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辽宁电视台 > 辽宁生活在线直播

辽宁文艺的根始终扎在生活深处

发布时间:2015-04-13 17:01:03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整理   我要投稿

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这一重要论断再次强调了什么是文艺创作所应遵循的方向,以及什么是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

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文艺始终以“人民”和“生活”为价值坐标,始终坚信只有扎根到人民中去,不断增加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才能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因此,几十年来,辽宁文艺不断收获累累硕果,不断生发新的活力。

去年11月,中央向广大文艺工作者发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号召,辽宁文艺界迅速动起来、走下去,真正做到了沉下来、融进去。

几个月来,随着“深扎”主题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全省文艺工作者活跃在基层、深扎在基层,辽宁文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风姿。实践证明,把根向生活深入再深入,把情感向人民贴近再贴近,文艺才能永葆生机。

优秀的作品无一不是由深入生活而来

不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的文艺,不从人民的经验中发掘灵感的文艺,只会是无筋骨、无生命的文艺,注定被历史和时代所抛弃。

从文艺创作的自身规律来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经过无数实践而得来的真理性法则。回顾辽宁文艺走过的历程,凡是优秀的作品无一不是由生活中而来,凡是杰出的文艺家无一不是为人民而创作。经验即是财富、成果即是基础,正是因为坚定地以“人民”和“生活”为价值坐标,辽宁文艺的今天才有了底气与定力。

凭借这份底气与定力,在“深扎”主题实践活动中,全省文艺工作者做到了心中有谱、脚下有力。他们带着自己的创作想法和作品走进生活深处,接受人民检验,经过一遍遍的打磨、淬炼,使精品更精、优势更优。

《代理村官》是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排演的精品剧目,也是辽宁文艺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寻找“原料”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为了使演出更接地气、人物更有血肉,剧组人员走基层、下农村,接触了万余位村委会主任。每次进村演出,还会与当地村干部座谈,进一步完善剧本。 3月中旬,《代理村官》剧组又走进沈阳体育大学举行公益演出,从新时代年轻人那里感受来自生活的更鲜活的气息。

最近,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电影《雷锋在1959》再次上映。这部影片从创作到拍摄始终贯彻“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的重要思想。编剧黑继文多次深入辽阳弓长岭体验生活。导演宁海强为真实还原历史场景,在-20℃的气温下带着剧组坚持拍摄。主演钟秋每天随身携带《雷锋日记》,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翻看……这就是“深扎”精神。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最终成就了一部优秀作品。

“深扎”不是摆样子要真正做到沉下来、融进去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关键在于一个“深”字与一个“扎”字,不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就无法真正翻开文艺创作的新篇章。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文艺工作者远离了生活、隔绝于人民之外,只会“浅尝”,不愿“深扎”。于是,文艺创作中大量出现自我重复的现象,许多人离开了既有经验就变得不会创作、胡乱创作了。

“深扎”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从我省各条文艺战线的已见成果来看,确实做到了摒弃浮光掠影式的采风或摆样子式的走基层。不管是老艺术家还是青年文艺骨干,都真心诚意地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实践了总书记所提出的“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为了创作“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项目——国画《黄河雄姿》,今年初,画家吴云华、王宏行程4000多公里,对黄河展开深入探访。他们住在百姓家,喝黄河水、吃陕北小米,亲身体验母亲河给予华夏儿女的哺育和滋养。吴云华说:“生活是画家的创作源泉。只有不断深入,才能给创作带来更多的启示。 ”

“沉下来、融进去”,做到不易,但必须要做。作为文艺工作者,不扩大生活视野是不行的。作家周建新生长在农村,但因工作关系,渐渐远离了农村记忆。这种远离让他感到一种创作危机:写农村靠吃老本、凭印象,少了筋道和温暖。当他带着“深扎”精神回到农村体验生活时,所见所闻所感都帮助他重新找到了新鲜的创作感觉。

能不能扑下身子在于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心态

柳青为了创作长篇小说《创业史》,举家搬迁到农村,一住就是14年。他曾说过:“作家的倾向,是在生活中决定的,作家的风格,是在生活中形成的。 ”周立波也曾在益阳农村深入生活达十年之久,和当地老乡建立了十分亲密的关系,真正做到了与人民融为一体。

文艺工作者能不能沉下心来、扑下身子,踏踏实实走进群众、深入生活,最根本的还是在于是否具备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老一辈文艺家在身体力行、扎根基层方面做出了最好的示范,他们的作风能够如此平实,最主要是因为有一份正确且积极的创作心态。

当下,一些文艺工作者习惯了讲身段、讲位置,不关心人民的欢乐,也不忧心人民的忧患。在如此心态下,当然无法创作出反映现实生活,并被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在“深扎”主题实践活动中,我省开展的各项文艺活动都在实践转作风、正心态的必要性。一般认为,文艺理论与生活的关联不大,但这种自困象牙塔的心态恰恰使该领域研究长期陷入自说自话的怪圈。去年年底以来,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组织中青年学者走出学术的迷城、走进生活的课堂,多次与大学生群体面对面对谈,由此较为准确地了解到“青春题材”走红的生活内因,为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找到了更清晰的路径。

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心态决定结果。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充满诱惑的名利场,文艺工作者既不能逃避责任,也不能任性而为。唯有从生活中寻找方向,才能剥离浮躁;唯有向人民真诚求教,作品才能立得住、走得远、叫得响。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标签: 生活   辽宁   文艺   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