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江苏电视台 > 南京信息在线直播

南京为什么叫金陵(南京为啥叫做金陵)

发布时间:2022-06-14 11:56:52   作者:相见陌路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南京为什么叫金陵(南京为啥叫做金陵)

大家耳熟能详的,就多达十几个,比如:石头城、白下、江宁、丹阳、金陵、秣陵、建业、建康、秦淮、应天等等。

但是,最受欢迎的一个别称,无疑,是:金陵。

所以,南京城,又叫做:金陵城。

那么,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南京,为什么叫做金陵?

金陵这个词儿,什么时候出现的?南京那么多别称,为什么最受欢迎的,却是金陵呢?

下面,我们围绕这个问题,简单来聊聊!

一:金陵从何而来?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金陵二字,从何而来。

按照《说文解字》上的说法,“陵”者,山也,“金陵”可以理解为“金色的山”。

而南京城最著名的山,莫过于钟山(紫金山、金山)。

民间流行的说法是:在春秋时期,南京的钟山,就叫做:金陵。

在古代的地名起源中,约定俗成的方式是,喜欢用山的名字,或者河的名字,来作为地名。

比如洛阳的命名,与洛水有关;

比如合肥的命名,与东淝河和南淝河有关;

经典吸血鬼电影(浅谈吸血鬼电影发展史)说起‘吸血鬼’电影大家都不陌生,事实上1921年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吸血鬼电影《诺斯费拉图》不过它只是第一部长电影,并不是第一个讲述吸血鬼的电影,因为早在1896年的圣诞节,就已经出现了一部《魔鬼的城堡》但它只是两分钟的短片所以《诺斯费拉图》就被认为是世界上

比如四川的眉山市,与峨眉山有关。

同样,南京城的雅称:金陵,也与南京城的钟山有关。

据《舆地志》记载:“蒋山古曰金陵山,县之名因此山立”。

二:金陵何时作为城名?

而“金陵”二字最早用于城名,是在战国时期。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败越国,杀越王无疆,尽取越国夺取的吴国的地域,而在石头山(今清凉山)筑城,称为金陵邑。

金陵,就是在这个时候,作为这片土地的名字。

而文中提到的楚威王,是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楚国国君,《芈月传》中,曾经提及到这位君王。

他一生以恢复楚庄王时代的霸业为志向,曾经占领过越国,使楚国势力范围,扩张到长江中下游与江淮地区。

当年,正是在他的努力下,金陵邑才得以建成。

后来,在唐代的《建康实录》中,对此,也有明确记载:“因山立号,置金陵邑”。

因此,南京叫做:金陵,十分恰当,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虽然南京后来有过许多称谓,但是,经过时间的淘洗,最终,南京人还是最认可“金陵”这个雅称。

公元前333年,楚国灭掉越国。当时受方士望气学说的影响,此处有“王气”,为防止日后有人在此称王,楚威王便在狮子山之东埋下金制小人以镇“王气”,号为“金陵”(意即金人之陵寝)。同时在石头山上筑城,取名“金陵邑”。金陵得名即始于此。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东巡南下途经金陵,陪同的术士见金陵四周地势险要,便对秦始皇说:五百年后金陵有王气。始皇听后龙颜大怒,当即派人凿断方山地脉,令淮水流贯金陵与长江汇合,以泄“王气”,金陵段淮水由此得名“秦淮河”。秦始皇觉得仅泄“王气”尚不能满足其传之万世的心愿,于是又下令将金陵改为秣陵。秣即草料,在秦始皇眼里,金陵只配作他的草料场。

到了三国时,孙权重筑石头城,后改称“建业”(取建立帝王万世功业之意),并迁都于此。这是南京作为都城的开始。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改建业为建邺。

永嘉元年(307年)八王之乱后,司马睿听从王导建议迁镇到建邺。建兴元年(313年),因避愍帝“司马邺”讳,改建邺为建康,后来作为东晋王朝的都城,一直到南北朝时期都是都城所在。

