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影视频道 > 太原影视在线直播

查济民(查济民家族)

发布时间:2022-06-02 16:55:41   作者:牛奶煮萝莉   来源:网络   我要投稿

查济民(查济民家族)

香港知名实业家査济民是世界纺织大王,是浙江海宁查氏走出的名人,他也是一位知名的慈善家,那么,他与金庸是什么关系呢?查济民资料简介。

查济民资料简介

查济民(1914—2007)浙江海宁袁花人。历任常州、重庆、上海等地纺织染厂的工程师、厂长、经理。1997年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的“大紫荆勋章”。2007年3月28日辞世 。

人物经历

1947年秋,在香港创办“中国染厂”,后任董事长。

1959年,创立“新界纺织厂”。

1977年起,任香港兴业公司董事长,后又兼任该公司设在英、美、尼日利亚、加纳、多哥、印尼等国企业的董事长。

1992年起任首届国务院香港事务顾问。1994年创立“求是科技基金”,任董事长。1996年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

1997年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的“大紫荆勋章”。

1997年捐资400万元港币在浙江大学之江学院建造“求是堂”。2007年3月28日辞世。

事业经历

查济民先生拥有60多年从事纺织、房地产业发展及全球科技投资经验。身兼中国染厂集团有限公司及香港兴业国际集团主席,并为名力集团前主席。查氏集团源自查先生于1949年在香港成立中国染厂有限公司,查先生积极引入海外先进技术,并成为进军西非洲纺织市场的先锋;其后更将集团业务扩展至房地产发展、科技投资及金融服务,业务遍及中国、东南亚、非洲、欧洲及美洲等地。今天集团在全球共雇用超过25,000人,其中数家成员公司在亚洲及非洲交易所挂牌上市。

查先生是一位知名的慈善家,在1990年代先后捐赠3,000万港元及2,000万美元设立“桑麻基金会”及“求是科技基金会”积极表扬和鼓励对中国纺织业及科学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

社会职务

查先生也倾力各种公职,曾任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预备委员会委员、筹备委员会委员和港事顾问;是于1997年首批获颁大紫荆最高荣誉勋章的社会人士之一。

查先生亦曾出任东华三院总理,曾为仁济医院顾问委员会永久顾问,同时荣获多间大学颁授多项名誉博士学位及教授职衔,其中包括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及常州工业技术学院等。

查济民与金庸是什么关系

香港知名实业家査济民一生致力于纺织业,被称为世界纺织大王。也许很多人对査济民这个名字还不熟悉,但说起金庸大家都认识,査济民与金庸就属于同个家族(金庸原名查良镛),都是浙江海宁查氏走出的名人。

查济民生前与金庸一样都身在香港,但也不忘故乡情,高龄之年仍然回到大陆各地投资办厂。除了企业家,他同时也是慈善家。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纺织大王的个人资料和传奇事迹。

查济民(1914—2007)浙江海宁袁花人。历任常州、重庆、上海等地纺织染厂的工程师、厂长、经理。1997年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的“大紫荆勋章”。2007年3月28日辞世。

查济民1927年考入第三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前身)附设工业学校染织科学习。1931年毕业,后历任常州、重庆、上海等地纺织染厂的工程师、厂长、经理。1947年秋,在香港创办“中国染厂”,后任董事长。1959年,创立“新界纺织厂”。1977年起,任香港兴业公司董事长,后又兼任该公司设在英、美、尼日利亚、加纳、多哥、印尼等国企业的董事长。1992年起任首届国务院香港事务顾问。1994年创立“求是科技基金”,任董事长。1996年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1997年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的“大紫荆勋章”。1997年捐资400万元港币在浙江大学之江学院建造“求是堂”。

按照族谱记载,金庸先生世太公为查慎行.叔太公查嗣庭.伯太公查继佐.世叔公查昇.祖父查文清.父亲查枢卿.母亲徐禄。

金庸先生本名查良庸,查良庸这个名字虽没有金庸的名头大,但查先生出生的海宁查家,却是中国文化史上极具知名的文化世家。可以说,是海宁笫一家族,连康熙皇帝也给查氏赐下牌匾,盛赞查氏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查氏家族不愧为名门望族先期和现代都出了不少名人如:明末清初史学家查继佐.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查士标.清初著名诗人查慎行.近代著名教育家查良钊.近代著名诗人.翻译家查良铮.纺织大王查济民。

