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浙江电视台 > 海宁新闻综合在线直播

拜年鞠躬鞠几个(传统拜年礼仪视频)

发布时间:2022-05-18 15:36:24   作者:趾高气扬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拜年鞠躬鞠几个(传统拜年礼仪视频)

传统拜年礼仪,春节传承千年,包含了从古至今的中华文化,为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最好能够做一些吉利的事情,过年的时候还需要拜年的,下面分享传统拜年礼仪及相关资料。

传统拜年礼仪1

传统的拜年礼仪,大致有三种。

第一是:叩拜,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叩头。叩头是晚辈给长辈的最隆重的礼仪。这个在北方来说,这样的传统传承的相对较好,现在依然有人延用这样的拜年礼仪;南方可能相对少一些。不管怎样都是对亲人表达最诚挚的祝福。

第二是:躬身作揖,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拜年时所用,双手高高举起,向前弯腰,腰弯的越低,表示越尊敬长辈。相对来讲,躬身作揖礼现在是做的比较多的一种礼仪。

第三是:拱手礼,多用于平辈之间,手势和作揖礼相同,不弯腰不低头,轻摇双手,相互祝福。

春节,是我们合家团圆的好日子。当然少不了走亲访友聚餐了,开心热闹的同时,我们聚餐之时也有两个禁忌。禁忌一:新年期间,鱼是每家的必备菜,寓意年年有余。吃鱼时,应当将鱼头和鱼尾留下,寓意来年不仅有吃和穿,还有富余。禁忌二:吃饭时,不能用开水泡饭,也忌讳用烫泡饭,否则新年里的好运就会泡汤。

传统拜年礼仪2

拜年要先拜家里人

春节一项很重要的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和邻居家里祝福新春。我国拜年的习俗已有相当长的时间。古时候有贺年和拜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扣岁;贺年是平辈之间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里的长辈拜完年之后,人们外出遇见时也要满脸堆笑地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邻右舍或亲戚好友亦会互相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有五种常见的拜年方法:

从仪式上看,拜年“拜法”较常见的通常有几种: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头,现在在一些农村地区,晚辈给长辈,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还行这种礼仪。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势是先双手抱拳前举。这抱拳可不能乱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凶拜”。大过年的,来上一个右手握左手,就是触人霉头了。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这种礼仪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或下级向上级拜年时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这种礼仪多见于平辈间的拜年。

四是万福,古代妇女礼仪的一种,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侧腰肋间,上下微晃数下,双膝微微下蹲,有时,边行礼边口称万福。当代已经鲜有袭用。

五是鞠躬,现代通用礼仪,用于拜年,多在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亦可用于平辈间,男女皆行。

拜年穿新衣

旧时拜年时,妇女们大多新装盛饰,头上簪了红绒蝙蝠、小聚宝盆或鲜艳的绢花;老太太们的发髻上也簪了红石榴花;男孩儿都要换上长袍、马褂儿或坎肩,以及新鞋、新帽;女孩都要穿上大红、大绿的`旗袍。为什么要穿红色呢,主要是为了趋吉避邪,甚至旧时平时不能穿红衣裙子,但春节时都可以例外。

现在的拜年着装并不一定非要穿中式衣服,但一般还是讲究穿新衣,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穿戴全新,质地档次无妨。如果限于经济条件难以全新,亦需“全洁”,整洁干净。色泽上亮丽,妇女以暖色为主,红色更佳,不仅渲染喜庆,还带着传统意义上的趋吉避邪的意思。忌讳穿一身黑或一身白。男士的鞋一定要擦干净、打鞋油。着新装的同时,别忘了理发,俗语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拜年时,必须将头发收拾干净整洁。

传统拜年礼仪3

春节拜年基本礼仪

1、在拜年的时间上选择要妥当:

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报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准备吃饭,最佳时间是上午九时至十一时之间。过早,可能人家还未起床,节日都要休息的习惯;太迟,正适人家吃饭,不方便。下午应以三时至五时之间为宜。向长辈拜年,最好安排在节日内以示敬重。

2、春节拜年要注意衣着整洁:

干干净净过节日,穿衣与打扮要整洁、大方,适当穿上一些好衣服,给人一种节日的美感。 要讲究称呼的规范化:到别人家拜年,尤其到亲戚家拜年,要事先对可能碰到的长辈、同辈的称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现尴尬的场面,使人感到不够礼貌。

3、“吉利话”要说得适宜:

对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祝贺语。交谈的时候,要拣双方愉快的话题,不要扯到悲哀伤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谈阔论,不要信口开河,不要过分激烈地争论问题,要在轻松愉快、亲切自然的气氛中,把道喜贺新的真情实意表露出来。

