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江西电视台 > 南昌新闻综合在线直播

宋朝皇帝顺序列表

发布时间:2022-04-01 16:04:09   作者:孤僻成性   来源:网络   我要投稿

宋朝皇帝顺序是怎样的?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那么,你知道宋朝历代皇帝分别是谁吗?下面本文为大家介绍宋朝各位皇帝,一起去看看吧!

北宋皇帝顺序

1、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洛阳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之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

2、宋太宗:赵炅(赵光义、赵匡义)

赵光义(939年-997年),即宋太宗(976年—997年在位),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赵光义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3、宋真宗:赵恒

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第三子。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即位为帝。景德元年(1004年),赵恒北上亲征,与入侵的辽军会战于澶渊。局势有利于北宋,但因赵恒惧于辽的声势,并虑及双方交战已久互有,不顾寇准反对,以每年给辽一定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史称“澶渊之盟”。乾兴元年(1022年),赵恒驾崩,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

4、宋仁宗:赵祯

赵祯(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在位中期爆发第一次“宋夏战争”,经三年交战后,双方签订“庆历和议”。期间,辽朝趁机重兵压境,迫宋增输岁币,史称“重熙增币”。针对北宋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赵祯于庆历三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但因反对势力庞大,改革旋即中止。嘉祐八年(1063年),赵祯崩逝,享年五十四岁。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庙号仁宗,葬于永昭陵。

5、宋英宗:赵曙

赵曙(1032年2月16日-1067年1月25日),即宋英宗(1063一1067在位),原名赵宗实,后改名赵曙。嘉祐八年(1063年),赵曙即帝位。赵曙为帝之后,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治平三年(1066年),赵曙命司马光设局专修《资治通鉴》。治平四年(1067年),赵曙因病驾崩于宫中福宁殿,享年三十六岁,在位五年,谥号为宪文肃武宣孝皇帝,庙号英宗,葬于永厚陵(今河南巩义孝义堡)。元丰六年(1083年)十一月,加谥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6、宋神宗:赵顼

宋神宗赵顼(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初名赵仲针,治平元年(1064年),赵顼进封颍王。治平三年(1066年)十二月,赵顼被立为皇太子。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继位。神宗在即位之初,耳闻目睹积贫积弱的困境,故宋神宗即位不久,即召王安石赴京,推行变法,称称“熙宁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神宗以君权的力量,保证了一系列新法的推行。元丰八年(1085年),赵顼在福宁殿去世,享年38岁。【 详细>>】

7、宋哲宗:赵煦

赵煦(1077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原名赵佣,宋朝第七位皇帝(1085年4月1日—1100年2月23日在位)。赵煦早年历封均国公、延安郡王。元丰八年(1085年),被立为太子,同年即皇帝位,年仅九岁。元祐八年(1093年),高氏去世,赵煦开始亲政。赵煦亲政后,下令绍述并实施元丰新法,罢旧党宰相范纯仁、吕大防等,起用章惇、曾布等。在军事上重启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区,并发动两次平夏城之战,使西夏臣服。元符三年(1100年),赵煦病逝,年仅二十四岁,在位十五年。

8、宋徽宗:赵佶

赵佶(1082.11.10—1135.06.05),即宋徽宗,宋神宗赵顼的第十一子、宋哲宗赵煦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历任镇宁军节度使、司空、昭德军节度使等要职。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在位初期颇有明君之气,后经蔡京等大臣的诱导,政治形势一落千丈,后来金国兵临城下,受李纲之言,匆匆禅让给太子赵桓,靖康之变后与长子钦宗赵桓被金人俘虏北去。金天会十三年(1135年),宋徽宗赵佶驾崩于五国城,时年54岁,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徽宗棺椁被迎回南宋,葬于都城绍兴永祐陵。

9、宋钦宗:赵桓

赵桓生于元符三年(1100年),初名赵亶,封韩国公,次年六月晋爵京兆郡王,大观二年(1108年)晋爵定王,政和五年(1115年)立为太子,宣和七年(1125年),拜开封牧,不久受宋徽宗禅让登基,改元靖康。赵桓是历史上懦弱无能的昏君,为人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和敏锐力。听信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金兵围攻汴京,却无力抵抗。靖康之变时被金人俘虏北去,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驾崩于燕京,终年57岁,葬于永献陵。

南宋皇帝顺序

1、宋高宗:赵构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其父徽宗,长兄钦宗被金人俘虏,北宋灭亡,同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为帝,重建宋朝,是为南宋。赵构在位时,迫于形势起用岳飞、韩世忠等大将抗金,但大部分时间仍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后来甚至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淳熙十四年(1187年)卒于德寿宫,时年八十一岁。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帝王之一。