从吴(三国)、东晋到南北朝之南国(宋、齐、梁、陈),这就是“六朝古都”之谓。

到了陈朝后主祯明三年正月,隋军破建康,俘虏陈后主,陈朝灭亡,隋文帝因有人占领称帝,下令将建康城夷为平地,摧毁六朝宫苑,在石头城置蒋州。(蒋州的得名源于蒋山。蒋山乃紫金山东吴时的名称。汉代,紫金山被风水先生说成“王气所钟之处”,于是便有了钟山之名。东吴时,为避孙权祖父孙钟之讳,以东汉末年战死在钟山的秣陵尉蒋子文之姓改名为蒋山。)

唐武德九年(626年),将设在石头城的行政机构州治“扬州”迁往江都(今扬州市),金陵先后称为“蒋州”和“杨州”。唐时南京曾用过丹阳、江宁、归化、白下和上元等名称。

唐朝乾元元年(758年),改江宁郡(今南京)为升州,不久即废。

唐朝光启三年(887年),复立升州。

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北宋灭南唐,复改江宁府(今南京)为升州。天禧二年(1018年),复升州为江宁府。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改称建康府作为宋朝行都,称“东都”,绍兴元年(1131年)改为留都。南宋时建康府仍为江南东路首府。

元朝时,江宁府改为集庆路。明朝时,又改江宁府为应天府,为明朝初期的首都,复称南京,是为南直隶。

清朝有又改称江宁府(天平天国期间,曾一度成为天国的“天京”),直到国民政府改回“南京”,后沿用至今。

您好,我是格物书画,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曾做过许多朝代的首都。自然也有许多别称,比如建康、江宁、金陵等等。

著名史学家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曾说“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在南京的别称中,金陵的名声是最大的,比如著名电影《金陵十三钗》就采用金陵一名。

那么南京为何又叫金陵呢?

宋朝的《景定建康志》:金陵何而为名也?考之史前,楚威王时,以其地有王气,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

原来,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灭了越国,占领了南京,有臣子报告楚王说南京这个地方王气胜过郢(当时楚国都城在郢),于楚国不利。于是楚王就命人在南京的山上埋下金石以压制这里的王气,“金陵”由此而来。

金陵是南京的别称之一。

金陵名称的来历,是因为南京钟山(又称紫金山)在春秋时称金陵山而得名。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后,就在今清凉山上修筑了一座城邑。因为那时紫金山叫做金陵山,她的余脉小山都还没有自己的名字,楚邑建在清凉山上,而清凉山当时是金陵山的一部分,所以把此城命名为金陵邑。唐代的《建康实录》明确记有楚威王是“因山立号,置金陵邑”,即用山名作为邑名。由于当年的长江还在清凉山的西麓下流过,金陵邑临江控淮,形势十分险要,所以楚威王选在这里置金陵邑,欲借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金陵邑是南京历史上年代仅次于越城的第二座古城。从城区结构上看,她貌似小城堡;但从性质讲,已和越城迥然不同,她是一座具有行政区治所性质的占城,标志着南京设置行政区划的开始,也是南京称为金陵的发端。我的回答“纯属复制”,抱歉[握手]

金陵是南京的别称之一。

金陵名称的来历,是因为南京钟山(又称紫金山)在春秋时称金陵山而得名。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后,就在今清凉山上修筑了一座城邑。因为那时紫金山叫做金陵山,她的余脉小山都还没有自己的名字,楚邑建在清凉山上,而清凉山当时是金陵山的一部分,所以把此城命名为金陵邑。唐代的《建康实录》明确记有楚威王是“因山立号,置金陵邑”,即用山名作为邑名。由于当年的长江还在清凉山的西麓下流过,金陵邑临江控淮,形势十分险要,所以楚威王选在这里置金陵邑,欲借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金陵邑是南京历史上年代仅次于越城的第二座古城。从城区结构上看,她貌似小城堡;但从性质讲,已和越城迥然不同,她是一座具有行政区治所性质的占城,标志着南京设置行政区划的开始,也是南京称为金陵的发端。

谢谢邀请!

南京什么时侯叫“金陵"?