4、拜年时接物要有礼貌:

主人送茶,要起身双手接住,并道谢。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让给小孩,然后自己取少量受用。

5、拜年时欢闹要有节制:

掌握适度。不宜大声喧闹,不宜通宵达旦,以免影响邻舍,妨碍别人休息。 拜年结束之时,要表示谢意,邀请人家回访。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要赞美几句。临分手之时,可发出邀请,表示回报的意思。

今天是大年初二,很多媒体都宣传今天是女儿女婿回娘家的日子。初二回娘家其实是我国独生子女后一种现象,初一在婆家,初二回娘家。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初四才是女儿女婿回娘家的日子。在过去,大年三十家里人都很忙,中午前要准备好贡品上供,下午同宗族的一家男人们要到祖坟上请“爷爷奶奶”回家过年。三十晚上要守岁,要灯火通明。初一开始拜年,首先是给自己的“爷爷奶奶”拜年,给父母等长辈拜年。其次是给大爷大妈,叔叔婶子们拜年。最后是同宗晚辈堂兄弟们一起给乡亲邻里拜年。这些人都住在一个村里,离得不远。那时拜年要磕头的。初一中午要在自己家吃年饭喝酒,下午休息玩牌聊天等。初二早上家里所有的男人们都要一起送“爷爷奶奶”了,要到祖坟上烧纸,放鞭炮,家里女人们要把贡品撤了。早饭后男人们开始到自己的舅舅等亲戚家拜年,中午一般都是在舅舅家吃饭,这时可以在舅舅家和一大帮表兄弟们见面一起喝酒畅谈。这可能是舅舅比较亲的缘故吧。初三要到出嫁的姐姐或妹妹的公婆家拜年,这可能是对出嫁女家长辈的尊重吧。初四出嫁的女儿和女婿孩子们一起回娘家拜年,中午必须在娘家吃饭,由哥哥弟弟陪同,这是最讲究的一顿酒席,当晚还要赶回婆家。初五要在自己家吃破五饺子,预示着狭义的年已经过了。但广义的年可以持续到十五。十五之前还要到其他的亲戚朋友家去拜年。

作为年轻一代人,过年的感觉和味道相比小时候淡了好多:1 城市不少人回家过年,空城再加上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过年的气氛比农村淡。2 农村年轻一代人大都外出,呆家的时间也不长,过年拜年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也渐渐淡了好多,很多礼仪文化在消失

我们这边都说是要起五更,一般都是早上四点多起床,下水饺放鞭炮,给爷爷奶奶父母磕头拜年(现在不兴磕头了)。吃过饭后一家人就出门了,和叔伯大爷一起满村子去拜年,谁家有长辈的或者年龄大的都等在家里备好花生瓜子,孩子去了就抓一把塞兜里。等天大亮一村里都转个一圈了,聚一堆人说说话,要好的凑一起打个牌,忙一年了都放松下。初二闺女女婿回娘家,初三去舅舅家,初四在家接姑奶奶回娘家,之后几天有偏远点的亲戚走走,年就差不多过去了,该上班的大多都出门上班去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这边说是过小年,要吃花糕,住娘家,正月十六跑北冷,之后年就完全过去了

先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拜年

第一次答好开心

各地拜年礼仪肯定不同,甚至同省也不一定相同,答主坐标江西,然后咱们按时间线来聊。

大年初一早上,我们很早就起床要开财门,大概三四点,起床就是一顿粗暴的敲门!边敲门边说,开门大吉!

然后最好玩的是我们大年初一早上要吃素!这个我真的不懂,总之是有菜梗这道菜,发财的意思

然后嘛,就开始全村拜年,毕竟一百年前是一家人。

全村拜年也没啥讲究,就是见面随便聊聊,互相也就是打个照面,带点亲戚关系的多聊一会儿就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喜闻乐见的打麻将环节了。

过了年初一,日子过得飞快,马上就各自回到上班的地方,二狗又要变成Jack了

我们老家是初一给家族里的长辈拜年,初二就是去我舅舅他们家,初三去姑姑姨家拜年,初四以后都是接春客,至于拜年的礼都是一样的,两瓶酒外加一箱牛奶或者其他的都行

一个人的教养都是在一点一滴中形成的,家长要从现在开始,教给孩子应该遵守的规矩,帮助他们成为举止得当、彬彬有礼的孩子,学会与世界相处。

春节,拜年串门,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厘清家族人物关系和各种称谓;走亲访友,可以让他们学会年俗传统文化和礼仪。

过年了,大人们团聚,孩子们也多了玩伴。4岁的哥哥在玩自己的玩具,2岁的妹妹来捣乱。两人争抢被大人看到,对哥哥说:“妹妹还小,你要多让着她!”哥哥情绪爆发了,一边大哭,一边嚷着:不让,就是不让!

