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江苏电视台 > 江苏城市在线直播

吕雉有几个男人睡过(刘邦的妻子吕后是什么样的人)

发布时间:2022-06-12 21:56:22   作者:隐身守侯   来源:网友分享   我要投稿

吕雉有几个男人睡过(刘邦的妻子吕后是什么样的人)

近年来汉武帝时期的影视比较多,大家就越来越见识了这一时期的历史和人物,尤其是吕雉,这位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她心狠手辣,却也政治卓越,她教育子女,侍奉老者,目光远见,有勇有谋,却也在民间传闻中风流放荡,来数数吕雉一生有几个男人,另外刘邦知道吕后出轨吗?
 
吕雉一生有几个男人,
 
 
 
吕雉一生只有一个男人,那就是刘邦,至于民间传说中她的那些情人,都是民间传说,并没有上到正史上面,这些都不能说明他们是吕雉的男人。吕雉自始至终可能就仅有刘邦这一个男人,虽然以她后面的地位,完全可以养上三五个情人,但是还真没有相关历史记载。
 
 
 
有的仅仅是野史传闻,据说吕雉其人生性相当,在后宫养了不少面首供自己娱乐,尤其是那个审食其,还是刘邦的同乡人,因为常年在刘邦家中帮忙干家务,就讨的了吕雉的欢心,两人有一些背地里的勾搭。
 
 
 
其外还有很多面首,都是吕雉豢养,供自己排解寂寞,因为刘邦常常不在身边,不是在外出征,就是宠幸其他美人,吕雉一个人孤寂难耐,身边又无人看管,于是就更是放纵自己。但其实这些,都是没有实际证据,更没有任何记载的。吕雉的一生在历史中,生活作风方面还是很严正肃然的。
 
刘邦知道吕后出轨吗?
 
 
 
刘邦自然是不知道吕后出轨的,不管吕雉是不是有出轨的行为,刘邦都是不会知晓的,而有姓名记载的审食其,那是刘邦的同乡,眼皮子地下做不出什么行为。而吕雉,至少在刘邦活着的时候,是不会给刘邦任何错处把柄的,刘邦在的时候,吕雉的生活一直都兢兢战战,出谋划策,劳心劳力,基本上也没有什么机会出轨,所以刘邦是不会知道吕后出轨的。

吕雉于吕公,相当于赵姬于吕不韦。

吕不韦认为异人奇货可居,值得投资,可以把他捧上王位,可是吕不韦没有女儿怎么办呢?于是把姬妾送给他,

吕公看中了刘邦,认为他非凡人,奇货可居,还好有女儿,于是把女儿嫁给他,并且投资他,

吕公是跟吕不韦一样的人,擅长于相人,认为刘邦将来有一番作为,于是做了一场政治投资,把姑娘嫁给他,自己强大的财力支持刘邦打天下,几个儿子也都跟着刘邦混,后来都封侯了,

乱世的大商人,手里有资源,都会做政治投资,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比如荣异人、霍某冬,

刘邦的一生说是一种传奇也不为过,从一亭长短短几年时间打败英雄盖世的项羽建立大汉王朝。其中刘邦的原配夫人也就是吕后也被我们在茶余饭后之时谈论,那么不由生出一个问题吕雉为什么会嫁给大自己很多的并一无所有的刘邦呢?从女人的角度看吕雉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女人眼中的吕雉

相信很多女孩都在羡慕虞姬的爱情,通过虞姬和项羽的故事我们看到一个柔美的弱女子为爱情坚贞不渝,纵使霸王别姬虞姬也无怨无悔,和自己相爱的人同生共死,共赴黄泉。

吕雉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一个果断,坚强,遇事冷静的女强人,初嫁刘邦之时刘邦只是个一无所有的小混混亭长,吕雉差不多是裸婚嫁给刘邦,现在很多女孩子估计都是望尘莫及。刘邦沛县起兵常年在外,吕雉一人照顾他们的一儿一女,差不多照顾一家老小三代人的担子压在吕雉身上,这种压力造就了吕雉坚强的性格。在到后来楚汉战争到来,刘邦的父亲以及吕雉被项羽所俘,这段时间吕雉异常坚定,在刘邦以厚黑要食其父一碗肉汤时也代表放弃了吕雉,而吕雉的表现则是刚毅,一直坚信自己的夫君不会放弃自己,相信自己选择的爱情。在面对戚夫人的感情威胁,吕雉果断出击打败自己的情敌。

