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浙江电视台 > 嘉兴资讯在线直播

唐高祖是哪个皇帝的庙号(唐朝庙号)

发布时间:2022-05-20 17:37:48   作者:孤僻成性   来源:网友投稿   我要投稿

唐高祖是哪个皇帝的庙号(唐朝庙号)

唐朝历代皇帝庙号列表,唐朝前后有289年,历任21代皇帝,唐朝是世界公认的我国强势的`时期之一,下面罗列了唐朝历代皇帝谥号,庙号,年号,在位时间,在位功绩等。唐朝一共有几个皇帝?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唐朝皇帝顺序列表。欢迎查阅。

唐朝历代皇帝庙号列表1

唐朝(618—907年),有21位皇帝。

顺序为:唐高祖李渊 -- 唐太宗李世民 -- 唐高宗李治 -- 唐中宗李显 -- 唐睿宗李旦 -- 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 -- 唐肃宗李亨 -- 唐代宗李豫 -- 唐德宗李适 -- 唐顺宗李诵 -- 唐宪宗李纯

唐穆宗李恒 -- 唐敬宗李湛 -- 唐文宗李昂 -- 唐武宗李炎 -- 唐宣宗李忱 --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李儇 -- 唐昭宗李晔 -- 唐哀帝李柷。

1、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字叔德,唐朝开国皇帝。

2、李世民(598年【一说599年】-649年),即唐太宗,

3、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即唐高宗(649至683年在位)。

4、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帝位。

5、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于嗣圣元年(684年)被立为皇帝,但仅是女皇武则天的傀儡。

6、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

7、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即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年(756年)。

8、李亨(711年2月21日—762年5月16日),至德元年(756年)至宝应元年(762年)在位。

9、李豫(727年1月9日-779年6月10日),即唐代宗,762年-779年在位。

10、唐德宗李适(kuò)(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

11、李诵(761年1月8日―806年),即唐顺宗(805年在位),唐德宗李适长子。

12、李纯(778年―820年),即唐宪宗(805年—820年在位)。

13、李恒(795年―824年2月25日),即唐穆宗(820年—824年在位)。

14、李湛(809年7月22日-826年),即唐敬宗(824年—826年在位)在位2年,得年18岁。

15、李昂(809年11月20日-840年2月10日),即唐文宗(826年―840年在位)。

16、李炎(814年7月1日―846年4月22日),即唐武宗(840年—846年在位)。

17、李忱(chén)(810年—859年),即唐宣宗。

18、李漼(833年12月28日-873年8月15日)。

19、李儇(862年6月8日―888年4月20日),即唐僖宗(873年至888年在位)。

20、李晔(867年2月22日—904年),即唐昭宗(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

21、唐哀帝李柷(892年-908年),唐朝末代皇帝(904年-907年在位)。

唐朝历代皇帝庙号列表2

唐朝皇帝顺序表

唐高祖李渊 →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 唐中宗李显 → 唐睿宗李旦→ 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 → 唐肃宗李亨→ 唐代宗李豫 → 唐德宗李适→ 唐顺宗李诵→ 唐宪宗李纯→ 唐穆宗李恒 → 唐敬宗李湛 → 唐文宗李昂→ 唐武宗李炎→ 唐宣宗李忱→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李儇 → 唐昭宗李晔→ 唐哀帝李柷

唐高祖李渊:创世之雄,能识时务。唐太宗李世民:少年英才、文治武功、知人善任。唐高宗李治,有文人气质。武则天,唯一的女皇帝。唐睿宗李旦,无权之人。唐中宗李显,三次让出帝位很会忍。唐玄宗李隆基,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唐肃宗李亨,平叛安史之乱功不可没。唐代宗李豫,窝囊。唐宪宗李纯,奋发有为,乱世中创造“元和中兴”。……唐昭宗李晔有志向,但无力回天了。唐哀帝李拀,末代皇帝,结局凄凉。

唐代宗是为了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后世之君才给唐代宗李豫上庙号为代宗,根据《后汉书·窦何传》记载,“代,犹世也”,也就是说代和世是同一个意思,唐代宗李豫和明代宗朱祁钰又不一样,明代宗是因为被自己的哥哥又夺了地位,后代的君主给他上庙号为代宗。

唐代宗李豫是大唐第八位皇帝,除去武周王朝的武则天和唐觞帝李重茂,李豫出生于公元727年,当时正直唐玄宗统治时期,大唐的政治、经济、文化达到了历史的顶峰,但是随着唐玄宗逐渐听信李林甫、杨国忠等大奸臣的建议,起用胡人安禄山为边疆节度使,才发生了唐朝历史上的安史之乱。