除了本家,金庸先生的亲戚里也有很多文化名人,他的妹夫曹时中是国际建筑结构专家,他的表哥徐志摩当代风流诗人,他的姑父蒋百里中国近代军事理论家,他的表姐是音乐家蒋英,表姐夫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他的远房亲戚是台湾著名言情小说家琼瑶。

综上所述,查继佐和查嗣庭都是查良庸的先祖,特别是查嗣庭是查良庸的叔太公,另金庸先生家族显赫,先代.近代和现代都出了不少杰出人物,金庸先生从中吸取不少营养成份,并创作和留下这么多篇武侠名著。一代大侠金庸先生已告别江湖,飞上天国永享清福了!

【谢邀】

金庸老先生走了,但是他写的作品,却会一直陪伴我们。不过,熟悉金庸老先生的,或者是特意去查过‘金庸’二字的,应该知道,金庸只是他的笔名,他的真名叫查良镛。

查这个姓氏,很罕见,而且金庸的宗族在浙江海宁,自然而然能够联想到几百年前,姓“查”的两件文字狱大案。

满清入关以后,对于有反清复明迹象的,保持着零容忍的态度,抓到就是连带一家老小死无葬身之地,比如最为著名的文字狱。

查继佐,金庸的祖先之一。他本是崇祯六年的举人,明亡后,侍奉清廷,当时有明朝学士,编著《明史》,不承认清朝正统,查继佐得知,连夜告发,参与者七十余人,无一幸免,另有千余人入狱,发配边疆。查继佐因首告有功,不仅丝毫无伤,他之后的查家,一门七进士五翰林。

金庸大概是比较认定查继佐这位先祖的,因为查继佐有个好朋友,叫吴六奇。没错,就是《鹿鼎记》里的吴六奇。在书中,金庸把吴六奇描写成一位抗清英雄。然而事实却是,吴六奇是一个铁杆汉奸,投敌后官至太子少保,大肆屠戮潮汕海民数万人。

虽是小说,可篡改历史颠倒黑白,这么美化一个人,要么他是自己的直系祖上要么他跟祖上有关系。但无论如何,这么写,都是不对的。

满清盛行文字狱,查继佐告发一桩,但也有一桩文字狱,出在“查”家自己头上。他是查继佐的族侄,名为查嗣庭。

据传,查嗣庭摊上文字狱,是他在雍正年间当考官时,出了一道考题,就四个字:维民所止。这可了不得,“维”、“止”二字正好给“雍正”去了头,便马上引来了杀身之祸。其实,这个说法也不太准确。

查嗣庭确实是出考卷出了文字狱,可‘维民所止’的说法,来源于《金庸传》,大抵是金庸自己编造出来的故事,真实缘由,也许是金庸想把自己的祖上,从文字狱告发者查继佐,变成文字狱受害者查嗣庭。

但世界很奇妙。殊不知,查嗣庭下狱后,自杀而死,同他十六岁以上的儿子,一起遭戮尸,因此查嗣庭的族人,从浙江海宁逃跑到安徽大别山。金庸出生浙江海宁,那么很显然,他与查嗣庭没有多少血缘关系。

源于时间太久,金庸的祖上到底是谁,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文字狱告发者查继佐,还是文字狱受害者查嗣庭,都算是金庸的祖先。

他们二人,走了两条相反的极端。但与金庸又有多大关系呢?

如今的中国,就算再怎么争论历史,什么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等,国人都不会允许一报还一报的,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可日本不一样,此仇不共戴天!

