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江西电视台 > 江西卫视在线直播

江西人怎么样(江西人在全国的名声)

发布时间:2022-06-14 11:39:07   作者:无药可救   来源:网友投稿   我要投稿

江西人怎么样(江西人在全国的名声)

我们形容一个地方女孩的特性,比如一提起成都的妹纸,普遍印象就是这地儿妹子白白嫩嫩,水灵灵的。

一谈到新疆妹子,都觉得鼻梁高挺,颜值爆表。

一说起江南地区的妹子就是温柔婉约,气质清雅。

总之每个地区的人,都会夸自家是盛产美女的宝地。

但古今中外,敢直言哪个地方女人长相丑陋的知名人士,恐怕也得掂量下坟头草会不会青了又被割掉。

不巧的是,前几天小主在读致陆小曼一书中,正好看到这样一句:

胡适游庐山三日,作日记数万言,他说看了江西内地,得一感想,江西女性的丑,简直不是个人样。

嗯,意思就是胡适对徐志摩说,江西女人丑的简直不是个人样

江西的读者朋友看到这里后,先别急着骂,起初小主看到这句时,也是觉得有些好笑,胡适先生可真敢说,徐志摩也是真敢写,真一个敢说一个敢写。

胡适先生

时期,大师如云,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在造诣上,他们成就斐然无可比拟,这些文人当时的工资更是令普通人望尘莫及。

而在生活上,他们有自己的小怪癖,有普通人的真性情,他们无比可爱和鲜活。

胡适先生作为时期的风云人物,大家都知道爱打牌的胡适,一直崇尚思想自由,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他更痛恨“三寸金莲”,认为那是封建迂腐的毒瘤。

同时作为一名妻管严,他提出了著名的“新三从四德”。

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

太太说错话了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

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胡适与夫人江冬秀

要知道胡适先生的太太江冬秀只是一个读了几年私塾,初通文字的小脚女人,甚至“胡适的小脚夫人”,还成了史上的“七大奇事之一”,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在胡适留美期间,还一直将妻子带在身边。

如此一个“害怕”老婆,尊重女性的人,何以至此会说出“江西女性丑的不是个人样”这种具有攻击性的话语呢?

我们先理一理这话的来龙去脉。

《致陆小曼》一书中又说:

女性的丑简直不是个人样,尤其是三寸金莲,男性造孽,真是无从说起,此后须有一大改变才有新机:要从一把女性当牛马的文化,转成众多男性自愿为女性作牛马的文化。

陆小曼

徐志摩又继续写道:适之说男人因尽力赚出钱来为女人打扮。

看,前面我们就说过,崇尚开放自由的胡适先生提出了著名的“新三从四德”,其中两条就是: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所以胡适那句“江西女人简直丑的不是人样”,并非说其真的容貌丑陋,也并不是“地域黑。”

而是因为这三点:江西女人的三寸金莲;女性当牛做马的文化;男人不赚钱为女人打扮。

胡适先生的思想实在非常前卫,当铁杆好友徐志摩听到他这句男人赚钱为女人打扮时,对他佩服到不行,直接说这话太有革命性了,连邹恩润都怕有些不敢刊入名言录了!

其实大诗人徐志摩何必佩服胡适呢,为了养活陆小曼,供她吃穿住行交房租,甚至连她与翁瑞午的抽大烟钱都供着,玩命似的教书讲课。

邹恩润先生,又叫邹韬奋,他主编《生活周刊》,创办生活书店和著名的三联书店,在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影响很大。

对于三寸金莲,我们都知道古代女人以小脚为美,缠足陋习直到初期,先生颁布法令,禁止缠脚。

江西有哪些城市(江西有几个地级市城市)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建国初期各个省份区划调整的故事,例如河北省、湖北省、甘肃省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我国中部六省之一的江西省。江西省属于我国的重要省份,当年,下辖了6大专区,现在则分为了11个地级市。那么,如何逐步分为11

政策实施起来并不容易,需要层层递进。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有着闻名遐迩的景德镇瓷器,有着李白游览庐山瀑布胜曾感叹出的千古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可惜江西这个曾在历史上发光发热的省城,最后因其浓厚的传统底色,在潮流之下难以融入新的色彩。

引以为荣的民风仕气,成为了无比沉重的包袱,与新世界格格不入。

传统而又落后的江西,女性裹着沉重的“枷锁”,遇到了思想开放自由的胡适,自然会觉得“丑的不是个人样了。”

但实际上江西女人真的丑么?