李豫经历过大唐的盛世辉煌,也经历着大唐的衰落,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玄宗携着杨贵妃和诸位皇子逃到了成都;但是李豫并没有跟着自己的祖父逃去成都,但是跟着自己的父亲唐肃宗来到了灵武,帮助李亨在灵武称帝,唐肃宗任命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讨伐安史之乱的叛军,乾元元年758年,唐肃宗册立李豫为皇太子。

宝应元年(762年),被权臣李辅国拥立为帝,李豫平定了安史之乱,但是天下并不太平,公元763年吐蕃攻入了长安,李豫又一次出逃,起用郭子仪击破突破,又平定了仆固怀恩之乱。

唐代宗李豫在位期间改革漕运、盐价、粮价,诛杀太监李辅国和鱼朝恩,流放程元振,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历史对他的评价是唐朝最伟大的君主。

但是也了避讳,他的庙号为代宗,如果李豫的庙号为世宗,我估计中学历史课本都会出现李豫的名字,毕竟他收复了安史之乱,而且又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位皇长子继承皇位的人。

唐代宗也就是唐世宗,完全是为了避李世民的讳。

感谢邀请,

关于唐代宗为啥不叫唐世宗,其实楼上朋友解答的是对的,就是为了避讳唐太宗李世民!

中国古代很讲究避讳这两个字的。

王夫之曾语:代宗,唐讳世,代宗犹言世宗,近人欲以加景皇帝,其不学如此。

说白了就是为了避讳唐太宗。

因为避讳。没办法叫世宗。

中国有一项独特的避讳原则,就是君王长官长辈名字中必须回避,不得使用。甚至于连同音字都不能使用。

例如著名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是避讳产生的,就是说州官名叫田登,所以不准说和登同音的灯字,点灯改成了放火。

避讳长辈的名字就更普遍了,诗人李贺的父亲名叫李晋肃,于是李贺一个才子不允许去考进士,仅仅因为进晋同音,他需要避讳。

在唐朝避讳严厉,皇帝的名字是重点避讳对象。

因为李渊的祖父名叫李虎,所以夜壶的俗称虎子改名马桶。陶渊明改名陶泉明,陶深明。

李世民时更厉害,凡是和世还有民有关的词语都要改名。

民部改名户部,民风改名人风。就连观世音菩萨都改名观音菩萨。

而李世民正是唐代宗的祖先。

唐代宗名李豫,唐肃宗之子,一直跟随在肃宗身边平定叛乱,后来他担任天下兵马元帅。在名义上是他收复长安、洛阳两都,继位之后也颇有作为,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安史之乱后的混乱局面。因此他死后,群臣商议庙号一致给他定下庙号中地位最高的“太高世中”中的世,称为世宗。

可是在定下来世宗后,发现,世字犯了李世民的讳,虽然李世民死了百八十年了,但是他是祖宗,他的名字必须避讳。可是世宗是守成令主的美称,代宗的儿子可不想把这个美称给后人,毕竟给父亲自己也露脸。

不能犯讳,还要合理使用这怎么办?最后大家经过研究找出解决之道,在《后汉书·窦何传》注解:“代,犹世也。”也就是说世代同意,于是世宗变成了代宗,但是意思没变,于是李豫的庙号定下来就是代宗,实际上还是世宗。

“皇帝”原是人们对传说中上古贤君的一种理想化的称谓,三皇称皇、五帝称帝,“皇”以表其神圣之德,“帝”以明其至尊之位。及嬴政以私天下之心兼取三皇五帝之号而称“始皇帝”,后代君主因袭不改,无论其得天下来路正与不正,无论其治天下之功德盛与不盛,皆称皇帝。

到了唐代,君主不仅照例以“皇帝”自称,而且还生出了各种各样的名号,生则有尊号,死则有谥号,此外年有年号,庙有庙号,陵有陵号,较之秦汉晋隋,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下面就来讲一讲唐代皇帝的名号。

一、尊号

尊号又称“徽号”。中国古代皇帝生前加尊号,是唐代形成的惯例,自高宗李治称“天皇”开端以后,其后武则天六受尊号。及中宗李显复位,沿而不改、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皆有尊号。

如武则天垂帘听政之际,加尊号曰“圣母神皇”,其意尚明,及建周称帝,尊号由“圣神皇帝”,一加再加,历称:“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策金圣皇帝”。若非仔细考究,真不知道这些硬扯在一处的字句究竟是何用意。

尊号的制定与追加,不仅表示皇帝的功德,往往也与一些特殊事件有关,尤其是祥瑞灵征之类相关。如玄宗李隆基登基之后,遂上尊号“开元神武皇帝”。及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文武百官又上表颂其文治武功,加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几次追加,最终成了“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尊号长达十四个字。

