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江苏电视台 > 常州公共在线直播

上阳赋结局(上阳赋王倩的结局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5-15 22:23:21   作者:心若向阳   来源:网友上传   我要投稿

最后在送出一幅娥皇和女英的画给萧綦和王儇的时候,她的心思被王儇发觉了,王儇被碰触了底线非常生气,立即将王倩送去边疆永绝后患。王儇,王氏血脉,从小在众皇族成员的关爱疼惜下成长。本应是众星拱月令人羡妒的命运,却因身在王氏,被跌入了势力对决。于十五岁时命运转变,嫁给了萧綦,踏入1条未知的路程。有义意的是,萧綦是个正气凛然杀伐决断征南定北的盖世英雄,且与王儇心心相映,相知相惜。对决10年坎坷路,王儇始终伴随萧綦左右,不单单是萧綦的妻,也是萧綦的友,是萧綦的后备军和力量。千秋霸业之后,王儇与萧綦有好几年的稳定和谐的美好家常。但因一直以来,伤势压身,又受生孕之累,忧思之苦,已至灯枯油尽,撒手人寰。

《上阳赋》由侯咏出任总导演、程源海出任导演,章子怡、周一围、于和伟、杨祐宁、贾一平、蒋恺、郭家铭、蒲巴甲、刘端端、左小青、刘芸、史可领衔主演。表述了王儇与萧綦鉴于一回权益的买卖,先婚后爱共平天下的故事情节。

《上阳赋》讲的是南北朝时,南朝的故事。至于琅琊王氏有多厉害?这么说吧,它是中国古代名副其实的第一世家。

《上阳赋》是根据寐语者的一部架空小说《帝王业》改编的。所谓架空小说,是指虚构或半虚构时间、人物、背景的小说。从《上阳赋》剧中的服饰道具,以及王、谢等世家的权力博弈来看,很显然,该剧是半虚构的历史小说,故事的时代背景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朝。

具体是南朝的哪一朝?纠结这个问题,没有意义,作者之所以选择将历史架空,就是为了挣脱准确地描述历史背景带来的束缚,换取创作的自由。

因此,关于题主的问题,达文将重点放在后面那个:王儇背后的琅琊王氏有多厉害?

琅琊王氏的政治背景有多厉害?——权力最巅峰的时候,连皇帝都怕

“琅琊王氏”,是中国古代公认的第一名门望族。王氏家族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据说,周灵王的太子,因为总是喜欢提意见,惹怒了周灵王,被贬为了庶人,他的子孙,被老百姓称为“王家”。久而久之,这个“王家”的家族后人,就将王作为自己的姓氏。

到了西汉时期,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度。王氏传到了第二十二代,家族中出了一个叫王吉的人,在汉宣帝时被起用为博士谏大夫,官至九卿。后来,王吉的儿子做了御史大夫,孙子王崇更是官至大司空,都在三公之列。

王吉、王骏、王崇,祖孙三代皆以贤称著于史,因为王氏家族所在地为琅琊郡(今山东地区),所以人称“琅琊王氏”。从王吉开始,到隋朝初期,琅琊王氏几乎世代为官。

有人统计过《二十四史》,从两汉至明清,这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出了92位宰相,和600多位文人名仕。其中,“琅琊王氏”在东晋一朝达到了鼎盛,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王,就是指琅琊王氏的王敦、王导;马,指的是晋元帝司马睿。意思是,东晋的天下,王家与司马家共享。

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司马家才是东晋的皇族,为啥要和王家共享天下呢?

其实,司马氏也不想跟别的家族分享天下,但是又不得不这么做。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东晋时期,虽然,司马氏是名义上的皇帝,但无论是军队、财政、行政上,都是门阀士族们说了算。而各大门阀士族中,哪家势力最大呢?无疑是“琅琊王氏”,无论是军队还是朝政,实际上说了算的,还是王敦、王导两兄弟。

“琅琊王氏”的厉害,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太兴四年(321年),早就对“王与马,共天下”有所不满的司马睿,为了减弱琅琊王氏的影响力,开始重用丹阳尹刘隗、尚书令刁协等亲信,并逐渐疏远王导。

王敦对晋元帝的这个举动极为不满,君臣之间逐渐产生嫌隙。

于是,在永昌元年(322年)正月,王敦在武昌(江州州治,在今湖北鄂州)起兵,以讨伐奸臣刘隗的名义东攻建康。

有意思的是,王敦一路杀到建康(今南京,东晋的都城)城下,竟然没有遇到有力的抵抗。王敦到了建康城下,守将竟然主动打开城门,迎王敦进城“清君侧”。

由此,我们不仅看出了“琅琊王氏”的政治背景,更看出了东晋司马氏对门阀政治有多么的无奈,这种无奈简直是另人绝望。刘隗、刁协二人出身寒门,司马睿重用二人,就是侵犯了所有门阀世家的利益,所以,他们不惜得罪皇帝,也要联合起来清除二人。

最后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司马睿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只能弃车保帅。最后,刁协被杀,刘隗北上投奔了后赵。王敦也很识趣,没有为难司马睿和群臣,重新退回到武昌驻守边防。

没过多久,晋元帝司马睿就在郁闷之中病倒,最后,于年底病逝。“琅琊王氏”权势滔天,连晋元帝司马睿都无可奈何地郁闷死了,你说厉不厉害?

琅琊王氏凭什么,能达到如此的高度?

达文归纳下来,“琅琊王氏”的成功,凭借两点重要因素:祖训家风,和时代的机遇。

先来说,“琅琊王氏”的祖训家风。

“琅琊王氏”,发迹于王吉祖孙三代,但是,让其真正成为门阀世家的,是魏晋时期,“琅琊王氏”的第二十八代的一个叫王祥的后人。

说起,王祥这个名字,你可能会感到陌生,但他的一些有名的事迹,你肯定听说过。

我们熟知的《二十四孝》中,有一个“卧冰求鲤”的典故:话说,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王祥的继母(注意,是继母)说想吃鱼,于是,王祥就去河边捉鱼。然而,由于当时的气温太低,河面结起了厚厚的冰,很难下水捉鱼。王祥想尽各种办法,也没能破冰,于是,他就脱了自己的衣服,躺在冰面上,想用自己的体温将冰面融化。或许,是王祥的行动感动了上天,忽然,冰面裂开,从裂缝中跳出两条鲤鱼。乡亲们纷纷惊叹,这是王祥的孝顺感动的上天。

很显然,这个故事是经过夸张的加工的,别说鱼会不会自己跳出来,就说王祥想用体温融化冰,我们用自己真实的经验可以想象,恐怕他非但融化不了冰,能不能活着回家都很难说。

但是,抛开这个故事夸张的描写,我们也必须思考一下,王祥为啥会有这样的故事?