并不。

纵观江西河网密布,山色清秀,气候温润,江西人以稻米为主食,心性灵巧,文化底蕴深厚,名人汇集,注重教育。

在这种环境下,江西当然不吝馈赠,滋养出大量美丽女子。

她们性情柔婉、细腻,皮肤白皙,身材妙曼,多被人以“水灵灵”、“秀气”来加以形容。

要说缺点,就是平均下来,江西女孩子个子不算太高,身材上不够出色。

据统计,江西女性平均身高是159.53cm,排在全国所有省份包括直辖市倒数第三位,和排在第一位的山东竟有10cm的差距。

但这并不妨碍山清水秀的江西造就出气质独特,极有韵味的漂亮女人。

那么江西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美女呢?

1、杨钰莹

“甜歌天后”杨钰莹,江西南昌人。

如今已将近50岁的杨钰莹,岁月没有在她脸上留下丝毫痕迹,娇小的身材,白嫩的肌肤,她的甜美声线陪伴着70、80年代的人们长大,让她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的白月光。

2、陈红

曾被誉为大陆第一美女的陈红,就是江西上饶人,如今丈夫陈凯歌手捧多座奖杯,儿子陈飞宇成了国内炙手可热的当红小生,“嫦娥姐姐”陈红,算是绝世美人当中的人生赢家了。

美人陈红

儿子陈飞宇

3、张慧雯

江西鹰潭人,导演张艺谋相中的妹子,耐看,清新,邻家气质,参与影片《归来》和《栀子花开》

4、刘涛

演过多部电视剧的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刘涛,在此不多赘述,因为她早已家喻户晓,成为江西南昌人的骄傲。

所以说,江西作为自古以来就是正统的江南水乡,烟柳繁华之地,女性人物的性情多柔婉、细腻。

“江西女人丑的简直不是个人样”,这话也只是当年去庐山游玩三日的胡适先生,看到当地女性裹着三寸小脚,背着沉重的封建包袱而从心底发出的一声呐喊了。

感谢阅读,敬请!

何事男儿不读书,带你一起挖掘大师们的惊人语录,认识他们的可爱与鲜活。

小时,在江西生活,米粉陪伴我长大。尤其是崇仁的剁椒米粉,让我“魂牵梦萦”。印象中,头天晚上先把粉煮半熟,放在水里泡着,第二天胀成圆滚滚的。煮上一锅大骨汤作底,剁上红红的辣椒调料,想吃的时候,捞上一碗在汤里小煮一会,辣椒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再撒上一点葱花,那味道,让你吃了保准忘不了。这也是我出来二十多年,念念不忘的原因,它的味已深深烙在心底。为什么这么美味的“江西米粉”不能在全国遍地开花,我来谈谈自己浅浅的看法。首先,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米粉相对小众,在厦门我也吃过“江西米粉”,路边小摊有拌米粉,品尝一两次,辣和色占了“主角”,最主要不能接受的是卫生。同样,饭店里的煮米粉也没什么特色,只是店里的一个“配角”,让我望而兴叹!真正好吃的炒米粉,只有正宗江西人开的饭店里才能品尝到,配上小白菜、肉丝和辣椒,来吃过的客人都说不错,可店名已局限了区域。其实,不管什么美食,如果味儿地道想得到大家的认可,“包装”少不了,红(辣椒)+白(米粉)+绿(葱或香菜)配,视觉感官让人食欲大增,增进好感,宣传也要跟上,美食是一种文化,让“江西米粉”走入大众视野,应不是问题,而是怎样才能长久地留住大家的心~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他处勿用。就是太低调。

我是江西吉安遂川人,家靠着赣州,女朋友是宜春人,所以江西大部分的米粉我都吃过很多次,我来试着分析一下。1.江西米粉,确切来说那是很小一部分人会这么称呼它,因为在萍乡有萍乡炒粉,在宜春有土扎粉,赣州有通心粉,这些都是江西的米粉,但是都没有足够的知名度,没有一个统一的产品,自然就没有认同感,赣州人不知道宜春,宜春不懂赣州,本省尚且如此,别说走出去了。

2.江西米粉都是小本生意,不注重品牌,没有看相。那湖南来举例,湖南人在深圳来了很多湖南米粉的店,其中不乏有一碗价格30-50的米粉,生意照样很好。人家敢于花钱在品牌和体验上,相反江西米粉只能存在于城中村,而且价格低廉,卫生状况比较低。

