市场调查机构Gartner和IDC的统计数据均显示,今年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全球PC销量同比下降超过8%,电脑产业从此进入后PC时代。
而在移动平台领域,移动化战略失策的微软并没有为移动互联打下稳固基础。移动领域,苹果和谷歌的安卓掌控着移动平台的操作系统。在硬件领域,苹果、亚马逊等大行其道。而微处理器则是英国企业ARM的天下,它便宜低耗的芯片最适于轻便的移动平台。称霸PC行业多年的Wintel联盟在这个新时代举步维艰。战无不胜的微软,在称霸PC行业长达20年后,终于开始显现出疲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