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站长资源综合门户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社交网络的前世今生

社交网络的前世今生

时间:2011-09-05 15:05:27   作者:   来源:互联网周刊   点击:

聊天室的悲哀不仅在于成为时代的牺牲品,毕竟在现在仍能满足一部分的需要。聊天室的衰落源自人们对没有任何关联的陌生人交往浅尝辄止的一种深深的恐 惧,一种对于大海捞针式交往的厌倦。而就在聊天室逐渐走向下坡的过程中,即时通讯和论坛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网络社交的主要工具。

论坛华尔兹

论坛最主要的存在领域是高校。未名BBS,水木清华,南大小百合,都是大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校内网络,他们曾经对外放,如今已经回归校园。同样的年 龄,同样的身份,让即使不曾谋面的人在这里也会十分亲切。在论坛上,虽然更主要的仍是陌生人之间的交流,但已不像聊天室里那样龙蛇混杂,大学生们甚至可以 通过IP地址判断对方的院系和宿舍楼,这本质上有点像一个大型的校园联谊会,虽然最初相遇的时候还是陌生人,但毕竟相距不远,又都是年轻人,往远了说是校 友,往近了说就是同学,相互芥蒂自然会少一些,比起聊天室,让人更有安全感。

在中国说到论坛的话,天涯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自创立以来,其开放、包容、充满人文关怀的特色受到了全球华人网民的推崇,综合提供个人空间、企业空 间、购物街、无线客户端、分类信息、来吧、问答等一系列功能服务,并以人文情感为特色的综合性虚拟社区和大型网络社交平台。2008年启动的开放平台战 略,开始构建天涯生态营销体系,研发成功了新一代网络广告产品,是中国社区营销的重要部分。

在百度百科天涯一栏的页面上,我们可以在天涯社区大事记中看到罗列的自2007年以来多件社会事件的网络影响,天涯作为消息源都引起了群众的广泛参 与,包括汶川地震中的捐款和知名的范跑跑事件。而未名BBS上首页的十大恰如报纸上的头版,区别则在于这里每个人都可能是作者,而每个人的评论更是公然可 见。作为社区,就是要以网民为中心,满足个人沟通、表达、创造等多重需求,并形成了范围内的线上线下信任交往文化,这使得天涯成为华语圈首屈一指的网络事 件与网络名人聚焦平台,是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华人网上家园。

天涯社区从2006年开始商业化,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摸索,希望找到一种核心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了“生态营销”的理论体系——就是不能以破坏生态 为代价进行营销,否则社区就没有立身之本了,像原来网络口碑、网络公关都是破坏生态的。2007年有一个实验性产品Adtopic,叫推荐化服务,更像一 个企业博客,从自己的角度,在自己的博客里发帖,但缺少更好的传播机制。2009年年底发布的企业空间产品则是一个超级传播系统,有很好的传播机理在里 面。

根据功能模块的不同,企业空间产品通过论坛话题传播、主题社区分众传播、空间聚合传播、用户行为定向传播、搜索传播、导航索引传播6大传播机理,让 企业以“标准化”的方式进驻天涯,为其提供海量传播工具,使其能够自主、及时、创造性地与目标受众进行深度互动、实现有效的营销传播,令人们多元化的需 求,能够在社区平台进行有效的商业引导和转化经过两年与众多客户的营销实践,天涯积累了经验,将生态营销产品升级、提炼为由品牌空间、行业空间、天涯商家 及商务空间组成的产品体系,强调开放平台,标准化的应用模块,有社区特色的互动功能以及自助式营销服务。

打开百度百科的天涯页面,我们会看到大量罗列的证明天涯影响力的事件,这在汶川地震期间达到一个顶峰。然而,从2009年开始,篇幅骤然减少,只有 一个莫名其妙的小月月。而我们都知道的2010年和2011年正是网络对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的年头,至于论坛却从此无处现身,根源恐怕就在于微博和 SNS的兴起。

SNS的冲锋号

微博和SNS的发起时间几乎是前后脚的功夫。微博由于其信息的公开性,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社交化媒体,这在我们以前文章《微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已有详文分析,此处仅就SNS做一介绍。

纽约1997年建立的六度空间(sixdegrees)开创了实名社交网络的先河。“与我连通”(connect me)“将我加入”(network me)是其两大关键功能,前者用来通过已知建立联系,后者根据用户性格要求提供交友范围。但这一网站随着2000年互联网泡沫一起湮灭了。

接着是2003年的Friendster,喧嚣一时,却因为服务器的功能跟不上以及关于实名的问题(Friendster的老板坚决反对虚假身份注 册)而终于走向破败。其后的Myspace的联合创始人汤姆·安德森本来也是Friendster的忠实用户,自然了解其用户的需求,可以用假名是 Myspace与其先烈重大区别之一,同时能够自主定义页面也是其主要吸引力所在。可是在凭借大学地址邮箱注册的实名社交网络Facebook崛起之 后,Myspace的假名注册却又成了掣肘其发展的关键原因之一,关于实名假名之争,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分别孰优孰劣。

分享到:

阅读此篇文章的网友还阅读了:

无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热门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