3.江西人的消费观念,我这点从消费观念来看,并不是单纯从收入水平来看!江西人的消费还存在于实惠性消费,而做餐饮的老板格局可能也是如此,造成了江西米粉的品种单一,象江西菜那样都是小炒,炒粉是一成不变的炒蛋,素炒,炒肉,没有了创新和研发,自然走不出去。

其实还有很多,手机码字太辛苦了,先写这些,欢迎讨论。

江西米粉是江西人的最爱。江西人早上爱拌粉,中午和宵夜吃炒粉,如果再就上一碗南昌瓦罐汤就好似过上了上等人的生活,用四川话说那是巴适得很啊。

江西米粉目前也只有江西人喜欢,如广州人喜欢肠粉,潮汕人喜欢粿条,福州人喜欢海鲜面,河南人喜欢胡辣汤和烩面。这些地方的小吃大多都做过向外推广尝试,结果大部分地方小吃也只有本地方人爱吃,普及起来也真不是容易的事。当然成功的例子也是有的,如沙县小吃,重庆小面,桂林米粉,杭州包子等等,但如果您细细着磨,他们的成功还是有些先天或辅助条件的,如沙县小吃是由沙县商会牵头推广,布局很快,一下子遍布大街小巷,你不接受也不行似的;重庆与四川本就同一习俗,人口基数大,在外打工的人也集中群居,重庆小面消费量自然大,也就容易养活这些面店;而杭州和桂林都是著名旅游城市,去过那些地方旅游的都有品尝当地特色小吃的习惯,每年大量旅游人员往来是易于它们推广的。江西南昌米粉也曾走向了外省,可这米粉缺乏核心内涵故事传搐,在本土也缺乏著名的旗舰店和连锁店。一旦家乡人单打独斗在外地开店,星星点点,除江西老乡,基本上没有外面人员慕名而来。

江西米粉要做全国推广必须要做内功。在江西省内打造几家形象店,从米粉的加工选材,配料的标准制定,到米粉,瓦罐汤的故事提炼,到门面装修统一形象设计,打造出几家让旅客或本地人吃得好,吃得精细的好店,名店。有了几个著名品牌的形象店才能凝聚市场推动力,也才能有好口碑,口口相传,才有可能在外地开分店,才能真正走向全国。

江西煌上煌酱鸭就是成功的例子。江西人也只有有自已叫得响的品牌米粉,江西米粉才可以在全国叫得响。

米粉是个好东西,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米粉吃,只不过插上了各地标签的米粉,味道也不经相同。至于为什么江西米粉不能像其他地方特色小吃那样遍布全国,感觉应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在作怪。

首先,江西自古以来便是鱼米之乡,比起山高地少的福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甘肃,江西百姓的生活安逸得很!可谓是衣食无忧。长期“吃好喝好”的江西人,“嘴上功夫”可谓了得,离开了故土的江西米粉恐怕连经营者本身都觉得味道变了。轻松便可获得种类丰富的食材,如此“好日子”在填饱饥饿的同时,某种意义上讲也培育了人们缺乏打拼的精神或所谓“安分”的惰性。虽说这不一定是江西米粉走不出去的原因,但一定是兰州拉面、沙县小吃走红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原因。

如今,餐饮业高度发达,整洁明亮的就餐环境,各路餐饮文化深度交融。多数餐馆与其说是川菜、湘菜、粤菜、赣蔡等,如今统统被融为“江湖菜”,山珍和海产同现成为每个餐馆的共同点。小吃市场也是这样,各种地方特色的小吃也随着当地民众的消费习惯而进行配料、风味、工艺等调整以适应市场。米粉作为普通百姓食材,换来味道的江西米粉,就不太像是江西米粉了。另外,而江西米粉和江西日常菜肴一样,较浓的咸辣口味似乎与现代健康饮食所提倡的淡口味有点不太契合。

在福建,见过许多江西米粉店,只不过,脏乱的环境,低廉的价格,对于不了解江西米粉的人,说句真心话,连“好奇心”都被磨没了,就更谈不上消费了。

谢谢邀请! 说实话江西米粉,是第一次听到,可能我不是很了解,对于特色这种东西,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不同的特色,江西米粉不能成为全国特色,可能宣传不够,也可能是口味问题。不过,我相信江西米粉在江西人民眼中是最好的,同时,江西一定也有其它的特色小吃!

