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山西电视台 > 太原家庭消费在线直播

家庭和睦相处之道的感悟心得(家庭相处之道人生感悟)

发布时间:2022-05-18 21:16:57   作者:浮生若梦   来源:网友投稿   我要投稿

家庭和睦相处之道的感悟心得(家庭相处之道人生感悟)

家庭相处之道人生感悟,正所谓家永远是港湾,是永远的退路,家庭幸福不是一人靠一个人的努力才能长久的,需要全家共同经营才会一直幸福下去,学会与自己的家人相处,以下是整理出来的一些家庭相处之道大家可以借鉴。

家庭相处之道人生感悟1

想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在和孩子相处时,父母必须掌握这三点:

一、承认自己的不完美

很多家长在教育中,总是想把一切都做得尽善尽美,在孩子眼中树立起一个权威者的形象,不允许自己有任何出错的地方。

有时候甚至为了维持这一份权威,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或局限性,不乐意听孩子的意见和声音。

所以很多父母常常觉得焦虑、随意发脾气,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感觉身心俱疲。

其实,哪里有完美的父母。是人就会犯错,就会有自身的局限性。

在电影《我是山姆》中,只有七岁智商的山姆说自己作为父亲会有困惑,害怕犯错。

实际上,所有父母都会经历困惑和沮丧,即使在他眼里完美的律师莉塔也会哭着说:“我觉得失落、渺小又丑陋、可有可无……”

如果父母总是用完美来要求自己,反而带给自己狼狈、自责,更不利于教育孩子。

韩剧《请回答1988》中,爸爸对女儿的一番话,让人印象深刻,他说:“爸爸也不是从出生就开始当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

在为人父母的路上,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是与自己和解,也是与孩子和解。

正如几米漫画中说:“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但你们从来也不是完美的父母。所以我们必须相互容忍,辛苦且坚强地活下去。”

承认和接纳自己的局限,是接纳孩子的前提,这样才不会总是要求孩子成为自己心中虚构的那个“完美小孩”。

亲子之间,多了一份相互的包容和理解,亲子关系才更加真实和真诚。

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并不代表着父母的无能和无力,也不会贬损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相反,父母会更真切地感到自己的力量,在自己能力不及的地方,偶尔示弱,才会留给孩子一些自主探索、独立的空间。

这样,孩子能得到成长,父母也会在育儿中更加轻松和自在。

二、给孩子高质量陪伴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相处时,并没有真正看见孩子。

他们或是心不在焉,玩着手机,或是对孩子的需求和交流敷衍回应,又或是只会不断给孩子提要求,要求孩子进步。

其实,这三种表现,都不是对孩子成长有所帮助的陪伴。

常常有一些爸爸妈妈抱怨孩子大了什么都不跟自己交流,所以越来越不懂孩子的想法了,这些都是因为平时生活中没有关注孩子的想法,没有及时和孩子沟通。

和孩子相处时,就请你耐心、用心、认真,给他高质量陪伴,无论时间的长短,孩子都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尤其是当孩子求关注、想要和你交流时,父母的态度真的很重要。

曾经在坐高铁时,旁边一个小孩子看着窗外不停变换的景物,非常兴奋地指着外面让爸爸看,而这位爸爸却头也不抬,嘴上应付性地“嗯,嗯”几声,眼睛却一刻也不愿离开手机屏幕。

喊了好长时间发现爸爸无动于衷,我分明看到孩子眼里闪烁着新奇、兴奋的光渐渐暗淡了下来。

当孩子想要和你交流时,即使再忙,也请停下来和他沟通,不然等到孩子什么都不愿意跟你说的时候,就为时已晚了。

这一点,在《妈妈是超人》节目中,霍思燕就给天下的父母做出了非常好的榜样。

当孩子求关注时,霍思燕即使手上忙个不停,也会跑到孩子面前和他沟通交流。

有一次,霍思燕看到嗯哼组装成功的玩具车,即使在化妆,她也跑来跟孩子交流,对孩子的作品表现出非常感兴趣的样子,“哇塞,这是两种开法的车吧,你是不是把它横过来也能开?”

