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向我们推荐“我要当学霸”的人叫李杰(化名),他是人人网的产品负责人。他说,如果仅仅是不雅察、研究他们在互联网的行为轨迹,不足以体会这小我群的一些特质。每隔一段时间,负责产品的团队城市跑到这小我群里去,“去发现他们内心更深条理的东西,他们的兴趣是什么?近期和未来的打算是什么?甚至,说说他们的梦想是什么……”
2008年第一批90后踏进年夜学后,沈虹起头不雅察这个群体,她其后的博士论文也是围绕着这小我群作为主题。最终,她发现很难用一个普世价值的标签去概括。后来,他们在推出《90后述说》时一再推敲,最后勉强找来“有个性”这样的词汇作为他们的标签。她感觉这依然是一个不敷完全准确的描述,从每个个别去看,他们的个性都是多元的、具有差别化,不是同一型号的“社会产品”。
归纳起来,这个群体表示出来的一些相对显性的特征为,追求个性与自由,甘愿答应分享,具有包涵心,行动力强,是现实的抱负主义者,判断问题客不雅、理性。“(他们)天生就善于协作,创新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对这些在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美国著名新经济学家和商业策略年夜师唐.泰普斯科在《数字化成长3.0》一书里如此写道。而自由、分享、协作、包涵、创新等这些特质,或可以被看作是“互联网精力”在这个群体的鲜明体现。
有豆瓣网友在《数字化成长3.0》一书的书评里写道:“你会发觉,他们远远不是垮失落的一代,他们身上的很多特质代表着未来。”
“我感触感染90后都挺幽默的,年夜家都挺有趣儿,看事情更开畅、更天真。开个玩笑,说一些比较过度的话,年夜家都能接管。这也体现在年夜家的包涵性上面。”杨元说。沈虹在查询拜访结束后也惊奇于这个标榜个性的群体对主流价值不雅的高认可度。
2010年下半年,零点咨询曾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常州五座城市做过一个有关“90后文化检测”的查询拜访。那时的样本量在2000人以上。张军是零点的业务总裁,他在关于这次查询拜访的一篇文章里的评价:这个群体里的人阳光、自信、勇敢,谢绝虚伪,抵制权威,将会是推动社会走向公允、公道、开放、透明的不成轻忽的气力。“自卑掉队、厚黑阴谋在他们的内心从未萌芽……我相信阳光、自信的90后的诚信才是真正源自内心的,也相信90后主导的社会将不会再呈现三聚氰胺、瘦肉精等近似事件。”
李杰说,很多刚入校的90后年夜学生城市插手学校的一些社团,而这些社团通常在人人网上都建有主页。对这些插手社团的学生来讲,这是一个扩年夜自己寒暄圈的便捷平台。但他说,90后不像他这样的80后会待在一个相对年夜的圈子,因为感觉年夜家都差不多。他们会把圈子划分得很细,每一个圈子城市有一个明确的指向,“譬如玩游戏的在一起,喜欢动漫的呆在一个圈里,玩滑板的又是另外一个小圈子”。
“你可以把90后视为一个群体,有某些共性,但它自己的特征是分化的。像我这样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年夜城市里生活的孩子,跟那些在二三线城市成长起来的90后,其实不同挺年夜的。但我也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比如说我用人人网和微博,他们可能就会用QQ空间和朋友网。”杨元说。
去年下半年人人网推出了一个近似轻博客的小站项目。“我们想让有配合精力属性的人在这个平台聚合在一起。而这个测验测验效果很是明显,现在已成立了60万个小站。”李杰感觉,90后虽然强调自我、个性,但他们有个特点,发现这个社会不只有一种价值不雅的时候,会去尊重其它的价值不雅,而不是本能地排斥。因此在他看来,小站的意义在于它在内容上的多元性。在这60万个小站里,用户划分了不合的主题,有人专注DIY,有人喜欢旅游、摄影,“甚至还有人,将自行车配件研制的过程发了上来,和用户一起讨论。一个配件的设计,最后其实是一群人定下来的”。
李杰说他们要做的事是,创作发现一个很是多元化的可能,“让用户自己去找对的人,找对的内容”。
“除有很多人会在上面发跟自己心情、生活相关的文字外,照片也发得很是多。它成了90后这个群体联系朋友、体会朋友的平台。”李杰还发现,这个群体对信息、内容有很是年夜的需求,喜欢去找各类感觉有价值的内容,在网络上他们很甘愿答应把它们分享出去。“他们很热衷于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推荐给线下真实的朋友和线上的老友。”为此,作为一家社交网站,人人网想去寻找、成立一层以精力世界为纽带的新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