等江西经济发达了,各个领域都会全国闻名,米粉也一样!

江西是老革命根据地,对中国的贡献巨大,只是经济欠发达,许多人看不上江西,这是一种遍面性,其江西有很多领域是很先进的,比如有飞机制造厂,金,银,铜,铁,钨,希土都很发达,铁路,高速,水路四通八达,江西一定会越来越好!

江西根本就不会弄吃

因为地区有差异,味道有差异,而且特色不突出,所以在其他地方难以入市场!进不去就无法打开市场

云南人把它叫米线后,任何叫米粉的都黯然失色,无法流行。

云南有民歌唱到:什么长,长上天?米线长,长上天。

《军武次位面》作者: 罗夏


如果一个家庭有超过三个孩子,很多时候这些孩子获得的关注度是不同的。一般老大和最小的孩子能够获得父母最多的关注,老二或者排行中间的孩子就比较悲剧了,就算父母没有可以偏心,他们获得的关注度往往也比不上大哥大姐和最小的弟弟妹妹。


在韩剧《请回答1988》里,女主德善就是常常被忽略的千年老二。妈妈做煎蛋,只有姐姐和弟弟有;邻居送的炸鸡,鸡腿还是分给姐姐和弟弟;家里发生发生煤气泄露,父母把姐姐弟弟背出来,才想起好像少了一个人,最后还是德善自己爬了出来……



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如果把中国比喻成一个大家庭,那么和所有家庭一样,总有几个兄弟姐妹的存在感稀薄得如同空气。


需要说明一下,这里的存在感不是说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也不是指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更不是评价的正反与好坏,而是说平常生活中大家对它们的关注度和讨论度。


跟很多人想得不一样,并不是经济越发达存在感就越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东北三省,作为“共和国长子”,东北地区的经济情况在全国范围绝对算不上前列。按照2020年GDP排名,东三省最高的辽宁排在第16位,黑龙江和吉林分别排在第25和26位。


但东北地区的存在感就算不是最强,也是数一数二的,不论是电影《白日焰火》《钢的琴》,歌曲《野狼disco》《漠河舞厅》,还是曾占据春晚舞台的东北小品,再到李雪琴在脱口秀里说的“宇宙尽头”铁岭以及众多东北主播,东北用无穷无尽的素材,大大丰富了全国人民的精神生活。



▲《钢的琴》(上)众人演唱《冰山上的来客》(下)插曲《怀念战友》


河南,作为中原的人口大省,GDP排名全国第5,但也正因为人口众多,人均GDP就有点不那么好看,只排到第18名,还比不上第15名的辽宁。


曾经因为经济落后以及大量外出务工人员,经常被地域黑攻击,常年处于地域鄙视链底端,并且被安上了“偷井盖大省”的名号,尽管很多河南人在出省后才第一次听说偷井盖这种事。


但我们前面说过,存在感不等于评价的好坏,黑红也是红,所以河南的存在感也算不上弱。


就算是新疆、云南这些位置比较偏远的省份,很多人提起的时候也可以第一时间想起当地的特色,但还有一些省份,在存在感薄弱这方面简直可以开一个比惨大会。


比如说江西,反而因为常年盘踞最没有存在感省份榜第一,增加了一点存在感……



历史上可不是这样的,曾经的江西简直可以用辉煌来形容。


唐朝的时候,宰相张九龄打通了大庾岭通往岭南的通道,这里的崇山峻岭成了“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转输以之化劳,高深为之失险”的驿道(张九龄《开凿大庾岭路序》)。


此后,由长江入鄱阳湖,至赣江溯章水,抵达大庾岭南麓,翻过大庾岭北麓,经浈江、珠江,直接可以通往海外,这条宽仅5尺的梅关古道也促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是我国南方现存最长、保存最为完好的古驿道,被誉为“古代的京广线”。



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独享这条商道的江西成为了经济重镇,真正成了王勃在《滕王阁序》开篇说的:“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北宋时期江西下辖的县超过湖南、湖北,户口总数超过两湖总和,从唐到南宋,江西的户口长期占全国10%以上。清代这里还是重要的粮食基地,“广东之米取给于广西、江西、湖广,而江、浙之米皆取给于江西、湖广。”


