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CETV1中国教育一套在线直播

午时三刻出生的人性格怎么样(午时三刻出生的人好吗)

发布时间:2022-07-04 18:01:32   作者:浮生如梦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午时三刻出生的人性格怎么样(午时三刻出生的人好吗)

午时三刻出生的人性格怎么样:

高傲自大,风流好色,喜欢交游,骄气重

出人头地性情开朗,家运兴旺

宽宏大量,善于巧言令色,吹牛拍马

凡是有利于自己的好处,不惜利用他人或心口不一说好听话来取悦他人

凡事开诚布公,才有成功希望

待人处事圆融,交际手腕好,喜欢外出旅游,凡事不拘小节,却不容易得罪人。

一刻钟一盏茶一炷香是多长时间:

1、一刻钟:古代计时的工具叫“铜壶滴漏”。它是靠铜壶里的水,一滴一滴往下漏来计算时间的长短的。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铜壶底部有个孔,壶中竖着一支带有100个刻度的箭。壶中装满水后,水从孔中滴出来,一天一夜刚好滴尽。一天一夜为24个小时,这样,箭上的一个刻度所代表的时间就是24个小时除以100,等于14分24秒。直至清初,将100刻改定为96刻,每刻时长变为15分钟整,相传成习,一直沿用到今天。

2、一盏茶:同一刻钟的解释。

3、一炷香:因为香在古今都差不多,所以通常一炷香时间认为是现在的40分钟至1小时左右。

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十一点四十五分。

一、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的十一点到十三点。

中国古代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子时 、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对应现在的时间为;

二、三刻,为四十五分钟。

为古代漏刻计时器的计时单位。漏刻计时的原理和沙漏相似,只是将沙换成了水。

因为想让犯人的灵魂烟消云散,不让他当鬼再有害人的机会

采用这个时间是因为现在为正午,阳气最盛。

###

我们在看古代宫廷剧的时候,会发现官府杀人都是在秋后处斩。

如果是立即执行,(比如谋逆罪)都是在“午时三刻”推出午门处斩,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定呢?

咱先说一下“秋后处斩”的来源: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曾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论。

他认为秋天是万物萧条的时候,树叶在秋风中瑟瑟落下,地里的庄稼被收割。

朱熹认为此时大地上的阳气逐渐减弱,而杀人就是把人的阳气消灭。此时秋天的景象正好和杀人相吻合,这叫“不违天道,顺天承意”。

另外也有人解释说,秋后杀人更容易传播消息。

在古代没有先进的通信技术,所有的消息都是靠“口口相传”的。

秋后老百姓地里没有了活,时间很空闲,此时处斩犯人利于传播。“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更容易起到杀人警示和教育一大片的作用。

有诸多的好处,朝廷到后来都选择秋后处斩犯人。

什么是“午时三刻”呢?

古代可没有我们现在这么精确的时间。古人计时是用12地支计时的(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每一地支分别代表两小时,12地支正好对应现在的24小时。

从夜里11点到下1点规定为子时,下1点到3点为丑时,依次类推。(如图)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知道:午时指的是中午11点到下1点。

古人认为中午12点正是阳气旺盛,阴气衰弱的时候,加上此时太阳正好在人们的头顶上,预示着昭昭天理。

此时杀人,由于阳气旺盛,被杀犯人的阴气不容易形成恶鬼,也就是说太阳正在人们的头顶上,犯人身后没有阴影,古人认为阴气无处藏身。

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同样是中午12点,太阳也不见得都在正头顶上。

比如在北京,太阳正好在人们的头顶上是12点三刻。

古代的“一刻”相当于现在的15分钟。换言之,中午12:45分,京城太阳正在人们头顶上,此时是阳气最盛的时刻,此时处斩犯人不容易形成恶鬼。当然了,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世上哪有鬼呢?

