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辽宁电视台 > 新动漫在线直播

穿寿衣的顺序(人死后穿寿衣的顺序)

发布时间:2022-07-01 14:10:59   作者:流水随风   来源:网友投稿   我要投稿

穿寿衣的顺序(人死后穿寿衣的顺序)

穿寿衣的顺序:

1、着寿袜—— 两人各着一只。

2、着寿裤——

(1)、上手左手从裤口伸至裤腰,右手捏住裤腰,如有腰带一并捏住,下手则反之。

(2)、两人退于遗体脚踝处,上手人员至手抬起遗体左脚,配合自己右手,抓住腰带,将寿裤穿进,下手人员相同动作同时进行。然后两人配合,同时拎起遗体,把寿裤穿至遗体腰际。

3、系腰带由下手为遗体系腰带。

4、着上衣——

(1)、先把套好的衣服正面平铺于遗体身上,上手人员先将左手从袖口伸进袖管,握住遗体左手,右手捏住衣领,顺式穿入。

(2)、下手人员左手托起遗体后头颈,右手抓住遗体下颚以下部位,两手配合将遗体抬起,上手随即将上衣甩向右侧后,将遗体向自己方向侧翻。(3)、下手将遗体右手臂套入袖管。然后,两人同时将上衣拉平。

5、着寿鞋—— 两人各着一只,关键注意区分好左、右鞋。

6、整理—— 更衣的最后一步是整体整理,包括系扣、整理头发、戴帽等。更衣结束后,遗体接运工需再次核对一遍各种单据,确认所着衣服与顾客要求是否一致。

寿衣为什么没有扣子:

据说,扣子会让让去世的人不能挣脱衣服,这是会导致无法投胎的,所以就用带子代替,古时候的人认为,带子是有子孙送终的意思。古人讲究的是多子多福,用带子代替扣子,就表示自己家里面香火有继,子孙都很孝顺。

寿衣一般是没有扣子的,而且大多数都是棉质的面料。这是因为,大家觉得,阴间吹的都是阴风,怕老人在下面受冷,所以就让他们穿上棉衣,还不能有扣子。

农村里老人去世时穿寿衣的讲究,一直以来都靠老一代的人口口相传给后人,年轻人从懵懂不知,到经历这种事以后,就可为师,一代代相传。因口口相传,其中的讲究不免会出现差异,形成各地不一样的丧葬文化。

(寿衣寿鞋)

寿服的准备

讲到农村的寿衣,老祖宗确实留下很多的讲究。寿衣和寿材一样,从老人还活在世上的时候就开始准备了。

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虽然老祖宗比较迷信,但面对这一点还是很从容的。既然有了从容的心态,也就很坦然地面对。古代的人寿命比现在的人要短,因此,在人到四十五岁后可以准备寿材(棺材)的木头。满了五十才称寿,就可以做寿材、和寿衣服。

做寿材一般由儿子做。儿子和父母在一起,名义上是儿子做,实际上还是自己做。寿衣服由已出嫁的女儿来置办。如果没有女儿,可让侄女置办,但大多数还是由儿媳来置办。这种风俗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差不多。

现在农村,一些年轻人不太讲究这些规矩了,因为寿材和寿服皆有专门的店铺,随时都可以买到手。再说寿服的制作有很多讲究,而到店铺购买,店铺会按当地习俗全套搭配好了,用不着劳心费力。不懂的地方店主还会告诉年轻人怎么做,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最靠得住的是人民币。

寿服的种类和布料

寿衣,又叫寿服,其实不只是寿衣寿裤,还包括寿鞋、寿帽和寿被一整套。寿服的作料一定要是棉、丝、麻织的布料。不能做扣子,更不能用金属、塑料扣子,而是以布带子代替,意思是老人带来子孙发达。这种要求可能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从国外传入化纤、塑料工艺,应用于布料、纽扣的生产。与传统的寿服料子不同,主要是不易腐烂,民间有一种排排斥心理,因而成为制作寿服的禁忌。