在一番交流过后,还趁机教育嗯哼以后自己会开车了一定要开慢点。

嗯哼的高情商、对爸爸妈妈的体贴,与霍思燕对他的关注和陪伴是离不开的。

三、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

很多父母总是不能放下固有的观念,把孩子看作自己的附属品,于是出现了这样几类父母:

操控型——不听孩子的声音,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

包办溺爱型——为孩子做好一切,不给孩子独立的机会;

粗暴型——随意宣泄情绪,不尊重孩子,吼叫打骂。

著名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其实就是希望成人在对待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发展特点,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而不是成人的附属品。

周国平曾说:“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而如果没有教养,爱就会失去风格,仅仅停留在动物性的水准上。”

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从根本上说,这就是要把孩子看作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

尊重孩子独立人格从教孩子独立做起,不娇惯,不包办,从摔倒自己勇敢爬起来、自己动手吃饭、孩子能做的事情鼓励他自己做,这样一件件小事中,逐步引导孩子自立、自我管理。

其次,在非原则问题上,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决定,给孩子话语权和选择权,不一味否定,鼓励孩子勇敢尝试和挑战。

哪怕孩子的决定不是那么正确,他也会从中体会到选择造成的后果,获得了经验教训,这是他成长的宝贵财富。

家庭相处之道人生感悟2

一、相互尊重

毕竟两个人是由一个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走到了一起,所以有很多的价值观、生活观都会有一定的差别。尊重对方,容许对方在对待同一事物上与自己有不同,迁就对方,在不断磨合的同时要尝试为对方改变。多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不管两个人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在外人面前都要给对方留面子,不要在人前人后说对方的不是,要时刻维护他(她)的尊严。这样既提高了他的威望,也给你撑了面子,反之,你的另一半颜面尽失对你也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二、要体谅、少误会

很多时候眼睛看到的、耳朵听见的`不一定就是事实,需要我们用心去了解,事实去分析!如果对方做了什么让你伤心了,那么你要先体谅他,找他要一个解释,听一听事情的始末原委!这样可以减少不必用的一些误会,而影响感情!

三、相互沟通

在夫妻生活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觉得有些事对方帮不上忙,然后选择憋在心里,这也不说,那也不说,慢慢的你也会觉得对方不懂你,前提是你有跟对方说了吗?所以不管有什么事,都要说出来,让对方知道,同时也是增加对方安全感的一种很好方式。

四、配合对方

夫妻之间需要了解对方,包括对方的兴趣爱好,包括对方的饮食口味,关于对方的一切都要用心的去了解,只有了解对方了,才能够好的去配合对方,所谓的配合不是勉强,更不是委屈了自己去配合对方,而是说,那种由心而生的配合,如果夫妻之间能够做到配合对方,那么我相信,所谓的争吵将会离你们越来越远,夫妻之间只有更多的了解对方,体谅对方,包容对方,才能让两个人的生活和感情更有味儿更美好!

五、以诚相待

其实夫妻之间的相处知道的核心就是“爱”,而爱离不开的就是“诚”。夫妻之间的相处需要以诚相待,在对方面前能够打开自己的心,将最诚恳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对方。

很多时候,摧毁婚姻的不是那些触犯原则的“大事”。往往一些不注意的细枝末节更具备杀伤力。

有一颗星星永远最闪亮,那便是亲情!

