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加入收藏|保存到桌面|反馈报错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电视台 > 北京电视台 > 大兴综合频道在线直播

个税综合所得税率表(2022个税计算)

发布时间:2022-04-30 19:00:58   作者:谁为谁伤   来源:网友整理   我要投稿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新修订,目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已经从之前的3500元提高到了5000元。这意味着,月收入低于5000元的,属于没有达到个税的征收标准,不需要交纳个税。除此之外,在按照新个税法计算个税的时候,可以享受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等专项附加扣除。

哪些人需要交个人所得税?

缴纳主体: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完全纳税的义务,必须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

(注意:根据最新政策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将继续延缓实施,同时将全年一次性奖金不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实施按月换算税率单独计税的政策,延续至2023年底。)

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情况:

1. 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的补贴、津贴(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免征收个税的其他津贴)

2. 公务用车、通讯补贴收入可扣除一定标准公务费

根据国务院相关规定: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讯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务用车、通讯补贴收人,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公务费用的扣除标准,由省级地方税务局根据纳税人公务交通、通讯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调查测算,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确定,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3. 上市公司股息红利

根据《关于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个人从公开并发行的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超过一年,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收个税。

4. 个人福利费(生活补助费)免税

生活补助费,是指由于某些特定事件或原因而给纳税人本人或其家庭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困难,其任职单位按国家规定从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向其支付的临时性生活困难补助。

5. 住房租赁补贴免税

对符合地方政府规定条件的城镇住房保障家庭从地方政府领取的住房租赁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政策延期至2023年12月31日

6. 个人捐赠

根据个税法规定: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从其规定。

7. 解除劳动关系一次性补偿收入3倍以内部分免税

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3倍数额的部分,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

8. 职工个人取得拥有所有权的量化资产,暂缓征税

集体所有制企业在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时可以将有关资产量化给职工个人,对职工个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拥有所有权的企业量化资产,暂缓征收个人所得税

9. 一次性破产安置费免税

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10. 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递延纳税

非上市公司授予本公司员工的股票期权、股权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奖励,符合规定条件的,经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可实行递延纳税政策,即员工在取得股权激励时可暂不纳税,递延至转让该股权时纳税。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地方政府优惠政策及税务筹划方面的相关需求,为企业节税。欢迎评论、私信小编。

关注小编!小编也会不定时分享节税、避税干货!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3000元的

3

0

2

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

10

210

3

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

20

1410

4

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2660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4410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7160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15160

延伸阅读:

哪些个人所得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共9项: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何为累计预扣法?

计算公式为: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提示: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个人爱好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本站不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