严格说来,二人都不是金庸的直系祖先。

依据海宁《查氏族谱》记载,海宁查氏始祖查延,传至四十九世查昌避乱家休宁,为休宁查氏之始迁祖。传至第五十世查文徽、查文征兄弟,兄文徽仍居休宁,弟文征则迁居婺源,是为婺源查氏始迁祖。传至六十七世查瑜,元末迁居海宁,遂为海宁查氏始迁祖。

海宁查氏从第七世起,字辈为:秉志允大继嗣克昌奕世有人济美忠良;传家孝友华国文章宗英绍起祖德载光。

据家谱记载,始迁祖查瑜,字均宝,二世二子,次子慧,慧子浩,浩子实,即第四世。

实长子恒—次礼——秉仁——长懋功——肇翼——次大宗——次继佐(举人),也即查继佐为第十一世。

实次子益——长绘——四秉彝(进士)——长志文(举人)——六允揆——大维——长崧继——三嗣庭(进士),也即查嗣庭为第十二世。

查益——长绘——次秉衡——志高——允芳—大任——继序——嗣㙋——升(进士)——广——隆礼——烜——墀——人英——元复——文清——懋忠——良镛。

也即金庸的十一世祖先为继序,与查继佐能够追溯到的共同的祖先是四世祖查实,第十二世祖先为嗣㙋,与查嗣庭能够追溯到的共同祖先为六世祖查绘。

另百度上说,查嗣庭是金庸先祖查昇的堂兄,其实是有误的,应该说查嗣庭是金庸先祖查嗣㙋的堂弟,二人都为“嗣”字辈,嗣㙋为明万历年间人,而嗣庭为清顺治年间人。而查升则是嗣㙋的次子,是嗣庭的侄子辈。

当然,查继佐的告发和吴之荣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吴之荣主要是为了升官用别人的鲜血染红顶戴,査继佐则主要是为了撇清关系保命,也算情有可原。在金庸的小说《鹿鼎记》里记述了这一段,但只说了吴之荣的丑事,略过自己祖上查继佐的事,也算为长者讳吧。

事实上,金庸老先生是对这位告密者祖先是有好感的,真实的历史里,查继佐有个好朋友,叫吴六奇。没错,就是《鹿鼎记》里大名鼎鼎的吴六奇。在书中,金庸把吴六奇描写成一位“伟光正”的抗清英雄。然而历史上这个吴六奇是大汉奸!投敌后官至太子少保,大肆屠戮潮汕海民数万人!

我们喝口水,看看下面这个继续聊。

查嗣庭剩下的家人,一部分留在浙江海宁。一部分跑到了安徽大别山。金庸出生浙江海宁,那么很显然,他与查嗣庭也是有血缘关系的。

金庸的两个祖先:一个靠告发别人保住了性命,一个被别人告发丢掉了性命,甚至家族都差点不保————

此真可谓天道循环,报应不爽!

本回答‬部分内容‬‬首发“圣‬谛‬”,已获独家‬授权推送

已故的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先生,了解的朋友都知道,他的原名叫做查良镛,因为最后一个字为镛字,所以一拆为二,将笔名叫做金庸。

早在元至正年间,查氏先祖为了躲避战乱来到海宁进行繁衍生息,历经明清两朝,香火不断,而且代代都有朝廷大员出现,数百年的繁衍生息,让海宁查家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家望族。

数百年的繁衍造成的结果就是,只要海宁姓查的,基本上都是海宁查氏的后裔,但要仔细推敲,其中各族各分支,还是有所区别的。

在历史上,查继佐的名声其实并不坏,但因为明史案让他受到了牵连,而主要问题在于,许多人都死了,唯有少数几个人并没有死,其中就包括查继佐。

因此,在很多野史中以及民间故事和演绎小说中,都认为他是首告之人。所以他的名气就臭了。但事实上,查继佐的首告,只是一种主观臆断,但他的贡献却非同小可,其中最主要的是一部《罪惟录》。

为什么要说这本书,因为这本书还有另一个名字《明史》。大家可能都已经想到了,罪惟录就是庄廷鑨呕心沥血编纂的明史。在明史案发生后,明史的书稿也被损毁殆尽,清廷以为,世界上已经没有明史,却没有想到查继佐在校对明史过程中,暗自收藏了一套,并且更改名字,将这部明史流传了下来。

不能否认,金庸和查继佐的关系,毕竟都是一个家族的人。但越是大家族,分支就越多,而和金庸最近的一支,却不是查继佐一支,而是查升一支。

查升是谁?并不是问题中问的查嗣庭,但也很近了,因为在清史稿上有这样的记载:查慎行的族子,查升,当了官之后,康熙帝为了区分两个人,就把查慎行称为老查。而查慎行的本名叫做查嗣涟,他有个弟弟叫查嗣庭。而金庸的先祖查升,应该属于两个人的侄子。