首先,王祥真的是一个很孝顺的人。实际上,王祥还有个“孝感后母”的故事更有名,说是一次,王祥的后母朱氏曾经暗自想杀害他,恰好碰上王祥夜里起床小解,只空砍得被子。不久,王祥回来后,知道朱氏想杀自己,便跪在她面前请求处死自己。朱氏见状深受震撼,从此幡然悔悟,像对亲生儿子那样对他。

如果王祥不是个孝子,就不会有“孝感后母”,为继母“卧冰求鲤”的传说。

其实,王祥的孝子故事流传甚广,背后是儒家“以孝治天下”的意识形态所推动的。在儒家的伦理秩序中,孝的地位数一数二。在汉代的《孝经》中,“孝者所以事君也”,“事君不忠,非孝也”又将对皇帝的忠和孝联系了起来。

在儒家的意识形态中,皇帝是天下人的父,对皇帝的忠诚就是尽孝。相应的,在家里,一个人对父母孝顺,对皇帝才能忠诚,对社会才能具有责任感。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你还能指望他爱谁呢?所以,汉代的察举制中有一个著名的科目叫作“举孝廉”,就是选拔孝顺父母,品行廉洁的人。

王祥对儒家孝道的恪守,使他在琅琊郡收获了很高的道德声望,以至于有人请他出来做官。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国。王祥被徐州刺史吕虔看中,聘请他做了别驾,这相当于刺史的秘书,权力很大。王祥很快就把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受到人民的歌颂。

王祥的有口皆碑的政绩,使他收获了更高的声望,从此一帆风顺。到了魏末,他甚至做到了司空的高位。王祥为“琅邪王氏”奠定了道德声望。因此,不管是否更替,皇帝是姓曹还是司马,都得认“琅琊王氏”这块招牌,只要这块招牌不砸,它就是一股举足轻重的士族力量。

除去为家族奠定了“道德声望”之外,王祥还做出了一项贡献,那就是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作为祖训家风的一种高明的政治策略,它被后人概括为八个字:“与时推迁,平流进取。

”所谓“与时推迁”,就是顺应时代的大势,特别是要抓住改朝换代的机会,光大家族的门户。所谓“平流进取”,就是做人、做事,要谦虚低调,远离风险,避免无妄之灾。

这听上去可能有点抽象,看看“琅琊王氏”的人是怎么做的,你就明白了。

先说王祥本人。话说,在王祥八十岁那年,已经加了九锡,距离篡位只差一步的晋王司马昭去世,司马炎继承了王位。同年十二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了皇位,定国号为晋,改元泰始。

面对改朝换代,王祥既没有像某些曹魏遗老一样,选择给旧王朝殉葬,也没有像某些大臣那样,对司马家族趋炎附势。王祥不偏不倚,保持了中立。

为啥王祥会这样做?因为,王祥是道德模范,这个时候,他越是摆出中立的清高姿态,司马炎就越是需要利用他的道德形象来为自己服务。

在司马炎想要利用他的声望,封他为公爵的时候,王祥没有拒绝。不过,王祥深知自己不是司马氏的亲信,并不能获得真正的信任,所以一直低调从事,还请求退休,司马炎开始不同意,但是,在王祥的一再请示下,终于批准了他。退休三年以后,王祥就去世了。王祥为后世子孙以身作则,留下了“与时推迁,平流进取”这样行之有效的政治策略。这在忠烈人士看来,或许存在一些道德瑕疵,但这也和当时开始形成的门阀政治时代背景有关:士族享有崇高的政治地位和道德声望,无论是谁掌握最高权力,都要依靠士族的力量。

王祥留下的策略,是在士族政治中维持家族长盛不衰的唯一法门。

王祥之后的王氏子孙,凭借着“与时推迁,平流进取”的法门将琅琊王氏的势力进一步壮大。到了王导那里,他借助时代的机遇,让“琅琊王氏”的权力达到了巅峰。

“琅琊王氏”抓住了什么时代机遇呢?

这得从西晋时期著名的八王之乱说起。话说,在经历了曹丕篡汉,自己又篡了魏之后,晋武帝司马炎担心自己建立的晋朝被其他士族给篡了,所以,他就复古学起了周天子,大封司马氏子弟为诸侯王。

其实,他也是没办法,从东汉开始,到他建立的西晋,士族政治已经形成了。所谓“士族”,就是拥有显赫地位的名门望族。这些家族普遍具备两个特征:一是世代为官,二是拥有很高的道德声望。他必须分封司马氏的族人,用以抗衡其他士族。

像三国时期的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东吴的孙家,都是士族。曹操,虽然出身低一些,但从他开始,他们曹家也可以说是个士族。司马家更不必说,也是一个大士族。

在东汉时期,士族势力虽然强大,但还不足以威胁皇权。但,到了魏晋时期,士族们的势力已经壮大到威胁皇权的地步了。曹魏篡汉,司马篡魏,本质上都是几家大的士族联合起来,去拥立新的皇帝。

司马炎篡魏成功后,从士族政治的受益者,开始了对士族政治的恐惧。所以,他才搞起了分封制。

显然,司马炎忘记了,当初西汉分封的各路刘姓王爷是怎么作乱的。果然,在司马炎去世以后,由于继位的晋惠帝司马衷智商不在线,朝政被野心勃勃的皇后贾南风把持。她联合外地诸侯王,打击政治对手,这鼓舞了诸侯王的野心,于是发生了八王之乱。

诸侯王们互相残杀,西晋乱了七年,导致了西晋皇权的衰落。

虽然,八王之乱使得司马皇室乱成了一锅粥,但是,对于“琅邪王氏”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他们“与时推迁”,从中捞到了不少的好处,将“琅琊王氏”的名望推向了历史之巅。