文/秉烛读春秋

###

“午时”就是指一天的中午11点至13点之间,一刻约15分钟,午时三刻就是正午11点45左右。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第一个原因是为监斩的官员以及所有围观老百姓考虑

◆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大概就是中午的十二点,在这个时间点里,正是太阳挂在天空的正中央的时候,也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在这个时刻人在一天当中“阳气”最盛,古代的老百姓都很迷信,比较相信鬼神之说。

▲古代计时工具:日晷

◆古代的人们通常认为杀人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不管被杀的犯人有没有犯很大的罪过,只要是被当着大家的面处斩,犯人的鬼魂都会去纠缠监斩的官员,对犯人行刑的刽子手和一些围观处斩的老百姓。因此,只有在犯人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才可以让犯人的鬼魂不再纠缠大家。这就是古代的人偏偏选择在“午时三刻”砍头的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主要是为犯人考虑

◆犯人在砍头之前,古代的人都会选择让犯人享受一顿丰富的美食,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就是不想让犯人死了之后变成饿死鬼。

◆等到犯人吃完了饭,到了十二点的时候,那时候正是犯人比较疲倦,想要睡觉的时候。也是犯人反抗最薄弱的时候。在午时三刻砍头,犯人比较虚弱,砍头的时候痛苦会减少一点,就会在毫无知觉之中死去。

▲清代行刑现场

第三个原因是因为邪不胜正

◆按道理来说,午时三刻正是犯人阳气最盛的时候,况且罪犯之所以会被杀头,肯定是因为犯了滔天大罪,可以说是罪有应得,死有余辜。古代的人们偏偏选择在午时三刻对犯人进行砍头,正是在向老百姓们宣布,不要和朝廷作对也不要犯罪,邪是永远胜不了正的。

▲清代待行刑囚犯

###

谢邀!

关于古代所说的午时三刻是今天的什么时间,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十一点四十五分,有的说是十二点四十五分,究竟是那个时间?

我们来分析一下:古代没有象现代那样有各种计时工具,是利用太阳照射物体的影子,到哪个位置来判断时辰,而我们现在一天的时间为24小时,在古代是12个时辰,一个时辰为今天的2个小时,一个时辰又用一种动物生肖来表示,如排在第一位的子代表老鼠,从晚上23时开始到凌晨1时,排在第二位的丑代表牛,从凌晨1时到3时,按生肖排列,依次类推,最后就是亥(猪),晚上21时到23时,周而复始。

人们通常所说的午时,是在中午11时开始到13时,而古代每一个时辰为8刻,每1刻为今天的15分钟,那么从11时开始再加3刻,我认为应该是11时45分,才是古代所说的午时三刻。

至于为什么非要在这个时候斩首犯人,也有二种说法,一种是这个时侯阳气最盛,阴气最弱,让被斩之人魂飞魄散,不能做鬼,也就不能去寻找刽子手。第二种说法是,这个时侯的人最没有精神,斩首时不会感觉到害怕。不知大家有何看法,欢迎探讨!

###

古代问斩犯人,为什么都在午时三刻呢,换个时间不行吗?按照古人对世界的认知和价值观,午时三刻还真是最合适问斩犯人的时间,换个时间还真不行,为什么?

我们先简单说下古代的时辰。

时辰

在中国古代,没有现代的钟表时间,最初人们计时,都是根据天象、动物作息等方式来描述,比如鸡鸣,表示天亮之前;平旦,就说明天即将蒙蒙亮了;朝食就是吃早饭的时间。

后来人们开始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同时又把天干地支融入计时,如子丑寅卯,于是就有了我们所说的子时、丑时等。这一点上,与纪年相同,以子丑寅卯为标、鼠牛虎兔作代,就有了子鼠、丑牛的说法。

古代一天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约等于现在的2个小时,以子鼠为起点(约等于现代的晚上11点至凌晨1点)。

子,兹也,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的意思。就是说,万物都在此时进入休息阶段,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天明做好准备。

午时

回到问题之初,午时。

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上午11点到下午1点,古人认为,一天之中,午时太阳最烈,阳气达到极限,也是阴气逐渐滋生的时候。时辰中说午马,马是属于阴性动物,因此,阳气的极限、阴气将生之时,就有了马。

午时阳气盛,在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都可以得到印证,如宋朝诗人苏舜钦诗《紫阁寺联句诗》就有:“日光平午见,雾气半天蒸”。

那么,午时三刻又对应现在什么时间点,为什么要精确到午时三刻问斩呢?

