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河南电视台 > 河南卫视在线直播

河南有什么市(河南省有哪些市)

发布时间:2022-06-14 12:34:13   作者:倚势凌人   来源:网友投稿   我要投稿

河南有什么市(河南省有哪些市)

洛阳这座城市不仅是个千年古城,而且拥有众多的旅游景区,除了那些收费的景区之外,近些年来,在洛阳这个地方还兴起了很多免费的网红打卡地。

今天户外君就向大家介绍7个免费的打卡地,看看你都去过吗?

1、应天门

应天门又称为五凤楼,是古代皇帝举行登基、改元、大赦、宴会等外朝大典的重要场所。

来到洛阳,到了晚上,一定要去应天门走一圈,感受一下气势宏伟,当3D灯光在这座城门亮起的时候,真的是太震撼了!

具置:洛阳市定鼎南路与凯旋东路交叉口

2、洛阳博物馆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去打卡洛阳博物馆,走进这间博物馆,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历史气息,里面有很多的文物收藏,对于研究历史颇具有重要意义。

具置:洛阳市洛龙区聂泰路

3、洛邑古城

带上身份证可以免费来到洛邑古城游玩,这里每年到了节假日或者周末,都是十分热闹,文峰塔的灯光秀更是引来众多游客驻足观赏,带上家人在这里体验古色古香,度过一个休闲假日,再合适不过了。

具置:洛阳市老城区九都东路柳林街口西

4、十字街

河鱼有哪些(最好吃的淡水鱼排名)咱们中国地大物博,不仅海洋资源丰富,淡水鱼种类也丰富多样。我国有悠久的淡水鱼养殖历史。根据历代人们总结的经验,以及对食物的追求,有4种淡水鱼成为了我们主要的经济养殖鱼类,因此也被称为四大家鱼。它们分别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青鱼青鱼也叫黑

想要体会洛阳的夜市生活是怎样的,则可以来到十字街,这里两边融汇了各色各样的小吃,化作了美食的天堂,街上行人熙熙攘攘,颇具有烟火气息。

具置:洛阳市老城区中州东路与北大街交叉口东50米

5、瀍壑朱樱

瀍壑朱樱是为洛阳市民打造的一个赏花、观水的休闲娱乐空间。每年到了春节,这里游人如织,一塔一阁,颇具古韵。周围整体植物种植的主要也都是一些樱花树,到了樱花开放的季节,更是十分美丽。

具置:洛阳市老城区洛浦公园东段

6、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河南省洛阳盆地二里头遗址为夏王朝中晚期都城,在学界享有“最早的中国”之称。馆内收藏文物有两千多件,主要为青铜器、陶器、玉器、绿松石器、骨角牙器等。

具置:洛阳市偃师翟镇二里头遗址区南300米处

7、魏家坡

魏家坡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清代建筑群,来到这里可以感受历史的身影,也是洛阳最值得打卡的古村落之一,青石板街,石雕、匾额,行走其中仿若穿越历史,近年来也成为著名的打卡胜地。

这些地方基本上都富含着洛阳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可见洛阳作为一座千年古城,到了现在依然是熠熠生辉。而上述这7个地方,你又去过几个呢?

喜欢户外,喜欢旅行,欢迎我们。跟我们一起玩户外,锻炼的不只是身体,还有有趣的灵魂;探索的不仅是美景,还有人文地理知识。公众号:洛阳户外驴友团

猎秋10月16-17日:秋染太行,梦幻彩林,寻找最美山楂树!

10月21-24日:赏秋南太行,尽览太行精华(可定制)

如果你也在河南,你也爱户外,我们的头条号,随我们一起去户外!每周末都有出行活动


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

《河南省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近日,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河南省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全文如下:


为优化生育政策,实施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以下简称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促进我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人口发展的决策部署,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改革服务管理制度,提升家庭发展能力,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


到2025年,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显著降低,生育水平适当提高,人口结构逐步优化,人口素质进一步提升。到2035年,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完善,生育水平更加适度,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优生优育、幼有所育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重点任务


(一)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1.依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严格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我省条例,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制定配套支持措施,取消社会抚养费,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将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促进相关惠民政策与生育政策有效衔接,精准做好各项管理服务。


2.建立健全人口服务体系。落实生育登记制度,对现有生育登记网上办理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三孩生育登记跨省通办。利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通过与有关部门信息系统对接,推进申请材料、新生儿身份信息等数据实时流转、流程交互,逐步实现出生医学证明、儿童预防接种、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社保卡申领等“出生一件事”联办。实施“三个一批”老年服务计划,制定河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评价标准,建设一批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制定河南省医养结合示范项目申报指南,建设一批医养结合示范机构;遴选推荐全国老年医学人才项目省级培训基地,培养一批老年医疗护理人才。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升级工程,推动村级普惠型养老发展和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3.加强人口监测和形势研判。依托国家、省两级人口基础信息库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全省住院分娩、预防接种、公安入户、教育入学、婚姻登记、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和劳动就业等人口服务基础信息融合共享、动态更新。加强人口抽样调查,做好比对分析,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监测体系,强化人口预测预警。