最终,八王之乱,被东海王司马越终结。而后,“琅琊王氏”中一位叫王衍的人,他劝说独揽朝政大权的司马越,派琅邪王司马睿去镇守建业,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这个王衍你可能会感到陌生,但他的弟弟王敦和王导,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在历史上很有名。而王导在私下里和司马睿的关系很好,就跟随司马睿到了江南,帮助司马睿在这里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当时,司马睿并没有太大的政治实力,而且王导比他大九岁,拥有更为丰富的政治阅历。因此,司马睿在政事上就很仪仗王导的出谋划策,甚至说是依赖。

王导来到江南,也开始琢磨,如何在江南地区把司马睿扶植起来,成为自己手中的王牌。

从东汉时期起,江南这块地方的士族势力就已经很强大了,司马睿要想在江南站稳脚跟,就必须取得士族的支持。王导深谙此道,于是,他费尽心思,想出了一条妙计。

当时,正逢传统的三月三日“上巳节”,照例,建业城的官员和百姓都要出城去郊外踏青。王导觉得,这是一次为司马睿“做广告”的好机会。于是,他就与王敦商议,导演了一出“琅琊王招贤纳士”的好戏。

王导不愧是“王导”,三月三这天春光明媚,一切都被王导算计好了,计划按部就班。司马睿坐轿子出行,王导、王敦以及他们提前邀请的其他名流们,纷纷谦恭地跟在后面。这一行人器宇不凡,声势浩大,引来了众人围观。

本来,江南的世家大族对这个新来的琅琊王不怎么感冒,但他们在人群中观望,他们看到王导、王敦这样的人物也对司马睿如此拥戴,顿时肃然起敬,纷纷路边下拜。王导知道,为司马睿增加“曝光”的目的达到了,接下来,就要趁热打铁,笼络人心了。于是,他就代表司马睿,逐个去拜访江南士族,邀请他们出来做官。为此,王导甚至还学习了当时北方士大夫看不上的吴语(五胡乱华以前,中国不管是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是北强南弱)。

王导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江南大部分士族如顾荣、贺循、陆机都表态,愿意出山,与司马睿合作。就这样,司马睿成功在江南地区扎下根来,为其能成为永嘉之乱后,晋朝的接班人奠定了基础。王导也在这场政治交易中收获了很高的名望,被人们称为“江左夷吾”。

“江左”就是建业一带,“夷吾”就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管仲。司马睿也将王导称为“仲父”,这是当年齐桓公对管仲的称呼。

公元316年,匈奴贵族刘曜攻入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公元317年,在晋朝宗室与“琅琊王氏”为首的南北大族拥戴下,司马睿即位为晋王,年号建武。

晋朝“衣冠南渡”,作为司马睿的首功之臣,王导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东晋的首任丞相,王敦则拜大将军,统领全队,镇守武昌。

一天,司马睿在上朝时,竟然当着朝廷百官,邀请王导与他同座金銮宝座。你说,这是司马睿感激王导的举动吧,这不无道理,确实是“琅琊王氏”将其“扶上”皇位的。当然,你也可以将司马睿此举,理解为对王导的一种试探。

面对司马睿这样的举动,王导怎么做的呢?

王导没有忘记祖先王祥为“琅琊王氏”后人们,留下的那八个字祖训——“与时推迁,平流进取”,他仍然保持了谦虚低调的家族门风。王导诚惶诚恐地说:“我乃微末之人,怎能与太阳同辉!”

其实,不管王导如何回答,这件事情都意味着,门阀政治的时代正式开始了。“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的权势名利到达了历史巅峰。

结语

在东晋时期,士族政治开始转向门阀政治,士族与皇权共治天下。今天,几家大士族可以用力你司马睿为皇帝,明天,他们也可以拥立另外一个人作皇帝。皇帝,对他们而言,不过是追求利益的招牌。士族,从皇帝治理国家的工具,已经演变成,反过来将皇帝变为工具的门阀。

司马睿去世后,司马绍继位,王敦又发动二次叛乱,企图篡位。这样一来,王敦不仅于司马氏所不容,还得罪了很多士族。王导无奈之下,为保住“琅琊王氏”,只得表态与王敦划清界限,大义灭亲。

虽然,在王敦的叛乱被平息后,王导进位太保,司徒之职依然如前,特许他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但王导知道,“王与马共天下”的时代结束了,坚决推辞不接受。

为什么呢?

因为,之前“王与马共天下”的时代,司马睿如此尊重,亦或是如此忌惮“琅琊王氏”,根本的原因是,士族的势力太大了,已经成为了门阀。以“琅琊王氏”为例,不仅丞相王导在朝中权势熏天,其兄长王敦,更是手握重兵,把控着东晋的军权,更不必说王氏子孙中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官员,以及通过婚姻与“琅琊王氏”缔结姻亲的其他士族。

现在,王敦死了,东晋的军权旁落,没有了军权的加持,“琅琊王氏”的势力锐减。说白了,东晋时期,不管是皇权也好,门阀也罢,是谁得了军权,谁说了算。

因此,士族操控军权——“士族专兵”,是门阀政治的一个重要基础。到了东晋后期,一支武装力量打破了这种局面,这就是“北府兵”。

“北府兵”是东晋名将谢玄建立的,目的是为了防备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南下。这支军队驻扎在京口,京口就是今天的江苏镇江。东晋时期,京口又称“北府”,所以这支军队被称为“北府兵”。

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就是谢玄率领这支军队,以少胜多打赢的。

东晋后期,士族门阀的子弟大多养尊处优,沉迷于艺术啊,玄学啊。慢慢的,军权就旁落于平民子弟的手中,于是,刘裕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历史,从刘宋开始,皇权政治开始回归,“琅琊王氏”为代表的士族开始衰落,也就在所难免了。

END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上阳赋》这一部电视剧制作精良、画面很美;剧情跌宕起伏,富有情感旋律,是一部使观众很有兴趣的大型历史故事剧。

这一部电视剧由侯咏担任总导演、程源海担任导演,由章子怡、周一围、于和伟、杨祐宁(中国台湾)等为主演,还有贾一平、蒋恺、郭家铭、蒲巴甲、刘端端、左小青、刘芸、史可参加主演;并有海铃、陈瑾如、隋源、曾一萱主演,赵雅芝(中国香港)、惠英红(中国香港)、郭家铭、袁弘、王姬等演员加盟,其演员阵容强大,很值得注意。

《上阳赋》改编自原著小说《帝王业》,据说这一部电视剧曾多次改名,开始时传言是《帝王业》,开拍时说的《帝凰业》,后来又称《江山故人》,最后称为《上阳赋》,看来是颇受制作组的重视的。