寿服因地方不同,风俗不同,性别不同,其中的颜色也有不同的讲究,有暗红色的,也有蓝花色的,还有黑色的等。上衣无衣领。寿被的颜色大多数地方为白里子红印心的印心被,也有的地方为绿色、蓝花色等颜色的印心被。

(老式寿衣)

活人穿寿衣和晒寿衣

中国民间有健在的老人穿寿衣的习俗,有的地方老人一年穿一次,有的地方老人一年穿数次。有的地方老人穿寿服只给子孙看一下就收起来,而有的地方穿了寿服要到村头村尾转一圈才收起来。此谓添福添寿。看来过去老人面对死亡,有一种良好的心态。

每年的六月六晒龙袍,民间当然没有龙袍,那是帝王的专利,那就晒衣服。此日,置办了寿服的老人,也要将寿服拿出来晒一晒。这种风俗以前在全国多地都有,现在很少看到了。

人去世时穿寿衣

老人去世时穿寿衣,既有在去世前给老人穿上(老人要求穿),也有在去世后穿的。总的来说,给去世老人穿寿服,要趁其身体还柔软的时候给穿上,等身体僵硬了就难穿了,最怕的是易掰断老人的手脚,出现这种情况,儿女心里很不好受。老人去世穿寿衣时,先要给老人洗澡。说是洗澡,民间大多数地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洗澡,只是擦一下身子。有的地方全身擦到,有的地方也只是擦洗三个地方,一是前额,二是胸口,三是手。有的地方忌有水冲洗身体。

(商铺中的寿衣)

洗澡和穿寿衣,不同地位习俗有别。有的地方去世老人为男性,由儿子洗澡和穿寿衣,去世老人为女性,由女儿来洗澡穿寿衣。有的地方则专门有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儿女只跪在地上哭喊就行了。

寿服一般只有外面的一套,里面的衣服还得穿平时的衣服,只是把扣子剪掉,换上布带子,同样不能穿化纤衣服和缎子。衣服的数量,不管是衣服和裤子都要成单数,双数被认为不吉利。中国民间讲究的是好事成双,丧事就要成单,意思是只有老人一人去阎王殿报到,成双就意味还要带走一人。因此,丧事忌双数。

一般来说,衣服的数量要多余裤子的数量。民间一般是七件衣和五条裤子。现在生活普遍宽裕了,不愁衣食,有的要给老人多穿一些衣服,最多也就衣服十一件,裤子九件,如果还多穿就是一种规矩的“僭越”了,因为十三件以上只有王侯才能享受的待遇,平普百姓穿了也受不起。

(清代贫穷百姓穿着,后一张为无法补的衣服)

旧时,平民百姓,能让老人穿上七件衣服的只有财主家里才做得到,贫穷人家哪里还有多的衣服?就是有多的衣服也舍不得,要留下来给活着的人穿。那时的农村,一件衣服三代人穿是很正常的事,老人去世时大多穿不上七件衣服,这样说也只是一个大概数,具体穿多少还得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

至于入殓时还有一些关系到盖寿被和儿女衣服的讲究,因与问题内容无关,也就不再赘述。

### ###

我是黑嫂,我来回答。

黑嫂一直生活在农村,现在农村有人去世,一般都会找到我去帮忙。由于年龄原因,黑嫂目前在白事上帮的忙大多都是接亲戚一类的,但早晚会变成给去世人穿寿衣。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主要跟农村的一些老规矩有关系,农村丧葬有着极为繁复的规定,从去世人闭眼咽气的那一刻起,无数看不见摸不着的规矩就开始发挥作用。有不少人说这种事可以免了,毕竟是新时代了。其实丧葬和新时代并没有冲突,而且农村的居住环境及社交圈子决定了这种事必须要这样来办。

农村跟城市不同,农村一个村里几乎都是一个姓,三里五村也都认识,如果有些事办不到位,难免会被人笑话。

拿这个给去世人穿寿衣来说,这是从古时候就传下来的规矩。那么,这个寿衣什么时候穿?又由什么人来穿呢?