(二)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


4.保障孕产妇和儿童健康。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开展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活动,推进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加快推动区域母婴安全保障管理中心和救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规范儿童健康管理,持续实施儿童营养改善项目。


5.综合防治出生缺陷。落实《河南省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方案》,持续实施婚前保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基本公共服务、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加快推进产前诊断、产前筛查机构规划建设,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范围,到2025年,婚前医学检查率达75%以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达80%以上,产前筛查率达75%以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达98%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95%以上。


6.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制定我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十四五”规划,建设覆盖全省、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有序发展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体系。健全动态监管和退出机制,建立全省辅助生殖机构白名单制度,每半年公开一次白名单。加强监管,规范不孕不育诊治服务。


(三)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7.实施托育服务能力倍增行动。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实施“十四五”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到2025年,全省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


8.建立健全支持政策体系。制定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政策引导,完善土地、住房、财政、金融、人才等支持政策。以市级行政区为单位制定“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细化提供场地、减免租金、培养人才、综合奖补、融资支持等政策措施。


9.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服务。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以单独或联合举办的方式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支持大型园区为员工建设托育设施。将提供托育服务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容。将社区托育服务纳入我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引导专业化机构进社区、进家庭,推动社区托育服务网络建设,到2025年,全省城市社区托育服务(托育机构、幼儿园托班、家庭托育点等)覆盖率达90%以上。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的幼儿。


10.推进托育机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制定托育机构管理服务规范,开展“规范托育服务中原行”活动。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活动,建设一批示范单位。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根据社会需求开设婴幼儿照护服务相关专业,加快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托育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推进医育结合,依托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托育服务指导中心,加强对托育机构的规范培训、业务指导。


11.加强综合监管。各类机构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和规范,并对婴幼儿安全和健康负主体责任。强化政府监管责任,落实登记备案制度、信息公示制度、评估制度,建立机构关停等特殊情况应急处置机制。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推进登记和备案工作协同落实。利用综合检查、随机抽查等形式,加强动态监管,坚决守住安全和健康底线。


(四)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12.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严格落实产假、哺乳假等制度。推动实施父母育儿假制度。健全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修订《河南省职工生育保险办法》,将参保女职工生育三孩的费用纳入生育保险支付范围。做好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生育医疗费用保障工作,实现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孕产妇住院费用定额支付。


13.落实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按规定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探索制定根据养育未成年子女负担情况实施差异化租赁和购买房屋的优惠政策,各级政府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当地住房保障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根据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


14.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发展计划并纳入全省“十四五”教育综合改革规划,持续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工作,到2035年,遴选不少于35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县(市、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完善强校带弱校、城乡对口支援等机制,到2035年,培育创建不少于100个省级优质特色教育集团,10个“五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并举典型实验区,500所实验学校。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制定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健全多部门协同发力的有效监管机制,严格规范校外培训。


15.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落实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政策措施,建立就业性别歧视约谈制度。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河南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重点围绕女职工卫生费、“四期”(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劳动保护、产假、哺乳假等落实情况,定期开展女职工生育权等权益保障专项督查;加大涉及女性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办理力度,结案率达98%以上。为因生育中断就业的女性提供再就业培训公共服务。将生育友好作为用人单位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鼓励用人单位实行有利于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关系的措施,依法协商确定有利于照顾婴幼儿的灵活休假和弹性工作方式。适时对现行有关休假和工作时间的政策进行相应修改完善。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实施“家长成长行动”,每年开展家庭教育讲座1000场以上。


(五)加强政策调整有序衔接


16.维护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对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落实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制度,建立父母随子女异地养老定居、医疗转诊“绿色”通道机制。


17.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特别扶助金在国家扶助标准基础上增加1倍。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相关政策;优先安排入住公办养老、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提供无偿或低偿托养服务;对住房困难的,优先纳入住房保障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可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中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发放护理补贴。落实扶助所需资金,探索建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公益金制度,充分利用社会捐赠帮扶计划生育特殊家庭。


18.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扶助关怀工作机制。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开展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开展“暖心行动”,每年建成5个“暖心家园”。落实河南省生育关怀抚慰金制度。建立定期巡访制度,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双岗”联系人制度〔每户确定一名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和一名村(居)委会干部作为“双岗”帮扶联系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主体责任,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建立健全人口均衡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不断完善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


(二)强化协同治理。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积极推动人口和生育服务方面改革,督促相关部门完善配套政策措施、落实工作任务,协调解决政策落实中的问题。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重要作用,积极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作用。发展我省人口研究高端智库,深化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三)加强宣传引导。开展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专项宣传行动,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政策落实。加强国情国策教育,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做好政策解读工作,及时妥善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氛围。