原著小说没有明确的真实历史背景,但从剧情和故事的发展状况来看,是以南北朝时期为时代背景,但多是虚构的,

电视剧对《帝王业》的剧情故事和人物的关系、形象等作了较大的改编,主要是以演绎女主角王儇与男主角萧綦的坎坷爱情故事,以及朝中权力斗争的剧情故事。

在当时,皇权腐朽,贵族奢靡,朝中权力争斗十分险恶,门阀家族为了争得朝中大权不择手段,不顾百任何亲情,豪门子女也只是权力斗争的工具;寒门子弟欲崛起十分艰难,但门阀家族已处于衰落的趋势中。于是,便出现了郡主王儇与寒门出身因卓越战功而成豫章王的萧綦的曲折的爱情故事。

原本,王儇与青梅竹马的三皇子子澹有了执着的初恋,但因有预言谁得到了王儇便能“得天下”,因而,无忧无虑、快乐无比的王儇过了少年时期,便卷入朝堂激烈争斗之中,她成为她父亲为争夺权力的一枚棋子,也成了为了强化皇权皇帝欲杀害的可怜女子。

王儇在极不愿意的情况下奉旨欲嫁给出身寒门的豫章王萧綦,本来,在她母亲长公主的秘密安排下,想在夜里与爱恋着的三皇子子澹逃婚,可是,子澹却没有能赴约;不得已与萧綦举行婚礼,但在大婚之夜,萧綦却被迫离开京城,这让王儇蒙受耻辱,王儇心灰意冷。不久,贺兰王子绑走王儇,欲利用她向萧綦报战事失败之大仇,而各方力量都想利用王儇,后来,王儇摆脱了险境,在经历了各种艰难之后,王儇被萧綦守护天下子民追求盛世太平的心愿所感动,二人在历险过程中互相了解,因而深爱对方。但豪门郡主与寒门武将因王、谢两族的争夺以及皇族与豪门的争权屡遭挫折,夫妻流落分离,而后又重聚,他们巧妙应对朝中各派力量的争夺,灭了叛军,平边境贺兰族之乱。王儇还拼死将无心于皇位但却陷入困境的三皇子子澹护送出京;危难之时,王儇带兵守城,九死一生,终于坚守到边境平乱的萧綦赶回,夫妻两人又团聚了。最终,夫妻两人携手开创新纪元,共同守护家国百姓,豪门郡主出身的王儇与寒门出身的豫章王成了历经患难而深爱着的夫妻。

在这一部电视剧中,女主角王儇被放在琅琊王氏顶级豪族的背景中,她是琅琊王氏之女,她的母亲是朝皇帝唯一的姊妹,也是最受先太后宠爱的晋敏长公主,父亲王蔺是当朝丞相。王儇一出生,就被外祖母孝穆太后养在身边,赐寝殿风池宫,王儇是在无限宠爱中长大,年少时是最快乐无忧的小郡主。

王儇的父亲王蔺在朝中的地位十分显赫,他是大成朝的丞相,琅琊王氏的家主,是皇帝所忌惮的权臣,是权势滔天的皇亲国戚。王蔺的妻子是大成长公主,他的妹妹是当朝皇后,他的女儿被封为上阳郡主,王氏原来的目标是将上阳郡主嫁给当朝太子,但因为朝中,原本王皇后计划让太子在宫中与王儇“生米煮成熟饭”,但由于隐藏在背后争权的二皇子的设计,太子却睡上了谢氏家族的谢婉如,谢婉如因此而嫁给了太子。

在朝中,谢氏是唯一能与王氏家族抗衡的朝中势力,谢贵妃颇受皇帝宠爱,而皇帝也想利用谢氏的势力来抑制王家的势力,自然,也赞同谢婉如嫁给太子。但野心勃勃的丞相王蔺自从谢宛如嫁给太子后,他他便感到了皇帝和谢氏联合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于是,他不能忍受了,开始实施夺权计划。

首先,王蔺利用他的外甥、太子向皇帝献玉玺的机会对皇帝下毒,致使皇帝昏迷不醒;其次,他以保护王氏家族权力的名义逼迫王皇后与他联手掌控朝政;再次,王蔺将毒害皇帝的事嫁祸给谢贵妃,并以此为借口,将谢贵妃和三皇子子澹逮捕入狱,让太子监国,皇后临朝,王蔺摄政,并将谢氏一门抓捕入狱,王氏掌控了朝中。

同时,为了对付都城之外的诸王势力,王蔺逼迫他的女儿王儇嫁给统领二十万大军的豫章王萧綦,想通过与豫章王的联手来掌控强大的军事力量,而王儇爱的是三皇子子澹,但子澹的生母是谢氏之女,谢氏遭受重大打击,子澹锒铛入狱之后性命难保,王儇为了救她所爱的子澹,委曲求地答应全嫁给豫章王萧綦,同时,也满足了她父亲王蔺一心想让琅琊王氏掌控朝中大权心愿。

为了扩展琅琊王氏的政治大业,王蔺的野心不断膨胀,朝中凡是威胁到王氏家族利益的人,他势必将其铲除,而为了满足他的野心,所有的人都是他利用的工具,包括他的亲人也都是棋子。包括他的亲生女儿上阳郡主,包括他的外甥太子。在王蔺看来,琅琊王氏家族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他的女儿必须为此牺牲爱情,而他自己原本也是为了王氏家族的利益才取长公主为妻的,这一次,上阳郡主也必须嫁给寒门将军、豫章王萧綦。

琅琊王氏发展于曹魏西晋,至东晋初年达到鼎盛时期,史上流传“王与马,共天下”,足见王氏当时在朝中的显赫权力,琅琊王氏延续至唐末五代,直到南朝以后才逐渐走向衰弱。

西晋末年出现了“永嘉之乱”,琅琊王氏自临沂衣冠南渡,举族迁居金陵,而南渡之后,王氏仍以故乡为名,称琅琊王氏,东晋元帝时,南琅琊郡(今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

东晋朝司马睿正是在王氏家族的拥戴之下,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起来的,王氏是晋室中兴的有大功之族。当时,王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地位之高,名望之显赫,权力之大是其他家族所难以相比的。后来,发生了“淝水之战”,才出现了陈郡谢氏,与王氏平肩,并称为“王谢”。