吕雉为什么嫁给刘邦

史书上记载是吕雉其父看出刘邦有帝王之气,决定将吕雉下嫁给一无所有的刘邦,我觉得这里面夸大成分太多,这样对待吕雉完全不公平,把一个女强人变成了父母之命的弱女子。真正原因我觉得大致如下

吕公真正来沛县原因是为避祸,初来此地毕竟要结交一些小混混省的出现什么乱子,同时也要结交当地乡绅官员,恰恰刘邦这个人会混事,不但是小混混的大哥,还是泗水亭长,说白了就是黑白两道都有关系。当时秦二世大兴土木,广招壮丁,一般男子早就被征用了,死伤无数,适合结婚的男子相对来说比较少。刘邦平时跟自己的弟兄们喜欢喝酒,醉酒后肯定会说出一些豪言状语,一传十慢慢也就人尽皆知刘邦有大志向。

由此可以看出吕雉刚开始想嫁给刘邦是出于安全考虑,加上刘邦会吹牛,幽默风趣,颇得吕雉好感,再加上当时社会风气,富家千金一般都在寻找潜力股,刘邦整体不正是个潜力股,各方面符合吕雉选夫君的条件。

不管怎么样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需要一个理智的女人帮助,我认为刘邦能建立大汉王朝吕雉的功劳也是不可缺少,不知道你们对吕雉有什么看法。

吕雉一开始也是温顺听话,嫁人多年也是一忍再忍,之后才火山爆发似的心性突变,仿佛受到了强大的刺激,当然这种刺激来自于戚夫人,然而作恶多端人性丧尽;自然和刘邦,还有各种各样的事。

62岁的时候得了病,医生也没办法,于是只好出宫去拜神求保佑,结果在回来的路上,恍惚中看到有1只白狗钻到了她的腋下,占卜显示为被她毒死的刘如意的冤魂作祟,由此有了心病,病情更严重了,不久病死。最后吕氏病逝于未央宫,终年六十二岁。她死后,吕姓诸王谋反,被周勃、陈平剿灭,杀其宗室三千余人,消灭了吕氏之祸。

吕雉一生要分两方面来看。在刘邦还未成为皇帝之前,也算个贤妻良母,安份守已的人。过去女人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的父亲觉得刘邦不是一般人,将来必定飞黄腾达。所以,他一定要把自已大女儿许配给刘邦。那时候刘邦只是个亭长,相当于现在派出所所长,也算是个公务员有稳定收入。但刘邦和吕雉相差二十岁,老夫少妻。我说这位老丈人有眼光,竞然能算出将来的事。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尽管丈夫依旧在外结交狐朋狗友,到处拈花惹草,她依然心甘情愿做一个本分家庭妇女相夫教子安份守已,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后来天下大乱,刘邦出去闯荡江湖,把孤儿寡母丢在老家。吕雉一定也希望丈夫搞点名堂出来自已也沾光。

真正让吕雉转变的是有一次刘邦大败,竞然只顾自已逃跑,把一双儿女和发妻丢在一旁。吕雉内心肯定崩溃了:自已原来寄予厚望老公也经不起考验啊。后来,她当了项羽俘虏,一关就是好几年。项羽倒也并没有杀她,基本生活保障也是有的。吕雉两面一比较,她对项羽义士风范倒也有了几丝好感,对刘邦薄情寡义有了更多认识。从内心深处她是相当矛盾的,刘邦和项羽是水火不相容死故,是不可能和平共处的。她可能希望两个人握手言欢,坐下来好好谈谈。但此时此刻她是个弱女子,一切都无能为力。再后来,刘邦在韩信彭越帮助下灭了项羽一统天下当了皇帝。也许他良心发现,觉得吕氏这么多为自已吃苦受累于心不忍让她当了皇后。