午时三刻

中国人计时的方法,在唐朝有一个较大的改变,唐朝以后将十二时辰又分为初、正两个部分,之前热播《长安十二时辰》,就常听到X初、X正的报时,这种方法在唐朝之前是没有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午时三刻,到底是午初三刻、还是午正三刻呢?

这里必须先说一下什么叫刻,所谓刻,是一种细分的更精确的计时单位,“铜壶滴漏”的计时方法,把一刻定为约等于现在的14分24秒(15分钟):

“漏以铜壶盛水,刻节,昼夜百刻。”——《说文》

也就是说,午初三刻大约就是现在的上午11点45分,午正三刻则是中午12点45分。

午时三刻,一般认为是午正三刻。但是从道理上来说,阳气最盛的时候应该是午初三刻,因为此时刚刚进入午时,而到午正三刻,午时已经快过去了,阳气渐衰,阴气渐生。

为什么在午时三刻问斩?

中国人讲阴阳,生为阳,死为阴。

死人阴气重,需要选择阳气最盛的时刻行刑,才能压制死人的阴气。死囚是将死之人,正是由阳转阴的时候,而午时三刻,也是阳气最盛,阴气滋生的时间,选择这个时间问斩犯人,把犯人死后的阴气压得死死的,也就不怕他心中不忿,闹出什么七七八八的幺蛾子了。

小结

古人对世界的认知虽然不如现代人多,但古人也因此对自然万物更加敬畏,这种敬畏深入古代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的历史。比如我小时候,不爱睡午觉喜欢到处跑去玩,家里老人就吓唬我说,中午阴阳交替,鬼都会出来抓小朋友,作为一个从小就怕鬼的小朋友,我就不敢出门浪了。

由此可见,中国古人对自然、对鬼神的敬畏,一方面是出于对世界认知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人说鬼话,流传下来的。

因此,我们不应该以现代人的科学观,去指责古人封建迷信。因为所有的科学,都是祖先不断探索,才得出来的结论。

###

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小编就来简单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经常看历史古装剧的朋友可能对“午时三刻”这个词非常敏感,因为我们在看剧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这个词。要说“午时三刻”这个词,首先需要我们了解一下古代的计时方式。

日晷

1、我国古代计时方法简介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使用天干地支和十二时辰的方式来计算时间,有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和纪时法。

纪年法,我们常常看到的或了解到的如贞观元年、康熙二十年、乾隆三十六年等是根据皇帝的年号来计算年的。而每一年都有它自己对应的干支年,如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为丁亥年,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为壬申年。

纪月法,古人纪月通常以虚数为纪,如一月二月三月,作为岁首的一月又叫正月,跟我们现在月份的计数方式基本一样。先秦时代,每个月还有特定的名称。《尔雅》说:“正月为陬,二月为如,三月为寎,四月为余,五月为皋,六月为且,七月为相,八月为壯,九月为玄,十月为陽,十一月为辜,十二月为涂。”

纪日法,古人以干支来计日,干支即所谓的天干和地支,天干有十,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和地支组合成60个单位,以甲子开始,以癸亥终。

纪时法,我国古代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十二时辰对照表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辰

言归正传,现在说说午时三刻。

自唐以后将十二个时辰分为初、正两个部分,午时三刻即午正三刻(非午初三刻)但是这种午正三刻并非是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候,最接近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候是午初三刻,即现在的十一时四十五分。

中国古代长期实行百刻制(清以后改为1日96刻),《说文》:“漏以铜壶盛水,刻节,昼夜百刻。”即每刻14分24秒,午时三刻约当日11点45分。

2.为什么要在午时三刻砍头

午时三刻,太阳挂在天空正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古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我国古代很多人民比较迷信,他们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以及和他被处死有关联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抑制鬼魂不敢出现。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脑袋落地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如此看来,选择这个时间来处决犯人,有体谅犯人的考虑。

我想,在古代选择午时三刻来杀人,无非也就是这两种说法,而且很有可能,第一种说法占很大的比例。

###

午时三刻是现在的12:45左右,大家认为这个时间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在午时三刻斩首的都是大恶之人,属于厉鬼,不能让他们得以超生,而在其余时刻斩首的人可以让他们超生!