东晋朝出现了历史上很有名的权臣王导,被认为是杰出的政治家。王导善于体察人情,具有极强的协调能力,他作为北方士族的首领却能与南方士族搞好关系,是维护东晋朝稳定和强大的杰出大臣。王导一方面调节南渡后的琅琊王氏与司马氏集团的关系,同时又协调处理好南渡的北方势力与江南士族势力的矛盾,是东晋朝出现了稳定的局势,形成偏安江左的局面。

王导的政治成就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镇之以静”,稳定人心,维持政治局势的安定;二是协调南下豪族与南方当地大族的关系,并团结中下层南北人士,与皇室兼容相处,加强东晋朝的凝聚力;三是善于隐忍,与晋元帝等皇室平静相处,保证琅琊王氏稳掌大权。

唐朝的大诗人刘禹锡的怀古诗《乌衣巷》是人们所熟悉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虽然是感到豪门世族后来衰落了,但其所称的“王谢”让人联想到王氏豪族和谢氏豪门曾经的威权和显赫,琅琊王氏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一豪族”是很值得注意的。

电视剧《上阳赋》塑造了一个朝中的权臣王蔺,借以反映中国古代政治政坛的险恶和世族豪强家族的政治野心,同时,描绘了一个豪门世族的上阳郡主王儇与寒门将领豫章王萧綦曲折的爱情故事,反映了豪族在衰落、寒门子弟在崛起,表现了男女主角在政治大变局过程中的情感心路,展现了权力角逐中的权谋故事,值得一看。

电视剧《上阳赋》改编自小说《帝王业》其本身是架空,没有具体历史背景的。而电视剧编剧在原著小说基础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赋予了其浓厚的历史背景,填充了大量的历史细节丰富了人物情感,从里面的许多细节可以看出,他的设定时代背景为朝南刘宋皇帝时期。 一起跟白羽了解一下。

一、琅琊王氏

电视剧第一集在女主王儇的及笄典礼上就出现了“元熙十五年八月”,宁朔发生战乱的事情。元熙正是南朝刘裕的年号,剧中章子怡的舞蹈、衣服、饰物都带着明显的南朝风格。这些证据都揭示了这部电视剧所处的时代背景为南北朝时期。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原著,都提到了琅琊王氏。这个显赫的家族在中国历史上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任凭时代如何更迭,始终屹立不倒的琅琊王氏简直就是世家大族的教科书和模范样板。

唐代的宰相世系表》中这样记载王家的来历,“元避秦乱,迁于琅琊,后徙临沂。四世孙吉,字子阳,汉谏议大夫”。

琅琊王氏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而真正将这个家族推向道德至高点的就是王祥,因为他就是 “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男主。因为这个故事而名声大噪的王家,绝对是儒生心目中的偶像级人物,他们的言行成为了许多人奉为圭臬的人生信条。就像当代小学生无论认不认识鲁迅,喜欢在课桌上刻一个“早”字。王家还出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这样的书法大家,在书法史上有着泰山北斗般的地位。

真正让琅琊王氏走向士族巅峰的人就是东晋初年的王导。虽然他没有导演过什么电影、电视剧,但是他一手主导了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开创了一个属于王氏家族的“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王家是“九品中正制”最大的受益者,朝廷选拔人才都必须要在世家门第中选取,直到隋唐的科举制度才打破这种垄断局面。

如果把各个时期王氏家族担任过相当于丞相一级职务的人做一个统计,就会得出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92人。王家人把持了东晋的朝政,据统计琅琊王氏在六朝时期能做到五品官以上的,超过160人。六朝一共历时三百多年,皇帝轮流坐庄,唯有琅琊王氏始终冠冕相承,风流相尚,其门阀的主导地位始终没有变过。

二、萧綦的原型

三国时魏主曹丕开创了一个“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势族”的世家大族时代。人才的选拔一直掌控在世家门第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世家内部开始落寞。五胡乱华局面的又加剧了世家衰落的过程,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走上政治舞台,形成新的格局。

《上阳赋》中男主的萧綦正是新崛起的寒门子弟代表,在朝廷大员们都忙着内部争权夺利无暇顾忌边关战事时收获了大批寒门子弟的拥戴。而他的寒门子弟身份,也让朝廷中许多大臣都对他产生了巨大的疏离和排斥。萧綦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上的南朝开国皇帝刘裕十分接近。刘裕自称是汉楚元王刘交的后裔,传到东晋时家世已经衰落不堪。他还说自己曾经卖履为业,跟刘皇叔干过同一个行业。

电视剧《上阳赋》展现的其实是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起伏的时代,也是皇权政治开始代替门阀政治的重要历史时期。由于门阀的权势过于庞大,严重阻塞了寒门子弟的上升渠道,也对皇权产生了威胁。王家向寒门子弟抛出的橄榄枝,让本来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琅琊王氏家主又一次抓住了历史机遇,不但保住了琅琊王氏江南第一个高门的社会地位,将琅琊王氏再次推向又一个高峰,还形成了“谦抑止足”的门风。

历史上,自刘裕晋宋(萧綦)之后,门阀政治开始走向衰落。为了避免皇权对高门大族的打压和排挤,王氏家族顺应历史潮流,把出将入相的政治目标向文化方面转移。王氏子弟不再担任朝廷要职,专心维护家族发展注重家学传承,埋头研究儒学和玄学,尽可能地避免卷入政治纷争。

此时的王氏子弟虽然官位显赫,却很没有多少实权,保持了文化上的超然地位。这个庞大的大家族虽然这个大家族与其他魏晋南北朝时的名门望族一样随着政治特权和社会地位的丧失,逐渐走向衰落,

却没有发生抄家灭门的人间惨剧,实现了高门大族的“软着陆”,这个家族一直跨越了南北朝,唐朝,一直延续到了宋朝初年。而王家的历史转折点,正是从《上阳赋》中琅琊王氏与萧綦的政治婚姻开始的。

古装电视剧《上阳赋》正在热播,剧中的女主角王儇(xuan)由国际章(章子怡)扮演,剧情是根据架空小说《帝王业》改编而成。

王儇是琅邪王王蔺(lin)的女儿,王蔺是朝中的丞相,王儇的舅舅是皇上,王儇从小住在宫中,被姥娘和舅舅所疼爱。

王儇小的时候经常和表哥们玩,尤其和舅舅的三小子相处的融洽,长大后自然和三哥相爱了,二人山盟海誓,一个非她不娶,一个非他不嫁。

就在王儇憧憬美好生活的时候,他的父亲王蔺,为了琅邪王氏权势和地位,横刀夺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一个,由底层小兵奋斗成长起来的将军——豫章王萧綦(qi)。