有了实权吕后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她精心培植自已的势力,也许她觉得谁也靠不住,包括丈夫,自已命运要靠自已把握。羽翼渐丰的她先后把彭越,韩信骗来杀掉,谁教你俩拎不清帮助自已丈夫把自已心中男神项羽弄死的![呲牙][呲牙][呲牙](独家观点,不必当真)

刘邦死后,吕后更是把持朝政心狠手辣无法无天。成为中国封建史上第一个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皇太后。结论:刘邦一步步把吕雉推向上人生最高峰!女人要真正飞黄腾达,还是需要男人的一臂之力的。女人们,是不是嫁对一个男人,就拿一生的幸福作赌注吧!就看你有没有超前眼光。

我们先来说说吕雉是怎么嫁给刘邦的,一天,沛县从山东空降一大户,人称吕公。都说吕公有女是标准的白富美,咱们刘邦大帝可是出名的混混,前去耍个流氓,吕家奴仆没拦住,吕公就带着吕雉见了他,刘邦入了眼了,非要娶了吕雉,原本你刘邦一个破落户,想娶地主家的女儿,绝对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是架不住吕公是个迷恋相术的,反正就是看刘邦以后绝对牛逼,自己做主就把吕雉许给了刘邦。还有一点就是,当时老实巴交的青壮,都被拉去修阿房宫长城去了,能留在家躲过劳役,肯定有点势力,本来就是逃难来的吕公,估计也有拉个靠山的意思。

再从女人角度来看,当时的吕后是一个可怜人。刘邦大吕雉15岁,还有一个未婚先育的儿子,试问哪位女子愿意嫁他,只是古人信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得不嫁罢了。当时十九岁的吕雉估计也得伤怀很久。后来刘邦逝去,吕后把持朝政16年之久,成为中国历史上三位当权女性之一(武则天,慈禧)。我老婆认为吕后是一个成功女性,嗯,我日子确实也不好过[流泪]

一个小女人被环境磨练成为一个叱咤风云的一代帝后,玩心机,玩手段,历史第一人治理国家有一套!

皇后独揽大权的开辟者!

从女人角度来看,吕雉无疑是一个强者,一个成功的女性。

1

现在,有的小青年结个婚压力山大,就怕丈母娘开口提条件,要有房有车有存款,一个也不能少。

小青年表示,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谁知,农村路也滑,套路更复杂。

相比之下,汉高祖刘邦和吕后的婚姻谈得真容易,一顿饭就搞定了

时值秦灭六国,天下初定,单父县的吕公一家为躲避仇人,搬到沛县居住。吕公和沛县县令关系很铁,一到县里就受到热烈欢迎。吕公大摆筵席,各方宾客带上贺礼来捧场。

沛县长吏萧何负责收礼,他帮主人家定下规矩,份子钱不满一千者,只能在堂下喝酒。

县里出名的大龄未婚男青年,泗水亭长刘邦,兜里分文都没有,到这一看,呵,我是流氓我怕谁,喊一声:“贺钱一万!”大摇大摆进门来。

吕公一听,来了位“大人物”,急忙起身相迎。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萧何是刘邦的好哥们儿,见刘邦这么忽悠人家,也看不下去了,对吕公说:“这刘季啊,就爱吹牛,没干成过啥事。”

吕公不介意,他迷信相面,看刘邦的长相,“隆准而龙颜,美须髯”,是大富大贵之相,将他奉为座上宾。吕公觉得,刘兄弟这么有潜力,做朋友咋够,不如做我女婿吧。

酒筵将尽。吕公对刘邦说:“我有个女儿,想许配给你做妻子,为你打理家务。”刘邦当然乐意了,分文未出,有饭吃有酒喝,还娶了个老婆。

一旁的吕夫人早已憋了一肚子火,待客人散了,就向吕公抱怨道:“你常说,要让咱女儿嫁户好人家,沛县县令几次求亲,你都不同意。今天怎么随随便便就把她许给别人呢?”