皇帝之称,本已包含褒功颂德、称神尊圣之意。唐代诸帝频加尊号,不仅使皇帝的原意颇有失色之感,而且助长了君主自尊自大之风、臣子谄媚取容之习。高祖、太宗,开国奠基之主,功昭德著,生前并无尊号。其后诸帝,贤明者少,庸愚者多,而其所受尊号,连篇累牍,极尽尊美之辞。不难看出,尊号的真正用意,无非是尊君卑臣,与君主的实际情况如功业大小、德行厚薄,已经完全脱离。

二、年号

中国古代的纪年,在汉代以前,并无特殊的名称,一般只记某王某帝某年而已。至西汉文帝、景帝,始有“后”、“前”、“中”诸名。其后,汉武帝即位,立“建元”之名,年号之设,遂为定制。

制定年号的根据,无非“章述德美、昭著祥异,或弭灾厌胜,计功称伐”而已。由此可见,年号之设制,不仅反映专制君主自尊之意,而且也与天时人事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如果精心推敲,无疑可以从年号中窥见某一朝代、某一时期乃至某一位皇帝的特色。

唐代诸帝所制年号,其根据亦不外乎于此。如太宗以“三正在旦,万国来廷,长世之术既弘,惟新之命方始,体元居正,令则其时”,遂改元“贞观”。年号的制定往往反映了一种政治思想,自然与当时的政治状况密切相关。

唐代的年号当属韦后乱政时最为混乱,自武则天以皇后身份干政以来,至玄宗登基,其间五十余年,频易年号,如显庆、麟德、乾封、上元、仪凤、永隆等等,这些年号称神颂功,不为不美,平均约一年半左右就换一个年号。尤其是武则天时期,几乎一年一换,甚至一年几换。但实际上,这一时期的政治状况,却显然并不那么尽如人意。

三、谥号

皇帝死后加谥,以称其功德,其制古已有之。不过,在唐代以前,谥号一般只有一字,偶有多者,也不超过两个字。到了唐代,不仅皇帝生前尊号愈增愈繁,死后谥号也越拉越长。

唐朝初年,谥号尚不甚繁琐,高祖李渊为“大武皇帝”,太宗李世民仅谥为“文皇帝”。高宗李治、中宗李显,谥号亦不过两个字。至睿宗李旦死后,谥曰“大圣玄真皇帝”,谥号开始复杂化。及玄宗死后,谥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猛增至到七字。肃宗死后,谥曰“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又加两字,成为唐代诸帝初谥之最。

初谥之外,又有追谥。高宗时,为父祖加谥,追尊高祖为“高祖神尧皇帝”,追尊太宗为“太宗文武圣皇帝”。其后,诸帝效法,追谥之文亦日益繁琐。玄宗时,追谥高祖为“高祖神尧大圣皇帝”,后来又加为“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唐代诸帝追谥之号最长的是宣宗。懿宗咸通十三年(872),追谥宣宗为“宣宗玄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谥文几乎罗列了所有的赞美之词,不仅繁琐难记,而且与宣宗本人的功德也相去甚远。

四、庙号

皇帝死后,不仅要制定谥号,以表尊崇,而且还要建庙立号,以备祭祀。庙号的确定,既要符合宗法制度的习惯,又要考虑皇帝的功业德行,建庙立号的原则,早在三代时期就已经基本形成:“三代之制,始封之君谓之太祖。太祖之外,又祖有功而宗有德。”

到了汉代,这一原则继续被沿用并加以发展。唐朝立国,宗庙制度远承三代而近仿两汉,宗庙定号与祭祀,大体不逾汉家规矩。但是,实际内容并非一成不变,“祖有功宗有德”,这一原则常被人提起,然而具体落实到真切之处,却难免有意无意帝忽略了“功德”二字的底蕴,只把一个虚名用来敷衍后人。

唐代皇帝自李渊、李世民庙号称高祖、太宗,其余照例称“宗”。不仅如此,唐代诸帝不仅照例称宗,而且似乎并不满足。宪宗李纯死后,嗣君及礼臣表颂其功德,竟欲以“祖”称之。唐代诸帝不仅自己称祖称宗,而且为不得嗣位的太子追封帝号,建庙立号。

唐代皇帝名号的混乱,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许多纷争,而且也令后人往往无所措其手足。举例来说,史家修撰之时,按例当称其谥号,如《汉书》高祖以下,皆称某帝,其后诸史,皆沿此例。及至新、旧《唐书》,一改旧观,皆称庙号,而读史之人,很难了解其中究竟。

实际上,这一变化,一方面反映了古代专制主义政治的发展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尊君之风的泛滥;另一方面,这种变化也是权宜的结果。唐代诸帝谥号极其繁琐,书写记诵诸多不便,只好取其庙号而称之。其后宋明诸帝,沿而不改,权宜之计竟然成为惯例,这也许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