王儇成了父亲权利的牺牲品,违心嫁给了萧綦。可想而知,两个并不相爱的年轻人,内心是多么样的痛苦。

随着时间的发展,随着权力的争斗,王儇和萧綦走得越来越近,像电影《李双双》男女主人公一样,先婚后爱,从疏远到理解到相知相爱,最后携起手来为国建功立业。

由于《上阳赋》改编自架空小说,剧的人物是虚构的。

不过在历史上也能找到原型,比如豫章王萧綦有可能是南北朝时,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刘裕小名寄奴,从小是个苦孩子,长大后当了兵,一步步成为了将军。由于刘裕功勋卓著,被东晋皇帝封为豫章郡公。

刘裕的经历和剧中的萧綦极其相似,在历史上,刘裕很爱他的发妻。

剧中有“王马共天下”之说,“王马共天下”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对丞相王导说的一句话。

西晋灭亡后,琅邪王司马睿带着朝中大臣王导,以及一些大臣,衣冠南渡到南京建立了东晋。

王导的堂兄弟王敦,在建康(南京)一带是豪门望族,王导就请哥哥王敦,共同帮助司马睿在南方站稳了脚跟。

司马睿感激王氏兄弟,于是说了“王马共天下”这句话,意思是说这天下是咱三个人的。

话虽如此,司马睿做了皇帝以后,为了遏制王氏兄弟的权势,双方明争暗斗不断。讲真司马睿做了这个偏居一隅的皇帝也够憋屈的,所幸王敦最后叛乱被司马睿镇压了,王敦畏罪自杀。

东晋的国祚并不长,也就104年,历十一帝,到后来刘裕灭了东晋,建立了刘宋王朝,从此历史进入了南北朝。

王儇的父亲王蔺是琅邪王,当初东晋丞相王导也是琅邪豪门望族,是王导在西晋灭亡后,拥立司马睿当了东晋的皇帝。

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承袭父爵为琅邪王,封地就在今山东临沂一带。

历史上的琅邪国始建于西汉,当时封刘泽为琅邪王,一直绵延到了汉献帝。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废除琅邪国,琅邪王自然不存在了,立国150余年的琅邪国就此消失了。

到了西晋,晋武帝司马炎复立琅邪国,国都在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区),最著名的琅邪王就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

王导随司马睿到了南京以后,琅邪国的后人在南方扎下了根,这些人都是衣冠南渡过去的琅邪王的后人。

《上阳赋》中的王儇的父亲,丞相王蔺就是从北方人过去的琅邪王,他的原型其实就是王导。

琅邪王氏和东晋的豪门望族谢家,构成了东晋王、谢两大贵族。

东晋灭亡后,历史进入南北朝时代,王谢家族逐渐衰落,到了唐朝基本成了寻常百姓人家。

唐朝诗人刘禹锡曾写下这样的感叹: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意思是说:王、谢堂前的燕子,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了,王谢家族破落了。

文/秉烛读春秋

魏晋南北朝的东晋时代。司马懿的后代,就是司马家族。

王氏是门阀政治。辅助东晋开国皇帝登基,把握朝政。是南方氏族。哼有实力,基本掌控东晋朝局。刘裕是主人公。

热播电视剧《上阳赋》在这部剧的朝代背景属于架空,章子怡饰演的女主王儇在历史上并没有具体的原型,是虚构出来的角色。该剧讲述了王儇与萧綦因为一场权力的交易,成为了父亲夺权的政治牺牲品,与寒门将军萧綦,先婚后爱共定天下的故事。王儇本该是一位青春活力的少女,可是因为她的父亲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她嫁给了萧綦,尽管生活在一个充满权利与嫉妒的官中,但是为了在宫中生存下去,必须让自己强大起来,摇身一变成心狠手辣、善于谋算的女主。王儇乃王氏血脉,自小在众皇族的呵护疼爱下长大,本应是众星捧月令人羡妒的命运,却因生在了王家,无奈被卷进权势争霸,在15岁时命运突变,嫁给萧綦,走上一条未知的路途。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萧綦是个顶天立地杀伐果断征南定北的盖世英雄, 且与王儇心心相映,惺惺相惜。争霸十年坎坷路,王儇一直伴随萧綦左右,既是他的妻子,也是挚友,是萧綦的后盾和力量。外戚与皇族之争引发兵变,南方皇族起兵反叛。返京途中身陷晖州的王儇智计夺城,赢得了政治生涯的第一场胜利,从此和萧綦并肩踏上帝王霸业的漫长征途,旌麾南指,马踏天阙。然而夫族与家族、爱情与亲情、昔日与今朝,逼迫王儇做出一次次残酷的抉择。一统江山以后,王儇与萧綦有过几年的安稳祥和的幸福家常,但因长久以来,伤病缠身,又受生育之累,忧思之苦,终至油尽灯枯,撒手人寰。

西汉以来,士人主要通过察举、征辟出仕,导致很多地方豪强,门生故吏遍天下,到东汉后期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大家族,再加上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导致权力被豪门大族所垄断,一度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制度。剧中开始萧綦封王,屡次提到寒门不能封王,即使封王了也依旧会被士族看不起。

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兰陵萧氏等历史上这些都是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大族,相较于其余两氏兰陵萧氏起家比较要晚,剧中是以晋朝的没落以及萧氏的崛起为主线,时代背景应该是处在东晋与南朝更替的时期。

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掌权,但是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朝廷内外大多由豪门世族把控,东晋朝局得以稳定,有赖于琅琊王氏王导主持朝政,故而人称“王与马,共天下”,所以剧中王蔺的原型一部分是源自王导,另一部分源自褚渊,褚渊娶宋文帝之女南郡献公主为妻,并且辅佐太子刘昱,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引荐后来的南齐高帝萧道成,而萧道成便是剧中萧綦的原型,当然他没有将女儿嫁给萧道成,人也没有王蔺这么不择手段,历史上赞誉还是破多的。