随着商道的开通,江西也孕育出了一批优秀的商人。因为江西人口众多,人稠地稀,很多人选择外出经商,于是逐渐形成了江右商帮,明代王士性曾说:“江、浙、闽三处,人稠地狭,总之不足以当中原之一省。故身不有技则口不糊,足不出外则技不售。惟江右尤甚。”。


明清时期湖广一带一直流传着“无江西人不成市场”的民谚,白居易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浮梁就在江西。


交通和商业的发达还不是江西最耀眼的地方,因为江西真正如同王勃说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早在唐代,以江西为中心的书院集结就开始形成。宋代的720所书院中,江西就占了224所,白鹿洞书院、白鹭洲书院、鹅湖书院以及豫章书院都在江西。


▲白鹿洞书院


唐宋八大家里,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都是江西人,江西的群星榜上还有文天祥、陶渊明、黄庭坚、汤显祖、晏几道、周敦颐、姜夔……据词学家唐圭璋教授考订,两宋时期江西有词人153名,占全国的17.6%。


两宋时期,江西出了5142名进士。整个明朝科举生了90名状元,江西就占了19名。而在三鼎甲人数上,江西以55名的数量占据21%,其中吉安府成绩尤其傲人,整个明朝它产生的进士就超过八百人。


▲滕王阁


那么如此厉害的江西怎么就成了没有存在感的阿卡林省呢?


江西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交通地位的重要,而它的衰落也源自于此。战争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被迫开放,其中上海进出口量迅速超过广州,赣江、大庾岭商道不再重要。


此后,江西还经历了太平天国的惨烈拉锯,损失了1172万人口,几乎过半。在此之外,在科举制度中出类拔萃的江西反而在新式教育举步维艰,对新式教育兴趣缺缺,以至于江西护理巡抚翁曾桂感叹:“江西守旧人多,开化难于他省矣。”


而随后失去粤汉铁路,更让江西的处境雪上加霜。


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主张修建一条从汉口到广州的铁路,按照以前的路线,这条铁路应该顺着江西修建,从武汉一路南下,经过九江,翻过大庾岭并最终到达广州。


问题是,谁都知道这条铁路意味着什么,于是湖南的士绅和官员强烈要求这条铁路从湖南经过,而不是江西。1898年,《湘报》刊载了一篇以鄂湘粤三省绅商名义发表的《请办粤汉铁路禀稿》,名义上是支持、请办粤汉铁路,实际上却是呼吁“粤汉铁路必须顺道于湖南”。谭嗣同在《湘报》上发表《论湘粤铁路之益》,称铁路“道江西,有不利者六;道湖南,则利铁路者九,而利湖南者十……”可以说准备充足。


江西人说不过湖南人,而且当时湘军打败太平天国,湖南人说话自然更有底气。于是这条铁路就拐了个弯,绕过了江西。


▲失之交臂的粤汉铁路


新中国成立后,也基本上沿用了这个路线修建了京广铁路,江西可以说是一步慢步步慢。乃至于近些年中国迅速扩张的高铁网络,江西也一度落后于周边省市。


2013年12月28日厦深铁路通车,在《新闻联播》的报道中,江西周边省份通过京广、京沪以及沿海高铁连为一体,只有江西被围在“环江西高铁”瑟瑟发抖,显得弱小、可怜又无助。


▲环江西高铁


除此之外,江西存在感的薄弱也有一些人文历史原因。前面说过,江西曾经大量接收了中原各地南迁人口,深受巴蜀、湘楚、徽州、吴越、客家文化的影响,导致江西省内方言众多,包括赣语、客家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吴语、徽语以及闵语。问题是这些方言不只是口音上的小差别,严重阻碍了相互之间的交流,这方面可就跟东北差远了。


而江西各地人们的饮食习惯也不尽相同,身份标签进一步弱化。此外,和周边省市相比,江西缺少中心城市。在教育方面,江西只有南昌大学一所211大学,跟之前不能同日而语。


总之,江西存在感薄弱,更多的是今夕对比的失落以及错失机会后的暂时落后。


而在北方,有一个江西省的难兄难弟——河北。



当然,跟江西辉煌的历史不一样,河北省直到1928年才建省,可以说相当年轻。如今河北省很多地方在之前都属于热河、绥远和察哈尔。1952年中央裁撤察哈尔省,把张家口划给河北,之后又裁撤热河,把秦皇岛划给了河北。