黑嫂对于农村丧葬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加上在村里经常参加这样的帮忙活动,所以在这里说一下自己所了解到的。坐标是豫北农村。

一、什么人给去世人穿寿衣

这个什么时候给去世人穿寿衣是有讲究的,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去穿,也不是去世人的儿子和女儿,更不可能是儿媳妇。

那么,谁来穿?

首先,当去世人闭眼咽气后,去世人儿子会马上让自己家里的小辈去通知村里管事的人,这些管事的有男有女,男的主要负责安排丧葬的一系列事,女的则主要是负责给去世人净面、擦身、换寿衣。

那有人会说,如果去世人是男的,也由这些妇女换衣服吗?

是的,不管去世人是男是女,都由这些妇女去换。但不是什么样的妇女都能去换的,前面黑嫂就说过,这个对年龄是有要求的,对于辈分也有要求。

一般情况下,换衣服的妇女是三到五个,年龄是五十岁以上,辈分上以是去世人嫂子辈的人为最好,当然了,如果不是嫂子,婶子、大娘也是可以的。

总之,这些妇女本身的辈分要比去世人大,辈小的不能去换,小辈不看长辈身体。所以,在农村,这个给去世人换衣服的妇女并不是固定的。因为这个辈分有大小,今天这个去世人比她们三个辈分小,那由她们三个去换。明天这个去世人比其中一个辈分大,那么她不能去,再换一个辈分大的。

当然了,换衣服是去世人闭眼咽气不超过一小时就要进行的,时间久了怕身体僵硬。换衣服时,去世人女儿是可以在场的,自己家孩子,从小养大的闺女,去世后的身体不怕她们看。

换之前要给去世人擦下身子,不是洗,是擦。脸、胸、手,有的还擦腋下,但一般都是前三个地方。

二、寿衣怎么换

由于去世后不管男女,都由村里五十岁以上的妇女去换衣服,所以有些人会产生排斥心理。这个排斥心理不是说的去世人孩子,而是去世当事人。

有人会觉得奇怪,去世当事人已经去世了,他们怎么还会排斥?我们说的是生前,不是去世后。

所以,这个换寿衣就有了咽气前和咽气后两种换法。

一种的咽气后,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就是由村里这些妇女来换。

而另一种去世前则一般都是男性老人。可能有些人并不了解农村,也不了解这些农村人,有的农村老人,脾气是很正的,也非常执着。

他们活了一辈子,该说的话才说,不该开的玩笑决不开,男女有别,他们一辈子遵守。当他们病重时,他们会想到去世后将会有村里的妇女给自己换衣服,他们会排斥,他们会觉得那样丢人。

所以,他们会在去世前让家里孩子给自己换上。

一般情况下,都是儿子和闺女换,儿媳妇不参加,老人不会允许儿媳妇参加。

有人说老人又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咽气。其实这个是老人的交待。当他们病重时,孩子得到医生的说法后,就会开始着手换,如果没来得及,会在老人咽气后马上换,以满足老人不让别人看到自己身体的愿望。

最后:黑嫂也去过不少地方,每到一个地方,总是会先了解当地的丧葬习俗,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对这个特别有兴趣。有些人张嘴就说这些是迷信啥的,其实这非常武断,丧葬习俗是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的民俗习惯,我们的确要抛弃一些以前的东西,但对于这种体现孝的民俗,我们至少不应该去诋毁。您认为呢?

我是黑嫂,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再见!

###

寿衣用绸子不能用缎子。(稠子,断子)

分衣裳,上衣下裳,现在裳就是裤子了

一般下比上少二,整体穿多少根据老人寿来的。越高寿越多。衣为领,裳为腰。一般规格如下:

五领三腰

七领五腰

九领七腰

(枉死,横死,一领一腰)

领中要有一件夹衣,基本是贴身衣外的,是红色的,大红色。讲究说人一辈子肯定都有作恶的,踩死打死啥的啊,下地狱要受刑。铁棍子抽,抽到红就不抽了,叫皮开肉绽了。在外边穿一件四开的绸衣,男绿女红。还有老蓝色(藏青色)的套头所有衣服不能有扣子,都是布带子的,不打死结,裤腰用九道不断的白纱线系住。然后开始扎棉。这么多衣服在长子捧头取水的时候都要穿,暖衣。还有的地方要暖材。(寿材)