吕公当然没喝高,也没开玩笑,过阵子,他的大女儿吕雉就嫁到了刘家。

剧照:对父亲在酒席上安排的这桩婚事,吕雉没有反对。

吕公当然不知,自己安排的这段婚姻,影响了一个帝国的命运。

2

刘邦这人,生活不检点,在婚前就和情人曹氏生有一个私生子刘肥。吕雉丝毫没有怨言,一心操持家务,为刘邦生下一女一子,平日里带着儿女下地种田。

结婚没几年,刘邦就摊上事儿了。

那时,刘邦以亭长的身份,押送徒役去骊山修皇陵,这帮人倒机灵,一路上陆续有人逃跑。到丰西泽(在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刘邦一看,跑了这么多人,到骊山也不好交差,于是把徒役都放走了,说:“你们各自逃命去吧,我也跑路了。“

队伍中的十几名壮士见刘邦这么仗义,决定随他同行。刘邦连夜赶路,到芒砀山落草为寇。

不久后,有个叫陈胜的也是在服役路上遇到烦恼,趁机搞了一次大事情。

剧照:刘邦。

刘邦亡命芒砀山后,吕雉打听到他消息,常常从家里送来衣物粮食。刘邦身在荒山野岭,居无定所,很纳闷老婆是怎么找到他的。

吕雉很聪明,借此进行舆论宣传,回答道:“因为你在的地方,上面都有云气缭绕。”云气,是祥瑞之兆,帝王之象。这个八卦消息一经传出,很多沛县子弟想来归附刘邦。

另一边,沛县县令找不到畏罪潜逃的刘邦,只好下令,捉拿他妻子来顶替,吕雉非但没过上几天好日子,还得为刘邦背锅,下狱吃牢饭。前来刘邦家中拿人的小吏也不老实,趁机对吕雉毛手毛脚。

县里有个狱卒,叫任敖,是刘邦好友,听说这件事,立马把欺负吕雉的小吏拖来狠揍一顿,并好生照看狱中的吕雉。吕雉没忘记任敖的恩情,多年后自己执政,将其封为御史大夫。

这是史书中吕雉给我们的最初印象,一个为家庭无私付出、任劳任怨的弱女子。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爆发,刘邦带领自己手下数百小弟,响应号召,在沛县揭竿而起,正式“创业”。随后几年,夺取关中,进封汉王,与项羽争夺天下。

楚汉战争时(前206年—前202年),吕雉和刘邦的父母不幸被项羽俘虏,当了两年多的人质。

刘邦多次被项羽步步紧逼,早已顾不上家人。彭城溃败,刘邦几次将与自己同乘一车的女儿鲁元公主和儿子刘盈踹下车,幸而驾车的夏侯婴不顾危险把他俩抱回来,这才保住了刘邦与吕雉的骨肉。

荥阳对峙,项羽喊话要把刘邦的爹烹了,刘邦耍起流氓:“我们当年共同受命于怀王,约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把咱爹煮了,不要忘了分我一碗。”项羽大怒,要不是部下劝住,刘太公就成太公汤了。

那些日子里,吕雉自然是朝不保夕,一直到公元前203年鸿沟议和,才回到刘邦的身边。





3

分居多年,刘邦没少拈花惹草,吕雉回到家,家里别说小三,小四、小五都有了,这其中最得宠的,是来自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中部)的美女戚夫人。刘邦跟定陶这地方挺有缘分,灭项羽之后,正是在定陶的氾水北岸设坛称帝。