2、元懿太子:赵旉

宋简宗赵旉(1127.6-1129)本名赵旉,又名赵敷,即南宋正安帝、魏国公,在位26天。宋高宗赵构的独生子,母亲为潘贤妃,宋高宗对他格外疼爱。“苗刘兵变”之后,隆祐太后(元祐皇后)为稳定局势,传旨让赵旉即位,改年号为明受,隆祐太后垂帘听政。宰相张浚闻知后召集各地将领勤王平乱,重新扶持赵构登基。赵旉退位,隆祐太后还政,赵旉从即位到退位共计26日。七月,赵旉在建康生了疟疾,在建康行宫治病期间,一个宫女走路不小心绊到了地上的炉子,发出巨响,可怜这个只有二岁的幼儿竟被活活吓死。

3、宋孝宗:赵眘

赵昚(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伯琮。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让位于赵昚,使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淳熙十六年(1189年),赵昚禅位于三子赵惇,自称寿皇圣帝。绍熙五年(1194年),赵昚崩逝,在位二十七年,年六十八。谥号哲文神武成孝皇帝,庙号孝宗,葬于永阜陵。庆元三年(1197年),加谥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全宋词》录有其词一首。

4、宋光宗:赵惇

宋光宗赵惇(1147年9月30日-1200年9月17日),宋朝第十二位皇帝,他在绍兴十七年九月乙丑日(1147年9月30日)生于孝宗藩邸。乾道七年(1171年)立为皇太子。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禅位,赵惇登基为帝,改元绍熙。绍熙五年(1194年)禅位于次子赵扩,成为太上皇,史称“绍熙内禅”或“光宗内禅”。庆元六年(1200年)九月十七日,赵惇因病崩于寿康宫,在位五年,终年54岁,葬会稽永崇陵。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上谥号为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5、宋宁宗:赵扩

赵扩(1168年11月18日—1224年9月18日),即宋宁宗(1194-1224年在位),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绍熙五年(1194年),被立为太子。不久,宋光宗被逼退位,赵扩在韩侂胄、赵汝愚等大臣的拥戴下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庆元”。庆元元年(1195年)宁宗罢免了赵汝愚,韩党专权。次年又定理学为伪学,禁止赵汝愚、朱熹等人担任官职,参加科举,是为“庆元”。嘉定十七年(1224年)9月18日宁宗驾崩于临安宫中的福宁殿,在位30年,终年57岁,葬会稽永茂陵。

6、宋理宗:赵昀

赵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即宋理宗,南宋第五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宋太祖赵匡胤之子赵德昭九世孙。宋宁宗死后,赵昀被权臣史弥远拥立为帝。赵昀继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自己则尊崇理学,纵情声色,直到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死后,赵昀才开始亲政。他亲政之初立志中兴,采取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景定五年(1264年),赵昀在临安去世,在位四十年,享年六十岁。

7、宋度宗:赵禥

赵禥(1240年-1274年8月12日),即宋度宗(1264年—1274年在位),南宋第六位皇帝,宋理宗赵昀之侄,荣王赵与芮之子,初名孟启,又名孜、长源。景定元年(1260年),被立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淳”。即位时,金国已经灭亡多年,而北方蒙元的军队大举南下,国难当头之际,他却把军国大权交给贾似道执掌,使南宋偏安江南的锦绣江山处于暗无天日之中。赵禥在位10年,咸淳十年(1274年)驾崩于临安,终年35岁,谥号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8、宋恭帝:赵显

宋恭帝赵显(1271——1323年),宋朝第十六位皇帝(1274——1276年在位),冲龄践阼,在位仅2年,得年53岁,无庙号。他是宋度宗次子,全皇后所生,宋端宗赵昰之弟,宋末帝赵昺兄。1276年2月投降元朝后,封为“瀛国公”,又被迫剃发出家,后因文字狱被赐死。曾封为嘉国公。度宗病重时,贾似道反对立杨妃所生度宗长子赵昰继位,度宗只得按贾似道的意思立赵显为皇太子。度宗于咸淳十年七月九日(1274年8月12日)病死后,他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德祐”。

9、宋端宗:赵昰

赵昰(1269年7月10日-1278年5月8日),即宋端宗(1276年6月14日—1278年5月8日在位),又有史称宋帝昰,宋朝第十七位皇帝,南宋第八位皇帝,宋末三帝之一,在位二年。赵昰是宋度宗的庶长子,宋恭宗的长兄,曾被封为建国公、吉王、益王等。德祐二年五月乙未朔(1276年6月14日)在福州被立为宋主,改元景炎,册杨淑妃为太后,同听政。景炎三年(1278年)在碙洲去世,葬於永福陵(今香港大屿山),得年9岁,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或孝恭仁裕慈圣睿文英武勤政皇帝。

10、宋帝昺:赵昺

赵昺(1272年-1279年),即宋怀宗(1278年-1279年在位),南宋第九位皇帝,宋末三帝之一,宋朝后一位皇帝。赵昺是宋度宗第三子,宋恭帝、宋端宗的弟弟,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生母为俞修容。景炎三年(1278年)4月在冈州即皇帝位,改元祥兴。祥兴二年(1279年)3月19日,南宋朝与蒙元在崖山展开决战(史称“崖山海战”),宋军被元军击败,元军随后包围崖山(今新会崖门),左丞相陆秀夫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在崖山跳海而死,南宋在崖山的十万军民也相继投海殉国,宋王朝覆亡。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