剧中的主人翁萧綦,他的原型便是后来创建南齐的齐高帝萧道成,公元440年,彭城王刘义康被废黜,父亲萧承之领兵驻防豫章,萧道成便放弃学业随军南下。

公元442年,竟陵蛮人欲谋不轨,宋文帝派遣萧道成率领偏军讨伐沔北蛮部,所谓的蛮人应该就是指袁弘饰演的贺兰。

公元450年,索虏围困汝南,朝廷派遣宁朔将军臧质、安蛮司马刘康祖前往援救,宋文帝让萧道成宣布圣旨,并授权节度诸军,应该就是宁朔军的由来。古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六朝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之合称,后成为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晋永嘉之乱后,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族人,从北方南迁至金陵,后因王谢两家之王导、谢安及其后继者们于江左五朝的权倾朝野、文采风流、功业显著[1]而彪炳于史册,成就了后世家族无法企及的荣耀。为后人所嫉羡,故有“王谢”之合称。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在东晋之前只是当时北方的二流氏族,王、谢家族于两汉三国乃至西晋均不太显目,当时,王谢家族当时所任的官职尽管不高,但由于掌握有人力和物力,任职的地点又是国家的中心膏腴之地,故为其家族的日后兴起奠定了基础。

架空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认真你就输了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燕子是不入寒门的,这一句诗最能表达王家曾经的鼎盛,以及后来的衰败,其实也是描述了门阀士族的兴衰过程,所谓的簪缨之家,说的莫过于旧时的王谢了。

门阀士族起源于西汉,兴盛于东汉,顶峰在三国两晋,持续衰落于南北朝,灭亡于唐末。这样算起来,整个门阀士族在中国持续了近千年。

而琅琊王氏,是长期生活于琅琊这一特定行政区域内的王姓望族,是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

琅琊王氏发展于曹魏西晋,确立于东晋初年并达到最盛时期,史称“王与马,共天下”,延续至唐末五代,南朝以后走向衰弱。

在七百年的时间里,琅琊王氏在政治、伦理道德、朝章国典、文学艺术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二十四史》中记载,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等人为代表的92位宰相和600多位文人名仕。

西汉时期

这里的王吉,正是这个士族的奠基者。他是西汉时期人,官至博士谏大夫,王吉之子王骏为御史大夫,王吉之孙王崇官至大司空,封扶平侯。王吉祖孙三代皆以贤称著于史。

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王家的一个典故是“卧冰求鲤”,这个是王吉第六代孙王祥的故事,孝子王祥因得到百姓的爱戴,年迈古稀的王祥仕魏晋,仕晋间先后担任重要官职,为朝中三老,德高望重。

东晋时期

琅琊王氏家族的兴盛时期是东晋,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许多家族都举族迁居长江以南避乱,王氏家族也是衣冠南渡。 司马睿在王氏家族的拥戴之下,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东晋,中兴了晋室。王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地位名望之高其他家族根本无法取代。只有在淝水之战中崭露头角的陈郡谢氏家族能与之平肩,并被后人合称“王谢”。

南北朝时期

在整个南朝间,琅琊王氏家族明显是声望高于实力。“王谢”也成为了当代后世名门望族的代名词。但是不乏文学名人,如齐梁时期的王俭就是一代儒学宗师,梁时的王融、王籍、王褒、王肃等是当时知名的诗人。王融便是永明体诗歌的几位创作家之一。

隋唐时期

琅琊王氏子孙有数支迁居关中,出了四位宰相王方庆、王睿、王玙、王抟;出了一位皇后:唐顺宗庒宪王皇后。

其实隋唐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琅琊王氏家族已经不复存在,虽然琅琊王氏在唐朝有宰相四人,这几位宰相要是与魏晋南北朝的琅琊王氏家族相对比,真是沧海一粟了。南朝四大盛门中在唐朝能持续繁盛的实际上只剩下兰陵萧氏了,其中没落得最彻底的当是陈郡谢氏,在唐朝,陈郡谢氏竟无一人出任过宰相!

至此,王姓一族再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声望与风光。

《上阳赋》是由小说《帝王业》改变而来的,只是电视剧中为了更好的效果就把历史背景放到了东晋时期。

剧中的王儇是丞相王蔺的女儿,王儇的母亲是晋敏长公主,王家便是指琅琊王氏,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再东晋都是数一数二的家族,历史上有这么两句诗就是描写陈谢两家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然,再当时还有几个著名的家族,而王家再西晋末年跟随琅琊王司马睿南渡到了建康,除了司马睿和王导所再的王家南渡,还有另外四王也跟着南渡,其中就有彭城王、西阳王、南顿王、汝南王,再加上琅琊王,史称五马渡江。

司马睿(276年—327年)是曹魏重臣司马懿的曾孙,琅琊武王司马伷的孙子,琅琊恭王司马觐的儿子,太熙元年,封为琅琊王,随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不过作战失败了,失败后从京城洛阳返回琅琊国(今山东)晋怀帝即位后拜为安东将军。

后听从王导的建议南渡建康,永嘉七年拜为丞相,永嘉之乱,晋愍帝被俘,西晋灭亡,建兴五年在晋朝宗室与南北大族的簇拥下即位为晋王,年号建武,太兴元年,正式登基称帝,建立东晋,史称晋元帝,开启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永昌元年(323年),王敦之乱后,晋元帝病逝,终年四十七岁。

不过电视剧里不是晋元帝所在的时代,因为这部剧里出现了刘裕的原型箫綦,刘裕出生于晋哀帝兴宁元年,晋安帝隆兴三年讨伐孙恩后刘裕开始崛起。

那么王家有多厉害?历史上跟随司马睿南渡的王导属于琅琊王氏和另一个太原王氏齐名,而王导和司马睿共同执掌天下,而王导共有五个儿子,书圣王羲之就是王导的侄子,另一个侄子是王允之,王导的堂弟是王敦,永昌元年爆发了王敦之乱,晋明帝司马绍即位后平定了王敦之乱。

王导再晋元帝去世后,受遗命和庾亮辅佐晋明帝,后来爆发苏峻之乱,苏峻之乱平定后,王导驳斥众人放弃迁都的念头,并联合郗鉴继续执政,咸康五年去世,终年六十岁。

不过根据史料记载王导惧怕妻子曹淑,而王导的妻子曹淑是个妒妇,每次王导从外面回来曹淑都要盘查他的踪迹,久而久之王导就有了阴影,后来干脆在外面弄了个家。生了一堆儿女,有一天王导的儿女来到了家里面,王导的妻子曹淑就让下人去看看是谁家的孩子,竟然这么可爱,于是下人就说那是王导的孩子。

