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江苏电视台 > 南京信息在线直播

阳山碑材(南京阳山碑材简介)

发布时间:2022-05-14 17:00:03   作者:风里有诗句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1、地理位置

 

阳山碑材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西北侧的阳山南坡,距南京主城约23公里。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山碑材是南京的旅游好去处。附近还有汤山猿人洞等等。该处在明代以前就是古采石场,阳山碑材是利用该处山体中完整性好又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岩开凿出来的,由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构成。将上述三部分按碑式垒起,总高度78米,总重9677吨,确为举世罕见,硕大无朋,令人叹为观止。难怪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洪武大石碑歌》中惊叹:“碑如长剑惊天倚,十万骆驼拉不起”。阳山石碑

2、碑材来历

 

阳山碑材系明成祖为其父朱元璋树碑而开凿的巨型石材。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起兵夺得侄儿朱允炆的帝位,为了笼络人心,稳定政局,就决定要一巨型石碑以表朱元璋的功德。

于是,他征集了全国万余工匠依阳山南麓开凿碑材三块。

其中碑座石材高13米,宽16米,长30.35米,重达1.6万吨;碑身石材长49.40米,宽4.4米,高10.7米,重约8799吨左右;碑额石材高10米,长20.3米,宽8.40米,重约6千吨左右。若此碑立起总高为78米,重9677吨,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碑。

为取此石材,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非凡的艰辛与血汗,数千民工累死采石场,今碑石附近坟头村即是当时民工的合葬地。

这三块石材都已成形,其中碑额已与山体分开,碑身、碑座也仅有一端相连。

此石材又为何遗弃不用?说法有二:一说明朝国势渐衰,朱棣又迁都北京,故不用;一说因南京地理与气候所了限,不适古代的滚木与冰运的方法,无法运输而不用。

阳山碑材又名孝陵碑材,是明成祖朱棣为颂扬其父朱元璋功德而凿的。

碑材分碑座、碑身和碑额三块,如果将它们拼合后竖立起来,总高度可达78米,堪称绝世碑材。

但这一绝世碑材最终未被使用,依然留存在原地。

此次新建的明文化村,就是以开采阳山碑材为主脉设计建造的,力求再现历史场景。

3、建造规模

 

距南京市25公里处的汤山镇阳山上,矗立着三块硕大无朋的巨石,当地人称其为“孝陵碑材”(阳山碑材)。

它们分别由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构成:碑座高17米,宽29.5米,厚12米;碑额高10米,宽22米,厚10.3米;碑身高51米,宽14.2米,厚4.5米。

三块巨石的重量更是令人吃惊:专家们用现代仪器精确测量后计算出:碑座重量为16250吨,碑额重量为6118吨,碑身重量为8799吨。

建造埃及金字塔的巨型石块,数千年来一直为世人叹为奇迹,然而它们平均才重25吨,最大的也不过50吨。

与阳山碑材一比,建造埃及金字塔的那些所谓巨型石块,简直无法比拟。天下第一碑

这些石头是在明朝永乐皇帝朱棣手上开凿的,用途是为朱元璋立“神功圣德碑”。然而奇怪的是,这么大一项工程,又是皇帝亲自抓的形象工程,可在整部《明史》里却没有一个字记载!只有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名为《洪武大石碑歌》,算是间接证明了关于阳山碑材的民间传说,它确实是为朱元璋歌功颂德而修建的。

南京的考古专家们经过数年努力,终于查到一篇永乐年间的文人日记。日记里写道,朱棣当上皇帝后,征集全国数万工匠,在阳山开凿碑材,为建孝陵功德碑之用。但这项工程仅开工一年半之后,就不知什么原因停工了。

为了给父亲建功德碑,朱棣征集了全国数万名工匠,利用阳山山体中完整性好又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岩开凿碑材。

这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朝廷要求限期完工,规定每个石工每天要交三斗三升石屑,由监工负责验收。工匠们累死、摔死或者因完不成任务被杀掉的人数,据说达3000人之多。

惨死者的尸体被随意扔在阳山附近的“万人坑”里。日积月累,这“万人坑”隆起形成一个大坟包,于是人们把“万人坑”附近的一个小村就称为“坟头村”。

4、历史背景

 

朱元璋称帝后,曾立其长子朱标为太子,封其他25个儿子为王。但是由于朱标于1392年病逝,年仅38岁。朱元璋死后由其孙朱允炆继皇帝位,即为明惠帝。朱允炆为压制诸王的势力而决定削蕃,而势力强大的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则以清君侧为名,出兵进攻南京。朱棣为了向百姓表明自己对朱元璋的孝心,便开凿阳山的石碑。碑材过大,当初的设计者肯定会想到运输和树立的问题,但设计和施工者无法违抗朱棣,这个残酷皇帝的旨意,只能到最后才不得不终止。