——金陵是南京古代第一座都城的古称,……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南京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称源于此。

——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清凉山,石头城建都使中国的政治中心,走出“黄河文化”版块,引领了长江流域及整个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的发展进程,南京——金陵长期是中国南方政治,文化,軍事中心,金陵城是中世纪,世界第一大城市。为今后中国古代各历史朝代沿革发展之初第一座都城,也是中国南方政治,经济,文化,軍事权力中心的策源地!金陵文化从此源源流长,经久不衰,金陵是南京,从古至今二十多个历史帝王朝代,最美的皇朝称号,沿用历史最长称呼!金陵,雅称拥有2300多年历史!

戰國時期,楚威王灭越筑城。山石:石頭山,今名清凉山,山边筑城,称金陵邑。

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有关“金陵”之名的由来,千百年来有着诸多神秘传说。当代南京学者六朝史专家刘宗意等人经多年研究考证,终于揭示其中原委。

一、“因山立号”说  

这种说法认为,“金陵”原本是钟山最早的名称,后来成为南京的地名。  

刘宗意指出,陵,作为名词有二义。一为《说文解字》上讲的“大阜”,就是较高的山。二是借用为帝王的坟墓。古人把山陵比作最高统治者,帝王的去世称为“山陵崩”。帝王坟高起像一座山,建坟往往是在帝王活着的时候,为避不吉,讳称为陵或山陵。  

当时的“金陵邑”只是个具有军事意义的小城堡,城市虽然规模不大,但它却是南京设置行政区划的开始,也是南京称为“金陵”的发端。而由于“金陵邑”险要的地理位置,随着此地影响力的越来越大,“金陵”之名也越叫越响。

二、“金坛得名”说  

关于金陵的来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唐《建康实录》说:“楚之金陵,今石头城是也,或云地接华阳金坛之陵,故号金陵”。但据刘宗意介绍,该书作者许嵩还没弄清金陵具体是指哪座山,可能是把它当作石头山(今清凉山)的旧名了,所以对“因山立号”说能否完全成立产生了疑问。他亦感觉石头山还不足以享用“金陵”之美名,于是将“金坛得名”的猜测也一并记录下来,以示其心中疑问。古人严谨的治学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三、帝王“埋金”说  

“金陵”之名来源还有另外一说,即“埋金”之说。这种说法中,“陵”被解释为坟墓。相传金陵的名称是因秦始皇在金陵岗埋金以镇王气而得,即“埋金的陵墓”,故名金陵。而金陵岗据说在今幕府山西。《景定建康志》记载:“父老言秦(始皇)厌东南王气,铸金人埋于此。”并说在秦始皇埋金的金陵岗曾立一碑,上刻:“不在山前,不在山后,不在山南,不在山北,有人获得,富了一国。”  

但又有人传说秦始皇并没有真的埋金,而只是诡称在山中埋金。这样,让寻金的人在山的前后南北,“遍山而凿之,金未有获,而山之气泄矣”。  

此外,还有楚威王埋金说,据说当时楚威王觉得南京“有王气”,甚恐,于是吩咐手下在今狮子山以北的江边(古称龙湾)埋金。《景定建康志》如此记载:“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子熊商败越,尽取故吴地。以此地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号曰金陵。”

金陵,南京的别称。

十里秦淮

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金陵是南京最雅致而古老的正式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其来历,一般认为因南京钟山在春秋时称金陵山而得名。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后,就在今清凉山上修筑了一座城邑。因为那时紫金山叫做金陵山,它的余脉小山都还没有自己的名字,楚邑建在清凉山上,而清凉山当时是金陵山的一部分,所以把此城命名为金陵邑。唐代的《建康实录》明确记有楚威王是"因山立号,置金陵邑",即用山名作为邑名。由于当年的长江还在清凉山的西麓下流过,金陵邑临江控淮,形势十分险要,所以楚威王选在这里置金陵邑,欲借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

金陵邑是南京历史上年代仅次于越城的第二座古城。从城区结构上看,它貌似小城堡;但从性质讲,已和越城迥然不同,它是一座具有行政区治所性质的占城,标志着南京设置行政区划的开始,也是南京称为金陵的发端。