天下大势已定,刘邦终于可以腾出手管管家事了,受戚夫人鼓动,他脑海里第一件事是,废立太子

你看,皇后吕雉的儿子,太子刘盈,为人懦弱,闷骚,丧,“不类我”。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年纪虽小有潜力,“类我”。

对于刘邦的小算盘,朝中大臣坚决反对。其中,御史大夫周昌吵得最凶,在朝堂上据理力争:“我、我虽不善言辞,但、但知道这事不成,陛下要是想废太子,我绝、绝、绝对不奉诏。”一番话弄得刘邦又好气又好笑。

周昌说话结巴,司马迁在《史记》中将他的话写作“臣期期知其不可”、“臣期期不奉诏”,还原当年情景。这里的“期期”,就是周昌口吃的表现。

三国时魏国邓艾也口吃,一开口就是“艾艾如何如何”,于是就有了“期期艾艾”一词,专门用来形容口吃的人。

刘邦的偏袒,让吕后和刘盈都岌岌可危,一旦太子被废,吕后本人难逃大劫。作为一个母亲,作为权力游戏的参与者,吕后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力挽狂澜。



她跪谢周昌,感激他反对废立,又向张良求计,花重金请刘邦久仰的“商山四皓”出山。

种种迹象让刘邦以为,太子刘盈是人心所向。刘邦虽爱戚夫人,却已无力回天,于是,让戚夫人伴舞,自己作一首《鸿鹄歌》,抒发内心的无奈: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吕后画像。

秀恩爱,死得快。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崩,刘盈即位,吕后摄政。吕后开始实施血腥的复仇计划,她下诏命赵王刘如意进京,毒死,把戚夫人制成“人彘”,断手足,挖双目,熏聋两耳,毒哑喉咙,投入厕中折磨至死。

至于刘邦的其他儿子,都躲在角落瑟瑟发抖。

除了刘如意,对皇位最具威胁的是齐王刘肥,他是刘邦的庶长子,属地有七十三城,也是诸子中最先被封为王的。

刘盈即位第二年,刘肥朝见。刘盈跟哥哥客气,请他坐上座,如此,有悖君臣之礼。吕后见了,气不打一处来,当场就起了杀心。吕后倒两杯毒酒,让刘肥敬酒,想当场将其鸩杀。一旁的刘盈啥也不懂,拿起来就要喝,吓得吕后赶紧把他那杯打翻。刘盈一脸懵逼,刘肥秒懂,这是要出事呀。

刘肥想,这下完蛋了,估计长安城都出不去了。齐国内史(诸侯国内主管民政的官员)急中生智,向刘肥建议,反正齐国地大物博,不如将一郡之地献给鲁元公主作为汤沐邑(诸侯、皇后、公主等受封者收取赋税的私邑)。

刘肥照做,将城阳郡奉上,并提出尊鲁元公主为王太后。认自己妹妹做妈,够窝囊,也够狠,为了活命,脸都不要了。吕后听了,洋洋得意,为女儿办了个隆重的“认儿典礼”,之后,大发慈悲放刘肥回封地。

刘邦总共才八个儿子,吕后收拾掉了一大半。

第八子燕王刘建早亡,留下的孩子被吕后派人,绝后,封国被废。

第七子淮南王刘长,是由吕后自己抚养长大,吕后摄政时受到优待,因此养成了骄横跋扈的恶习,文帝时图谋叛乱,被捕进京,在半路上绝食自尽。

第六子淮阳王,刘友。刘如意被毒杀后,吕后让刘友继任赵王。刘友的老婆出自吕后家族,因刘友宠爱其他女子,心生妒忌,向吕后进谗刘友谋反。吕后将刘友软禁,将他活活饿死,死后埋到平民坟地。

之后吕后把赵王封给刘邦第五子,梁王刘恢。刘恢被迫娶吕后侄子吕产之女为妻,心中另有所爱,处境和刘友一样苦逼。吕产的女儿比上一任赵王妃更泼辣,直接把刘恢宠爱的女人毒死。刘恢既无自由,又无爱情,顿觉人生无趣,幽愤自杀。

