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广东电视台 > 广东国际美洲台在线直播

对接国际高标准 培育广东新优势

发布时间:2015-01-15 13:46:27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整理   我要投稿

张燕生: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校兼职教授,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日前,张燕生教授就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他指出,当前我国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正当其时,这是广东加快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的重大战略机遇。他称,广东应从长期发展大局的角度抢抓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打通海上丝绸之路商贸物流大通道,同时全面深化粤港澳合作,打造国际化、现代化、智能化的港口城市群和供应链网络,构建立足东南亚、辐射两大洋的战略合作带,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充当先行官和领头羊,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大有作为。

广东需要通过大海走向世界

南方日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是怎样的?

张燕生:党的对国际环境有这样一句话的描述: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就指明了当前的国际大势仍是开放驱动、市场化驱动、创新驱动的经济全球化为主流趋势的发展阶段。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又提出,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如当前世界格局新出现的TPP、TTI等区域化变化;欧美再工业化、对海外投资征税并鼓励海外企业撤资的本地化趋势。为此,建设面向未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造我国通往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国际大通道,是我国在新时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下一步放宽投资准入,扩大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进入到全球投资、全球生产、全球销售、全球出口、全球服务、全球合作的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的发展阶段。

习总书记在印尼表示中国愿意与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9月3日,总理在广西提出要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2013年10月9日,总理在文莱发表演讲,未来十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建设海上丝绸之路,重点落实海洋经济、海上互联互通、环保、科研、搜救以及渔业合作。

从这个角度来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在全球格局、秩序、规则大调整和大变局的新形势、新时期下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

南方日报:广东与海上丝绸之路渊源颇深,且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应扮演什么角色?

张燕生: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它将自身整体融进了世界,并通过广东对外开放窗口和桥梁,把世界引入了中国。创造了在30多年的时间里GDP和对外贸易双超万亿美元的“广东奇迹”。如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征程中,广东重新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上。广东在未来30多年时间里可以利用广东通衢世界各个地方的优势,再次构造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东北亚、西亚北非、中亚以及大洋洲、欧洲、美洲的生产和贸易供应链、金融供应链、基础设施供应链、人才供应链、公共服务供应链的通道、枢纽和桥梁。

举个例子,海西(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离台湾很近,珠西(珠三角、广西一带)离台湾更远。但台商来大陆投资时多选择珠西而不是海西,为什么?因为台商认为珠西的投资、发展的软环境比海西更优越,许多在海西做不到的事情可以在珠西做到。从这个角度看,投资发展的软环境十分重要,物流成本、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约束,只要探索出更便捷、更有效、更开放的合作新途径,就可以变比较劣势为新竞争优势。

提升要素禀赋结构创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

南方日报:为实现真正的走向大海、进入大海、融入大海。实现新一轮对外贸易和投资发展,广东可以进行哪些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

张燕生:我们都知道,改革开放前35年我国很多市场经济制度方面的创新肇始于广东,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也彰显了生机与活力。但是,未来35年与过去35年截然不同:改革开放前35年的主题词是转轨转型,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而未来35年的主题词是规范和秩序,要求与国际高标准规则和秩序对接,并作为全球负责任大国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所以,我认为,广东省想要抓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实现新一轮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下一步就是要对标国际高标准的制度规则,完善自身的体制改革,保证广东下一步构建的开放型经济新体更加规范、公平、透明、有秩序。

南方日报:东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应如何与其加强合作?

张燕生:目前东亚外贸发展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模式是代工模式即贴牌模式,东莞等珠三角城市都存在着代工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中国生产和出口主要集中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或工序。另一种模式则是自主品牌、自主技术、自主渠道,佛山等地民营企业主要是采取这种模式。目前,这两种模式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转型压力。

一方面,无论是代工还是自主生产,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低端,如低成本、低价格、低增值的产品和工序。然而现在广东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价格都大幅上涨了;人民币汇率、利率和资源价格都大幅上涨了;综合配套品质也大幅上升了。而同期,越南、孟加拉国、印度等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等都很低,广东已经越来越难以在低增值产业和环节上与这些国家相竞争。因此,广东要素价格大幅度上升,客观要求广东要素禀赋结构要大幅度提升,从低成本、低价格、低增值的产业和产品优势提升到中高成本、中高价格、中高增值的新优势上来。但是,目前广东仍有许多企业存在“五缺”困境,即转型发展面对缺技术、缺人才、缺订单、缺融资、缺规范的瓶颈约束。在这种情况下,广东省实体经济仍停留在贴牌模式下,向上走一步将十分困难。

对此,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要求广东省要探索现有优势“走出去”,并形成和培育国际合作竞争的新优势,构建以中国综合优势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适应海上丝绸之路不同区域发展特点,打造差异化国际合作竞争新模式。重点细分不同市场区的特点,制定市场驱动、成本驱动、资源驱动、效率驱动的广东企业“走出去”战略和实现途径。二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构造广东与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区域之间的供应链网络。包括实现境内、跨境、境外的生产和贸易供应链,金融供应链,基础设施供应链,人才供应链,公共服务供应链互联互通。大大提升广东与这些地区之间商流、物流、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通效率和辐射范围。三是提升广东与周边地区经济贸易联系。在促进广东企业转型发展的同时,将原有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配套等发展空间让渡给东盟等较小、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如此一来,这些国家或地区就会成为中国制造和服务的配套者和追随者。为此,广东企业需要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型,并最大限度地避免同周边地区的恶性竞争。

构建立足东南亚的战略合作带

南方日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于广东来说意味着什么?

张燕生: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曾是中国以及广东和周边地区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渠道和桥梁。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广东来说确确实实是提供了未来35年发展的大舞台。下一步对广东来说,打造海洋强省是我们的目标,抢抓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打造海洋的主导产业,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海洋现代产业体系,同时打通海上丝绸之路商贸物流的大通道,这些都应当在国家战略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从这个角度看,广东的海洋经济一定是从前35年的简单模仿走向创造性模仿和创新,但是在目前尚属比较劣势的领域如何构建新竞争优势,这是一个严峻挑战。所以一定要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也离不开技术创新,广东的海洋经济恰恰就是赶上了这么一个历史的新起点。

南方日报:在这样一个历史的新起点,广东应如何抓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契机来促进自身发展?

张燕生:我认为,是否可以努力把广东发展成为立足东南亚,面向东南亚的战略合作带,建设成为实施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平台。

另外粤港澳合作发展国际航运中心和组合港群的建设同样十分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和组合港群即涉及如何使现在的广州南沙、深圳盐田、香港葵涌和周边中小港口群,发展成一个利益密切相关的组合港群,良性竞争、开放合作;形成一个亚太区域航运中心的共同体,协调发展。2012年,香港集装箱吞吐量排第三,深圳排第四,广州排第七。从组合港群的角度来说,香港、深圳、广州可以组合成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包括国际在岸贸易、离岸贸易、保税贸易、线上贸易和各种新贸易业态等。

同时,努力使广东构建海洋经济全方位开放体系,打造三条为海上丝绸之路做贡献的境内、跨境和境外的开放供应链体系。一条是提升海洋产业跨境生产和贸易供应链,一条是海洋基础设施供应链互联互通,大珠三角地区能够成为核心枢纽,还有就是海洋金融供应链的市场体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使广东海上丝绸之路核心板块成为最有活力和最有创业精神的地区。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标签: 广东   优势   国际   标准   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