除了寿衣,还有子孙后代的孝衣也很讲究。现在怕讲究越来越少了哦~

###

爷爷常说:前人不说古,后代就失了谱。

在农村人死了,穿寿衣是有讲究的。在我们南方农村,一些上了年级的人,提前(在生时就要把寿衣准备好),凡是死后所用的东西,比如棺木提前用油漆漆好,衣帽寿衣等。这是祖祖辈辈遗传下来的风俗,这是对逝者的尊敬……老人常说,百岁都要归那条路……早准备早安排,免得死了手脚叉叉的……那时来等,赶工的东西质量不好。

在我们农村,死者是忌讳穿双的——因人死是白事,不能成双成对……只能穿单数。过去,有钱的人就穿七层,无钱的人穿三层。忌讳穿五层——俗话说穿了五层,后代子孙不团结。由于寿衣全是长衫式,有夹衫,也有单层,给逝者穿衣要讲求伸展,不要皱纹……不然后代就不顺序。几件一下穿,很是个麻烦事,也难穿伸展,于是,老人们的经验就是,由活着的人一件件的把衣穿在身上,穿戴整齐后,再整个脱下来给逝者穿上。这样穿法,避免在逝者身上去一件件穿,还一件件去扯,难扯整齐……

整个寿衣类的物件,都是忌讳线头打结,若打结了——意味着后人心中有“结”。寿衣也不用扭扣,把寿衣一件一件地超过来……再用青线从逝者腰间系上(不要打结),一岁一根青线……往往都要多些青线八十或一百根——意思为来生岁数活得高。

衣物穿戴好后,再盖上“盖巴”——好象双层床单一样,中间为四方红色,周边全为黑青色的布料做的——意味着后代亲人红红火火,这在我们农村就称为“盖巴”。

倘若是女性,就连她的头发就不能扎起来,也不能变辨子……又还不能披着头发(披着头发就叫披发鬼),用青色线绕上两圈算是扎了头发……

农村对于死了人,特别是老者,子孙多的,讲究忌讳很多的。这些都是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其实,也没什么,人死如灯灭——有钱就讲究。

###

我是一个什么都不怕人,有一年我父亲有病住院,在病房里还有一个病人,

这个病人病情严重,他儿子去交住院费时,病情发作,我和我姐赶快找医生抢救,等他儿子回来后,这病人没有救活,他儿子哭着说,他家没有近人,几辈子单传,我对他说,你别哭,赶快为老人去谁备寿衣,这时他不知道什么办,我当时领着他到寿衣店,一切都是在我指导下准备的,拿回寿衣他不知道什么穿,我指导下给他爹穿衣服,他不会穿手哆嗦,我帮他穿,我是女的我不能笑话人家,自已顾不了那么多,我帮忙给亡者穿好衣服,这时叫他给他家报丧,给他姥姥家,等他家里来人后,他舅让他给我嗑头谢我,我没有让他嗑头,最后他拿钱给我,我没有收,我不是为了钱,人家有难时帮一下是应该的,到最后他给我一块香皂和一块爭手巾洗洗手。到一切办完后人家走了,办完丧事后,又回来看望我父亲,再后来多次来我家叫我姨,互相来往成了亲戚

###

1,我们那边不可以把切菜的刀放在盆里,

2 卧室要比厕所地面高

3 给神仙上香前一定要拜三拜

4 大年初一不能生气

5 过年那几天不能去地里干活

6全家人一起吃饭,长辈不动筷,晚辈不能动。

7吃饭时,手要扶碗,不许一只手放在桌下。

8、 吃饭时,在盘子里乱翻,会被大人敲手。

10(招待客人的量,要做好),这个怎么解释?就是给客人添饭,倒酒,倒茶的量。有句话说“茶七,饭八,酒满”,就是这个道理,并不是什么都倒满了才是好,有的东西倒满了,反而会让讲究的客人,心里觉得并不是很舒服呢!