更主要的是,他很幸运的避开了查嗣庭案,也避免了身陷囹圄甚至一命呜呼的悲剧。

因为文艺,而保住了性命,查升更加热爱文艺,大量的收集各种书籍,每日在书海里遨游,反而更加对官场没有了兴趣。而他对官场的态度,让清廷很是满意。因此,他的小日子变得平淡而安逸。而在文艺界,查升也成了一个名人,被称为书法一绝。

金庸先生的先祖,的确是海宁查家的后裔,但并不是人们所想当然认为的查继佐,也不是人们所知道的查嗣庭,这两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虽然和金庸的先祖有着藕断丝连的血缘关系,但要论起金庸真正的先祖,那应该是查升。至于查升的父亲,到底是查家的哪一位,已经无从查起。但绝对不可能是查继佐,不然,他早就活不了了。

康熙年间,查氏家族人丁兴旺,“一门十进士”,查慎行、查嗣瑮、查嗣庭兄弟三人更是同为翰林院编修,时称“兄弟三翰林”。

所以,这么庞大的一个家族,传到金庸这一代,那基本已经是规模非常大了。

其间之所以有争论,无非就是因为金庸先生的小说作品对于清朝多有美化,一些人看不过。就搬出来查继佐,因为当年他被许多野史和明间传说认为是《明史》案的首告,名声不怎么好。而一些喜欢金庸先生的人,随后又抛出因直言批评康熙而获罪的查嗣庭,以此来为金庸证名。

金庸先生写的是小说,不是历史,即使是在历史背景下,其三观也颇正,郭靖黄蓉夫妇死守襄阳、明教大众奋力抗元,这些都被视而不见?

何必上纲上线?

最后说点有趣的,得益于查氏家族的背景,金庸先生有一个超级牛的亲戚圈儿,在网上颇火。

第一位,徐志摩

徐志摩是著名的诗人,他们两个人之间看上去没有什么联系,但是祖上却有一定的渊源,金庸的母亲所在的徐家是当地有名的富贵之家,而徐志摩的爸爸和金庸的妈妈有堂兄妹的关系,所以这样说来,徐志摩的父亲是金庸的舅舅,而两人其实是表兄弟的关系,据说金庸还用了徐志摩的曾用名来给小说中人物起名字。

第二位,钱学森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导弹之父,这从表面看起来金庸和钱学森几乎没有什么了联系,但是他们之间确实有一些关系。金庸有一个同宗族的姑姑的女儿,她是钱学森的老婆,她也是非常有名的女高音歌唱家,这样一来,钱学森辈分上还是金庸的姐夫,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单看两人的身份是绝对猜不到的。

第三位,琼瑶

说起金庸和琼瑶的关系,就不得不说金庸的另一个堂姐,他这个堂姐的丈夫是琼瑶的舅舅,按照辈分来说的话,琼瑶还应该叫金庸一声舅舅,这层关系虽说很远,但确实存在。

第四位,蒋百里

金庸祖上有这么多的有才厉害之人,主要是因为查氏家族的都很厉害,才能遇到同样优秀的亲戚,这样才能有更多优秀的人出现,金庸家族是有多厉害了吧,并非只是传闻,而是真的存在。

金庸先生原名查良镛,查良镛三个字其实大有来头。

金庸先生封山之作《鹿鼎记》开篇就写了清初第一文字狱《明史案》。明史案有一当事人名叫査继佐,乃查氏先人。查继佐本名继佑,因应县试时误写,遂沿用。生当乱世,累更字号,以伊璜广为人知。幼时家贫多病,好学不倦。明崇祯六年举人。积极抗清,参加过保卫钱塘江的武装斗争,曾从御史黄宗羲出师渡海。明亡后,更名省,字不省,还把“查”姓写成“楂”。归乡辟敬修堂,聚众讲学。时人钮琇评价查继佐道:“浙江海宁查孝廉,字伊璜,才华丰艳,而风情潇洒,常谓满眼悠悠,不堪愁对,海内奇杰,非从尘埃中物色,未可得也。”