对于家庭亲情这块,我最渴望就是父辈他们的和睦和团结,印象中老大分家,爸爸是老二,老三也考大学出去工作了,老小在家,爸爸是中间那个最重亲情,最能吃苦,最能忍受,最能替兄弟们孩子们考虑的,只是不善言辞,话语不多。却处处说到点子上,但是由于他的离世对我打击很大,觉得人生仿佛看不到尽头了,毕竟他从小到大对我的影响很大,我觉得父辈那个年代重男轻女也严重,但爸爸唯一是不看重这块的,也存在爷爷奶奶只顾小的,一个大家庭总体来说还好,可是我觉得对于小辈来说,没有别人家叔叔对侄子侄女那份自来熟的情感,他们是内部不团结,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改变什么的,很痛惜爸爸离开前借钱时候,从小被他供养读书那个三叔的嘴脸,以及他说的话语。是我这辈子都铭记于心的,一个家庭要想和睦团结,首先有能力之人拉扯帮扶,小辈们有感恩之心,这样大家族才能兴旺,那种各顾各,鸭子不管鹅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以后的基因也不够强大,也走不长远!!!

母亲是个体生命的赋予者,也是血缘关系的缔结者。中国人是很看重血缘关系的。在中国人看来,只有血缘最亲密、最稳定和最靠得住。血缘关系中最靠得住的又是母子。中国传统礼教虽然规定父亲的地位最高。但在中国人心中,内心深处,最爱的却是母亲。母亲的“亲”不仅赋予生命,孕育生命,还喂以生命第一种食物——乳汁。也就是有哺育之恩。此后,就有了“妈妈的吻”最美的赞歌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最知儿女心”等谚语。确实,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超脱功利的,是出自于生物本能的。也是母性潜在的能力与情感。大多数母亲在子女身上倾注的不仅是时间、金钱、利益和希望,还有青春、事业和理想;也倾注了她人生经历中所有的“爱”。

相对于母爱而言,父爱就显得深沉。父亲的感情一般深藏于心底,不轻易外露,常常带给子女一种敬畏之感(这种感觉,随着子女成长,逐渐被感知)。有时,这种爱又略带一点“功利”。说“功利”也不太准确。这“功利”不同于一般的功利性。他只是希望子女能尊重其作为一家之长的意见(听话、懂事)或成绩优异,将来有所为;也希望这愿望能够实现,使他在百忙之余多些成就感、欣慰感,在亲戚朋友面前添几分自豪罢了。

无论是感性的母爱还是理性的父爱(也有些家庭玩互调)。随着子女的成长,这两种爱都会被感知、体会乃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全家人健康的活着就是最大的意义

谢谢邀请。

亲情像春风拂面:温暖、低调。

亲情似背依群山:踏实、可靠。

有一年,我和老公还有我哥去参加一个酒宴,从一开始我就说不喝酒,大家都默认了。酒宴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主陪非劝我喝酒,劝酒词说的很实在,让你不好意思拒绝。我很为难,看了老公一眼,他没有任何反应。我哥离开座位,二话没说,端起酒杯就喝了。

多年后,当我提起这件事时,哥哥说:这件事没有印象了。但我记得小时候,每当在外面惹祸后,回家挨打时,你总是挡着不让爸妈打。

我哥比我大两岁,小时候非常调皮,每当惹了麻烦被别人找上门来,父母不问青红皂白,拉过来就打。我当时是怎样去护着我哥,确实记不清了,只记得每次都说:哥哥别哭了。然后陪着他一起哭。

或许平淡琐碎的生活,会让爱情褪色。

或许功名利禄的诱惑,会让友情露出瑕疵。

唯亲情:任岁月流逝,世事变迁,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今天看到了一个新闻,儿子活埋了79岁瘫痪的妈妈!

三天后,妈妈获救,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儿子会不会被重判,希望政府放过儿子。

家庭亲情和生命感悟,在珍惜的人的眼中,每天心怀感恩仍不足以回报,在不知感恩的人的心中,亲情就是羁绊,生命可以随意践踏!

想到2019年底,我的妈妈因为肺结节做手术,妈妈是个闲不住的人,一直都是她在照顾我们的生活。这次生病我就想,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来照顾她。通过这次手术我自己也更加珍惜生命了,为了维护亲情,我要爱惜好家人的生命!

愿所以人都能珍惜亲情,珍爱生命!