###

活人与死人的契约!很多年轻人不知道!

这操办去世老人的身后事,都需要请一位,精通各种丧葬礼仪的主持人,教年轻人怎么操办老人的身后事,丧葬的流程,其实是非常有讲究的,已经形成了丧葬特有的习俗。

对于逝去的老人,也有一些禁忌,比如说,子女看见老人去世了,会伤心的哭泣,这个时候千万要注意,泪水千万不要滴到老人的身上,还有身下的被子上,因为有种说法,儿女的眼泪,要是滴到去世老人的身上,老人在下一世,就会投胎成苦命人。

老人去世后,都会给老人的手里,放上块糕点,这是指老人去世的时候,在去阴间的路上会遇见恶犬,就需要用手里的糕点,打发这拦路的恶犬,才可以继续赶路。

去世老人在头七的时候,家人会准备好香烛,还有饭菜,这是给去世老人回家来吃的,是指去阴间的老人,阴间可以让老人在回家来看看。

还有哭七关,就是指去世的老人,去往阴间的时候,会接受审判,会根据生前的业障,接受惩罚,如果去世老人的儿女,哭得可怜,在阴间各个殿的判官,会心软,让去世的老人顺利的过关。

还有的人家,在去世老人棺材里,放上那种圆形的冥币,摆上北斗七星的形状,这也预示着老人,有星象保护,在转世投胎的时候,可以优先投胎到富贵人家。

在给去世老人上香的时候,有的点燃的香火弱,有的家属就会着急用嘴吹气,让香火着得旺点,这是有禁忌的,给去世老人点香烛,千万不要用嘴吹这香烛,因为活人吹出去的是阳气,死人享受香烛的时候,会惧怕这阳气,这就是人鬼殊途。

这些古老的丧葬习俗,带有很多的迷信色彩,但也是一直流传下来了,所以有的年轻人不知道,这也正常。

###

记得年前我父亲去世的时候,走的时候是非常的安详,但是也是非常的痛苦。于是在一时还比较清醒的时候,就没有给父亲穿上寿衣,直到最后那一刻感觉的已经呼吸非常困难了。意识当中也已经失去了痛苦的感觉,这样才给穿上了寿衣,直到咽最后一口气寿衣也就穿完了。

对于穿寿衣首先做到穿金戴银,这种做法也就是衣服一般都是白色加金黄色,要从头到尾给换上一套新寿衣。然后再把床头掉过来,在我们这边是头要朝南脚朝北对着大门口。紧接着就开始把家里人全部叫来商量怎么办丧礼,然后商量要叫外边的近亲属来送最后一程。现在想想老父亲去世了,感觉的记忆犹新,似乎还没有走的感觉。已经走了有三个多月了,依然还是走不出那种失去亲人的困境,总是不相信这是个事实,时常想起来还是流泪的感觉。

###

有一条:成年女性的寿衣上,缝上铜钱作为纽扣。

坐标广东。不知道有没有其它地方也曾有这个习俗。

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我太奶奶尚在世,即我爷爷的母亲。

老人家逝世时九十三岁,而大概在她九十一二岁时,老人家大概觉得自己大限将至,便开始平静从容地为自己的后事作准备。

我太奶奶集起一些清朝的铜板、黑色的前襟斜扣的女式上衣,亲自把铜钱缝在衣扣上。

太奶奶只是温和慈祥地简单回答了我,似乎并不细说,却似乎也不大避讳,只是年少的我听不懂。

现在想来,太奶奶是我们中国风骨女性的格度,能从容面对生命的最终归属。

那件缝着铜钱的寿衣,最终随着我太奶奶长眠地下了。

到了我奶奶那代,奶奶六七十岁时,也曾自备铜钱,还有女式前襟斜扣的上衣,藏青色的。

但最后奶奶没有用上它们,丧葬政策已改变,奶奶故去后,遗体火化,她并没有用上寿衣。但她当初为自己准备寿衣的沉静与从容,和我的太奶奶是一样的。

亲见的我也非常认同,寿衣也能折射一个家族一个地区甚至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特质。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