有的爸妈带宝宝见长辈拜年,很多宝宝到了陌生环境,有的不肯打招呼,有时候父母会立刻职责宝宝,或找一个害羞、内向的理由搪塞过去。这么尴尬的场面,让宝宝成为最受伤的那个替罪羊,实在不应该。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更希望有素质、讲礼貌,给自己争得面子。可是孩子讲礼貌的好习惯养成在于平时,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培养宝宝“大方得体”的礼貌习惯,需要父母从小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临时上阵现教现学难免牵强。那么大人平时如何注意培养呢,才会让孩子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养成这种好习惯呢?

1、学会礼貌用语:

并养成礼貌用语的习惯,敢于主动沟通,孩子的社交虽然充满了幼稚的语言和行为,但父母不要过多用成人的模式去纠正,因为这正是孩子的天性。这样在春节的时候,才能很多陌生小朋友打成一片,成为好朋友。到了亲戚家后,一定要微笑着和各位亲朋好友打招呼。如果不是很熟悉,叫不上称呼,微笑着挥挥手说句“**好”也是可以的。

2、学会节制

很多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各种物质无限满足,养成了自私,无节制的需求。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得不到就大哭大闹,完全不顾场合。这样的孩子父母都不好意思春节带出去。到了别人家就是标准的熊孩子。所以小时候我们就要教育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不要随便动别人的东西,有需求要礼貌请求,要分得清场合。

3、学会关心别人

平时教导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要学会关心别人,增加亲和度。不要凭借自身优势欺负他人,遇到矛盾要学会处理和小朋友的关系。到了陌生环境下,交朋友要学会沟通,更要学会分享。

4、学会感谢

春节期间,如果别的小朋友来家里做客,要学会如何待客很重要,毕竟孩子能玩到一起成为朋友,在家长眼里会另眼相看。所有已家长要鼓励、引导孩子和客人亲切相处,不要让孩子以为招待客人只是爸爸妈妈的任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果客人送孩子礼物或红包,一定要真诚感谢,还有小孩子收到礼物后,不要当着客人的面把礼物或红包拆开,这也是基本的礼貌行为。

5、学会交谈

春节时来家里的客人,孩子学会如何接待还不够,还需要认识自己的角色,不要大吵大闹,撒欢也要有度,不要影响大人们之间的交谈,更不要插嘴打断别人的谈话,孩子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一些简单的招待工作,比如端茶倒水,备些点心果品。如果有小朋友一起来,孩子要主动担当主人的待客角色,让来访小朋友从客人变成朋友。

6、聚餐礼仪

餐桌上的“吃相”是最能体现一个家庭素质的地方,孩子是餐桌上最需要看管的对象,因为餐桌上的礼仪规矩太多,很多父母都没注意到,所以从小就要教孩子餐桌上的礼仪。无论是在自己家还是亲戚朋友家,从入座到用餐,都要按照长者先,幼者后的顺序。吃饭不要大声喧哗,不要吧唧嘴,细嚼慢咽,不要动作太大,大人给夹菜时要注意谢谢,注意端起碗来接着,不要主动去挑菜,吃完后要礼貌告知,碗筷摆放要规矩。最后告诉大家一个餐桌上的小秘密,适当夸奖主人最得意的一个菜,做的非常好吃,色香味俱全,主人会非常有成就感。

做到了以上几点,知书达理,落落大方的孩子,一定回事春节聚会时,大家夸赞的对象,父母的面子算是保住了,当然可能还会收到意外大红包。关于孩子的礼仪暂时只想起这些,如果有哪些纰漏请您指出,不用顾忌小编的面子,狠狠的吐槽吧,一定送您上墙!毕竟离过年很近了,一家老小都着急回家呢。

我们这边习俗呢是1、小孩给长辈作揖道祝福语讨压岁钱;2、平辈儿拜年呢就约好时间相互串门送祝福话家常吃团年饭,聊聊过去一年都有哪些收获和成长。

除夕吃年夜饭、贴春联,大年初一给长辈敬茶,大年初二回娘家等等都是广东春节比较传统的仪式,但是现在年轻人更喜欢用发短信的形式来拜年,里德助手是个不错的选择。

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获取艺术知识(关注:baokuchina)

今年,因为疫情,大家没办法同往常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探亲访友了。

但同样,也是在新冠肺炎肆虐的今天,宝哥哥发现,中华民族古代拜年礼仪的是具有前瞻性的。

一对一social

在中国,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都属于年里,在这段时间里,碰上了熟人都要行拱手礼,并道上一声 “过年好”!