査继佐在姓字旁边加了个偏旁,改查为楂,其实大有深意存焉。据査继佐本人考证,查性是鲁国伯禽(周公姬丹之子)的苗裔。査原姓楂,系春秋时代封到楂地的一位周王室子爵的后代,以楂为姓,到了宋朝,改楂为査。宋代以后,也有人觉得査姓不好读,就改査为香,当时有人就给编顺口溜“査家人真奇怪,鞋子头上歪着戴”,就是说把査字下面的一横移到头上了。因此査继佐将自己的现姓查复为古姓楂,正是为了表明自己身为文王子孙,宋室苗裔,绝不投降清人的态度。

海宁査家自第七世起的辈分是:秉志允大继嗣克昌,奕世有人济美忠良。传家孝友华国文章,宗英绍起祖德载光。査继佐是继字辈,查良镛是良字辈。查良镛的孩子们分别叫査传侠,查传倜,查传诗,查传讷,很显然就是传字辈了。良字本意为优秀。良字辈出了两位文学家,一位是笔名金庸的查良镛,一位是笔名穆旦的查良铮。金庸为镛字左右拆分而来,穆旦为查姓上下拆分(木穆谐音)而来。

镛为古代奏乐时表示节拍的大钟。《说文》:大钟谓之镛。《书·益稷》:笙镛以间。《诗·大雅·灵台》:虡业维枞,贲鼓维镛。与金庸齐名的梁羽生曾经评价说:“金庸是国士,我是隐士。”堪为镛字注解。曾经有人问金庸,笔名将镛字拆分是什么意思,金庸说,没有什么含义的。但从穆旦将查姓上下拆分来看,应该是有点含义的,只是金庸不想说而已。

至于查继佐和明史案的关系,网上解读已如恒河沙数,笔者也就不献丑了。

金庸的祖先是查昇,查昇书法称为“海宁三绝”之一,在康熙年间,这海宁查氏家族就已成为名门望族。金庸是海宁查氏第二十二代孙。而查嗣庭是查昇的堂兄。

雍正四年秋天,清朝大臣内阁学士查嗣庭受命出任江西乡试正主考,考题第一题是“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第二题“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第三题“其旨远其辞文”;第四题“百室盈止,妇子宁止”。主考完后他从南昌回到北京。屁股还没坐热,便被人告了,革职后投进了大牢,交由三法司会审。

怎么回事?罪名是谋反,主要原因是考场的三道考题竟然惹祸了。这三题都出自《论语》,《易经》,《诗经》,这样也会惹祸吗?你们说了不算,雍正说了算。

他的逻辑是,以此为试题,就是对朝廷保举人才之令有所不满,居心叵测。特别这句 “百室盈止,妇子宁止”。雍正帝认为暗合汪景祺《历代年号论》一文说“正”有“一止之象”都是指雍正年号,暗喻是斩雍正之头?这种无厘头说法,好像雍正有点没事找事,自己给自己扣屎盘子,出几道考题至于搞成这样吗?

这就是清朝著名的“查嗣庭科场试题案”,查继佐是牵连到另一起案子《明史》案,历史学者怀疑他是首告者。但那是康熙年的事,根本不在一个年代。

那雍正真正的动机是什么,背后有什么隐情吗,还真有,这和两个人有关这就是隆科多、年羹尧。隆科多是雍正的亲舅父,雍正登基之后,表面上重用隆科多。但又对这两个人极不放心,但把自己篡位的秘密泄露,或扶值别的亲王势力。在查嗣庭案发生之前,首先已经把年羹尧开刀问罪了,而且罪名多达九十二条。年羹尧自杀了。

这下轮到隆科多。由于查嗣庭跟隆科多关系特别好,曾经被荐举,这就难脱关系了。所以查嗣庭到家连行李都来不及打开,就被查抄了。全家十三口,全部被抓去,三天后以皇上谕旨的方法公布所谓的“罪状”。以“腹诽朝政,谤讪君上”获死罪。雍正帝查这案目的就是为了整肃隆科多。把他作为打击对象。所以其实雍正帝早就盯上查嗣庭了,不用谁举报。

查嗣庭很快被判处凌迟,但五月结案时查嗣庭已经死在狱中,具体原因不详,可能是自杀。就这样仍被戮尸枭示。

后来历史老师袁腾飞说:

查嗣庭处斩,全家流放三千里与披甲人为奴,幸亏没满门抄斩,不然就没金庸先生了。所以你看金庸先生写的武侠小说,无一例外反清复明。

具体内容,欢迎关注我头条号“文史诗词说”, 我在里面有长文叙述这件事情,谢谢。

明清之交的名人查继佐是金庸的先生祖先之一,查继佐(1601年~ 1677年),字伊璜,号与斋,家族南支十一世,明崇祯六年(1633年)举人。明朝亡后,随鲁王在浙东地区亲自率军抗击清军。清顺治间至杭州铁冶岭之敬修堂讲学,从学者众多,人尊称“敬修先生”。康熙元年(1661年)涉南浔庄廷鑨私刻《明史》案,被关进监狱判死刑后获救。著有《罪惟录》、《国寿录》、《鲁春秋》、《东山国语》、《班汉史沦》、《续西厢》等。金庸的表姐叫蒋英,蒋英父亲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及军事教育家蒋百里,而她的丈夫就是我国的航天之父钱学森;台湾著名言情小说家琼瑶,则是金庸的表外甥女;我国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则是金庸的表哥。难怪有网友戏称,金庸一家子“统治”了我国整个文学圈!你说牛不牛,海宁查氏为世家望族,明清以来文名赫赫。仅其太公查慎行一辈就是“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查氏是浙江的一个延续明清两朝的名门望族,有史料可查,在有明一朝,查氏中进士6人,举人17人,在清朝就更厉害了,进士14人,举人59人,而金庸的先祖查慎行就是康熙年间的进士。系出名门,祖上厉害,查氏不是一般的泪海,都是大牛,祖先惹不起。

——查均宝(仁斋)【又名查瑜,海宁袁花龙山始迁祖,华夏查氏六十七世】

——查慧(叔智)

——查浩(耕隐)

——查宝(孚庵)

——查益(一愚)

——查绘(雪坡)

——查秉衡(养虚)

——查志高(凤岩)

——查允芳(存宇)

——查大任(惺元)

——查继序(其皇)

——查嗣㙋(石丈)

——查昇(声山)

——查隆礼(东木)

——查烜(庭光)

——查墀(佩云)

——查人英(得天)

——查元吉(雍伯)

——查文清(沛思)

——查懋忠(枢卿)

——(金庸)查良镛【二十一世】

——查传侠、查传倜、查传诗、查传讷

金庸的太公是查慎行,他的祖父是查文清,他的父亲是查枢卿。

浙江大学的发展历程离不开一大批香港爱国爱乡同胞、校友和求是同仁的倾力支持,包括已经过世的查氏父子查济民先生、查懋声先生、邵逸夫先生、金庸先生、蒙民伟先生、唐学元先生、陆增镛先生、田家炳先生等知名人士。

其中查济民先生和查懋声先生父子自1990年始便与学校保持长期联系,是浙大的老朋友。父亲查济民先生于2007年3月28日在香港过世,享年93岁。其长子查懋声先生刚于2020年11月6日在美国去世,享年77岁。查懋声先生追悼会于2021年1月27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受疫情影响,无法赴港吊唁,浙大师生心情十分沉痛。查氏父子生前一直关心和支持浙大的发展,求是情深,令人动容。

恪守求是精神的查氏父子

查济民先生1914年4月10日出生于浙江海宁市袁花镇,1931年7月从国立浙江大学工学院附设高级工科中学染织(含纺)科毕业,1931-1948年先后在常州大成纺织染公司、重庆大明织厂、江苏大明纺织厂工作,跟随企业创办人刘国钧一起打拼。求是精神熏陶出的查先生,深得刘国钧赏识,并赢得刘国钧长女刘璧如芳心,两人结为伉俪。

1948年,查济民先生携带家人到香港开办新厂,从实际出发,辛勤开拓,开工厂,搞印染,先后在新界荃湾创办了中国染厂和新界纱厂。上世纪70到80年代,又先后发展了房地产和高科技产业。

查济民先生曾出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香港事务顾问,1997年获特区政府颁授首届大紫荆勋章;浙江大学名誉博士,名誉教授,浙大经济学院名誉院长;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荣誉博士;Ahmadu Bello University,Nigeria荣誉理学博士。