除了行政区划有拼凑感外,河北的省会变迁简直可以用反复横跳来形容。


1928年建省时,河北的省会定在北平,两年后又迁到了天津,1935年,河北省政府又搬到保定办公。抗战期间,河北省的省会更是飘忽不定。建国后河北省会又多次变化,直到最后定在石家庄,换了十几次省会的河北才停止了折腾。



除此之外,河北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定位也比较尴尬。从1952年开始,河北的宛平、房山、大兴、顺义、通县、平谷、怀柔、密云、延庆相继划给北京,大大增加了北京的面积。


这京津冀中,河北常常承担了默默支援的任务,毕竟这里从元朝开始,这里的定位就一直是直隶,自然要发挥环卫京师的作用。


而区域和省会的变动,也让河北难以形成强烈的身份认同,各地的方言差别也比较大。要问河北菜到底什么样,估计很多人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这片燕赵之地反而在如今变得面容模糊起来。


至于中心城市更别提了,既然大家都当过省会,谁也别瞧不起谁。


现在很多人提起河北,第一时间想到的估计是衡水中学,还有一些人,大概会想起万能青年旅店那首著名的《杀死那个石家庄人》。



和衡水中学的知名度比起来,安徽毛坦厂中学的名气就要低一点,而安徽的存在感也同样薄弱。


说起来,很多网友提到安徽第一印象是穷,但是2020年安徽GDP排名第11,人均GDP排在第13,远远称不上穷。


不过安徽最主要的问题是位置尴尬, 正所谓“南北方交界不供暖,江沪浙周边不包邮”。当然,最近几年安徽部分地区也开始供暖和包邮了。


实际上,安徽内部也很尴尬,只要看一下地图就能发现,安徽内部被淮河和长江划成了三个部分,皖北、皖中和皖南。给人留下贫穷印象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皖北。



皖北离河南、山东比较近,皖南则跟东边的江苏等省份联系密切,很多人调侃安徽的省会是南京,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在历史上,南京真的算是安徽的省会。


安徽三部分之所以看着这么散装,是因为它们本来就不是一块的。元朝的时候,为了方便统治,故意打破地区间的地理、人文等自然界限,把江南和江北合成了河南江北行省,并将省会定在开封,包括了河南、安徽、湖北以及江苏部分地区。


明朝的时候,又在这里设立南直隶,包括了安徽、江苏以及上海。到了清朝,这片地方又设立了江南省,只不过和其他省不同,江南省长期设立三个巡抚。而安徽布政使长期在南京办公,巡抚则在安庆办公。



行政的区划与地理的分隔,让安徽各部分的语言和生活习惯各不相同。皖北主要讲中原官话,皖中则以江淮官话、赣语、吴语为主,至于皖南,除了江淮官话,又增加了宣州吴语和徽语。皖北菜主要特点是咸鲜微辣、酥脆醇厚,皖中基本上是淮扬菜或者淮扬菜的变体,皖南则是传统徽菜,擅长烧、炖、蒸,重油重色重火功。



直到如今,这种位置上的尴尬还在延续,跟江沪浙一样,安徽人身份证号以3开头,但是安徽又常常在经济发展中,被归为中部崛起的对象。


当然,存在感薄弱是相对而言的,毕竟历史上“贾而好儒”的徽商天下闻名,朱熹、胡适、戴震、陶行知、詹天佑……这里的人文气息同样浓厚,以至于有“天下文人半徽州”的说法。


但是如今“散装”安徽的声量确实要小很多。


▲安徽天柱山


中国存在感薄弱的省级行政区,当然不止这几个。比如提到宁夏,很多地理不是特别熟的朋友都以为它在甘肃或者陕西,还有很多人以为宁夏是一个市,能说出首府银川的人就更少了。


不过2021年随着《山海情》的大火,宁夏倒是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除此之外,诸如贵州、广西、青海,也都榜上有名。《安娜·卡列尼娜》开头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这些省份存在感薄弱,也各有自己的原因和特色。


不过我们在最开始说过,这不代表发展水平和评价的好坏,这些省份最近几年同样在迅速发展,当然更不是什么“不幸”,毕竟存在感薄弱通常都是省内人的自嘲。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省网友交流更加方便,也更容易展现自己省内的风光、美食、文化。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省份反而能够用一种另类的方式迅速走红,比如说安徽,如今坐拥蚌埠和芜湖两大抽象派城市,存在感直接拉到爆表……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