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右手微握,拇指翘起,双手举至胸前,立而不俯,体略前倾、点首,眼神示意略顿,心仪礼成。

清 孙温 红楼梦册页局部

这种问候方式一般双方相距一米左右,身体不相接,呼吸气流方向错开不相混,没有唾液传播的风险,也尽显儒风高雅,修养谦恭。

多对一团建

除了有一对一的拜年外,还有隆重的多对一团拜。

团拜这个词大家不陌生,如今团拜已经成为国家甚至国际层面的礼仪活动,每到中国新年,一些与中国友好的国家会致电中国政府贺新年,中国驻外使节也会举办春节团拜活动。

这些团拜的形式都起源于清朝,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就曾说过:“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历史上最有名的团拜会,就在《万国来朝图》里。

清 佚名 万国来朝图

这幅长2.9米、宽2米的《万国来朝图》由清代宫廷画家创作,描绘了1761年2月5日,即大清乾隆二十六年正月初一,文武百官、藩属及外国使臣在新年伊始携带各种珍稀贡品,聚集在太和门外等待觐见乾隆皇帝的情形。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大清朝,团拜也有严格的站位规范,王公贵族可以站在太和殿的丹陛(宫殿的台阶)上,文武百官要站在太和殿的丹墀(dān chí,宫殿前的红色台阶及台阶上的空地)内。

清 佚名 万国来朝图 局部

而来朝贺的各国使节只能排在大臣之后。

清 佚名 万国来朝图 局部

温馨提示:参加团拜会人员密集,记得戴好口罩哦!

当然,以上都适用于有幸能回家过年的人,对于一些没办法回家,又想向亲朋好友传递新年祝福的该怎么做呢?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发微信、打视频或者再有仪式感一点寄贺卡,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那在没有电的古代是怎么解决的呢?

门上接福

古代虽然不会因为疫情出不了门,但架不住有的人朋友多啊,且过去交通可没今天这么方便,假设一个北方人骑驴去给南方朋友拜年,刚给人家拜完年,年就过完了……

于是,为了解决“交际花”亲朋太多的问题,兴起了一种拜年方式——“飞帖”。

人们在大门口挂一个箱子,用于承放别人送来的飞帖,称之为“接福”,也有讲究人家,箱子改成红纸袋,赐名“门簿”,有点像今天的牛奶箱。

南宋 刘松年(款)《携客访友图》局部

拜年帖主要在文人雅士、官府僚吏乃至朝堂君臣中使用,是社会上层、名流人士春节期间交往的专用品。

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佣仆持名刺代往”。这里的“名刺”就是承载着祝福的飞帖。

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

清 徐杨 《万事如意》立轴 局部

北宋年间,还专门有人把这些名帖收藏起来,并将所藏选刊刻石。如《游宦纪闻》记载的《元佑十六家墨迹》,就是最古老的一本“新春祝福语大全”。

凡事一旦流行起来就容易变了味,发展到后来,拜年开始变得形式大于内容。

宋明时期, “拜年帖”的制作越来越复杂,投递的讲究也越来越多;有的在红绫制成的帖子上,撒上赤金为字;有的用整幅织锦做帖子,吉祥也不手写了,都是事先织就的。

大概像这样……

这还不算完,帖子光秃秃的送过去不够有仪式感,还得配上一个精雕细琢的拜匣。

拜匣又称拜盒或拜帖匣,是拜帖文化兴起的衍生品,小小拜匣,蕴涵了无限的审美情趣。

清雍正 紫檀百宝嵌芦雁图拜匣 观复博物馆藏

这只拜匣用螺钿镶嵌出一幅“飞鸣食宿”图案,细节之处用寿山石、犀角、松石装饰,大部分留白,表面上展现的是大雁“飞、鸣、食、宿”四个生活状态,实际上也反映了人生活中“衣、食、住、行”四个状态。

“飞鸣食宿”细节

到了清代,“拜年帖”已经彻底变味,从文人雅士的酬酢、民间亲友的礼节,变成了官场交易的工具。

一些用料名贵、工艺精良的拜匣里,除了一张帖子通常还有古玩玉器、珠宝金银,送钱还可以这么玩?“群发的短信我不回”,那这群发的现金,要还是不要也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拜匣的使用还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程式:下级送给上级,用青色底壳,门生初见老师,用红绫制底壳等。

看完这些,宝哥哥只有一个感慨:这年头,套路那么多,简简单单送个真挚的祝福也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不管怎样,你们要相信,每次一宝哥哥的祝福都是最真诚的!

祝大家新年快乐!!!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