长子查懋声1942年抗战期间在重庆北碚出生,后跟随父母迁到香港发展,伴随着父母亲事业的发展成长成才,与父同努力创办了非洲业务,人称“西非纺织大王”。后又在港跨界发展房地产业,为昔日荒芜的愉景湾通了水、电、路、车、船、隧道,建成了香港第五大水库,使其发展成为香港首屈一指的高尚优质国际社区,被称作“愉景湾之父”,家族事业也日趋多元。

查懋声先生先后担任香港兴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及主席、名力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主席、兴胜创建控股有限公司及美亨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非执行董事、曾任中国政协全国委员(1993-2013)。他也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成员、中美交流基金会理事会成员、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董、桑麻基金会受托人以及俄勒冈州立大学基金会荣誉受托人。

此外,查懋声先生也担任过求是科技基金会主席、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基金会有限公司董事、中美交流基金会理事会成员、上海交通大学董事会董事、俄勒冈州立大学基金会名誉信託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客座研究员。

两代传承的浙大情结

查济民先生对浙大有一生的情结。1994年,为帮助国家改善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待遇,查济民先生捐出2000万美元设立“求是科技科技基金会”,通过奖励内地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和优秀学者,来推动和支持国家科技进步和发展。1997年,求是基金会第四届颁奖典礼就在浙江大学举行。2000年5月,香港特区政府设立科技创新委员会,查懋声先生获特首邀请出任首届科技创新委员会主席。两位查先生都对科技创新和科技工作非常重视,也为此做了卓越的贡献。

查济民先生伉俪先后多次在港与浙大领导会面,他们和长子查懋声与长女查美龙、查懋成等兄弟姐妹都多次到访过浙江大学。

1997年,在浙大建校100周年之际,查氏家族捐建“求是堂”,极大地改善了当时浙大分部基础部(现在是浙大之江校区)的办学条件。

2002年5月,浙江大学举办“新经济条件下的生存环境与中华文化国际研讨会”。查济民先生出席研讨会并作报告,还邀请到金庸等多位知名人士和学者出席。此后,查济民先生建议并促成浙大授予安南秘书长浙大名誉博士一事。2002年10月,安南先生到浙大访问,并接受浙大名誉博士学衔,极大地提升了浙大的国际知名度。

后来,查济民先生还帮助浙大邀请朱经武、简悦威、周尚林三位国际知名科学家一起建设“浙大求是高等研究院”,以及帮助新成立的浙大城市学院邀请知名教授加盟。

查济民先生把自己对母校的支持和关心,传承给了子女们。2005年10月,学校举办“两岸杰出青年企业家求是创业论坛”,邀请了查懋声先生出席,他在会上做了精彩的演讲。

2005年末2006年初,浙大拟筹建高等研究院,获查济民先生支持,并以“求是”命名。他亲自给朱经武校长、简悦威教授和周尚林博士致信代浙大邀请其加盟。2006年3月31日,正是在查氏企业会议室,浙大访问团与三位科学家见面确定加盟事宜。2006年10月,在浙大举行了求是高等研究院成立仪式和三位科学家受聘浙大查氏讲座教授仪式。学校聘请了查济民先生担任求是高等研究院的名誉院长,聘请查懋声先生担任求是高等研究院的高级顾问。浙大求是高等研究院在学科交叉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高端研究成果,被国家主流媒体追踪报道。

2007年3月,查济民先生因肺癌病逝。临终前还记挂两件事:办好求是科技基金会和帮助浙江大学。

查懋声先生从先父查济民先生手中接过接力棒,一如既往支持浙大发展。查济民先生过世后,学校领导多次率团到港访问,与懋声先生会面,听取查先生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赢得查懋声先生对浙大西区建设的支持。2014年5月,查懋声先生代表求是科技基金会和查氏集团向浙大捐赠4000万元用于支持西区求是文化组团建设。在查懋声先生捐建支持下,西区求是文化组团率先落成。

回想过往,感慨万千。两位查先生虽然先后离去,但是,他们支持的事业还在,他们支持的浙江大学正不断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我们礼敬他们的赤子之心,我们怀念他们的高尚人格,我们传承他们的伟大风范!感谢两位查先生,愿懋声先生一路走好,与父亲相伴,在另一新世界谱写新的精彩!

内容来源: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

本文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童嘉桢

责任编辑:周亦颖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