南京叫金陵由战国开始,是楚王定的名称,但当时其实不是一个城市,而是一个郡县。基本上是楚王给它置了一个邑,叫作金陵邑。而南京的历史最早应该从三国东吴开始说起,为什么呢,因为在东吴之前,南京算不上是一个城市。

我们津津乐道的“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那时候所说的扬州,根本不是今天的扬州,那时候所说的扬州基本上是属于江南这一片,就是以南京为核心的这个地方,所以当你说下扬州的时候,实际上去的是南京。而扬州这个地方在江对岸开始出现,还是在很晚以后的事情。

金陵邑这个地方也被称作冶城,还有越城,它有很多不同的名字。但是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传说,说这个地方有虎踞龙盘之气,有帝王之气,所以有一次秦始皇巡游,经过金陵的时候,别人告诉他说这个地方叫金陵,有虎踞龙盘之气,将来会产生帝王。秦始皇听了很生气,就凿了一条河,把水引进城里边,这个可能无形中形成了今天南京的水系,冲破这个帝王之气。他同时说,这里不许叫金陵,改名叫秣陵。秣陵就是养马的地方,这个地只配给我养马,你不能够出现皇帝,因为我才是唯一的皇帝,这就是南京最早开始叫秣陵的原因。南京其他的名字就不一一道来了。

【来源:现代快报+】

南京,自古就是读书人的聚集地。

徜徉街巷,一个个老地名,记录下读书人考学、求学的历史。

成贤街、四牌楼、沈举人巷、朱状元巷、秦状元里、上江考棚、三元巷、文德桥、文昌巷、科巷……

今天(6月7日)是高考日,就让这些老地名送上文脉君对考生们深深的祝福!

秦状元里

“秦状元”在南京很有名,他叫秦大士,字涧泉,是清乾隆时的状元,他官至侍读学士,后在翰林院供职。秦大士的诗、书、画,人称“三绝”。

秦状元在长乐路的府邸,叫做“秦状元府”,这里是南京唯一保存完好的状元故居,已有300多年历史。秦家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均鼎盛,子孙中不乏朝中重臣。

在南京,还有一条名为秦状元里的街巷,也与秦状元有关,是他未中状元时住过的小巷,原本叫秦状元巷,位于中华路西侧、金沙井一带。

20世纪50年代初,秦状元巷与银作坊合并,称“秦银巷”。20世纪末,这里改名“秦状元里”。

今天的秦状元里既是街巷名,也是小区的名字,多个小区都以秦状元里为门牌号,将这个老地名承传。

状元境

状元境位于夫子庙北侧。东起贡院西街,西至教敷营。

据考证,南唐时,此处名国子监巷;元、明时期,此处曾名状元坊;清代时,此处是书店、书摊集中地,并有一家书坊名为状元阁。此后,这里便被称为状元境。因为夫子庙一带曾经是江南贡院赶考考生的聚居之地,考生喜欢到这里住宿和买书,都是为了讨好彩头。

江南贡院是全国开创最早、规模最大的乡试场所。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初名建康贡院,是县、府学子科举应试场所,起先占地面积并不大,应考人数也不多。明初,朱元璋建都南京后,将直隶省(今江苏、安徽,上海)的乡试及全国性的会试都集中于江南贡院进行。

今天的状元境是夫子庙步行街的重要部分,人们可在这里悠闲漫步,感受夫子庙的慢生活。

三元巷

南京最出名的“武科举”地名,当属三元巷。位于中山南路北段,东起中山南路,西至明瓦廊。

这里曾是明代抗倭名将尹凤的居住地。他武学超群,在明嘉靖年间乡试、会试、殿试中“连中三元”,即解元、会元、状元。所以人们就将尹凤所居之巷,称“三元巷”。

当时倭寇蜂起于东南沿海地区,尹凤立志报国,后官拜参将。明万历年间随俞大猷在福建抗倭,屡建战功。另据《帝里文人略》:“尹三元凤家在白下桥西,今三元巷疑其以旧居得名。”