听到下人说是王导的孩子曹淑立马就大怒,拿着刀就追着砍王导知道后就赶回了家里,幸好被制止了。

王导和曹淑有一个儿子,王悦是王导的嫡长子,另一个叫王恬是次子,生母为雷氏,由于经常收取他人贿赂,因此雷氏经常被蔡谟戏称为“雷尚书”,以此来嘲笑王导。

王导的曾孙王嘏(gu)后来娶了晋简文帝和李陵容的女儿鄱阳公主,琅琊王氏历经东晋和宋齐梁,后来,琅琊王氏就慢慢不太出名了。

电视剧里刘裕的原型箫綦娶了王儇,但再历史上刘裕却和琅琊王氏没有太多关系,刘裕娶了武敬皇后臧爱亲,臧爱亲的父亲是臧俊,武敬皇后嫁给刘裕时,刘裕还是一介布衣平民,两人成婚后生下了女儿刘兴弟,后来刘裕告别妻子和继母箫文寿去参军。

当刘裕履立战功时妻子却已经年老。不过尽管已经年老但刘裕没有嫌弃臧皇后,只是,臧皇后去世于义熙四年并没有看到丈夫登基的那一幕,刘裕的妻子武敬皇后臧爱亲的死亡似乎存在疑点,因为隔了一年宋文帝刘义隆的生母胡道安被遣走赐死,不知道中间是不是有什么关联。

当然,宋武帝刘裕登基后,还为武敬皇后打破了一个纪录,那就是刘裕竟然让自己的结发妻子进入天子七庙,这件事后来也遭到了历代史学家的指责,说刘裕违反了天子七庙的制度。

从皇帝的名字叫马曜,可以大概判断出来,周一围饰演的历史原型应该是刘裕。就是编剧太恶趣味了,竟然给这个角色姓萧。

文:青柠

图:网络(侵权必删)


01

由演员章子怡、周一围、于和伟、史可、左小青等人主演的大型古装权谋剧《上阳赋》正在热播中。

细心的朋友,肯定都发现剧中多了一位长相清丽脱俗的佳人,这位佳人就是顾家嫡女顾采薇。

顾采薇一现身,就是作为前往忽兰和亲的候选人。不管她愿不愿意,只要忽兰王子贺兰箴在大殿上一点头,她一生的命运就会被决定。

可谁承想在皇帝为贺兰箴举办的接风宴上,与皇后早就结盟的贺兰箴,突然将和亲的人选定为王儇的堂妹王倩,致使采薇逃过一劫,大喜之下以为自己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02

其实这一切都是皇后与贺兰箴的阴谋,皇后知道太后不喜欢自己,如果让王倩继续留在京城,早晚有一天她会被送进皇宫,成为皇帝的女人。以王倩王氏女的身份,到时候自己的权力肯定会被架空。

所以从皇后谢宛如的角度出发,无论贺兰箴作什么决定,她都不会允许王倩再留下来成为自己的眼中钉。再说了,皇帝圣旨已下,哪能说改就改。

可剧中却安排王儇去见贺兰箴为王倩求情,而一向暗恋王儇的贺兰箴,也答应了王儇的请示,似乎编剧对王倩和顾采薇的结局,另有安排。

这里我们先不谈论剧中顾采薇和王倩两个人,皇帝最后究竟会派谁去和亲,只说一下原著中顾采薇的结局。

03

在《上阳赋》原小说《帝王业》中,最后去突厥和亲的那个人是顾采薇。

顾采薇和王儇的哥哥王夙有师徒名分,学习的过程中,她慢慢对王夙这个风流公子生情。若说她此生有什么愿望,那一定是成为王夙的女人。可王夙却因为妻子桓宓的郁郁而终,再不愿意再打开心扉接受任何人。

顾采薇的哥哥顾闵汶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败光了家产之后,就想靠嫁妹妹来为自己谋些好处。他明知妹妹爱慕之人是王夙,却把她介绍给权臣萧綦,希望妹妹一夜之间成为人上人。

萧綦对顾闵汶的讨好不屑一顾,他又逼采薇嫁给西北商贾。

对王夙情有独钟的采薇自是不肯。

04

为了有机会和心爱之人长相厮守,一向清高的采薇放下女儿家的矜持去见王夙,求他给自己一个容身之处,却被不明真相的王夙将她一颗真心伤了个透。

被拒绝后的顾采薇,就此一意孤行,自请嫁往突厥和亲。哪怕王夙知道以后苦苦相劝,在雨中陪她站了一夜,王儇也有意成全她的一番痴情,她也不改初衷。只是要求和亲之日,必须由王夙亲自去送。

幸运的是,她一番真心最终没有被辜负。

顾采薇远赴突厥以后,由于两国交战,赐婚的圣旨成了一张废纸。至两国大战结束,她与突厥王的大婚也未能举行。

05

萧綦领兵大败贺兰箴后,大成与突厥重新订立盟约,突厥向大成俯首称臣。

贺兰箴带领残部远走极北之地,将漠北广袤的土地尽归大成,并赐予和靖长公主顾采薇狼牙王杖,敕封昆都女王之名。(昆都,突厥语“守护神”之意)

从此顾采薇以守护之名留在了昔日南突厥的王城,而王夙,也被萧綦授以重兵,以天朝上国之尊,永远留在了北境。

从此两个同样固执的人,可以名正言顺地相伴相守。虽无夫妻之名,却可以朝夕相对,陪伴彼此左右。

06

至于从一开始就对萧綦有非分之想的王倩,王儇一开始想让她去突厥和亲,没想到王倩在圣旨将要下达之前,突然听从了朱颜的建议私逃。

被抓住以后,被王儇借皇后之手严惩。

最后王儇的婶母被送往慈安寺思过,王倩因为行为不检,交由训诫司严惩。

虽然下场有些凄惨,但也只能怪他们自己太过贪心。明知王儇有多爱萧綦,还梦想着和姐姐做娥皇女英。

倒是顾采薇和王夙两个人,结局着实让人伤心。如果王夙早点接受顾采薇的一片芳心,彼此也不至于孤苦半生。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能接受原著中顾采薇去和亲吗?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和青柠一起讨论。

END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