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天津电视台 > 天津都市在线直播

天津市民讲述城市建设:从“活着”到“生活”

发布时间:2014-10-14 16:18:23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整理   我要投稿

房子倾注着人们的无限希冀与憧憬,无论楼市如何风云变化,购买需求始终源源不断。因为有房了,才有归属感;有房了,婚姻才更加稳固;有房了,生活才会更加美好。从上世纪80年始,市民王秀兰家更换了三次住房,从最初棚户区平房,到如今150平方米的三室住宅,用她自己的话说,“以前的房子是遮风避雨的场所,是为了活着,现在的房子才是生活。”

1个人

平房变楼房,以前只求“大”

59岁的王秀兰如今退休在家,她亲身经历了住房翻天覆地的变化。王秀兰回忆30多年前刚结婚时的住房说:“1981年,我和老公为结婚购置一间新房,花了1400元,这个价钱在那时也算不少了,当时我的月薪才30多元。这间房子位于狮子林桥附近,面积8平方米左右,家里除了床基本上没有家具,换洗的衣服、被褥就放在几个纸箱子里。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在屋外做饭,遇到阴天下雨、下雪,只好把生好火的炉子搬进屋内做饭,房间充满油烟。那时的房子仅仅可以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

1997年,河北区小关地区棚户区改造,王秀兰拿着拆迁补偿款购买了第一套商品住宅。这套两室住宅70多平方米,从棚户区小平房住进楼房的王秀兰感觉好极了,宽敞的客厅、舒适的卧房,煤气、暖气、自来水、厨房和厕所配置齐全。不过住了一段时间后,王秀兰感觉到,这套房子周边的生活配套很不齐全,骑车半个小时才能到菜市场,并且周边只有一条公交线路,孩子上学也要骑车近40分钟,“虽然房子地点不太好,周边不方便,但是毕竟是家里第一套楼房,全家也都挺开心的。”王秀兰说。

1个背景

城市在建设,住房追求品质

2002年,天津市启动了海河综合开发等新一规模的城市建设。“我一直认为天津市会有一次跨越式的大发展,所以2002年年底,我和老公决定贷款再购置一套新房。”据王秀兰介绍,第二次买房时吸取了第一次的经验教训,将地点作为首要考量因素,选购了一套位于海河边繁华地带的两室住宅,周边不仅超市、学校、医院配套齐全,还有数十条公交线路通往全市各个地区,家人出去逛街的频率激增,全家人在这套房子中度过了10年快乐时光。

2013年,王秀兰的儿女都已成家立业,老两口为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决定再换一次房,今年他们搬进了新宅。如今的小区是花园式社区,全天候封闭式管理;小区里的智能设备非常先进,种类更多,红外对感、紧急救援按钮、可视探头、煤气报警装置、烟感装置等一系列智能化设备一应俱全;房型设计也更加合理,空间流畅,通透的大飘窗,视线特别宽阔。此外,通过微信、58同城等互联网生活配套还能实现“上门服务”,看着窗外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王秀兰满脸幸福。

1句献辞

30年前,房子是遮风避雨的场所,如今它是追求品质生活的一种方式。老百姓住房的变化反映出生活水平的提升,在国庆65周年之际,希望未来的智慧住宅能带给我们更好的生活,也希望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1组数据

近年来城市人均住房情况

1985年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住房面积5.34平方米;

1990年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住房面积6.64平方米;

1995年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住房面积8.21平方米;

1997年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住房面积10.62平方米;

1998年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住房面积10.96平方米;

2002年天津市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6.6平方米;

2003年天津市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3.10平方米;

2004年天津市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4.2平方米;

2005年天津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5.8平方米;

2006年天津市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05平方米;

2007年天津市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7.09平方米;

2012年滨海新区人均住房面积为28.70平方米。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标签: 生活   讲述   城市   天津市   建设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