5、景点交通

 

南京市内乘南京地铁2号线到马群站下车乘205路、D11路、121路、宁句线、205路区间均可到达。

火车站旁公交车站:

1、在南京站南广场东乘309路到麒麟门新大街站下步行97米到对面转205路(明文化村方向)在明文化村站下车,步行99米到达。

2、在南京站南广场东乘309路到马群站下车,步行11米转D11路(南京炮院方向)在锁石站下车,步行1746米到达。

3、在南京站南广场东乘97路(灵山北路总站方向)到樱铁村站下车转208路(汤水雅居东苑方向)在锁石村站下车,步行1777米到达。

自驾自宁杭路,出中山门—孝陵卫—马群—麒麟镇—坟头—汤山,沿途可游览汤山古溶洞。

汤山边上的阳山,那个地方够远的。去看阳山碑材等于去郊区远足。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如果骑自行车去特别有趣,特别好玩。一路风光,美到天上。

个人觉得南京眼那边非常适合天不冷的时候傍晚散步。

现在收门票了,可以带孩子去看看,过去帝王多么残忍。

阳山碑材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西北侧的阳山南坡,是明成祖朱棣为颂扬其父明太祖朱元璋功德而开凿的神功圣德碑遗址,为取此石材,有“天下第一碑”之称,阳山碑材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谓碑材,指的是三块庞然而蹲、巍然而耸的巨石。碑材按其功能造型,分为碑座、碑身、碑首,如果把三块碑石垒起来,不亚于一幢20层高的魁伟大厦。说到重量,更是令人吃惊:建造埃及金字塔的巨型石块,数千年来一直为世人叹为奇迹,然而,它们平均才重25吨,最大的也不过50吨。

阳山碑材,最轻的碑首已在6000吨开外,最重的碑座,更高达16000多吨!那么,当初开山凿碑的工匠,是打算如何把它们运出深山的呢?退一步讲,就算他们有本事把巨石运走,又怎样才能把它们垒在一起,合成一座完整的碑呢?

南京一带的地貌属沉积岩,其原始状态,就像一摞一摞的云片糕,尔后经过地壳长期的摩擦挤压,莫不分崩离析,支离破碎,唯有阳山,因为处于一个盆状向斜的中心点,四周的压力奔涌到这里,彼此颉颃,相互抵消,岩层反而得以保存完好;再加上其他一些得天独厚的因素,才诞生了碑坯这样巨大而完整的石料。

那么,又是谁发现这地心秘密的呢?一说是六朝时期的古人,一说是明高祖朱元璋的军师刘基。两种可能都存在,但不论是谁,他们都不是巨碑的创意者,提出在阳山凿石雕碑的,应该是是明成祖朱棣的朝臣,而拍板实施这一方案的,自然非朱棣本人莫属。

朱元璋建都南京,死后传位于孙子朱允炆,燕王朱棣不服,起兵攻进南京,夺取。虽然这只是他们朱家的“内务”,但不管怎么说,朱棣执政,给人的感觉总像是抢来的。为了证明自己皇位的正统性合法性,他就要以正视听。朱棣举起的旗帜之一,就是在阳山开采巨幅石材,为父皇朱元璋在孝陵修建撑天柱地的“神功圣德碑”。

于是,他征集了全国万余工匠依阳山南麓开凿碑材三块。这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朝廷要求限期完工,规定每个石工每天要交三斗三升石屑,由监工负责验收。工匠们累死、摔死或者因完不成任务被杀掉的人数,据说达3000人之多。

惨死者的尸体被随意扔在阳山附近的“万人坑”里。日积月累,这“万人坑”隆起形成一个大坟包,于是人们把“万人坑”附近的一个小村就称为“坟头村”。为取此石材,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非凡的艰辛与血汗。

阳山碑材是南京的旅游好去处,附近还有汤山猿人洞等等。该处在明代以前就是古采石场,阳山碑材是利用该处山体中完整性好又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岩开凿出来的,由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构成。

其中碑座石材高13米,宽16米,长30.35米,重达1.6万吨;碑身石材长49.40米,宽4.4米,高10.7米,重约9千吨左右;碑额石材高10米,长20.3米,宽8.40米,重约6千吨左右。若此碑立起总高为78米,重三万余吨,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碑,确为举世罕见,硕大无朋,令人叹为观止。

但这一绝世碑材最终未被使用,依然留存在原地。此石材又为何遗弃不用?说法有二:一说明朝国势渐衰,朱棣又迁都北京,故不用;一说南京地理与气候所限,不适古代的滚木与冰运的方法,无法运输而不用。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未来建筑的产业链孵化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建筑产业链企业提供服务,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建筑+互联网+文化的产业生态平台。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