不要计较得失,用宽容的心去面对身边每一个亲人

小时候很埋怨父母,为什么要把我带到到这个世界上?家里面也没钱,父母也对我的不够心理关注,让我来这个世界上受苦。

后来明白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能够让我健康的长大,甚至供我完读大学,已经拼尽了他们的全力。

长大后埋怨自己。小时候的生活状态是自己没有办法选择的,现在已经长大成人,混成什么样子都是自己的事情。

慢慢的接受自己,接受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平。埋头做事吧!

健康快乐



父母子女一场,也许争吵会产生裂痕,但爱一定会治愈一切。



作者:淇奥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一口气追完了《余生,请多指教》,原以为是个纯爱剧,却反倒被林家父女间的亲情感染得又哭又笑。


剧中的林老师,像极了我们这辈80、90后的父亲,对孩子最深的关爱,却用最伤人别扭的语气来表达,平添了许多矛盾。



01

中国式的打压教育

最伤人的话给最爱的人


电视剧一开头,杨紫饰演的林之校对父亲就是一通抱怨。


因为父母没去看她的表演,报复性的和好友去了酒吧,就因为“他不让我去我偏去”。


另一边却是,在家等到晚上10点还不见女儿回来焦心的林老师。


虽然是因为担心女儿的安全,但对着女儿说出口的话却是:你游手好闲、一事无成,再这样下去,非得混成个社会渣子。



说实话,这段太让人共情了。


我们这辈的父母,总想用自己的经验给孩子最好的安排,却往往用错了方式,反而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就像主持人马丁曾在《我是演说家》中讲述他自己的故事一样:


一次考试考了全年级第二名,父亲拿到试卷第一句却是问:第一名是谁?


努力之后终于考到了第一名,没想到父亲却又说了句:这道题我不是给你讲过吗?又错了?


或者是孩子明明已经做的很好了,面对他人的夸奖却会过分谦虚的说一句:孩子不行,还得更努力。


是啊,就像林家父女吵架时林父说的:我就是看着你的现状,不想让你多走弯路。光靠梦想并不能维持生计。



这大概是很多父母的心声,可中国式的“无法说出口的爱”,在孩子看来就是永远达不到的“别人家的孩子”的标准,孩子的理解就会是“你不认可我”。


而这样的孩子,他的成长,就成了和父母的对抗。要么努力到无能为力,要么破罐子破摔彻底放弃,这样的过程注定没有赢家。


孩子赢了,父母子女的亲情也断了,他可能更会远走高飞,强大也孤独;孩子输了,他就成了父母手中的傀儡,不再是他自己。



02

为何家会伤人

请放下为人父母的傲慢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曾说过:爱只会导致好的结果,而不会导致伤害,导致伤害的一定不是爱。


可惜在最有爱的家庭环境里,父母却有意或无意对最爱的人,做了伤害的事。


就像剧中,林之校曾说:当老师和爸爸的身份重合,对孩子来说是最恐怖的。


比如林之校早起要迟到了,林老师会先在家里训她一顿,等她到了学校,再当着大家的面把自己的孩子树典型。


因为老师身份的叠加,林老师比他人更希望女儿在学校也能是他的骄傲,他难免会用过重的手段,期待孩子立马能改正错误。



但教育却是最不该追求效率的。


在印度电影《美好的人生》中有一个片段,一次聚会,女主卡伊拉因被父母当众指责,愤然离席。


当弟弟要出去追她时,另一位父亲却说:你看吧,自从父母开始管她,她就没有再失败过,所以父母的决定是对的。


这时弟弟说了一句话,很让人共鸣,“失败有千千万万种,我们能看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