听说,过去不少娶亲的花轿首先要经过三元巷,以图“连中三元”之吉,希望子孙后代都能出人头地。

科巷

科巷,这条南京著名的美食街也与“科考”有关。

地名里的“科”其实指的是“武科举”,这里以前是武科营盘驻地。

今天的科巷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美食店林立,不少店面门口都排起长队,那段科考的历史早已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之中。

四牌楼

四牌楼位于进香河路与太平北路之间。它是一处古遗址。

明代时,这里是国子监的南大门,门前建有两两相对的四座牌楼,所以叫做四牌楼。牌楼为木制结构建筑物,刻有“国子监”三字。

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下诏在鸡笼山改建国子学,次年改称国子监,这彰显了朱元璋崇文重教的理念。国子监是明代朝廷官办的一座最高学府,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高等学府之一,人数多达近万人。

清顺治八年,南京国子监改为江宁府学。

今天的四牌楼因为东南大学120周年校庆而格外热闹,街旁喜庆的海报吸引着行人驻足拍照,学生们络绎不绝,树荫下,四牌楼的书卷气在升腾。

成贤街

由国子监衍生出来的路,不止四牌楼,还有成贤街。成贤街位于鸡鸣寺南,太平北路西侧。北起北京东路,南至珠江路。

明《南畿志》记载有成贤街。街在明代的文化教育中心最高学府国子监门前。

那时的人们认为,读书人经国子监深造,就可以成为贤人,可以入仕为官,所以将国子监旁监生常走的街巷称为成贤街。

可能穿行于此的人们不会想到它的过往,但其实“成贤”之愿是代代相传的。

贡院街

夫子庙一带的贡院街,在南京也是无人不晓。

东北起桃叶渡,西南至瞻园路,江南贡院每天招揽了无数游客。

明景泰年间,建应天府贡院后成街,街以北侧“应天府贡院”名中“贡院”二字得名。

清同治十二年(1873),曾国藩重修贡院,更名江南贡院,街名未变。

贡院街为夫子庙地区最繁华的地段之一,也是秦淮河风光带和金陵新四十景之一“灯火秦淮”的核心区域。

上江考棚

明初,南京作为都城,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安徽、江苏两省位处京畿,其生员均来南京参加预试。因此,南京在明、清两代在今中华门内东侧一带设有上江考棚和下江考棚分别供两省生员参加预试。

所谓上江、下江,是根据两省沿长江的位置来分的,因安徽在南京之西,居长江上游,习称上江;江苏处长江下游,故称下江。

当时更有许多富户人家,为了科考,在上江考棚和下江考棚一带筑巢而居,从而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

历史上,上江考棚曾经换了几个地方,清同治四年以后,正式搬到了老门东。2009年5月份,有人在即将拆迁的门东发现了上江考棚界石,由此确定遗址的位置。

下江考棚

三年一次的乡试,都是在阴历八月举行,又称“秋闱”;而举行预试的时间则在该年的二月,所以多数应试者在乡试的前一年就来到南京,租赁房屋,进行复习、交际及游乐等活动。

每届此时,考棚附近熙来攘往,文士如云,贡院所在地的秦淮河、夫子庙一带更是热闹非凡,文化事业与商业相互促进,加速了南京都市的繁荣发展。

这下江考棚,就位于南京城南镇淮桥的东北,东起信府河,西到中华路,地名至今犹存。

很多人都知道,现今有个以考棚命名的考棚小学,就是1905年在下江考棚程子祠遗址上建校的。1910年为程子祠学堂,1927年改名考棚小学,1998年迁至许家巷。

沈举人巷

南京有如此多的“状元”地名,以举人为名的却只有一处——新街口的“沈举人巷”。

但在当地百姓心中,这位沈举人的地位,一点也不比状元差。

沈举人名叫沈九思,是明清时期的举人,曾居家讲学,传业授道,桃李满园,为四方邻里所称道,也为地方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为了纪念沈九思的贡献,人们把他所居住的巷子叫做“沈举人巷”。

藏在南京的“高考”地名

还不只有这些

漫步巷陌,不意间

就会解锁“高考密码”

或惊奇,或动人,或有趣

这大概就是

这座文学之都的馈赠吧

高考加油!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