这么看,好像吕家的姑娘都传染了吕后的善妒,刘家的儿子都继承了刘邦的多情。

三任赵王死于非命,这块封地犹如被诅咒一般。公元前181年,年迈的吕后想让代王刘恒接任赵王。代国地处边陲,环境恶劣,让小哥哥去赵国享享福,感动不感动。

刘恒连连say no,不敢动,不敢动,宁愿在边疆吹风,也不敢去当赵王,婉拒吕后的任命,只求平安。众所周知,刘恒,就是日后的汉文帝。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吕后,心狠手辣,冷酷无情。嫉妒和恐惧,让这个刚毅的女人拿起了屠刀,而她所做的一切,既是为了儿子,也是为了自保。

4

夺嫡之争,戚夫人除了年轻貌美、能歌善舞外,没有其他筹码,但吕后有,她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出色的政治手腕。

刘邦寒微时,吕后是贤妻良母。刘邦显赫时,吕后是坚强后盾。



不要总羡慕有的男人,家中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或许,那个陪伴男人度过漫长岁月的发妻,才最可贵。

开国功臣韩信、彭越之死就是由吕后一手主导。

刘邦称帝后即收回韩信的兵权,后又将其从楚王贬为淮阴侯,困在长安。韩信原本军功第一,却只能郁郁寡欢,耻与哙伍。

公元前197年,恰逢陈豨叛乱,刘邦带兵镇压。吕后诏有谋反迹象的韩信进宫,有意为刘邦铲除这个心腹大患。

说起来,韩信有恩于吕后,如果不是韩信在刘邦与项羽对峙之时,攻城略地,对霸王形成包围之势,恐怕也不会有鸿沟议和,吕后还得继续做人质。

此一时,彼一时。

韩信本不想听从吕后命令,可吕后派来传令的那个人他不得不信任。那个人,是萧何,当年举荐韩信的伯乐。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萧何向吕后提议,用计骗韩信进宫。

韩信一去,了无生机,被吕后处斩于长乐宫钟室,夷三族。

韩信遇害不到一年,另一个功臣,梁王彭越因涉嫌谋反,被刘邦废为庶民,流放到蜀地。

彭越强盗出身,大老粗一个,没有政治意识,在流放的路上遇到吕后车驾,还以为自己可以抢救一下,向她哭诉冤情。

吕后转念一想,这彭越也是响当当的英雄,放虎归山可不得了,假意答应为彭越申诉,带着他回去见刘邦。回来后,吕后跟刘邦建议,一个字,杀,并强迫彭越的门客诬告其主谋反。

结果,彭越也被处死,夷三族,尸体剁成肉酱,分赐给各方诸侯。

吕后懂得揣摩刘邦的心思,无论是韩信,还是彭越,刘邦都不想留。吕后为他执刀,此举有利于刘邦,更有利于吕后。

剧照:吕后在政治上对刘邦的支援,戚夫人远远不及。

韩信、彭越的下场都是“夷三族”。所谓三族,是指父族、母族及妻族。据《汉书·刑法志》载:被判夷三族者,首先要黥面,然后割鼻,斩脚趾,笞打至死,最后才斩首,并剁成肉酱。可说是一项残忍的刑罚,且株连者甚众。

吕后助刘邦一臂之力,使得韩信、彭越及其家族受此罪而死,自己执政后,却坚决废除三族罪

而且,在其摄政时,举国休养生息,三次“大赦天下”

同时,又废除挟书律和妖言令。挟书律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所颁布,规定对私藏违禁书籍者处以灭族极刑。妖言令也是上承秦制,主要针对“诽谤朝廷”、“妖言惑众”的百姓,秦汉之际多有因言获罪者。吕后认为这些都是前朝弊政,将其一一革除。

