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陕西电视台 > 陕西卫视在线直播

先人是指什么人(陕西话先人是指什么人)

发布时间:2022-06-22 22:17:29   作者:鹰视狼顾   来源:网友分享   我要投稿

先人是指什么人(陕西话先人是指什么人)

先人是指什么人:

先人就是祖宗的意思,很多家庭虫孩子,就喊孩子小祖宗。

甘肃地区的你不亏了先人,陕西地区的羞他先人,这都是骂人的方言,意思是羞辱对方的先人。

在四川和贵州等地方,经常说仙人板板、仙人板板,这些词里面的先人也是祖宗的意思。先人板板指的是祖宗的灵位或者是棺材板,这些都是很有地方特色的,问候对方祖先的口头禅。

亏先人和羞先人的区别:

亏先人和羞先人这都是骂人的,但是语气不一样,亏先人要重一些,羞先人要轻一些。

亏先人是骂人的话,是对不道德、不孝顺、没有人格的人的一种批评。比如说,人们说起盗坟墓的人,就会说:太是过分和亏先人以及羞先人了吧!

亏先人那羞先人,这是天水民间俗语,是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

陕北特指,陕西的延安和榆林管辖的地区,东隔黄河与晋西相望。西以子午岭为界,与甘肃,宁夏相邻。北与内蒙古相接,南与关中铜川相连,在黄河几字湾内。

与陕北有过一段缘渊,沈从文有他笔下的湘西,我的心中有生命里的陕北,陕北的风从我身体里吹过……

今天生活在陕北那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在那片土地上有过怎样的前世今生?

以考古化石发现为依据,800万年前,陕北是一片茫茫水域,蓝天万鸟齐飞舞,水底群鱼自由的遨游,由于地壳运动的抬升,大约200多万年前,黄土高原地貌基本定型了,在大自然的风雨雷电作用下,成为了孕育人类的沃土。

100多万年前,在黄土高原的脚下,出现了直立行走的古猿人蓝田人,20多万年前又出现了渭南大荔人,是中国人直系祖先的起源,五万年前左右,陕北洛河上游志丹县金鼎乡,就有智人“金鼎人”在这里生活了。约37000年前在靖边县红柳河流域,生活着“河套人”。约三万年前,在黄龙县徐家坟,生活着“黄龙人”。

距今7000年至5000年,仰韶文化在陕北的大小河流两岸的台地上,山坡上活跃着,距今共发现645处。新石器时代,陕北先民过上了质量较高的生活,石制工具的日臻完善,他们已经吃上小米了,穿上了简单的麻布粗衣,开始修建半地窖和土窑洞,泥草搅拌抹墙面,火烧土面,开始了一点小讲究。5000年至4500年间,陕北是温润的季风气候,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部落,就开始活跃在陕北的土地上。随着工具的进步,农产品有了剩余,人们大力驯养家畜,学会凿石开井取水,居家转移到向阳的山坡上。出现了窑洞前搭建屋檐的样式。4000年前,红铜冶铸,玉器,象牙雕刻,都出现在了陕北的土地上。陕北的古原住民开始扣响了文明时代的大门。

禹王设九州,陕北属于雍州。夏朝时,陕北神木、府谷、佳县等地属雍州白翟人(华夏先民的一支)的领地,延安也属于雍州的一部分,居住着熏育(荤粥)古簇游牧部落,清涧居住着黄帝后裔五龙氏族。

夏商之际,一部分鬼方部落从北方草原南下,辗转至今志丹,安塞、子长、清涧、延川、延长、宜川等地。商朝多次征讨鬼方,让陕北大部分属于商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商王武丁曾率5000人以周人为主力攻伐鬼方。

商末周初,鬼方部落又兴盛起来,从中亚和贝加尔湖迁徙南下而来,把陕北一部分地方做为了他们的邻地。西周的275年间,陕北主要居住民就是游牧民族,各地方游牧部落活动区域飘忽不定。陕北北部是商时从遥远的西北迁徙而来的西戎,西周称为犬戎,以羌人为主。