在父母不为人知的角落,孩子究竟经历了多少的自我抗争,才表现出父母“理想的样子”,也许是父母永远不会知道的。




作为父母,我们只看到了“打骂”,“严厉的批评”,“讽刺挖苦”的及时有效,却往往忽略了,这背后孩子为了获得父母的“爱”所做的委曲求全。


作为父母,我们往往以“过来人”自居,却忽视了孩子也在成长。


所以面对孩子,不妨放下为人父母的傲慢,用心去听一听孩子究竟在想什么。



03

争吵会有裂痕

但爱会治愈一切


在《余生》第3集,林之校的爸爸林老师被确诊胃癌中期。


在生死面前,关心被放大,父女俩终于慢慢放下了以往“火药味”的交流方式。


甚至父亲手术前偷偷购买了回老家的火车,只为了拿到林之校小时候一笔一划写下的“想和父亲一起做的100件事”。


还陪着林之校去了“肯德基”,只因为这是女儿小时候的100个愿望之一。



是啊,当人生开始“倒计时”,有些话不说,有些事不做,就来不及了。


但剧变中的改变总归不是日常,在大多数家庭中,父母子女间的争吵却是免不了的。


在《爸爸去哪儿3》中有一幕,演员林永健着急排练晚上的演出,但儿子大竣却一直小动作不断,一会大家站着他坐下了,一会又爬床上去了。


林永健忍不住训斥了几句,此时大竣却说:“你是魔鬼吗?”


林永健很激动的回答:“我是你爹!”


但是说完,看着儿子吞吞吐吐的样子,林永健就后悔了,赶紧找个借口躲了出去。


爸爸林永健的训斥,表面是为了团队的纪律,但内心其实是希望儿子更好地参与到大家的活动中。


但爱孩子,却并不代表我们能够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爱。不过好在,冲突背后,就是转机。


就像节目中的林永健,因为爱而自责,也会因为自责而反省。


后来他诚恳地说:孩子表现不好,是我的问题,请给我时间,让我学习。


父母子女一场,也许争吵会产生裂痕,但爱一定会治愈一切。




04

在爱中长大的孩子,自带力量


在剧中,因是否出国治疗林父林母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但此时的林之校,不仅调和了父母的矛盾,还发誓“自己要成为大人,保护父母”。


是啊,爱的表达方式也许不同,却代表着同样的爱。在生死面前,当我们放下过分的期待,反而更能看清彼此的真心。


那么,如果父母能够通过恰当地表达,让孩子感受到爱呢?


演员袁泉曾讲述过自己的经历。


11岁时便独自北漂,开启长达7年的学戏生涯。最初两年,因为学习进展太慢,她一度敏感又自卑。


但如今,出道23年的她,虽然戏不多,大部分还是配角,却每每因为演技“翻红”。


在《朗读者》中,她曾说过,最苦的那7年,唯一的安慰就是收到父母的信。而这样的信,7年里,她一共攒了297封。



在节目中,展示了一封回信:


“做父母地理解你,心疼你。我们绝不会在你竭尽全力仍暂时达不到目标的情况下,还要你去拼命。泉泉,切记,在挫折面前不气馁,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振作起来吧。”


说实话,父母字里行间中对她的信任、支持和理解,时隔多年,依然能够感受到。


所以袁泉说:“我的童年是没有任何瑕疵的,满是幸福的回忆。”


是啊,因为被爱过,所以内心笃定而坚信,内心有力量,选择时便更容易全力以赴。


所以毕业时,中央实验话剧院选人时,最终只有她一个人去了。虽然话剧演员的收入会更低,更没名气,但她却也因此磨练出了演技。


是啊,一份恰如其分,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的爱,本身就充满力量。



写在最后


在《余生》的预告片中,林老师曾有过一段独白:


“赶快长大吧,爸爸不能陪你一辈子,我很遗憾只能陪你一程,但你值得被爱,以后的每一程也一定会得到更多更好的。”



这大概是每个父母的内心独白,希望孩子能够独立坚强的长大,却又因为焦虑、情绪每每对孩子口不择言。


如果因为这样而错过,岂不可惜?



作者简介:淇奥,富书专栏作者,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希望用文字传递爱,用心守护爱,文章首发公众号: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