###

应该是在当地时间11点45分左右,为啥是当地时间,因为古代没有什么“北京时间”的概念,砍头的时间应该是按照当地的日头计算的。

但是,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24个时辰被固化下来,但是这个“刻”却一直被各朝代变更着,先后出现过108刻制、120刻制、96刻制,而到了明朝,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密切,终于将“刻”定格成了96刻制,也就是严格的15分钟。

“午时三刻问斩”多见于明清小说,所以这个时候的午时三刻,应该是在11点45分左右。

因为按照我国的阴阳学说,午时三刻是阳气最盛之时,此时将罪大恶极之人砍头,其阴魂会在这阳气最盛之时立即消散,换句话说,连做鬼的机会都不给。

###

古代人讲究迷信,杀人毕竟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得挑时间。关于在午时三刻处决犯人呢,官方的说法是午时三刻也就是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点的时候,阳气最盛,人的影子最短此时可以用旺盛的阳气来冲淡杀人的阴气。

减轻很多痛苦

但是,如果不是重罪,例如为了叛乱而杀死国王等,那么一般的惩罚是从中午开始,让它成为鬼魂。俗话说“下午三点”,人的精力最郁闷,濒临“休息”。 “这时,囚犯被处决,囚犯也一无所知。头掉下的那一刻,也许会减轻很多痛苦。

这是最大程度地减少囚犯痛苦的一种方法

供官员考虑;在古代传统的轮回思想下,相信一个人死后,它将变成鬼魂,所以一旦成为鬼魂,那么他们必须回来找这些官员,子手等,于是他们在下午三点杀死人。 ,是白天最强的阳,在午餐和午休期间,饭后休息,累了就斩首,这是最大程度地减少囚犯痛苦的一种方法。

自古以来

自古以来,唐朝以来的十二个小时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

在中国古代,实行百年制雕刻很长一段时间(清代以后,第一次改为96年制)。在同一天的大约12:45。

阳能量太强

阳能量太强,不适合移动坟墓。中午移动坟墓的过程并不是最有益的。为什么要在下午三点杀死古代人,以防止中午阳气烧伤骨头。中午是午休时间,很容易让人困在做这些事情时容易犯错误,亵渎祖先,但是对风俗非常不尊重。

###

感谢诚邀,刚好我也知道点,我来说说吧。

封建社会的午时三刻是现在的十二点四十五。

为什么要在午时三刻开斩,是因为这个时候是一天的正午,也就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杀人属于阴事,刽子手官员等等一干人,担心鬼魂缠身,也有的是怨死的,据说怨死的煞气特重,就是怕被鬼报复,就像有人说的做鬼都不放过你。选择在阳气最盛的时候斩首,能够震慑鬼魂,还能让被杀者魂飞魄散,连鬼都做不成。

还有封建社会在正午开斩也能震慑百姓,有利于他们的统治。

不知这个回答大家满意不,满意点个赞啦

中国历史历经上下五千年的传承而不息,古人的经验和智慧,博大精深,古人流传下来的俗语谚语也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然而其中一句“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时辰”,这句俗语古人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这句话有什么意思呢,用现代人说话的方式来说,大部分人应该不会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是如果你仔细的去想一想的话,应该还是能明白一点意思的。


男怕三更子说的是,男孩子最怕在三更的时候出生,因为男生在农村人的眼中是属于阳性的,而三更,是一天中阴气最盛的时候,所以男孩子在这个时间段出生是很不好的。


而后半句女怕午时辰,女生在农村人的眼中是属于阴性的,而午时三刻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所以说女孩子在这个时间段出生也是不好的。


当然小编认为这种话没有什么依据,只是一种的民间说法而已,对此你们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评论。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