西周在“践草为径”的基础上,修通了都城镐京通往陕北的交通道路,最后迎来了犬戎对周幽王的攻打,被迫东迁。

春秋时,鬼方在史书上消失了。陕北为白翟,白狄、赤狄、林胡,义渠戎所居住。也开始从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慢慢的过渡,这一时间段白狄等诸族与华夏族渐渐融合,既有战争也有交流,如:晋献公曾娶百狄孤氏女,生公子重耳与夷吾。晋公子重耳曾流亡白狄12年,曾居住在陕北的延安一带,并娶赤狄女子季隗为妻。

至今,陕北子长县南沟岔乡有一川名曰“重耳川”。居住在陕北一带另外一支白狄人走出了黄土高山区,向东度过黄河,在平原地带建立了中山国,历代国君姓姬,也有可能是黄帝后裔的一支,后被赵国所灭。

公元前545年,白狄人降归晋国,晋国在陕北设上郡,陕北淮宁河以南为晋国的领土,以北为赵国的土地。这时的陕北,依然畜牧业的时代。三家分晋后,陕北一部分控制在魏国人手里。

秦惠文王十年,魏国让秦国打的招架不住了,魏国纳上郡15县,(今陕北宜川延安一带)予秦国,延安从历史上第一次开始属于秦国,秦昭王时期,延安属上郡(榆林市)管辖,秦在延安一带设高奴县,现址在今延安市城东尹家沟,这是延安筑城之始,秦统一六国,全国推行郡县制,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设绥德县为上郡,治肤施县(延安)。在黄河几字湾西部,北部,都是匈奴的势力范围。

陕北由此开始成为中央王朝的北门户,边关要塞。始皇派蒙恬引军30万驻上郡,驱赶匈奴至河套以北,修筑万里长城,秦直道。扶苏因反对始皇焚书坑儒,被贬至上郡给蒙恬做监军,后二人均被篡位的胡亥赐死,部分军队与边民融合,留在了陕北。秦时陕北南部开始了半牧半农的社会形态。

汉高祖元年,项羽封秦朝的降将董翳于上都高奴(延安)为翟王,这货没什么节气,第二年翟王又降汉高祖,汉又置上郡。这时的陕北依旧是边塞要冲,塞外的匈奴又在草原上兴起了,大汉王朝经过一段送女人,送财物忍声吞气的岁月。陕北经常受到匈奴的骚扰,时常深入陕北腹地掠夺,来了一时半会还不走,一直掠夺到汉朝渭河平原上的甘泉宫。

招架不住的汉廷派使劝说匈奴头领稽粥,让他“勿爱汉物”!直到汉武大帝时,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汉武帝发动三次大规模北击匈奴,使匈奴,南匈奴人归降汉朝。汉朝把它一部分安置在陕北北部和河套一带。东汉又迁甘肃羌人(前西戎的一支)入陕北,大量的移民屯戎是陕北农业空前发展,半牧半农线推移到陕北北部,这时侯的陕北,是从内地迁来的华族和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也有零星北匈奴的骚扰。

东汉定都洛阳,陕北失去了北门户的地位,东汉与匈奴的战斗远远没有结束,经过多年实行断其右臂的政策,联合羌,鲜卑,乌桓一起攻打匈奴,陕北不再是边塞,与匈奴的国境向北推进入内蒙古境内。整个陕北成为安置投降匈奴的地方之一,这是汉人与匈奴人的大融合时期,北匈奴在西域被汉追打,想和亲汉不充,远逃漠北以西,东汉末年,残余北匈奴群龙无首,受到鲜卑人不断的打压,先后多批次南下降汉,周边各民族纷纷涌入中原,陕北的南匈奴大部分也南下,进入关中地区,那时的关中100万人就有50万的匈奴人和少数民族,匈奴走了,很多一段时间后,陕北成为羌胡的地盘。