从古至今,欲效法吕后的政坛女强人们,大都没在这一点上学到位,她们常忽略了吕后曾经的一项先进措施——言论自由

人皆有善恶两面,吕后何尝不是呢?人们常记住她对仇人的残忍报复,却忽视了她对百姓的慈爱之举。

5

对外,吕后也是一把好手。

当时,匈奴的冒顿单于征服各族,纵横北方草原,不可一世。他曾写信羞辱吕后,信的大意是“你老公没了,我刚好鳏居,不如咱俩来凑一对”。

匈奴人在两性关系方面向来很开放,甚至还有收继婚的陋习,后来王昭君出塞,在第一任丈夫呼韩邪单于去世后,便又嫁给了他的长子复株累单于。

吕后拿到冒顿的信后,火冒三丈,当即决定,要兴兵讨伐匈奴,幸亏大臣季布及时劝住。

吕后也很快冷静下来,还是延续汉初的和亲政策,送些礼物给单于,搪塞了事。吕后装糊涂,表示自己是斯文人,看不懂信里写了啥。

如果此时大汉因为这个小小过节,早半个世纪就与匈奴开战,后果不堪设想。

若没有吕后在内政、外交的种种举措,或许就没有之后的文景之治,汉武帝对匈作战也无从下手。

司马迁写《史记》时秉笔直书,不为汉惠帝刘盈作本纪,却不惜破例为吕后作《吕太后本纪》。纵然没有放过这个蛇蝎心肠的女人黑暗的一面,但也不忘书写吕后的功绩,认为,在她主政期间:

“政不出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6





然而,在权力斗争中,吕后逐渐迷失自我,她过度的保护欲不仅没有让刘盈更加独立,反而让他更加懦弱。

刘盈在看过受“人彘”之刑的戚夫人后,大受打击,从此借酒消愁,不问政事,这方便了吕后临朝摄政,也疏远了母子关系。

剧照:汉惠帝刘盈,一辈子活在父母的阴影下。

为保证独掌大权,吕后大封诸吕,开两汉外戚干政的先河。对于其中利弊,吕思勉先生客观地认为:“内任外戚,外封建宗室,此汉初之治法也。”

可是,此举却有违“白马盟誓”,刘、吕两家形同水火。

有一次,刘肥的次子刘章入宫,在酒宴上担任酒吏,请求以军法监酒。吕后准了。

乘着酒兴,刘章请示,要为太后表演耕田的歌谣。吕后乐了:“你是诸侯之子,哪里知道怎么种田呢?”

“臣知之。”刘章回答,随后唱道:

“深耕溉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

耕田时,禾苗需疏朗,不是同类者,要将其铲除。吕后听了,沉默不语。

酒过三巡,有一个人醉了,要逃离酒席。刘章健步如飞,追上去,拔剑将他刺死,满座皆惊。此人,是吕后家族的人。可是,吕后已经同意刘章以军法监酒,也没法拿刘章治罪,只好就这么算了。

刘章就这样全身而退。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犬祸而崩”。在几个月前,她在外出时被“苍犬”抓伤,汉人迷信,传为刘如意鬼魂作祟。实际上,吕后很可能是感染狂犬病去世的。

吕后去世后不久,吕氏很快就被功臣元老和刘氏宗室铲除。在这过程中,出力最大的刘氏子孙,正是刘肥的三个儿子——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

当年他们的父亲十分窝囊,为保命献地求饶,认妹为母。这三个儿子替父雪耻,着实威风了一把。

作为中国统一王朝的第一位女主,吕后在汉惠帝刘盈及两任少帝期间,执掌朝政15年。抛开宫廷的腥风血雨不谈,其在政治上的举措还是可圈可点。

当年,吕公安排那段婚姻,只是希望女儿能嫁给一个好丈夫。谁知,竟不经意间决定了一个帝国的未来。

谁又还记得,这个心狠手辣的女人,最初不过是一个小小亭长的妻子,一个一心守护家庭的弱女子。

参考文献: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2007年版阎爱民、马孟龙:《吕后“病犬祸而崩”新说——从医疗史的视角对吕后之死史料的解释》,《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王立群:《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