(四)强化督导落实。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方案要求制定贯彻落实具体措施,狠抓任务落实,确保优化生育政策取得积极成效。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党委和政府每年要向省委和省政府报告本地人口工作情况,省委将适时开展督查。


新闻拓展:30省份人口数据公布,这些省份负增长


截至5月6日,据中新财经统计,除了吉林之外,已经有30个省份公布了2021年人口数据。各省份人口版图,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多个省份常住人口负增长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260万人,比上年末仅增加48万人。

从地方层面来看,不少省份的常住人口已经出现了负增长。从公开人口变动情况的省份来看,黑龙江、河北、甘肃、内蒙古、北京、贵州、陕西、山西、江西等地常住人口有所减少。


中新财经 制图


其中,黑龙江2021年末常住总人口3125.0万人,比上年减少46.0万人;河北减少16万人,甘肃减少11万人,内蒙古减少2.83万人,北京减少0.4万人,贵州减少6万人,陕西减少1万人,山西减少10.02万人,江西减少1.46万人。

江西省统计局分析指出,全省人口总量下降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出生人口下降。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37.70万人,比2020年的42.74万人减少5.04万人,出生人口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首次低于40万人。出生人口下降主要是受婚育年龄推迟、“二孩政策”效应减弱、“三孩政策”还未显现等因素影响;二是人口净流出规模继续扩大。

10省份人口自然负增长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至少已经有10个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包括黑龙江、辽宁、重庆、内蒙古、湖南、湖北、上海、江苏、河北和山西。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用千分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多个省份自然增长率是多年来首次转负。其中,江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12‰,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年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从全国来看,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比2020年下降1.11个千分点。国家统计局分析,人口增长持续放缓是由于出生人口继续减少,这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2021年15—49岁育龄妇女比2020年减少约500万人,其中21—35岁育龄妇女减少约300万人。二是生育水平继续下降。受生育观念转变、初婚初育年龄推迟(10年推迟约2岁)等多方面的影响,2021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继续下降。

资料图。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

东北地区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洼地”


黑龙江、辽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黑龙江人口出生率为3.59‰,死亡率为8.7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1‰。辽宁全年出生人口20.0万人,出生率4.71‰;死亡人口37.7万人,死亡率8.89‰;人口自然增长率-4.18‰。

为什么东北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这么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文猛对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表示,出生和死亡情况会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东三省人口出生率比较低,死亡率相对较高。

冯文猛指出,出生率比较低,是因为东北三省人口中,年轻人口较少,这主要是东北地区近些年人口外流情况比较严重,当地气候因素、近些年的经济增长及就业等问题导致大批年轻人外流,婚育期人口的下降自然导致生育减少。死亡率较高,是因为年轻人口外流也导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相对更高,老年人数量相对多,也导致死亡人数相对增加。所以,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就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东北人口10年减少1101万人,其中,黑龙江减少了646万多人,是流失人口最多的省份。辽宁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25.72%,为全国最高。

广东出生人口最多


从出生人口来看,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广东占据第一的位置。

数据显示,广东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26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18.31 万人,出生率9.35‰;死亡人口61.12万人,死亡率 4.83‰;自然增长人口57.19万人,自然增长率4.52‰。

广东也是全年出生人口唯一在百万人以上的地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照此计算,广东的出生人口占全国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了11%。

作为另一个人口过亿的省份,山东2021年出生人口75.04万人。河南全年出生人口79.3万人。

广东为什么这么能生?冯文猛认为,广东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主要的人口流入地,大量的年轻流动人口流向广东,因此从当前的年龄结构来看,广东是相对比较年轻的省份,流入广东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到了结婚生育的年龄,所以,生育小孩数量也比较多。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10年来增加人口超过2170万人,为全国最多。

资料图。黄龄亿 摄

浙江净增人口最多


从常住人口的增量来看,占据第一的并不是出生人口最多的广东,而是浙江。

数据显示,浙江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6540万人,增加72万人,这超过了广东的60万人的增量。

具体来看,浙江2021年出生人口为44.9万人,死亡人口为38.4万人,自然增加人口仅为6.5万人。因此,浙江人口的增长主要还是受益于人口流入。

浙江这些年为了“抢人”,也是拼了。除了杭州市区,全面放开专科以上学历毕业生的落户限制,杭州的落户条件为本科以上学历。

冯文猛分析,长期以来,浙江民营经济非常有活力,近些年的平台经济也发展迅猛,经济发展一直充满活力,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人才流入。而且,浙江近些年包括户籍在内的制度改革力度也很大,公共服务水平较高,地区发展比较均衡,成为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对人口的吸引力愈发增强。



统筹 | 朱荣玉

审核 | 杨晓谜

责编 | 赵浩男


来源 | 河南发布、中国新闻网。(声明:“河南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