三国时,陕北一直被羌胡占据,匈奴人和入关的各游牧民族,参与了中原的混战,后来曹操平定北方,把汉化的南匈奴分成五个部安置在陕西,山西,河北一带。山西;汾阳六千户,祁县四千户,忻州三千户,文水三万户,仅安置匈奴等人口二十万,这些人后来全部汉化。(大明时从山西多次移民入陕北就有他们的后裔)

魏晋南北朝时,气候进入到一个很长的寒冷期,农耕游牧线急剧南移,汉人放弃郡县,向南逃亡,陕北羌胡在西晋统一全国后,曾与北方草原崛起的鲜卑归于西晋,西晋八王之乱后又不再听从中原王朝差事遣,在这个中国历史的大动荡大时期,陕北先后建立的有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燕(鲜卑)、前秦(氐)、后秦(羌)等少数民族。公元407年,匈奴与羌的混血儿赫连勃勃称王,建都统万城(今靖边白城子),国号大夏。勃勃同志投靠后秦皇帝姚兴,姚兴把三城等地三万兵马交给勃勃管理,三城就是现在的延安。勃勃统治地区包括陕北今天的榆林和延安两市,在吴堡筑“吴儿城”,安置从关中俘来的军民(吴儿)。后打入长安称帝去了。而后又被北魏抄了老窝,攻破了统万城,财物,牛羊,战马,女人全归了北魏、再后来西魏、北周都统治过陕北,这时期的陕北汉人所剩无几。

隋王朝的统一,结束了国家300多年的,陕北回归中原王朝,这时候陕北北方草原兴起的是突厥人。公元582隋军挫败了入侵陕北的突厥军,三年后厥归附隋朝,迁居内蒙古。陕北得以安宁,隋王朝重新修筑长城,重修肤施,直罗城,开始发展人口。

大唐盛世时期,李世民把之前趁乱造次的北方的突厥,给打废了。陕北边关基本安定,延安宝塔在唐代建成,刻有一匾曰;“俯视红尘”。

只有大唐盛世才有这样的气魄。这时的陕北成为中央王朝的积极管辖区,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繁荣时期。在强大的中央王朝统治下,杂居于陕北地区的部分突厥、稽胡等各族基本上都能与汉族友好往来,和睦相处。唐中叶,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与唐王朝打了多年的仗以后,公元786年入侵陕北,大肆掠夺,唐王朝内乱。无力顾及。吐蕃军队在陕北水土不服,粮草供给不足,后毁坏城池,掠携百姓,退出陕北。

五代十国,党项人拓跋氏在陕北趁机崛起,党项人是原居松潘高原羌人的一支,因受吐番侵袭,迁入陕北横山县,唐末因平乱黄巢起义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史,赐李姓。建立被中原王朝认可的军事潘镇,因此走上历史舞台。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与宋。北宋吞并夏州割据。党项人李继迁不愿投降宋朝而出走创业,占领河西走廊。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西夏,占据陕北延安以北大部分地区。长达200年。

北宋时陕北设延州、富州、丹州、坊州。这一时期的陕北延安,成为北宋王朝,抗击西夏保卫中原的前沿阵地,宋与西夏党项人,战事频繁,党项人在今吴堡设吴堡寨。宋代名臣韩琦、范仲淹,沈括,等在此御敌,家喻户晓的杨家将就在这片土地上征战过,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延州改称延安府, 绥州、宥州被西夏占据,公元1070年收复。1096年后,得失无常,宋高宗南渡。陕北沦为金国女真人的地盘。

元代疆域辽阔,陕北成为元朝的腹地,陕北南部属于纯农业区,北部依旧半农半牧,元朝给陕北的社会文化留下了极大的影响,蒙古人的统治,让北方汉人沦为三等人,连新娘的初夜权都归蒙古人。蒙古人在文化上,在习俗上,可劲的作贱汉人。

其余的少数民族,社会地位也高于汉族,也骑在汉人头上拉屎拉尿。陕北其实是汉化和胡化相互撕扯的地方,现在在陕北人的方言里,在诸多的地方名称上,生活习俗上,姓氏里也能找到一些民族融合的影子。

到了元末明初,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因为他是从蒙元手里夺取的江山,所以特别害怕蒙古人的。陕北成为大明王朝的防御重地,一开始在延安,后来又北移到榆林。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见于史料,陕北为明王朝从辽东到宁夏设九边军事重地之一边,修两道长城,和众多烽火台。

那时候的陕北经历了元朝末年的战乱,灾荒。广大田地荒芜,人民流亡,村庄残破。明朝大移民——也就是我们民间常说的“大槐树移民”,在这个时间段开始了,当时许多晋地的老百姓都被迁往陕北,大大扩充了陕北地区的人口数量。

所以,我们如今听到的陕北方言与山西话十分相似。(晋地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地方)当然,陕北不光有山西人迁移过来,还有许多我国其他地区如河南河北等地的百姓迁移至陕北。

陕北较大的村庄都始建于明洪武或永乐时期,在陕北的米脂、绥德、吴堡、横山县、子洲,洛川、延安、神木的各个村庄家族族谱里,都有记载。

陕北北部与蒙古草原相连,蒙古人每到秋天就来掠夺,大明在榆林设有重兵,来抵挡蒙古人的侵略。大明王朝在陕北屯兵十万,这十万人都需要陕北人来供养,陕北土地贫瘠养不起,明末气候进入一个小冰河时期。

陕北风沙壅积,寒流旱灾不断,明朝天启年间,面对塞外皇太极的威胁,朝廷节省开支,加重了陕北的赋税和徭役,陕北出现大饥荒,就演变出了陕北的农民起义,党项人李继迁的后人李自成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在大明军队的剿灭中俞发强大,曾短暂的统治过陕北,顺治二年,清将阿济格从陕西北部,扎起筏子渡过黄河,经绥德,攻克延安。一路向南打去。陕北从此归入大清的管辖。

清朝建立,蒙古归降清朝,康熙平定葛尔丹,陕北几乎成为清帝国的中心腹地,经历明末的大动荡,人口锐减,自然环境恶化,清初延安府人口,全陕西最少。清王朝延续明朝策略从山西迁人口入陕北,从晋,豫,鲁,燕,抽调兵将往陕北屯垦,去军籍垦田为民,人口增多,现代村庄由此基本定型,清朝中期后,陕北社会安定。

清朝1862年开始陕甘乱,这次叛乱也给后世的陕北留下了永远的伤痛,原住汉民几乎消失殆尽。现在陕北很多地方还以杀人沟,杀人卯来命名。它给汉族人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由最初的民族矛盾,演变成立志在关中的黄河以北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后被左宗棠镇压,一部分远逃,一部分回民汉化。镇压回民起义后,清政府安抚抵抗回民的义军,数万人,安置在肤施,延长,宜川,洛川,发给籽种,令其垦荒。人口又开始发展。

西方传教士开始进入陕北,在陕北各处建立起教堂,通过各种手段收购土地,吸引群众入教,又对当地居民进行租地剥削。同时干预地方行政。偏袒教民,天灾人祸不断。土匪又开始在陕北这块土地上,四处蜂起。占山头,抢劫财物,杀人放火,陕北人口开始下降。人口小范围的迁徙。

初年,军阀井岳秀统治陕北,他没有参与军阀混战,陕北度过了短暂的一段稳定期。而后匪患加剧,多云集在榆林一带。南京政府统治时期,是陕北匪患的全盛时期。1935年,中央红军来到陕北,陕北的天空被点亮,毛主席在延安窑洞住了13年,全国的有志青年向陕北涌来,陕北人口临时急剧增长,陕北供养不了这么多人,毛主席开始提倡搞大生产运动……延安这13年的红色光芒,让它名扬四海。而陕北的历史却远不止这13年。

新中国成立后,58年大跃进,后来爆发全国性大饥荒,河南,安徽,山东,各地饥民逃荒到达陕北,那是一次为了生存的长征,陕北的土地让他们活了下来。他们在宗族村落的边缘地带,建立了小小村庄。也是现代陕北最后一次迁入的人口。

来源:今日头条/初见千山雪

(ZH)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